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多媒体延伸的方法提高护士培训效果。方法:组织护理技术能手将护理基础技术操作录制成多媒体教学光盘,发给培训对象,护士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渐进性训练,延伸了培训半径。结果:多媒体延伸法培训模式对护士的培训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培训法。结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护士培训是有效和可行的,具有实用、方便、知识更新快等优点,较好地完成了护士培训,并且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引入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工作中,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ek)、处理(Action)的具体措施的实施,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结果: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急诊科低年资护士进行培训的实验组,在理论知识、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工作能力、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测评分别与采用传统方法培训的对照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有效地提高低年资护士急诊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护理工作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制探讨中风患者体位护理视频的效果。方法研制《中风患者体位护理》DVD光盘,在康复专科护士培训中应用。63名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32人,研究组31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风患者体位护理》DVD光盘培训,观察2组护士培训效果和满意度。结果培训后2组护士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患者体位护理》DVD光盘能提高康复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法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2012年新护士30名,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培训,观察组采用目标管理法培训,制定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结束后对2组护士进行护理理论和操作考核。结果:观察组的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成绩和全科室护士再评价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目标管理法是一种有效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模式,可明显提高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诊疗流程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流程和效果。方法:各选取2011年、2012年在急诊科就诊的400例患者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2011年护理人员接受急诊诊疗流程培训,2012年护理人员接受急诊诊疗培训并为观察组患者实行诊疗服务。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培训后观察组护理人员急救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护理操作流程的评分上均明显高于培训前。结论:将急诊诊疗流程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邱敏 《当代医学》2016,(22):163-164
目的:分析研究层次培训模式对临床护士技能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50名在岗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上述护理人员以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名。对照组采取常规培训模式,观察组则采取层次培训模式,对比2组临床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考核结果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对比2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考核评分、护理操作水平评分以及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临床护理人员采取层次培训模式进行培训,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操作合格率,同时也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故可在临床护士的日常培训工作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灾难事件的急救护理技术训练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在职护士2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对所有护士实施灾难事件中急救护理技术训练,对照组实施常规训练,观察组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对护士进行灾难事件的急救护理技术训练模式的训练。结果两组护士通过针对性的训练后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观察组护士在理论考核成绩和实际操作成绩上均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护士,所有差异经比较后显示均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护士实施灾难事件急救护理技术的训练过程中,使用灾难事件的急救护理技术训练模式能够明显提升护士的灾难救援能力,因此能够较好的改善护士在灾难事件中的护理技术,提升其专业水平和护理操作技能。因此灾难事件急救护理技术训练模式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有着极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华 《中外医疗》2014,(24):143-145
目的探讨情景式模拟培训在提高低年资护士(工作〈5年)综合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低年资护士14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人。观察组实施情景式模拟培训,对照组实施单项理论和操作培训。培训后按照统一标准对护士进行综合能力考核及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自我评价和护士长评价。结果观察组护士考核中有67人为优秀,优秀率达到95.71%,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护士在经过培训后进行自我评价,其各项评价指标结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情景式模拟培训能够明显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护士的护理技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化培训在提高ICU低年资护士气管插管技能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低年资护士47人分为观察组27人和对照组20人,观察组采用系统化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培训。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时间、动作准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培训有效提高ICU低年资护士气管插管动作准确性,缩短操作时间,使低年资护士能熟练掌握及时有效实施气管插管护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思维导图对新入职护士进行护理技能培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017年新入职护士58名,采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根据培训项目,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设计并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培训,评价两组相关知识、护理技能操作评分。结果观察组护士相关知识、护理技能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思维导图应用于护理技能培训可增强培训效果,有助于记忆学习内容和培养护士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肖慧玲 《当代医学》2016,(25):163-164
目的:探究分析情景模拟教学在护士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理论教学培训,研究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2组护士在培训后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对比2组得分。结果对照组护士考核总分为(84.2±5.2),研究组护士得分为(90.6±3.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应用于护士心肺复苏培训能够提高护士操作能力,为培养优质护理人员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三级任务驱动的改良Peyton四步教学在病区护士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产科、妇科、新生儿科等住院科室2020年的380名护士作为对照组,2021年的407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操作培训,观察组采用基于三级任务驱动的改良Peyton四步教学进行护理操作培训。对比分析两组学员一般资料、护理操作成绩和护理操作相关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并对观察组培训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SPSS 23.0进行卡方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两组学员在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士必考护理操作成绩[93.00(91.00,95.00)分vs .92.42(90.75,93.67)分,P=0.042]和抽考护理操作成绩[94.00(92.00,96.00分 vs. 93.00(92.50,94.00)分,P=0.045]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护理操作相关不良事件数[16 vs. 29]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培训满意度各条目的评分均大于4分(总分5分)。结论 基于三级任务驱动的改良Peyton四步教学适用于病区护士的护理操作培训,有助于提高大规模护士群体的操作培训效果,降低护理操作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提高护士教育培训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在肿瘤科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该院肿瘤科40名护士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肿瘤科护士采取常规的培训方案进行培训,其观察组予以护士采取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进行干预,2次培训的时间均维持30 d,然后对2组肿瘤护士的专业知识、技能操作及沟通技巧进行判定。结果:观察组肿瘤科护士的专业知识,技能操作,沟通技巧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用于肿瘤科护士培训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卢颖 《大家健康》2016,(8):249-25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效果。方法:分析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10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 =50)和对照组(n =5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SAS、SDS 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护理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的护士操作技能培训方法的实施效果,以求寻找更高效的培训方法.方法 将全院602名护士,按照培训方法使用时间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培训方法进行培训,而观察组采用新方法进行培训,将两组操作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护士的操作技能及护理质量不断提高,观察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有效的培训方法对提高全院护士技能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培训在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的价值。方法将60名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未接受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观察组接受为期7~14天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结果观察组培训后,操作技能、器械知识掌握、应急能力和配合能力考核得分较之培训前明显改善(P ﹤0.05),与对照组相比,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通过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可以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应用于胸痛护理培训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将南昌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两个不同院区的在职护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均来自心血管内科、急诊科或CCU,2组研究对象各32例,共64例。其中观察组进行基于MDT的胸痛护理培训,对照组按常规培训,观察2组培训护士首次医疗接触至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至首份心电图确诊时间、抽血到肌钙蛋白报告时间、门-球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以及急性胸痛患者在就诊期间意外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所护理患者的首次医疗接触至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至首份心电图确诊时间、抽血到肌钙蛋白报告时间、门-球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以及急性胸痛患者在就诊期间意外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MDT融入胸痛护理培训,有助于护士熟知并掌握胸痛急救处理,在急救过程中灵活应变,有效缩短胸痛患者救治中的多项重要时间;对提升高危胸痛患者救治效率、提高胸痛护士护理能力,改善胸痛患者预后,降低患者就诊期间意外不良事件发生率有重要意义,是临床可积极应用的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新入职的88名护士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名。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取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两组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批判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评分和培训满意度。结果:培训后,观察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习动机、自我管理能力、信息素质、学习合作能力等自主学习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寻找真相、分析能力、求知欲、自信心、认知成熟度等CTDI-CV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氛围、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等培训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联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可提高护士对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的掌握度,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加培训满意...  相似文献   

19.
静脉药物无菌配置岗前培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配置中心入岗护士进行无菌配置岗前培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入岗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护士105名,按入岗先后随机分成对照组45人和观察组6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现场讲授和操作示范来实施岗前培训,观察组护士在采用传统的现场讲授和操作示范的基础上,增加《配置中心护士专业技术的24项指标》作为教材发给护士来实施岗前培训。培训后两组护士均按《配置中心护士专业技术的24项指标》自评掌握程度,确认完全掌握并经操作考核合格后,允许上岗。比较两组入职无菌配置护士的工作效果。结果《配置中心护士专业技术的24项指标》,两组100%正确完成的有9项,观察组护士最高的出错率10%,对照组护士最高的出错率29%;观察组执行操作规范正确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配置药物错误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配置中心护士专业技术的24项指标》作为教材应用于配置中心无菌配置入职护士岗前培训的教材,能够提高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诊疗流程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流程和效果。方法:各选取2011年、2012年在急诊科就诊的400例患者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2011年护理人员接受急诊诊疗流程培训,2012年护理人员接受急诊诊疗培训并为观察组患者实行诊疗服务。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培训后观察组护理人员急救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技能、护理操作流程的评分上均明显高于培训前。结论:将急诊诊疗流程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