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脊柱侧凸患者的肺功能及影响肺功能的脊柱胸廓畸形指标.方法 采用配对研究的方法,将78例先天性和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与正常受试者以性别和年龄1:1配对.测定两组受试者的肺功能和侧凸患者的脊柱胸廓畸形影像学指标.结果 脊柱侧凸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成比例下降,肺总量和功能残气量降低,呈现以肺容积下降为特征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量相应降低,单位肺泡弥散量正常或略偏高.气道阻力和气道传导未受累.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除了上述改变外,还出现了气道阻力和残气量的异常.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受累胸椎数、胸腰椎高度、侧凸度数是肺容积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解释肺容积下降的40%~51%.结论 脊柱侧凸患者的肺功能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量降低.累及胸椎数越多、胸腰椎高度越低、侧凸度数越大,肺容积损害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所伴发的"剃刀背"畸形是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诊断脊柱侧凸的重要体征,影响着脊柱矫形手术的术后满意度,有时显得比脊柱侧凸畸形矫形更为重要。凸侧胸廓成形术是传统的矫正"剃刀背"畸形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其可获得更好的术后满意度,且不会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损害。该文就凸侧胸廓成形术在AIS伴发"剃刀背"矫正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4.
该文对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技术治疗进展(包括后路原位融合术、凸侧骨骺阻滞术、后路器械矫形融合术、半椎体切除术、脊柱截骨术、生长棒技术、胸廓扩大成形术和垂直挣开扩展胸廓钛肋骨假体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脊柱侧凸(CS)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在合适的时间选择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制定周密计划。手术方式和疗效决定于患几年龄、早期诊断和畸形的本身特点。手术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脊柱平衡,防止侧凸进展,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在侧凸失代偿前最大程度地矫正侧凸,并尽量缩短矫形融合范围。对无畸形或只有轻度畸形的进展性CS可采用原位融合或凸侧骨骺阻滞术;中等程度的CS可通过内固定矫形融合术获得矫正,但严重CS需联合相应的截骨或椎体切除术;对年龄〈5岁、不伴肋骨融合的CS患儿来说,生长棒技术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对伴肋骨融合和胸廓功能不全的患儿来说,胸廓扩大成形和VEPTR术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手段,对于严重僵硬性的成人和年长的儿童的CS应用后路脊椎截骨术。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椎体发育异常可导致各种脊柱畸形,包括先天性脊柱侧凸、先天性后凸畸形或侧后凸畸形.Putti于1910年首次描述了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凸按照Meo分型方法可分为椎体形成缺陷(Ⅰ型),分节缺陷(Ⅱ型)和混合型(Ⅲ型)三类.前两型是脊柱侧凸畸形的基本类型.Ⅰ型包括:半椎体和楔形椎体;Ⅱ型包括:椎体融合、不对称的骨桥以及严重骨桥合并半椎体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凸中椎体异常大约80%属于Ⅰ型和Ⅱ型,剩余20%不能进行明确分型.其中半椎体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最常见的类型(占46%),起初发展缓慢,青春期可达到进展高峰.  相似文献   

7.
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severe and rigid idiopathic scoliosis,SRIS)常伴有明显的胸廓畸形,影响外观,而胸廓成型术在矫治侧凸伴随的胸廓畸形尤其是剃刀背畸形上的效果已经得到肯定。我院自2004—06~2008—12对28例SRIS采用后路手术矫治侧凸畸形时实施了胸廓成型术,经术前、术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异常心血管表现,以提高对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心血管异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诊治的50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心脏结构异常的发生率高达21.6%,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为8.4%,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为5.6%,瓣膜病的发生率为15.2%,以二尖瓣病变为主。心电图主要异常为PR间期缩短(发生率为39.8%)、电轴右偏(发生率为14.6%)、QRS波增宽(发生率为6.4%)、QTc延长(发生率为4.7%)。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52.2%的患者在脊柱手术前早期接受心脏手术。结论先天性脊柱侧弯的心脏结构异常常见,可能存在心电活动的异常。建议某些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在骨科脊柱侧凸矫型术前接受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10.
Rao YB  Xiao SP  Wang YL  Wang ST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3):906-90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的疗效。方法对94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了Harrington术式、联合Harrington—Luque(H-L)术式、C—D及TSRH三维矫正,术前、术后临床资料的长期总结,分析所采用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94例术后随访时间1—3年,Harrington术式、联合Harrington—Luqve(H-L)术式、C—D及TSRH三维矫正平均矫正率分别为36.42%、45.18%、55.68%、63.28%,采用H—L、C—D和TSRH手术方法的矫正度均高于Harrington方法,其中以TSRH三维矫正系统效果最显著。结论手术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是明显的,尤以近年运用的三维矫正系统效果更为优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胸廓成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对28例需要行胸廓成型术的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肺功能锻炼、主动锻炼及术前饮食指导,术后病情观察、防止并发症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疗效显著,未出现严重护理并发症.结论 对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胸廓成型术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综合护理,是安全手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脊柱侧凸是脊柱的一部或大部偏离了身体正常轴线而凸向一侧导致的脊柱外形改变,特发性脊柱侧凸原因不明的脊柱侧凸,最常见,约占全部脊柱侧凸的80%,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多于男性,主要是由于不对称的生长和不对称的肌肉作用所致.特发性脊柱侧凸,在青春期以前,畸形缓慢进展者,可继续观察并用支架等非手术治疗,尽可能选择在脊柱生长已大部分完成而侧凸还未发展到极重时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及评价脊柱侧凸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和疗效。方法1996~2002年,36例脊柱侧凸手术后患者接受再手术治疗。其畸形程度为侧凸52°~108°,平均76.2°;其中合并11例后凸36°~79°,平均53°。手术方法包括:内固定拆除、原融合松解或截骨、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融合。结果手术均安全完成,手术时间平均3.8h(2.8~5.1h),出血量平均817ml(630~1800ml),侧凸矫正平均48°(56%);后凸矫正平均47°(72%)。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脊柱侧凸翻修手术具有难度和危险大的特点,对每1例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和评价,针对每1例患者的畸形特点周密设计手术方案,是获得满意矫正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用改良的哈灵顿方法治疗28例儿童脊柱侧凸并随访1~3年的结果.作者认为该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强,安全性大、植入物相对少,并发症少,符合脊柱生物力学要求,有利矫正脊柱侧凸和旋转畸形,改善病人背部外形。  相似文献   

15.
梁天龙 《医学文选》2000,19(4):562-564
脊柱侧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 ,可致严重的畸形并影响心脏及呼吸功能 ,甚至造成截瘫 [1 ] 。对脊柱侧凸较为有效的治疗 ,是 5 0年代开始的 Risser氏石膏矫正法及后融合术。6 0年代初 Harrington手术法的问世 ,使脊柱侧凸的治疗得到了质的飞跃。我国的脊柱侧凸治疗工作于 70年代末期引进Harrington手术才开始 [2 ,3] ,近 10年多已取得了长足进步。脊柱侧凸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亦受到重视 ,现将国内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现状及存在问题作一概述。1 手术指征  一般认为脊柱侧凸的手术指征仅限于 [1 ] :1支具等保守治疗无效的进行性侧凸畸形 ;2…  相似文献   

16.
邝继文  王蕊  吴多汪 《海南医学》2010,21(16):58-60
马凡氏综合征(Marfan’s syndrome,MFS)由Dr.Marfan于1896年首先描述,是一组因先天性间质组织缺陷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具有潜在的致命性,可以累及骨骼系统、视觉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等。研究证实,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具有遗传性的全身结缔组织疾病,发病率约为0.01%,经常合并脊柱畸形,其中以脊柱侧凸最为常见。相对于特发性脊柱侧凸,马凡氏综合征脊柱侧凸有其自身的特点,我院骨科治疗马凡氏综合征合并脊柱侧凸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15例。术中咬除半椎体的后部附属结构,沿椎弓根外侧壁剥离至椎体前缘,切除半椎体、上下椎间盘及邻近椎体的软骨面,通过内固定器械凸侧加压闭合畸形椎切除后所致的间隙,矫正脊柱畸形。术后定期门诊复诊,观察脊柱融合、畸形矫正率和内固定稳定情况。结果本组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术前侧凸Cobb角35°~78°,平均57°,术后Cobb角15°~36°,平均25°,矫正率54%;术前后凸Cobb角22°~65°,平均45°,术后后凸Cobb角8°~36°,平均18°,矫正率60%。术后未发现脊髓、神经损伤,无内固定松动,无切口感染。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器械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定期撑开的生长阀双棒内固定技术治疗较早发生的儿童脊柱侧凸的初步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09年3月行生长阀双棒内固定技术的早发的儿童脊柱侧凸患者,共11例,男1例,女10例。10例采用Isola生长阀,1例采用TSRH Domino延长器。初次手术年龄平均6.1岁(2.1-10.9岁),Risser 征均为0度;胸弯8例,胸腰弯3例;先天性脊柱侧凸10例,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1例。全部病例平均撑开手术次数为1.8次(1-4次)。术前术后进行X线片上的影像学测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初次术前主弯Cobb角67.64±11.43°,柔韧性为27.00±10.55(%),胸后凸为31.00±22.40°,腰前凸为48.09±14.96°,躯干偏移为2.00±1.73 cm ,T1-S1长度为25.47±6.16 cm(17.1-36.3cm);初次术后主弯Cobb角为34.64±8.26°,胸后凸为23.00±8.06°,腰前凸为38.91±10.74°,躯干偏移为1.49±1.31 cm, T1-S1高度为28.84±5.69 cm。初次手术后的矫正率47.15±16.48(%),初次手术前后T1-S1高度的增加为3.37±1.62cm。最后一次术后主弯Cobb角为36.82±11.76°,胸后凸为27.18±8.97°,腰前凸为41.73±11.13°,躯干偏移为1.11±1.29cm,T1-S1高度为31.29±4.50cm,最后一次术后的矫正率为44.73±19.43(%),最后一次术后与术前T1-S1高度的增加为5.82±2.21cm 。撑开治疗期间T1-S1生长平均1.6 cm/年(1.1-2.7cm/年)。有5例出现并发症(45.5%),3例近端锚定点脱钩,1例近端锚定点椎弓根螺钉脱出,1例断棒。全部进行翻修术同时行撑开手术,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定期撑开的生长阀双棒内固定技术,可以在矫形、控制畸形发展的同时,允许脊柱纵向的生长,对较早发生的儿童严重脊柱侧凸疗效满意。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要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9.
脊柱侧凸后的继发性改变不仅仅是脊柱骨与关节的畸形,更重要的是这种畸形往往会引起某些内脏的功能障碍如心、肺、胃肠和神经、脊髓等功能受到影响,因此本文以力学原理来解释脊柱侧凸,有利于改进对脊柱侧凸的治疗方法,也使人们对脊柱侧凸对人体影响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脊柱侧凸(degenerativelumbarspinalstenosiswithscoliosis,DLSSS)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DLSSS患者15例。结果术后随访3~4年6个月(平均3年5个月),术后1年、3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3%。结论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脊柱侧凸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