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180例AMI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随访1年。结果:反复发作的持续性室速、室颤患者,首剂3~5mg/kg胺碘酮,10min内静脉注射;再以1.0~1.5mg/min维持,室速均被有效终止。以200mg/d胺碘酮作为长期维持量能有效地控制室性早搏。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满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口服胺碘酮治疗,40d后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显效35例(62.5%),有效10例(17.9%),总有效率为82.2%,无效11例(19.6%)。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良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口服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入院后均接受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口服胺碘酮0.2g,3次/d,7天后改为0.2g,2次/d×7天,以(0.1~0.2)g/d维持治疗。结果:治疗14天后显效55例(68.75%),有效23例(28.75%),无效2例(2.50%)。治疗总有效率97.50%。QTc由(411±25)ms增至(486±56)ms(P〈0.01)。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高,副作用少。在严重CHF患者中,可作为首选的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并发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者先给予静脉负荷量150~300mg胺碘酮后,继之以600μg/min静脉点滴维持48 h,同时每天口服胺碘酮600mg。结果:27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室率得到控制,平均心室率由(151±15)次/min下降到(93±11)次/min。有24例在1 h内心室率得到控制,7例快速房颤,3例房性心动过速,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1例室性心动过速在24 h内相继转为窦性心律。随着心室率下降有18例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27例患者住院期间无1例出现房室阻滞或心衰加重。结论:胺碘酮对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心律失常是一种极其有效而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及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观察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服用胺碘酮的疗效及治疗前后QT离散度(QTd)的变化。结果:应用胺碘酮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明显减少,有效率88.86%;与治疗前比较,QTd显著性缩小(P〈0.01)。结论:胺碘酮能有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并使患者QTd缩小,从而预防室颤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李勇  徐建平 《重庆医学》2007,36(12):1203-1204
目的 通过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常用胺碘酮治疗,探讨胺碘酮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52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男32例,女20例.32例用胺碘酮治疗,先静脉推胺碘酮复律或电复律,复律成功后用胺碘酮静脉维持,静脉用胺碘酮1~2d后开始口服胺碘酮.20例用利多卡因,先50~100mg静注,然后1~4mg/min静脉维持.结果 32例用胺碘酮患者中28例有效,总有效率87.5%.20例用利多卡因的患者中16例有效,总有效率80%.结论 胺碘酮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安全并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胺碘酮静脉应用治疗心力衰竭 (急性或慢性 )并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方法对 6 2例心力衰竭并发的室性心律失常 ,首剂给予胺碘酮 5mg kg ,2 0min后无效 ,再重复首次剂量 ,维持量为 6 0 0mg d。结果 本组前 3 0min平均负荷量为 (3 1 7.5± 6 8.8)mg ,第 1个 2 4小时胺碘酮平均用量为 (92 5 .5± 1 46 .5 )mg,总有效率 90 .2 3 %,不良反应 9.6 7%,无 1例心功能恶化或致死。结论 胺碘酮静脉治疗心力衰竭并发的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心肌梗死患者,男35例,女19例。全部患者均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合并心功能不全38例。给予胺碘酮治疗0.2g每日3次口服,对于有短阵室速病人静脉给予15mg/min持续10min。接着1mg/min持续6h,以后0.5mg/min,维持18小时或数天,以控制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为准。结果88.9%病人在2周内室性心律失常控制满意,余11.1%将胺碘酮追加剂量0.2g每日4次口服。室性心律失常控制。胺碘酮相关不良反应少。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52例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无甲状腺疾病的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同时给予静脉注射或口服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观察控制心律失常的疗效、对心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结果控制心律失常的有效率达76.9%,无1例心功能恶化,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胺碘酮可作为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1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52例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达88.5%,QT间期轻度延长(治疗前388±50ms,治疗后432±46ms,P〈0.05),有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游离T3、T4升高,5例轻度畏光,无咳嗽、间质性肺炎及肝肾功能损害,无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尖端扭转型室速等心律失常,不良反应较少。结论:本文方案用胺碘酮长疗程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确切,维持用量较少,不良反应亦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0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发有症状的室性早搏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口服胺碘酮,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室性早搏效果、心功能变化、心率、QT间期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0~12周后50例患者中,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有效率为92.0%;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府。结论胳碘酮治疗悒性心力衰竭合并宰性早搏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9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比索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校正QT间期和心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右室射血分数和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显著,能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梅阳  黄鹤 《疑难病杂志》2014,(9):942-946
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检索1990—2014年6月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关于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并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研究使用Rev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共2 122例患者。结果显示,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在心力衰竭症状(OR=3.67,95%CI 2.565.26,P<0.01)、室性心律失常(OR=7.81,95%CI 5.285.26,P<0.01)、室性心律失常(OR=7.81,95%CI 5.2811.56,P<0.01)、心率(MD=9.04,95%CI 8.5011.56,P<0.01)、心率(MD=9.04,95%CI 8.509.59,P<0.01);LVEF(MD=6.78,95%CI 5.579.59,P<0.01);LVEF(MD=6.78,95%CI 5.577.98,P<0.01)、心脏猝死率(OR=0.3,95%CI0.167.98,P<0.01)、心脏猝死率(OR=0.3,95%CI0.160.53,P<0.000)具有良好的疗效,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可以改善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室性心律失常、心率、LVEF、心脏猝死率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衣欣  李岚  高长斌 《吉林医学》2003,24(3):242-243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冠心病患者,男39例,女21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3例,心绞痛6例,心功能不全41例。给予胺碘酮0.2每日3次口服,对于有短阵室速的病人给予胺碘酮150mg稀释后静注。结果:93%病人在2周内室性心律失常满意控制,余7%将胺碘酮追加剂量0.2每日4次口服,室性心律失常控制,胺碘酮相关不良反应少。结论: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5.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患者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同时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室性心律失常的改善情况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本组显效及有效患者为27例,总有效率为84.38%,对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在积极治疗心力衰竭的同时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病情,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Wu Y  Nie XY  Hu DY  Lu PN  Zhang GQ  Luo L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0):676-678
目的与正常人群比较,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静脉血凋亡基因PDCD5血清抗体变化以及卡维地洛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20,左室射血分数<45%)外周静脉血PDCD5抗体,并与正常人群(n=20)对比,经卡维地洛治疗(70%患者达到目标剂量25mg,2次/d)6个月,复查PDCD5抗体及超声心动图,并观察临床状况的变化。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PDCD5抗体A值3.5±1.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9±1.0(P<0.01),卡维地洛治疗后该值显著下降至2.5±1.2(P<0.05)。卡维地洛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提高0.3(P<0.05),左室射血分数由35.5%±7.8%增加至42.7%±9.6%(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降低5.3mm(P=0.043),左室收缩末期内径降低8.1mm(P<0.01)。结论与正常人群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存在凋亡基因PDCD5抗体,卡维地洛治疗后该抗体滴度下降提示卡维地洛具有抗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胺碘酮片200mg/次,3次/d;联合治疗组给予胺碘酮片和美托洛尔片,起始剂量为口服12.5mg/次,2次/d,随后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1%,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71.7±8.7)、(63.6±7.3)次/min]和QTd[(49.7±15.3)、(42.5±15.6)ms]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室性早搏次数[(1832.3±532.6)次]、房性早搏[(359.3±177.6)次]和交界性早搏次数[(433.1±163.2)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效果优于单药治疗,建议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5例,入院后均给予卧床休息、低盐饮食、强心、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并加用美托洛尔,初始剂量6.25mg,观察血压、心率和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2~4h,若无不良反应,即口服6.25mg、2次/d、持续应用1~2周,无明显不良反应者加量为12.5mg、2次/d、直至25mg、2次/d.总结分析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90.67%,其中有5例患者出现头昏、心动过缓,经调整剂量后并未影响继续用药;治疗后收缩压和心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治疗前(P<0.05),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Song HM  Zhang J  Deng B  Luo M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5):1737-174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作用,以及较大剂量ACEI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培哚普利较小剂量组(33例,2~4mg/d)和较大剂量组(33例,8~10mg/d)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各项指标[NE、脑钠肽浓度,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并且选择30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对照者,分别测定基础NE、脑钠肽浓度。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脑钠肽浓度随着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增加而升高,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327,P=0.012);脑钠肽与LVED和NE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15;r=0.402,P=0.002)。治疗12周后7例患者因出现不能耐受的咳嗽反应而退出(其中较小剂量组3例,较大剂量组4例),其余59例完成研究。较小剂量组治疗后脑钠肽浓度为8μg/L±4μg/L,NE浓度为387ng/L±211ng/L,较大剂量组治疗后脑钠肽浓度为6μg/L±4μg/L,NE浓度为250ng/L±63ng/L,较大剂量组治疗后的脑钠肽、NE浓度明显低于较小剂量组治疗后(均P<0.05)。结论心力衰竭时血浆脑钠肽浓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与NE浓度呈正相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采用小剂量逐渐递增剂量方式给予培哚普利可明显降低脑钠肽、NE,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