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秀芬 《中国民政医学杂志》2011,(24):3066-3066,3080
目的:探讨心理援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6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3例。康复组:在给予常规康复护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援助;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人院时,住院1个月、3个月的抑郁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康复组患者的抑郁得分明显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康复护理可使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减轻,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援助则作用更加明显。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有助于患者心理功能改善,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科治疗的脑卒中抑郁患者80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以及常规临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6周的生存质量(QOL)、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陷(ND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16周后,治疗组QOL得分及SDS明显较对照组好转(P〈0.05);NDS明显低于对照组,A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4/40)。结论: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明显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对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心衰患者均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系统的护理干预。两组皆予以≥半年随访,观察记录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与抑郁状态问卷(DSI)评分情况,以及随访半年复发率,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护理 SDS 评分与 DSI 评分皆有一定改善(P <0.01),研究组改善更佳(P <0.01);研究组随访半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予以系统的护理干预处理,可改善心理状态,并降低复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徐达珍 《中外医疗》2012,31(19):126-12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精神状况与预后的影响。方法9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SDS得分)与抑郁状况(SAS得分)及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状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在SAS和SDS得分、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是康复护理中的重要内容,系统化心理干预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的精神状况与预后存在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实施“三全”干预模式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疾病影响程度和不良情绪状态的干预效应。方法:研究对象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护理程序的方法给予系统化整体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三全”模式即“全人干预、全心中医情志干预和全程疾病干预”模式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入院第1天)和干预后(1年后)采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入组和实施后测评。对前后2次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t 检验)]。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模式干预前其疾病影响程度、焦虑、抑郁测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模式干预后其疾病影响程度之躯体功能影响(SD-Ⅰ)、社会心理影响(SD-Ⅱ)、其它3个维度测评得分以及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状态,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大幅度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以及观察组自身前后相比,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 P〈0.01)和极显著性差异(均 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三全”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减轻疾病影响程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艺术运动加心理意念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状态的干预效应。方法本次研究对象80例,首先采用SAS、SDS评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前后共测评2次。第一次测评时间为:患者入院治疗病情稳定48 h后,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体征不再进展时进行问卷测评。第二次测评时间为艺术运动加心理意念康复护理措施实施4周后,于第5周进行测评。前后共测评2次,了解患者不良情绪状态的轻重程度,并观察比较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情况。最后的统计指标为SAS、SDS总分。前后2次测评结果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t检验。结果艺术运动加心理意念康复后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较康复前有很大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艺术运动加心理意念康复对于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具有良好的干预效应,可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卒中病人早期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对其心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病人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编号,然后采用有Barthel指数、抑郁状态问卷(DSI)和自评抑郁量表(SDS)组成的调查问卷,分别对病人的ADL和心理状态进行测评.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制定系统的综合康复措施并组织实施.实施一个月后再次采用上述调查问卷对病人ADL和心理状态进行测评.对综合康复训练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所得资料进行t检验.结果入院时患者ADL及心理状态评分与康复训练一个月评后的分数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脑卒中病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组模式康复护理干预对城市社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心理状态、肢体运动功能、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将80例首发脑卒中出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40例由社区护士按"小组教育+康复训练+文体疗法"方案实施干预;对照组40例为传统的家庭疗养,不施加干预。评价两组患者入组时及干预1个月、3个月时的心理状况(抑郁状态问卷,DI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MBI)、社会支持水平SSRS量表的评分情况。结果两组间比较DIS、MBI、SSRS评分,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时干预组MBI、SSRS评分高于对照组,D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组模式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城市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支持状况,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症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20名恶性肿瘤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自评抑郁量表(SDS)和抑郁状态问卷(DSI)得分均有所降低,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干预组经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后SDS和DSI得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干预后的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症状况,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况、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心理护理模式。结果:2组干预前的HAMD、NIHS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HAMD、NIHSS和ADL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抑郁状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状态及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理焦虑、抑郁状态、血压、心率异常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失语患者抑郁心理状况及康复护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120名脑卒中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并对长期陪护人员进行SADQ抑郁量表调查问卷,分析脑卒中失语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照组由患者家属进行一般性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干预组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性语言功能训练及护理,康复训练结束后重新进行SADQ抑郁量表问卷调查,对比两组患者SADQ评分变化。结果康复护理干预前SADQ评分表明脑卒中失语患者存在严重的抑郁心理状况,但对照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失语患者存在心理抑郁状态,专业护理人员的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抑郁心理状态的缓解。  相似文献   

13.
詹丽红 《中外医疗》2014,(20):165-166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6周后,实验组抑郁程度(SD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分别为(43.75±5.24)、(11.42±4.32)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为(38.44±3.13)、心理功能为(35.46±4.37)、社会功能为(36.83±4.15)、物质生活状态为(29.81±5.3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生活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付娟  罗婷  张薇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999-3000
目的:探讨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印例,两组均遵循脑卒中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肢体训练、语言训练及心理辅导等综合康复护理干预。采用Fugl-meye肢体运动功能(FMA)评价法和Barthel指数(BI)评定法,于两组患者人院时、干预3个月后进行评定。结果i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后,两组FMA、BI均较干预前改善,且康复组FMA、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有助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作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早期实施系统化心理康复措施。方法以常规护理作对照组(n=40),干预组(n=40)采用早期心理干预和康复护理相结合,分别对患者人院、出院时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出院前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进行心理评定。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时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测定显著提高。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早期采用心理干预和康复护理结合,可帮助其树立信心,有效增强患者自我照护能力,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PSD)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120例PSD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包括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及早期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在内的康复护理,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前)和护理干预实施4wk后(治疗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康复组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6.469)。结论康复护理不仅可改善或消除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而且可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开展患者陪伴参与管理对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试验组(n=30)。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后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试验组在治疗后予以患者陪伴参与管理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中文版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量表(SASE-CHI)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SASE-CHI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开展患者陪伴参与管理能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08例PS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4例,观察组进行1个月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治疗1患者个月后分别复查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量表。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前后的SDS及ADL量表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心理干预对PSD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眼球摘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眼科收治的82例行眼球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1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在入院时、手术前1d、出院时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d的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出院时的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较对照组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护理心理干预措施能减少眼球摘除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协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康复按摩对产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1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63例住院分娩产妇,产后确诊为产后抑郁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康复按摩治疗,出院后对产妇进行随访,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干预前后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结果:本组63例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康复按摩治疗后,EPDS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干预后产妇的心理状态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对产后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康复按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