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卢江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0):1341-1342
目的:观察应用益生菌在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NEC(即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5月在NICU进行住院治疗的生后存活在7d以上并开始进行胃肠道喂养的16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预防组的NEC发病率是2.38%(2/84),对照组的NEC发生率是10.71%(9/84),两组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住院期间,预防组每天的体质量增加量为8.708g,对照组为6.656g,两组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和治疗后预防组的7d后杆球菌比值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的两组患儿的大便内益生菌数量的比较差异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预防性口服益生菌能降低NEC的发病率,促进婴儿体质量的增长。其机制和口服益生菌后促进新生儿的肠道的正常菌群定植与优势化、维持肠道的正常菌群的比率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护理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喂奶口服或鼻饲金双歧,干预周期为5 d。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胃潴留和腹胀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2.03±0.36)、(2.36±0.42)d;(5.36±1.11)、(6.00±0.95)d,治疗组的胃潴留和腹胀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恢复出生体重需要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8.32±3.63)、(10.26±5.23)d;(16.58±4.23)、(25.36±6.21)d,治疗组的恢复出生体重需要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金双歧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能尽快从静脉营养过度到胃肠营养,加快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增长,促进胃潴留和腹胀症状的消失,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喂养不耐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30 例喂养不耐受的住院极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0 例喂养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对照组,于生后2 d、出现喂养不耐受后2 d和喂养不耐受消失后5d分别留取患儿大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肠道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结果:喂养不耐受组中乳酸杆菌的数量分别为[(4.15±0.25)cfu/g,(5.39±0.53) cfu/g,(7.32±0.80) cfu/g],对照组分别为[(4.17±0.27)cfu/g,(7.84±0.35) cfu/g,(7.61±1.35) cfu/g],双歧杆菌的数量分别为 [(4.35±0.23)cfu/g,(5.01±0.48) cfu/g,(7.12±1.22) cfu/g],对照组分别为[(4.37±0.22)cfu/g,(8.52±0.23) cfu/g,(7.40±1.33) cfu/g]。两组于出现喂养不耐受后2 d,两种细菌数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喂养不耐受出现之前和消失后5d两组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养不耐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的变化有明显影响。喂养不耐受使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双歧杆菌制剂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328例早产儿按病例对照研究分成2组(预防组、对照组),2组除病因治疗、合理喂养外,预防组在24h内加双歧杆菌制剂164服。应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比较2组不同胎龄、不同出生质量早产儿NEC患病率的差异。结果:预防组164例中5例诊断为NEC,患病率为3.05%;对照组164例中21例诊断为NEC,患病率为12.80%。预防组早产儿的NEC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8.60,P0.05)。胎龄32周早产儿,2组NEC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10)。2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NEC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2组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NEC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8,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制剂可明显降低早产儿NEC的患病率,可能与双歧杆菌制剂可促进早产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定植和优势化有关。微生态制剂预防性保护作用随胎龄减小有渐减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不同喂养方法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8例早产儿依据喂养方式差异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5例采用早期微量喂养结合益生菌思连康喂养设为观察组,其余63例仅采用早期微量喂养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NEC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以3.08%的NEC发生率远不及对照组14.09%高(P〈0.05);两组出生后第1天胃泌素与胃动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7 d与14 d后此两项水平差异显著(P〈0.05);组间感染、贫血、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并发高胆红素血症的例数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给予早产儿微量喂养联合益生菌思连康喂养可有效预防其NEC的发病,该法值得临床采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化肠内外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发生率、各临床生长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本院早期足量营养支持开展前(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与开展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符合入选条件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组患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和临床观察指标。结果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对照组为(10.26±1.6)d,研究组为(8.19±1.0)d;生理性体重下降最大幅度对照组为(9.8±2.1)%,研究组为(7.0±1.2)%;EUGR发生率(以出院体重评价)对照组为85.7%,研究组为64.3%:以上3个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头围评价对照组为54.3%,研究组为4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足量营养支持能被极低出生体重儿接受,可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及减小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降低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高凌荣  陈金春 《当代医学》2010,16(34):45-46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游泳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0年6月住院部收治的92例VLBWI患儿,随机分联合组53例,对照组39例;两组均予静脉营养及早产儿配方奶喂哺,对照组在早产儿配方奶喂哺时添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0.5支/次,tid,联合组在双岐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游泳锻炼;均观察21d;观察两三组的疗效,及出生后21d天体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的疗效分别为88.68%和35.85%,出生21d天体重均数分别为(2291.2±67.4)g和(2146.3±71.8)g,出生21d增加了分别为(948.8±35.6)g和(794.7±28.9)g,两者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游泳治疗VLBWI喂养不耐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内补充谷氨酰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预防作用及对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1~2013—12间康华医院新生儿科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按照早产儿管理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生后24h内口服或鼻饲谷氨酰胺0.1/kg.次,Q8H,连续28天。观察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记录每日体重增长值,记录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日龄及达到全肠内营养所需时间。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开奶前,开奶后7d、14d两组患儿血胃动素水平,行组间对照分析。结果: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对照组低(25.0%vs.55.0%),达全胃肠喂养及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短[(18.7±2.8)d VS.(21.7±2.7)d,(12.1±1.3)dvs.(15.3±1.2)d],干预组生后7d,14d血浆胃动素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肠内补充谷氨酰胺可能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血浆胃动素分泌,从而有效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兆康  吴宝珍  梁丹凤 《广西医学》2009,31(11):1611-1613
目的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优选策略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41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9例生后即用NCPAP辅助通气,对照组22例在出现呼吸困难后方用NCPAP或常频呼吸机(MV)辅助通气,将两组进行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观察组应用NCPAP后HMD发生率明显减少,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氧疗时间、每日体重增长克数、住院时间分别为9.4d、38.18g/d、45.2d,而对照组相应指标分别为12.8d、28.04g/d、64.2d。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CPAP优选策略可有效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HMD发生率,改善其临床症状,缩短氧疗时间和住院天数,增加每日体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歧四联活菌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喂养中的作用、用药安全性及对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9例VLBWI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经口胃管)微生态制剂双歧四联活菌。观察并记录2组间足量喂养日龄、恢复出生体重日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生长发育情况及可能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7.7%)较对照组(44.0%)差异显著(P〈0.05);过渡到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恢复至出生时体重所需时间2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2组新生儿期身长、体重增长速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头围增长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应用中未发现用药不良反应以及增加其他伴用药物的毒副作用现象。结论双歧四联活菌可改善VLBWI早期喂养的耐受性,并促进其早期生长发育,用药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中胃潴留的特征,探讨胃潴留在NEC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0年9月我科住院治疗的NEC患儿30例,同期住院的患儿按出生体重、性别、胎龄相当的非NEC患儿30例为对照组配对,记录NEC组患儿出生到确诊当日,胃潴留的液量以及性质的变化,对照组患儿在相同时间段亦进行相应的记录,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NEC组胃潴留最大量(5.35±2.14)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8±2.72)ml,以及潴留量所占前次喂养量的最大比率(42.10±14.65)%亦高于对照组的(21.30±7.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EC组出血性胃潴留的比例(63.33%)亦显著高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NEC患儿胃潴留明显增加,且易出现出血性胃潴留,提示胃潴留的监测在早期诊断NEC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极低出生体重及低出生体重早产儿(VLBW和LBW-PI)喂养不耐受防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9例VLBW和LBW-PI,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19,予以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2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生菌),记录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体重增长速度、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情况,比较两组早产儿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率(15.0%vs 52.6%)及不耐受持续时间[(4.32±1.28) d vs (6.33±1.25) d]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8.92±1.82) d vs (10.18±1.81) d]、达全胃肠喂养时间[(15.64±2.58) d vs (18.35±2.59) d]及平均住院时间[(23.32±2.28) d vs (30.83±2.25) d]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NEC发生,对照组发生NEC 1例,两组均未观察到皮疹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益生菌可减轻VLBW和LBW-PI喂养不耐受状况,缩短其恢复出生体重以及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其防治VLBW和LBW-PI不耐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早期临床特点,提高NEC的早期预警、尽早干预,从而提高NEC的预后。  方法  收集2017年11月22日—2020年11月22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NICU确诊为NEC的患儿95例,按照1∶1配对比例,选取同期95例非NEC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变量采用χ2 检验,筛选可能对NEC发生有影响的因素,再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等级资料运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统计学方法,α= 0.05。  结果  提示早产、低出生体重、感染、机械通气是NEC的独立高危因素,早期以腹胀、胃潴留为主要临床表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与NEC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淋巴细胞及血小板与病情严重程度成负相关(P < 0.05),腹部立位X片对NEC早期诊断无明显特异性。  结论  当患儿存在早产、低出生体重、感染、机械通气危险因素时,且出现腹胀、吃奶欠佳表现,同时伴有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升高,需警惕NEC的发生,并动态行腹部立位X片,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母亲初乳做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0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50例,用母亲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照组50例,用灭菌注射用水做日常口腔护理。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评价2组患儿住院时间、日均住院费用、达全肠道喂养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体重变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的情况。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住院日、日均费用、达全肠道喂养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体重变化、NEC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母亲初乳做口腔免疫护理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日均住院费用、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推进喂养进程、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减少NEC的发生,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乳牙釉质发育缺陷的患病率及乳牙釉质发育缺陷的易感因素。方法:选择176名3~8岁的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对照组为79名同龄的足月正常出生体重儿,比较2组乳牙釉质发育缺陷的患病状况,并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分析乳牙釉质发育缺陷的易感因素。结果:实验组不同类型釉质发育缺陷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乳牙釉质发育缺陷的易感因素从强到弱依次为胎龄、出生后使用喉镜和气管插管、多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低钙血症、产程延长。结论:低出生体重儿和早产儿好发乳牙釉质发育缺陷,出生时及出生后各种全身及局部因素均不同程度影响造釉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且这些因素还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及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病区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 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及比较, 了解NEC的发生率、NEC分期与预后的关系, 并对前后3 a NEC的转归进行比较分析, 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诊治经验.方法 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NEC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照改良Bell分级诊断标准进行病情分期, 用SPSS统计软件包, 并对前后3 a NEC患儿的早期诊断率、转归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 前3 a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共诊断了40例NEC患儿, 1发病率早产儿与足月儿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方法中32例内科保守治, Ⅰ期与Ⅱ期内科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0例手术治疗的患儿, 外科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Ⅱ期和Ⅲ期病人治疗的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后3 a该院共诊断为NEC患儿41例, 发病率早产儿与足月儿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5例经内科保守治疗, Ⅰ期与Ⅱ期内科治疗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4例手术治疗患儿, Ⅱ期与Ⅲ期手术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前后3 a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住前后3 a早期诊断率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早期诊断NEC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而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I-FABP) 是早期诊断NEC的血清学指标, 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是降低NEC发病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在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中的防治效果。方法:分析84例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 neonates,LBW)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入选患儿分成观察组(服用微生态制剂,n=39)和对照组(未服用微生态制剂,n=45)两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NEC发病率及手术治疗率、干预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NEC发病率(12.8%)低于对照组(33.3%)(P<0.05);两组患儿NEC分期及手术治疗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细菌、球菌、杆菌总数及杆球菌比值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的细菌、球菌、杆菌总数及杆球菌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可有效防治早产儿NEC,稳定肠道菌群,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卢燕  潘珊珊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8):1357-1359
目的 分析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1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符合Bell诊断标准的59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9例NEC患儿中Ⅰ期22例(37.3%),Ⅱ期或Ⅲ期37例(62.7%)。NEC患儿发病日龄为生后14.0(13.0,18.0) d,胎龄为(30.7±2.7)周,出生体重为(1 493.9±460.3)g。男36例(61.0%),女23例(39.0%)。NEC患儿发病后临床表现为血便(79.7%,47/59)、胃内潴留(78.0%、46/59)、肠鸣音减弱(57.6%,34/59)、腹胀(52.5%,31/59)。Ⅱ期及以上NEC患儿腹胀、反应差、肠鸣音减弱、心动过速,CRP≥50 mg/L,白细胞<4×109/L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便培养阳性率为65.5%(36/55),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29.1%,16/55)、屎肠球菌(20.0%,11/55)、大肠埃希菌(12.7%,7/55)。血培养阳性率为15.1%(8/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极低及超低体重儿迟发型败血症(LOS)的病原菌分布及LOS发生的影响因素,为极低及超低体重儿LOS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9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166例极低及超低体重儿的临床资料,根据LOS发生情况将其分为非LOS组(74例)和LOS组(92例),LOS组中临床诊断为LOS的新生儿55例,确诊37例,比较2组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及病死率,分析LOS组新生儿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OS发生的主要因素。 结果 2组的小于胎龄儿(SGA)、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动脉导管未闭(PDA)、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机械通气、胎龄、体重、肠外营养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S组新生儿病死率为14.13%(13/92),非LOS组新生儿病死率为4.05%(3/7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S组新生儿的致病菌共4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31.11%(14/45),革兰阴性菌占62.22%(28/45),真菌占6.67%(3/4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窒息、PICC、胎龄及肠外营养持续时间是极低及超低体重儿发生LOS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极低及超低体重儿LOS的常见病原菌,新生儿窒息、PICC、胎龄及肠外营养持续时间是极低及超低体重儿发生LOS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极低和(或)极早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疾病转归。 方法 选择早产儿100例,均于生后24 h内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14 d,胎龄<32周和(或)出生体重<1 500 g。依据实验室结果将其分为PNAC组40例和非PNAC组60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分析PNAC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PNAC组新生儿败血症、NEC发生率、中/长链脂肪乳使用率高于非PNAC组,出生胎龄小于非PNAC组,PN持续时间、脂肪乳使用时间、葡萄糖使用时间、禁食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长于非PNAC组,葡萄糖累积用量高于非PN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败血症、使用中/长链脂肪乳是PNA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NAC发生时间为PN后22.0(11.0)d,PN后38.0(21.0)d 血清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达到峰值,生后47.5(38.0)d后恢复正常,PNAC组发生肝功能损害8例,发生率为20%,无发生肝功能衰竭病例。 结论 PNAC是高危早产儿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减少不必要的禁食,缩短PN持续时间,预防感染及NEC发生,优化静脉营养成分对预防PNAC的发生及减轻其严重程度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