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痹病与脾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论述了痹病与脾虚之间的关系,指出脾虚是痹病的发病之本;脾虚容易滋生水湿、痰浊、瘀血3种病理产物,而三者又是痹病的重要病理因素,在痹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湿邪困脾,脾气更加虚弱导致痹病缠绵难愈;再者痹病日久损伤脾胃功能;故强调痹病从脾虚论。  相似文献   

2.
脾虚发热病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虚发热病机探究王一川(附属医院合肥230031)关键词脾虚发热,病机历代各家对脾虚发热论述颇多,各有独到见解,然各执己见,致脾虚发热理论难以系统化,为学者所不易理解和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脾虚发热理论的临床应用,故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病机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魏理珍 《中医学报》2011,26(11):1313-1315
目的:探讨易病小儿与脾虚的关系.方法:将易感小儿通过临床观察、微量元素和免疫蛋白等指标检查.结果:脾虚的小儿容易患各个系统的疾病.结论:治疗因脾虚导致多病的患儿应从健脾论治,并且要防止脾胃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4.
793例脂肪肝患者证候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脂肪肝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方法:采用以病统证,病证结合的研究模式,建立基于EPidata3.1软件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调查的脂肪肝证候表观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对证候数据进行二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肝郁脾虚、脾虚、脾虚湿阻、轻证湿热内蕴、血瘀、重证湿热内蕴、痰湿内阻是脂肪肝的基本证型。脂肪肝以单个证型和2~4个基本证型组合形式多见,病机较为简单时,脾虚湿阻型最为常见,病机较复杂时,肝肾不足型最为常见。108例(13.6%)患者表现为无症状型,46例(5.8%)患者表现为证候不可分类型,其余患者被聚为脾虚痰瘀互结(91例,11.5%)、肝肾阴虚(147例,18.5%)、脾虚痰湿中阻(254例,32.0%)、脾虚湿热内蕴(81例,10.2%)和肝郁脾虚湿阻(66例,8.3%)等5种证型。 结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脂肪肝的证候分布规律,值得深入研究;本病病位在脾,与肝、肾关系密切;脾虚为本病基本病机,痰、湿、瘀、热、肝郁为本病主要病理要素;肝肾阴虚是本病较为特殊的一个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中虚精变理论的“脾虚湿瘀”观点,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的病机和治疗进行阐发。[方法]从中虚精变理论“脾虚湿瘀”观点及免疫性不育病因病机出发,探讨二者的理论契合性,并基于“脾虚湿瘀”观点,确立免疫性不育的论治原则及代表方药。[结果]“脾虚湿瘀”观点植根于中虚精变理论,以脾虚为本、湿瘀为标,重视阐发理论的中虚致实部分。免疫性不育病机特点在于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脾虚、肝肾亏虚,在虚的基础上化生或合并湿、热、瘀等实邪。从“脾虚湿瘀”分析免疫性不育病机,虚证论治不仅要重视脾虚,亦当兼顾肝肾,实证论治不仅要重视湿瘀,亦须重视热、痰、浊、毒之衍变,这些因素均与免疫性不育的产生密切相关。以“脾虚湿瘀”指导免疫性不育的治疗,要以健脾活血祛湿为要,以当归芍药散为代表方,并注重化裁,其运用的合理性已获得临床研究的支持。[结论]“脾虚湿瘀”观点与免疫性不育病机具有契合性,为本病的临床治疗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崩漏是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发生严重失常的病症,现一般认为导致崩漏的病因病机主要有脾虚,肾虚、血热和血瘀。文章结合临床和古代文献资料,从脾虚浅述崩漏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则。  相似文献   

7.
通过临床症状、舌、脉和治疗的观察,与慢性胃炎对比,分析消化性溃疡病中医病机特点,辨证论治规律,认为本病是本虚标实之病,以脾虚为本,以“胃热”“郁火”为标实。急性活动期,“脾虚”、“胃热”是其主要病机。治疗上应寒温并用,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8.
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统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笔者根据本人多年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提出本病的发生与中医脾虚理论关系的甚为密切,认为脾虚致气血不足,脾虚致营卫不和,脾虚致肝肾失调,脾虚致阴阳失调,脾虚则生内痰均可导致痹病,因此,脾虚是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根本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归纳分析应用当归六黄汤治疗的四则病案,认为当归六黄汤证的基本病机为脾虚与湿盛,而由脾虚与湿盛所致阴虚、阳虚、湿热均属其病机衍化的不同阶段,固表、化湿、清热、滋阴是其主要功效。  相似文献   

10.
该文在肝郁脾虚证异病同证实验诊断指标研究的基础上,对溃疡病同病异证(肝郁脾虚证及郁热证)进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尿木糖排泄率实验分析,结果发现肝郁脾虚证组、郁热证组及健康人对照组之间测定值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果提示:血浆NE、E及尿木糖排泄率减低可作为肝郁脾虚证的实验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肝气郁结是抑郁症的主要病机,而抑郁症表现的情志抑郁往往并非由肝气郁结所致,多种迟滞症状是由于脾失健运,清阳不升,神机失养导致的。在抑郁症的中医辨证过程中,应当注意将情志抑郁作为辨病要点,而非辨证要点,不能简单地将情志抑郁归结为肝气郁滞而忽略脾虚的核心作用。脾虚肝郁是抑郁症的核心病机,且脾虚是病机关键,贯穿抑郁症发病始终,故抑郁症的治疗当更注重从中焦论治,治肝实脾,且健脾重于疏肝。  相似文献   

12.
在中医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医家对消渴病的主流认识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随着对消渴病的研究逐渐深入,近现代医家提出了气阴不足、血瘀、肾虚、脾虚等病因病机的学说。其中脾虚致消越来越被医家推崇和认可。吾师石岩教授临证多年,认为脾虚是消渴病的根本原因,并用益气健脾之法治之效佳。故笔者上溯古代医家之旧论,试从脾的解剖、消渴的病因病机和治消渴的方药来论述脾虚是消渴病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抑郁症脾虚是中医临床的常见证候,是抑郁症的重要病机,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且脾虚病机的产生与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中医健脾益气药对抑郁症及线粒体损伤的改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痛风是一种易复发、难治愈的代谢性风湿病。中医认为痛风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饮食环境因素有关,病机核心总不离脾虚湿阻、湿热蕴结。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发病之标,脾虚湿阻贯穿始终。治疗当分期辨治,急性期治以清热祛湿、通络止痛,间歇期和慢性期当健脾渗湿。本文旨在通过文献回顾探讨脾虚湿阻分期论治的合理性,为从脾虚湿阻分期论治痛风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慢性胆囊炎病位在胆,与肝脾胃密切相关,主要病因病机为肝胆郁滞、胆腑不通,常见的证型有:肝胆湿热、肝胆气郁、气滞血瘀、肝郁脾虚、肝阴不足、肝胆实热、肝脾阳虚等,其中临床以肝郁脾虚型为常见。治疗以疏肝利胆,健脾和胃为主。  相似文献   

16.
风湿关节炎统属中医学"痹证"范畴,本文论述了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病机为脾胃虚弱、湿浊内生;气血不足,营卫失调;痰瘀互结,脉络阻滞;肝脾失调,内生风湿;气血不足,肝肾失调。可见本病的中医病机与脾虚关系甚为密切。在痹证的整个过程中,脾虚是贯穿了疾病的始终,是RA发病的内因,而痰瘀是直接因素,风寒湿热等邪是发病的外因。本文探讨RA的中医学病机与脾虚的关系,为临床从脾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东垣的升脾阳法对于泄泻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泄泻的基本病机是脾虚湿盛,脾虚为病机之核心,或兼肺虚,或兼湿盛,或兼寒积,脾虚则清阳不升,正所谓"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治疗以补脾健脾为本,根据不同的病机或补益脾肺,或燥湿健脾,或攻逐寒积,或健脾升阳。  相似文献   

18.
近年从肝郁脾虚证论治心悸受到很多医家重视,但其中病机仍未阐明清楚。本文以“肝郁脾虚”为引线,对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梳理,涉及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相关病证,旨在为调肝理脾法治疗心系疾病提供文献佐证,丰富该法的理论内涵。文献研究发现古代医家重视肝郁、脾虚对心悸发病的影响,病机以气血失调为主,涉及脏腑相合、七情、病理产物等多个环节,治法区分益气补血、疏肝解郁、化饮祛痰、安神定志等。  相似文献   

19.
江永苏主任医师是四川省名中医,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在肝病治疗方面颇有心得.他认为慢性乙肝病位主要在肝,与脾、胃、肾密切相关,基本病机演变离不开肝郁脾虚、水饮瘀阻、肝肾不足,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病机侧重点不同.肝郁脾虚是慢性乙肝的病理基础,治疗当以理气健脾,疏肝解郁为主,方选小柴胡汤合逍遥丸加减;水饮瘀...  相似文献   

20.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骨髓抑制为化疗后最常见且最严重的毒副作用之一。中医药辨证论治对于改善化疗后诸多不良反应有较明显的优势,尤其是辅助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究其病机,有健脾益气、养阴生津、填精益髓、活血化瘀等治法。在临床中观察到以脾虚血瘀病机者不在少数,本文就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病机情况及脾虚血瘀的病机演变进行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