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本实验采用对家兔后肢低温冷冻,局部冻伤引起紫绀、水肿等中医证候以及对全身的影响,造成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其方法简单,符合临床病证。材料和方法1动物与分组:选用健康青紫蓝家兔40只,雌雄不拘,体重2.skg左右。分为四组,即冻后1天、3天、5天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2造模方法:剪净两侧后腿足的毛,用7O%酒精消毒,上、下、左、右围置冰袋(3份冰十1份结晶氯化钙,粉碎混合,温度降至零下ZO~25℃)。冷冻1.5小肘,在45℃温水中复温5分钟(室温12℃)。3观察指标:分别测肛l*体温,趾间皮温,足背周径,胶体血流量。观察眼… 相似文献
2.
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候,随着活血化瘀治则的广泛应用与研究,关于血瘀证本质及发生机理的研究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本实验采用对小鼠双侧后肢低温冷冻,致小鼠局部冻伤引起紫绀、水肿等症候以及对其全身的影响,造成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观察了血液流变学及部分免疫学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寒凝血瘀证“呼吸缓弱”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内外在有关呼吸功能的研究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然而,从动物模型角度来研究呼吸功能的工作甚少报道。本实验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尝试在大鼠身上复制出寒凝血瘀证“呼吸缓弱”的模型,现将有关工作报告如下。1实... 相似文献
4.
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创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索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将大鼠置于0℃~1℃冰水中20min,每日1次,连续2周,造成寒凝血瘀模型.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寒战、蜷缩少动、爪尾部紫暗等症状;耳部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浆ET升高,NO降低,与正常组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经温经汤治疗上述情况明显改善.结论:上述方法建立寒凝血瘀大鼠模型,符合中医证侯特点,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寒凝血瘀证是临床常见中医证型,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是探索中医寒凝血瘀证候实质的基础,是后续开展中医临床研究的前提。该文对近年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理论支撑及评价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不同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目前,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制备思路主要有病因造模、病因病理复合造模和病证结合造模3种。病因模型的制备主要采用冷暴露方法,根据寒冷的施加方法不同分为全身冷冻法、冰水浴法和局部冻伤法等;病因病理复合模型以寒冷刺激结合肾上腺素注射为主;常见的寒凝血瘀证病证结合模型有寒凝血瘀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模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模型、寒凝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寒凝血瘀证动脉硬化闭塞症模型等。三大模型各具优势又各有不足,其中病证结合模型与临床实际的吻合度更高,可靠性和实用性更强,但此类模型的疾病种类较集中且病证结合方式存在争议。寒凝血瘀证模型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寒凝血瘀证表征评价,以及与血流状态有关的理化指标,如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微循环等指标,也有学者从血管舒缩功能、内分泌、能量代谢等方面进行探索,现阶段的模型评价方法客观性和特异性均有待完善。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应以临床实际为基础,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只有建立与临床病证特点高度吻合的动物模型才能更好地揭示寒凝血瘀证本质,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7.
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候,随着活血化瘀治则的广泛应用与研究,关于血瘀证本质及发生机理的研究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本实验采用对小鼠双侧后肢低温冷冻,致小鼠局部冻伤引起紫绀、水肿等症候以及对其全身的影响,造成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观察了血液流变学及部分免疫学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寒凝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的中医证型之一,历代中医文献对寒凝血瘀证都有较多的论述,如《素问?调经论》说:"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涩)而不行,温则消而去之。"《诸病源候论》认为:"寒则血结,温则血消。"《医林改错》亦云:"血受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近10年的相关文献,结果显示临床中医药治疗寒凝血瘀证痛经以少腹逐瘀汤、温经汤及其加减方等较多,且疗效较好,在实验研究方面初步建立了寒凝血瘀证痛经动物模型,并阐述了寒凝血瘀证痛经的形成机理以及中药治疗寒凝血瘀证痛经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证候模型研究起步较晚,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中医病证方药的研究不断加深,为了中医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更加具体和深入。气虚血瘀证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证型,在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病、癌症等疾病中多有出现。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因老年人多气虚,多血瘀的体质特点,气虚血瘀证的研究已成为中医学界的热点问题。综合近年来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将其造模思路概括为病理造模、病因造模、病证结合造模三方面。通过观察实验动物出现符合中医理论的宏观表征、肢体行为学表现,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评价造模方法,为气虚血瘀证造模方法提供思路与借鉴,针对气虚血瘀证类模型的研究应遵循因-脉-证-治的思路,即病因-外在表征-病理机制-辨证论治,将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同现代科学结合,令造模方法规范化发展,构建相对完善的气虚血瘀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为今后探究气虚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思路提供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11.
血瘀证与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以细菌内毒素(LPS)与角叉菜胶(Ca)两种因素联合造模,制备一种方法简便、稳定的血瘀证和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LPS/Ca造模组。造模组动物先每只给予Ca 5 mgip,16 h后给予LPS 50μg.kg-1iv,以注射LPS时作为试验的0 h。于造模后24 h观察血栓形成,于造模后不同的时间点分批观察微循环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结果:LPS/Ca联合造模可建立稳定、重复性良好的血栓形成模型,不需剖杀动物在尾部即可肉眼观察和定量测量血栓。该模型还表现出微循环障碍以及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率异常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同时还由于血栓形成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而表现出凝血指标延长。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明显的血瘀证客观指标的改变。模型早期动物血液中的炎性因子TNFα和IL-6明显增高,故该模型符合炎症诱导的热毒血瘀证特点。结论:LPS/Ca联合造模可建立一种操作简便、稳定的热毒血瘀证与血栓形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月经病寒凝血瘀模型大鼠血红素氧合酶/一氧化碳(HO/CO)系统的变化及与生殖内分泌的关系,探讨HO/CO系统在寒凝血瘀妇科疾病的发生中的作用。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置于0℃-1℃冰水中20分钟,每日1次,连续2周,2周后断头处死,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2、P活性,采用血红蛋白结合及联二亚硫酸盐还原法测定血浆CO水平;剖取卵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卵巢组织HO-1、HO-2蛋白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卵巢组织HO-1、HO-2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E2、P下降,血浆COHb活性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黄体细胞HO-1、HO-2蛋白及mRNA表达均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血浆COHb活性、卵巢组织HO-1、HO-2表达与血清E2、P呈正相关。结论:寒凝血瘀大鼠HO/CO系统抑制,生殖内分泌紊乱,卵巢功能失常从而引发月经病。 相似文献
14.
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陈可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11):10-12
1血瘀证的临床诊断 血瘀证诊断是具有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的诊断,涉及病种多,具有指导实践的意义.传统观点认为,久病多瘀,慢病多瘀,温热病重症及创伤也多有瘀证.瘀血证具有多样性,有潜瘀血证或前瘀血证.不少国家对此进行了相应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美国医生所熟识的ABC药(Activating BloodCirculation Herbs),即活血化瘀药;日本医生称之为Oketsu Syndrome,即血瘀证. 相似文献
15.
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反左金丸组后,模型组及反左金丸组以冰水灌胃3周,之后予冰水灌胃联合凉水泡浴2周,诱导大鼠胃寒模型形成,反左金丸组每日予反左金丸汤剂灌胃,持续5周。第6周,每组抽取12只大鼠麻醉处死后取胃,部分胃体固定后石蜡包埋并切片,进行组织学检查,部分胃组织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观察IL-2的浓度。剩余存活大鼠用于观察模型持续时间。造模后,大鼠出现明显胃炎病变,大鼠体征和药物反证结果均符合胃寒模型指标,病理检测等结果证明以冰水灌胃结合凉水泡浴的方法可建立大鼠胃寒模型。 相似文献
16.
LPS/Ca诱导血栓形成与血瘀证病证结合模型的炎症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与角叉菜胶(Ca)联合诱导血栓形成与血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炎症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2组:正常组,LPS/Ca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先腹腔注射Ca 25 mg.kg-1,16 h后再静脉注射给予LPS 50μg.kg-1。正常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于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血液中的血栓素(TXB2),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α)和炎性因子TNFα,IL-6浓度,观察这些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LPS/Ca联合造模后2 h,血浆TXB2和6-keto-PGF1α增高,24 h后TXB2的浓度降低,48 h后二者接近正常组。血液中的炎性因子TNFα和IL-6浓度于造模后2 h和4 h显著增高,但持续时间不长,于造模后8 h恢复至正常水平。病理学检查可见在造模后2~24 h尾部小动、静脉和肺、肝微小血管内有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壁,12~24 h后可见血栓形成。结论:炎症是LPS/Ca诱导血栓形成模型的主要发病机制,炎性因子TNFα和IL-6在血栓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虽历代医家对胸痹热证亦有论述,但受“阳微阴弦”理论的影响,所受到的关注较小.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ACS属热证者较多,基于中医体质学说,提出了ACS热结血瘀的观点,主要从现代人生活环境、起居习惯、饮食结构等方面的改变进行论述.根据中医理论,情志不遂、嗜食辛辣燥热等均致郁热内盛,灼伤津液,进而血凝成瘀.血瘀日久,郁而化热,煎熬心血,加重瘀血.故热与瘀相互为因、为病.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ACS的“热结血瘀”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月经病寒凝血瘀证与血浆及经血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关系及加减温经汤对其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运用加减温经汤治疗后外周血浆及经血中ET、NO、雌二醇(E2)和孕酮(P)的变化,并设3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结果:(1)患者组与正常组血浆相比,ET、NO、P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血浆E2明显降低(P<0.05)。患者组治疗后血浆ET、NO、P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血浆E2明显升高(P<0.05)。(2)与正常组经血相比,患者组经血ET升高、NO降低、E2明显降低(P<0.05),经血P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经血ET降低、NO增高、E2增高(P<0.05),治疗后经血P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3)患者组经血ET与E2呈负相关关系(r=-0.54,P<0.05),NO与E2呈正相关关系(r=0.61,P<0.05)。结论:月经病寒凝血瘀证的发生与血管舒缩因子ET、NO表达失衡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痰瘀互结证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12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6组:①正常组(N,n=20),②模型组(M,n=20),③化痰组(T,n=15),④祛瘀组(Y,n=15),⑤痰瘀同治低剂量组(TYD,n=15),⑥痰瘀同治高剂量组(TYG,n=15)。N组喂食基础饲料12周;余5组喂食高脂饲料6周后,分别加予生理盐水(10mL/(kg.d))、化痰方流浸膏(0.16 g/mL)、祛瘀方流浸膏(0.2 g/mL)、痰瘀同治方流浸膏(0.8 g/mL)、痰瘀同治方流浸膏(1.6 g/mL)灌胃治疗6周,且在喂食开始时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D340万IU/kg。造模2周及6周后,分别取N组和M组大鼠各5只,测血脂、血液流变学;提取全长主动脉和心脏,油红O染色进行病变分级评分;HE染色观察斑块的病理形态改变。灌胃治疗6周,各组大鼠处死后按前述方法再次检测各指标变化。结果造模2周后,M组大鼠血脂水平升高(P<0.05);6周后,血脂水平进一步升高伴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P<0.05);主动脉病变的评分明显增高(P=0.001),光镜下观察可见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典型的粥样硬化斑块。灌胃治疗6周后,各治疗组大鼠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均降低(P<0.01),主动脉病变评分明显低于M组(P<0.01)且略高于N组(P<0.05),光镜下观察AS病变的程度较M组明显减轻。以TYD与TYG组变化明显,且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腹腔注射维生素D340万IU的钙超负荷法加高脂饲料喂食6周后,大鼠AS痰瘀互结证模型即建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方法。[方法]小鼠分为空白组:10只C57BL/6J小鼠,喂养普通饲料6周。痰瘀互结证模型组:10只ApoE基因敲除小鼠,喂养高脂饲料6周,并于小鼠处死前7 d每日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0 mg/kg),空白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实验中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第6周末检测小动物超声和血清中血脂水平,共同评价模型的建立。[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痰瘀互结模型组小鼠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s)、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均明显增厚(P0.01),呈心腔扩大的心肌肥厚特征,左室质量(LVM)明显增大(P0.05或P0.01)。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ApoE基因敲除小鼠通过高脂饲料喂养结合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可以建立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鼠模型,模型稳定,易操作,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