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动态脑电图(AEEG)对非惊厥性发作性癫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4例临床上常见的非惊厥性发作性症状的患者作24小时AEEG监测,并同时与脑电图(REEG)检查作为自身对照。结果:104例病人的AEEG异常率、痫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REEG组,以短暂性意识丧失阳性率最高,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占痫样放电患者的84.3%,根据临床症状发作与AEEG的关系,诊断癫痫50例,排除癫痫19例。结论:AEEG对非惊厥性发作性癫痫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动态脑电图(AEEG)对非惊厥性发作性癫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4例临床上常见的非惊厥性发作性症状的患者作24小时AEEG监测,并同时与脑电图(REEG)检查作为自身对照.结果104例病人的AEEG异常率、痫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REEG组,以短暂性意识丧失阳性率最高,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占痫样放电患者的84.3%,根据临床症状发作与AEEG的关系,诊断癫痫50例,排除癫痫19例.结论AEEG对非惊厥性发作性癫痫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癫痫为短暂性、发作性疾病,常规脑电图(EEG)因描记时间短,患者脑电图痫样放电常不易被捕捉。本文通过对145例患者24h动态脑电图(AEEG)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AEEG因其监测时间长,使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得到较大提高。对于癫痫及非癫痫性发作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痫非癫痫陛发作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我科动态脑电图室监测到发作的45例患儿。结果:经动态脑电图证实,40例初诊为癫痫性发作的患儿中,32例(80%)确诊为癫痫,8例(20%)为非癫痫性发作;5例初诊为非癫痫性发作的患儿中,2例(40%)确诊为癫痫3例(60%)为非癫痫性发作。结论:动态脑电图对鉴别癫痫及非癫痫性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儿童癫痫与非癫痫性发作的动态脑电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判动态脑电图对儿童癫痫与非癫痫性发作疾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93例癫痫与非癫痫性发作儿童进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观察分析。结果:在初步诊断为癫痫的143例患儿中,痫样放电101例(70.6%);非癫痫性发作的50例中,痫样放电2例(4%)。结论:动态脑电图对儿童癫痫与非癫痫性发作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4h动态脑电图对癫痫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180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24h动态脑电图进行监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癫样放电检出率和预后评估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癫样放电检出率(8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真阳性人数及真阴性人数多于对照组患者,假阳性及假阴性人数少于对照组患者,检测敏感性(84.1%)、特异性(80%)及准确率(81.1%)高于对照组患者,错误率(10%)低于对照组患者,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h动态脑电图可以显著提高癫痫患者的癫样放电检出率,增加预后评估敏感性及准确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王惠玉  朱德辉  陈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24(12):1456-1456,1459
普通脑电图(EEG)对脑部疾病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已为人所共识,特别是对于癫(疒间)的诊断,其作用几乎是不可缺的.但是普通EEG在临床应用中由于受到常规检查时间的限制和在发作间期检查常难有阳性所见[1].为了提高EEG的辅助诊断能力,近年来动态脑电图(AEEG)24h连续监测已逐渐推广应用,提高了癫疒间病人脑电检查的阳性率和(疒间)样放电的检出率.本研究通过对84例癫(疒间)病人24 h的AEEG监测,分析其对癫(疒间)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50例发作性疾病24h动态脑电图(AEEG),以评估其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发作性疾病常规脑电图(REEG)无痫样放电的患者行24h AEEG检查。结果150例发作性疾病患者中,85例初诊癫痫性发作,经24h AEEG监测60例出现痫样放电(70.58%),非特异性异常7例(8.23%),65例初诊非癫痫性发作中,经24h AEEG监测,12例显示痫样放电(18.46%),6例有非特异性异常(9.23%),150例中共72例有痫样放电(48%)。结论24h动态脑电图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视频脑电图在诊断小儿非癫痫性发作中的实用价值。方珐:对临床上拟诊为非癫痫性发作的314例患儿,进行20min~3h的视频脑电图动态监测,监测中对各种状态及事件进行标记,结束后将记录的EEG与临床录像资料同步回放分析。结果:314例患儿中,196例(62.4%)监测到发作,302例(96.2%)结合脑电图检查证实为非癫痫性发作。结论:视频脑电图是明确小儿非癫痫性发作的种类、鉴别非癫痫性与癫痫发作的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疒间与非癫疒间性发作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我科动态脑电图室监测到发作的45例患儿。结果:经动态脑电图证实,40例初诊为癫疒间性发作的患儿中,32例(80%)确诊为癫疒间,8例(20%)为非癫疒间性发作;5例初诊为非癫疒间性发作的患儿中,2例(40%)确诊为癫疒间,3例(60%)为非癫疒间性发作。结论:动态脑电图对鉴别癫疒间及非癫疒间性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动态脑电图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点与动态脑电图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心因性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资料及动态脑电图结果。【结果】23例患者均捕获"发作",表现为抽搐、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多种发作形式,发作时间持续3min~4h。发作期脑电图表现均相似:在肌电伪差、动作伪差间可见正常节律,或表现为全部正常节律,无癫痫样放电。随访1年,本组PNES患者在受到暗示治疗后13例未发作,6例发作次数逐渐减少,4例失访。【结论】PNES从临床症状有时很难与癫痫鉴别,动态脑电图与临床症状相结合,有助于PNE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及家长的个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及家长的个性特征。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和成人版对7~14岁非癫痫性发作儿童20例及0~14岁非癫痫性发作儿童的家长38例进行个性测定,并选同年龄组的正常儿童及其家长作为对照。结果非癫痫性发作儿童的神经质程度[(55.26±12.63)分]高于对照组[(46.57±10.68)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具有较高的掩饰倾向。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家长的神经质程度[(53.57±10.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6.18±10.47)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个性因素在学龄儿童的非癫痫性发作中起主要作用,家长的个性特征与对子女的某些非癫痫性事件的误认,特别是对婴幼儿正常生理现象及行为现象表现的误认有重要关系。了解非癫痫性发作儿童及家长的个性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及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4.
24小时动态心脑电图同步监测对疑为晕厥患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24h动态脑电图(AEEG)和动态心电图(AECG)监测对疑为晕厥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0例疑为晕厥患者的24h AEEG和AECG监测结果。结果 30例患者中诊断为脑源性晕厥或症状性癫痫3例,心源性晕厥9例,疑为反射性或其他晕厥18例。结论 24h AEEG/AECG监测对疑为晕厥的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艳霞  侯玉娟  许建文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5):617-617,619
目的:探讨儿童的头痛是血管性头痛所致还是头痛型癫痫引起。方法:对54例经常头痛的患儿均作动态脑电图检查,并对脑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儿脑电图正常,38例脑电图异常,其中3例出现特异性异常,可见棘波、尖波和棘慢波;35例非特异性异常,出现慢波、阵发性θ活动和δ活动。结论:动态脑电图在儿童血管性头痛和头痛型癫痫方面有帮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6.
崔晓迎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51-1151
目的:探讨24h动态脑电图在癫痫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癫痫组45例,可疑癫痫组56例进行AEEG检查。结果:癫痫组AEEG阳性率为71.1%(32/45),可疑癫痫组AEEG阳性率为21.8%(12/56),前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结论:AEEG对癫痫的诊断,分型,治疗用药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24 h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24 h MII-pH)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某院就诊的326例GER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志愿者75例作为对照组,均行24 h MII-pH监测,并记录GERD相关参数。比较MII-pH监测与单独pH监测对GERD的诊断情况。结果 ①24 h pH监测结果显示,观察组各监测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24 h MII-pH监测结果显示,除弱碱反流次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外,在其他指标比较中,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24 h MII-pH监测GERD的阳性诊断率为87.42%,与单纯食管pH监测的44.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 MII-pH可识别反流物的运动方向、酸碱性和成分,提高GERD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24 h食管pH-阻抗联合监测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价值。方法纳入具有典型症状(反酸、烧心)或具有不典型症状(咽喉炎、咳嗽、胸痛等)但怀疑与胃食管反流相关的患者,共计142例,均进行上消化道内镜、24 h食管pH-阻抗联合监测。其中以内镜下发现反流性食管炎、DeMeester积分≥14.72及SI≥50%者定义为GERD组(59例),余83例为非GERD组,比较两组的24 h食管pH-阻抗联合监测结果。结果 (1)24 h食管pH监测的各指标中,DeMeester积分、pH〈4的总时间(%)、pH〈4长于5 min反流次数对诊断GERD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腔内阻抗监测的各项指标单独诊断GERD的敏感性一般(均在45%以下),但酸反流合计(97.59%)、液体反流合计(97.59%)、食团清除时间(98.80%)、近端反流百分比(98.80%)等指标特异性较好。(3)与24 h食管pH监测比较,24 h食管pH-阻抗联合监测可发现更多异常反流情况(χ2=14.65,P〈0.000)。结论 pH〈4的总时间(%)、pH〈4长于5 min反流次数这两个参数指标结合DeM eester积分是判断GERD的重要指标。单独腔内阻抗监测的各项指标对诊断GERD的敏感性一般,但24 h食管pH-阻抗联合监测可弥补单纯pH监测的不足,识别更多异常反流情况。内镜+24 h食管pH-阻抗联合监测是诊断GERD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癎与非癫癎性发作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我科动态脑电图室监测到发作的45例患儿.结果经动态脑电图证实,40例初诊为癫癎性发作的患儿中,32例(80%)确诊为癫癎,8例(20%)为非癫癎性发作;5例初诊为非癫癎性发作的患儿中,2例(40%)确诊为癫癎3例(60%)为非癫癎性发作.结论动态脑电图对鉴别癫癎及非癫癎性发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