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特点、病因。方法:将发病24h内入院治疗的60例进展性卒中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梗死部位、脑血管彩超(TcD),颈部动脉彩超结果分析。结果:进展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加重以24h内最常见。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进展性卒中的重要病因;纤维蛋白原、梗死部位及血管狭窄程度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结论:针对可引起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可有效抑制进展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深入探讨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病因和意义。方法:将发病24小时内入院治疗的30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观察进展性卒中组10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分析进展组与非进展组血压、血糖、血脂、梗死部位以及脑彩超与颈部彩超临床资料。结果:进展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加重以24小时内最常见,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进展性卒中的重要病因,纤维蛋白原增高,梗死部位及血管狭窄程度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针对可引起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可有效抑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发病48h内入院治疗的17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观察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将其血压、血糖、血酯、纤维蛋白原、梗死部位与非进展组进行比较.结果 进展性卒中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多在48h内加重,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进展性卒中的主要病因,纤维蛋白原增高,高脂血症、合并房颤,梗死部位不同也是脑卒中进展的重要病因.结论 针对可引起卒中进展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可有效控制其发生.  相似文献   

4.
许冠思 《广西医学》2009,31(5):703-704
目的探讨恶化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病因。方法观察发病24h内入院治疗的恶化性脑梗死患者,了解其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梗死部位、脑彩超、颈动脉彩超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恶化性脑梗死中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加重以24h内最常见。合并高血压85例,血糖升高70例,高脂血症38例,纤维蛋白原升高59例。结论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纤维蛋白原增高、管狭窄程度是恶化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潘瑞华 《中原医刊》2007,34(11):43-44
目的探讨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17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展组、非进展组各86例,对其糖尿病史、体温、血压、血糖、血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头颅CT、TCD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对照分析。结果①进展组有糖尿病史及卒中24 h后血糖升高例数均多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24 h内体温增高例数多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收缩压值低于非进展组(P〈0.01),而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非进展组(P〈0.01);②舒张压值及高胆固醇血症例数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头颅CT示分水岭梗死或侧脑室体梗死发生率进展组为83.72%,显著高于非进展组;④TCD检查颅内大血管狭窄率进展组(76.74%)显著高于非进展组(20.93%)(P〈0.05)。结论缺血性进展性卒中危险因素与卒中后发热、收缩压下降、血浆高纤维蛋白原水平、糖尿病及是否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治疗中不可盲目降压。  相似文献   

6.
刘丽  董志军  白雪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12):1154-1155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SI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研究其预防治疗措施。方法:268例缺血性卒中的住院病人,其中诊断SIP92例,随机抽取非SIP92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SIP组高血压、糖尿病、感染、发热、高纤维蛋白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缺血性卒中,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与高血压、糖尿病、感染、发热、高纤维蛋白原及梗死部位于椎动脉系统有关,采取相应措施可避免或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7.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英桢 《海南医学》2009,20(1):40-41
目的分析血压、血糖、体温、纤维蛋白原、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分析56例进展性卒中的血压、血糖、24h内体温变化、血纤维蛋白原及颈动脉彩超情况。结果56例进展性脑卒中伴高血压者47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合并糖尿病者3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4h内体温超过37.5℃者1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者4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压、血糖、发热、纤维蛋白原水平及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卒中的关系,为早期识别进展性卒中提供可能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病48 h内入院治疗的653例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缺血性进展性卒中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进展性卒中组(进展组155例)和非进展性卒中组(对照组498例);按梗死部位分为侧脑室体旁梗死(A型)、分水岭梗死(B型)、单个脑叶或基底节或大面积脑梗死(C型)、脑干和/或小脑梗死(D型)4型,比较各型的发生率,对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进展组中A型进展性卒中发病率最高,其次为B型,与其他类型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其他类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高血压病史和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入院时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入院时高血糖、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入院时高血糖、梗死部位与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相关。侧脑室体旁梗死、分水岭梗死较易进展。  相似文献   

9.
64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将64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与同期64例非进展性卒中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4例PIS患者24h发热3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0例)(P〈0.01),有糖尿病史2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4例)(P〈0.01),有高血压病史46例,高于对照组(36例)(P〈0.05)。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2例)和对照组患者(43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内动脉颅外段动脉有斑块伴有狭窄〉60%者,治疗组20例,对照组16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影像学检查显示分水岭梗死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类型。结论:发热、糖尿病、高血压、颈内动脉大血管斑块形成成并狭窄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周光焰 《吉林医学》2011,(32):6781-6783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SIP)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48例SI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48例非进展性脑梗死病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体温(入院24 h内)、血压、血糖、脑CT/MRI、经颅多谱勒(TCD)、颈部动脉彩超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观察组中急性期高血糖/糖尿病史、发热(入院24 h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性别及高血压本身等无相关性(P>0.05)。②观察组大面积梗死及分水岭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颅内外大动脉中重度狭窄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糖/糖尿病、发热(入院24 h内)、急性期血压下降过快、颅内外大动脉严重狭窄、大面积梗死及分水岭梗死等是脑梗死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提高医生对SIP的认识,早期识别并针对可引起SIP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可望有效抑制脑梗死的进展,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07年10月收治的48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病例,并与同期住院的48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体温、血压、血糖、血脂、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TCD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发热、高血压、糖尿病、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动脉狭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与发热、卒中后收缩压水平、糖尿瘸及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且患者收缩压下降易引起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故早期禁止盲目应用降血压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07年10月收治的48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病例,并与同期住院的48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体温、血压、血糖、血脂、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TCD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发热、高血压、糖尿病、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动脉狭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与发热、卒中后收缩压水平、糖尿病及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且患者收缩压下降易引起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故早期禁止盲目应用降血压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并探讨高血糖与进展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将15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血糖组、非高血糖组,观察两组进展性卒中发生比例。结果: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高血糖组共90例,进展性卒中17例;非高血糖组共60例,其中进展性卒中4例。高血糖组中进展性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糖会通过多种机制加重脑梗死的损伤,增加进展性脑卒中的风险,应该注意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血糖水平,减少患者血糖波动,适当应用胰岛素,减少卒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栗晓宏 《当代医学》2008,14(23):60-61
目的 了解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07年10月收治的48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病例,并与同期住院的48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体温、血压、血糖、血脂、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TCD进行比较.结果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合并发热、高血压、糖尿瘸、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动脉狭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与发热、卒中后收缩压水平、糖尿病及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且患者收缩压下降易引起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故早期禁止盲目应用降血压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累及侧脑室旁放射冠后部的梗死与进展性运动障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磁共振证实的新发孤立单侧侧脑室旁放射冠梗死患者68例,其中27例入院1周内完成头颈部MRI血管成像,根据卒中发生后1周内动态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IHSS)情况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组1:有进展性运动障碍(32例);组2:无进展性运动障碍(36例).结果 两组主要病因复杂,以大脑中动脉系分水岭梗死为主.组1中病灶累及侧脑室旁放射冠后部的比例高于组2 (84.4%vs19.4%,P<0.05).组1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高于组2.病灶累及侧脑室旁放射冠后部是预测进展性运动功能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进展性孤立单侧侧脑室旁放射冠脑梗死患者的病因主要为大脑中动脉系分水岭梗死,其初始症状较无进展的孤立单侧侧脑室旁放射冠梗死重,前者短期残障程度较高,累及侧脑室旁后部的梗死可作为进展性卒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浆补体3(C3)、补体4(C4)及相关炎症免疫学参数与进展性卒中间的关系。方法 对55例起病24h内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与相同数量的非进展性卒中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在住院72h评分较住院时下降2分以上做为判定进展性卒中的标准。在住院48h内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C3、C4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h)、血沉、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纤维蛋白原测定。对以上因素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入院时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及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单因素分析提示,病例组C3、CRP、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C3与中性粒细胞计数进入最后的回归模型。结论 C3与中性粒细胞数升高可能为脑梗死早期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循环进展性脑卒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6 例前循环进展性卒中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分析颈动脉彩超结果与进展性卒中的关系.结果:颈动脉中重度狭窄和不稳定斑快是前循环进展性卒中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或TIA 患者早期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早期积极干预可有效抑制进展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梗死病变特点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②方法对VCIND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依据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最终将患者分为仍为VCIND组和进展为血管性痴呆(VD)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前临床确诊为VCIND时在梗死数量及梗死部位方面所具有的特征,以探讨促使VCIND患者进展为VD的影响因素。③结果进展为VD组患者总梗死数量多于仍处于VCIND组,在进展为VD组中,额区、丘脑、基底节区梗死数量均高于仍处于VCIND组。额区、丘脑、基底节区的梗死和脑白质稀疏均可加重VCIND患者进展为VD。④结论研究梗死数量和梗死部位的特点对预测VCIND患者进展为VD的风险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美托洛尔治疗对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分为对照组62例(常规治疗:抗凝、抗血小板、调脂、对症等),治疗组66例(常规治疗+美托洛尔),治疗组在入院行心电图检查后即刻口服美托洛尔6.25~50mg;治疗期间二组患者行心电、血压监测,观察二组患者在梗死后24h内,第1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肌梗死后24h内,第一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比例、次数均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能减少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美托洛尔治疗,能明显减少梗死后24h内、第1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比例、发生次数,并能减少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对心梗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玲 《吉林医学》2014,(21):4660-4662
目的:通过分析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进展性卒中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住院的62例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从梗死部位分析,大面积脑梗死、侧脑室体旁及分水岭区梗死易出现进展性卒中;保持一定水平的血压有利于大脑的灌注;从血糖水平分析,进展性卒中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结论:不同病灶部位能预测脑梗死的进展,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独立病因,低血压是造成进展性卒中发展的独立的高危因素,血糖是进展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