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医药不同时机介入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300例,采用不同时机方式对研究对象30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6年3月10日—2018年3月10日,患者均采用中医药介入治疗,分为观察组(发病第3天)、对照组(发病第2天),实验组(发病第1天),将3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总有效率95. 00%(其中显效患者90例、有效患者5例、无效患者5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P 0. 05);观察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Barthel评分(86. 31±10. 21)分、NIHss评分(11. 02±6. 01)分与对照组和实验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急性期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症状改善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和实验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发病第3天对患者采取中医药介入治疗,取得显著效果,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Barthel评分、NIHss评分,缩短住院时间和症状改善时间,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方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择取我院心脑病科220例发病72小时内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1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而对照组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共治疗14天。在治疗第1、7、14天及随访第28、60天为观察时间点,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NIHSS、BI、MRS评分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第7天末NIHSS、BI、MRS评分各项指标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末及随访第28天末、第60天末治疗组与对照组较治疗前NIHSS、BI、MRS积分均改善明显,且治疗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使用包括中药辨证论治、中药外用、针刺、按摩等多种治疗手段在内的中医药综合方案能显著改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药疗法的运用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药疗法与内科常规输液疗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医疗费用。方法依据既定标准选择200例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用中药汤剂辨证论治、针灸、中药专药3种中医特色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静脉输液等常规方法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运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及中医症状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根据住院费用进行医疗成本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86%;中医症状评分观察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85%。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观察组治疗后基于NIHSS量表及中医症状评分量表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费用(1 844±284)元,对照组(4 025±375)元,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疗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疗效好,医疗费用低,患者依从性好,可为国家调整医保政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方通络饮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 15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同时加用复方通络饮,每日1剂,两组共治疗28天。治疗前和治疗14、28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指数),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含量。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28天时NIHSS评分下降,BI指数升高,且在治疗14、28天时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14、28天时血清VEGF、Ang-1含量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血清b FGF含量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同时间点(P0.05或P0.01)。结论复方通络饮可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能与调节血管生长相关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唐平  毛红  李薇  杨军义  赵希忠 《四川中医》2020,38(5):176-178
目的:观察肛周脓肿和肛瘘术后中医药介入在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79例肛周脓肿和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肛周脓肿、肛瘘常规临床路径方案;治疗组采用中医药介入的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活动状态疼痛分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第7天患者舒适状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介入的快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案,能够降低肛周脓肿和肛瘘患者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的的疼痛,提高整体舒适度,加快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综合诊疗方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以进一步优化和推广急性期脑梗死的诊疗规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诊疗方案治疗,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及常规治疗(内科基础治疗、针灸、推拿、康复训练及护理等),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通过NIHSS量表、BI评分(≥85分)和m RS量表(0~2级)对治疗第4周及随访第3个月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第4周NIHSS评分与基线差值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0.01);随访第3个月BI评分≥85分及m RS量表0~2级的患者比例两组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实施中医综合诊疗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急性期不同时机介入针刺治疗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1例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急性期内首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时间自然形成早暴露组(51例)和晚暴露组(50例),采用SPSS25.0软件均衡组间基线,纳入31对匹配患者,即早暴露组31例,晚暴露组31例。两组均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穴取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等,每日1次,不限定疗程。早暴露组于发病1~3d开始介入针刺治疗;晚暴露组于发病11~14 d开始介入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发病30、60 d观察两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级;于治疗前、发病30d观察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分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针刺介入时机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早暴露组患者发病30、60 d mRS评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优于晚暴露组(P<0.05);早暴露组患者发病30 d FMA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优于晚暴露组(P<0.05)。针刺时机与患者发病30 d残障状态、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以及发病60 d残障状态独立相关(P<0.05)。与晚暴露组比较,早暴露组发病30 d转为非残障状态的可能性增加(OR=22.882,95%CI:4.034~129.778),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转为正常的可能性增加(OR=22.320,95%CI:3.454~144.213),发病60 d转为非残障状态的可能性亦增加(OR=8.650,95%CI:2.437~30.696)。结论:针刺介入时机是影响脑梗死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残障状态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程度的独立因素,早介入针刺疗效可能优于晚介入针刺。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方案在不同介入时点对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中医综合方案与卒中单元模式下的西医方案作对照,研究共纳入缺血性中风患者共260例,2组在不同介入时间和不同观测时点对NIHSS评分进行疗效比较,疗效评价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0、7、14、21和90天5个时间点NIHSS量表评分的变化。中医组患者NIHSS评分在不同介入时间和不同观测时点与西医组比较略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05)。结论中医综合方案不同介入时间干预脑梗死患者,在改善脑功能缺损程度方面较西医常规方案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贝尔麻痹急性期针刺干预对临床疗效及预后有何影响。方法将发病3 d内的62例贝尔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针刺干预组(观察组)32例和西药对照组(对照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就诊当天即行针刺干预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在发病7 d(急性期)后再行针刺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8天症状体征积分、神经电图ENo G值和House-Brackmann(H-B)分级,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均能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且观察组症状体征积分在治疗第14天和第28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分级和ENo G值在第28天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尔麻痹急性期针刺的介入,并不加重发病7 d(急性期)后的病情;相同病变时期内针刺介入越早,对提高临床疗效越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结合西医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长期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规范化基础治疗;观察组在西医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桃红四物汤口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天时NIHSS评分变化,治疗后90 d时用改良的Rankin(MRS)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及功能残疾情况的评定。结果2组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治疗后第14天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第90天时MRS评分≤2分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BI评分≥85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桃红四物汤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十宣放血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聚、改善循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十宣放血。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为指标,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十宣放血对急性期脑梗死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着较好的疗效,提高了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时间段变化及益气养阴活血法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6例2型糖尿病合并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包括饮食疗法、降糖药物、脱水剂、脑细胞保护剂、改善脑灌注药物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ELISA)测定VEGF于第1天、第7天、第14天血清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于第1天血清VEGF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于第7天达高峰(P〈0.01),第14天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ACI后血清VEGF开始升高,益气养阴活血法能够明显增加VEGF的血清含量,且能使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以促进脑梗死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组均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DS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78.72%,对照组总有效率5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MMP-9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常规组单纯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静滴,并在第1天、第3天、第8天、第14天时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对比MMP-9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14天MMP-9浓度降至正常,MMP-9浓度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特别在大面积梗死亚组。结论MMP-9血清浓度与急性脑梗死面积大小成正比。经药物治疗后,MMP-9血清浓度无高峰出现,呈缓慢下降曲线,醒脑静注射液干预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王塑华  高美琳 《山西中医》2009,25(11):25-2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两组均予脑梗死急性期基础治疗,其中对照组氯吡格雷75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氯吡格雷75mg口服,疏血通10mL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15天。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38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基本治愈16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20例,无效26例,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无特殊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稠度,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药干预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以及疗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两年以来收治的36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静脉溶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药干预治疗。比较溶栓前、溶栓后24小时、溶栓7周以及溶栓30天的神经功能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以及疗效上在治疗后24小时以及7天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0天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临床疗效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药干预,疗效较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早期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测定入院即刻及发病30天血浆BNP水平。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2.4%,总有效率88.1%;对照组显效率28.9%,总有效率68.4%;治疗后两组疗效对比,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BNP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发病30天BN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早期干预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滋阴利水法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按2:1配比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滋阴利水为主的中药补肾利水方,疗程为15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6%(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总有效率为84.5%,明显优于对照组78.6%(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切值)、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均有所下降,其中全血黏度(低切值)、血浆比黏度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滋阴利水法可有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且无不良反应,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麻葛全蝎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以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的影响及临床评价。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加麻葛全蝎汤100ml,tid,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对比总有效率;t-PA以及PAI活性的变化及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6.67%,两组有着显著差异(P〈0.01);两组t-PA及PAI检测指标都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麻葛全蝎汤组PAI水平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SS、NIHS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CS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以"祛风活血法"组方的中药复方制剂"麻葛全蝎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升高血浆t-PA、降低PAI水平,调节血浆纤溶系统功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且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疗效机制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急性脑出血入院病人随机分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早期应用组(治疗组)48例与晚期应用组(对照组)42例。治疗组于入院后3d,对照组则于入院治疗10d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于入院后7d、14d、21d分别对两组颅内血肿体积、水肿容积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入院当日及治疗后7d,两组颅内血肿及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而水肿于7d均显著增大(P〈0.05);4d治疗组血肿吸收明显且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水肿容积组内前后对比明显增大(P〈0.05),组间对比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21d两组间血肿、水肿及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早期投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疗效显著且安全,有促进脑出血后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对缺血性神经元的保护与毒性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