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调查强迫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调查78例门诊强迫症患者(病例组)及60例正常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同时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G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强迫、抑郁及焦虑症状.结果 病例组WHOQOL-BREF量表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得分[分别为(64.70±10.30)分,(47.60±11.50)分,(53.10±12.20)分,(63.70±10.60)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9.20 ±9.60)分,(71.20±10.40)分,(74.10 ±9.80)分,(75.10±1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0 ~-6.30,P均<0.01).Y-BOCS总分、强迫观念总分、HAMD总分均与WHOQOL-BREF所有领域得分负相关(r=-0.28~-0.61,P<0.05);强迫行为总分仅与生理领域得分负相关(r=-0.49,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强迫行为、HAMD总评分和HAMA总评分进入“生理领域”回归方程;在“心理领域”回归方程中除HAMA总评分外其余自变量均进入方程;强迫观念总评分、强迫行为总评分及HAMD总分进入“社会领域”回归方程;强迫观念总评分和HAMD总分进入“环境领域”回归方程.结论 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低于正常人群;强迫观念、强迫行为、伴发的抑郁症状是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Yale-Brown强迫量表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中文版Yale-B rown强迫量表Y-BOCS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110名强迫症患者进行Y-BOCS、HAMD、HAMA的评定。结果Y-BOCS评定者间一致性好,各条目及量表总分的ICC≥0.82;重测信度良好,各条目及量表总分的ICC≥0.75;全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75。Y-BOCS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强迫思维分量表(OS)分与HAMA和HAMD量表分存在相关,OS区分效度欠理想结论Y-BOCS中文版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和效度,具有临床和科研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瑞典大学人格量表(SSP)探讨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质及其与不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33例符合DSM-IV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采用瑞典大学人格量表(SSP)评估两组样本的人格特质,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强迫症患者临床特征。结果强迫症组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应激敏感性、怨恨、兴奋性和不信任分量表分别为57.70±11.64、63.19±10.41、66.77±10.31、61.14±7.56、54.09±9.13、57.15±11.57,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6.18±8.30、52.08±8.42、55.79±7.69、56.37±7.92、48.03±7.69、51.59±9.97,强迫症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分量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强迫症患者SSP社交愿望分与Y-BOCS总分呈正相关(r=0.349,P〈0.05);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和应激敏感性分与HAMA、HAMD总分呈正相关;社交愿望分与HAMA呈正相关;怨恨分与HAMD呈正相关。结论强迫症患者具有神经质和攻击性人格特质;强迫症患者的人格特质与强迫、焦虑和抑郁症状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迫症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对36例强迫症患者和36名健康对照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强迫症量表(Y-BOCS)测查;采用免疫组化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测定T细胞亚群. 结果:强迫症患者CD+4、CD+4/CD+8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4/CD+8比例与强迫思维、焦虑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强迫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并且与强迫思维、焦虑等症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迫症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强迫症患者和36名健康对照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强迫症量表(Y-BOCS)测查;采用免疫组化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测定T细胞亚群。结果:强迫症患者CD4^ 、CD4^ /CD8^ 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CD4^ 、CD4^ /CD8^ 比例与强迫思维、焦虑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强迫症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并且与强迫思维、焦虑等症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脑波治疗仪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波治疗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96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氯米帕明合并脑波治疗组49例和单用氯米帕明组47例。疗程6周。用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Y-BOCS、HAMD、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以合并治疗组明显。结论:脑波治疗仪可提高氯米帕明对强迫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强迫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39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合并氟西汀组和氟西汀组,治疗8周.采用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Y-BOCS、HAMD、HAMA的评分均显著降低,更以合用组明显.结论: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强迫症可以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与药源性强迫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 研究纳入32例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的患者(伴强迫组)和45例药源性强迫症状的患者(药源组),采用自编调查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临床总体评价量表(CGI)等评定患者临床症状及其特点.结果 伴强迫组中症状荒谬的患者比率高于药源组(50.0%vs20.0%,χ2=7.68,P=0.006);伴强迫组的自知力差于药源组[(1.06±0.72)vs(0.71±0.63),t=2.29,P=0.031;伴强迫组的疗效(CGI-SI评分)差于药源组[(4.53±1.37)vs(3.73±1.07),t=2.87,P=0.005];伴强迫组对强迫思维的痛苦程度(Y-BOCS评分)低于药源组(t=2.27,P=0.027);伴强迫组对症状的主动抵抗程度(Y-BOCS评分)低于药源组(t=-2.60,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和药源性强迫症状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前者对症状的认识较差,治疗更困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强迫症、精神分裂症伴有的强迫症状和精神分裂症经氯氮平治疗导致的强迫症状等3组不同患者在症状学和全血5-羟色胺(5-HT)浓度方面的差异,探讨强迫症状与5-HT异常间的关系。方法对强迫症、伴强迫症状的及氯氮平治疗导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各15例,不伴强迫症状的(19例)以及氯氮平治疗未导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组(15例)使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临床症状评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上述5组和正常组(15例)的全血5-HT浓度。结果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伴有的强迫症状中强迫思维和行为均多见,而氯氮平导致的强迫症状则以强迫行为为主。有无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组比较,后者的PANSS阳性量表分低,HAMA评分高(P<0.05)。有强迫症状的3组患者的全血5-HT浓度均低于无强迫症状的3组(正常组,精神分裂症不伴强迫症状组和氯氮平治疗未导致强迫症状组)(P<0.05),并且全血5-HT浓度和这3组的YBOCS分,强迫思维评分及强迫行为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强迫症状在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中存在着症状学差异;5-HT功能低下可能是这三种强迫症状产生的共同生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喹硫平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5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和帕罗西汀合并喹硫平组,疗程8周。采用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Y-BOCS,HAMA,HAMD的评分均显著下降,而合并喹硫平组更明显。结论帕罗西汀合并喹硫平治疗强迫症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奎硫平作为增效剂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2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合并舍曲林治疗(合用组)和舍曲林治疗(单用组),每组各21例。治疗12周。采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Y-BOCS、HAMD、HAMA的评分均有显著降低,更以合用组明显。结论:奎硫平合并舍曲林治疗强迫症可以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12.
利培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利培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4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合并帕罗西汀组和帕罗西汀组,治疗8周。采用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Y-BOCs、HAMA、HAMD的评分均显著降低,更以合用利培酮组明显。结论:利培酮合并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可以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13.
舍曲林与氯丙咪嗪治疗少年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舍曲林与氯丙咪嗪治疗少年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4例少年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组和氯丙咪嗪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舍曲林组和氯丙咪嗪组治疗后,Y-BOCS、HAMD、HAMA分值均显著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舍曲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氯丙咪嗪.结论 舍曲林治疗少年强迫症与氯丙咪嗪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强迫症患者临床特征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ICD-10及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的52例强迫症患者,在用药前采用神经心理测验及Y-BOCS量表,HAMA、HAMD对其进行评定。结果强迫症患者的病程与视觉延迟记忆负相关;强迫观念分与HAMD、WCST正确数正相关,与WCST错误数负相关;强迫行为分与HAMA、Stroop-c时间正相关;Y-BOCS总分与HAMA正相关;Y-BOCS总分、HAMA分及HAMD分与神经心理测验指标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认知功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团体归因训练对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4例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按照入组到开始治疗的时间分为3个基线组,每组进行为期8周的归因训练团体治疗,采用多基线实验设计,每隔2周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治疗前后评定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强迫症组加测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结果:所有被试者治疗前后HAMD、HAMA、SDS、SAS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1,19.85,6.33,6.97,P〈0.01);强迫症组治疗前后Y-BOC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P〈0.001);所有被试治疗前后社会功能改善显著(Z=-6.41,P〈0.001)。结论:团体归因训练对抑郁症、焦虑症和强迫症患者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增效作用。方法将70例强迫症随机分为2组,氯丙咪嗪同时合并利培酮和单独使用氯丙咪嗪治疗,治疗8周。采用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合并利培酮组有31例完成试验,氯丙咪嗪组有32例完成试验。治疗8周后,两组Y-BOCS平均总分有明显下降,合并利培酮组优于氯丙咪嗪组,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HAMA、HAMD的评分均显著下降,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并利培酮对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拉法辛和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与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用文拉法辛和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各34例,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药疗效相似,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文拉法辛和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有相同疗效,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8.
米氮平治疗强迫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分别用米氮平和氟西汀治疗强迫症各27例,疗程8周.应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米氮平组与氟西汀组Y-BOCS、HAMD、HAMA分值均显著下降,两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米氮平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氟西汀组.结论:米氮平治疗强迫症疗效与氟西汀相仿,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伴焦虑症状的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327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按照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焦虑/躯体化因子≥7分,分为焦虑组(229例)和无焦虑组(98例),比较2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对伴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焦虑组平均年龄、首发年龄、HAMD17总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高于无焦虑组[(42.58±11.77)岁vs(36.78±11.84)岁,(34.60±11.66)岁vs(30.04±12.60)岁,(27.83±6.93)分vs(23.39±5.59)分,(21.11±6.61)分vs(13.88±4.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焦虑组和无焦虑组性别(男:女,OR=0.51)、有无强迫症状(OR=3.67)、未成年和成年发病的构成比(OR=0.3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OR=1.05)、HAMD17总分(OR=1.17)、有自杀观念(OR=2.70)和强迫症状(OR=4.59)与难治性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相关(P<0.05).结论 伴焦虑症状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具有年龄较大、女性倾向较高、首发年龄较晚、成年发病的倾向较高、抑郁程度更严重、更可能伴强迫症状等特点;年龄、抑郁严重程度、自杀观念和强迫症状可能是难治性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的抑郁症自杀者与抑郁症非自杀者的临床特征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状况。方法对112例首次发作未用药的抑郁症患者,按是否存在自杀(含自杀观念或行为)分为抑郁症自杀组(49例)和抑郁症非自杀组(63例),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和早期抑郁发作的临床特征,包括首发年龄、抑郁程度、强迫和焦虑症状、有无自杀观念或行为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l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Yale-Brown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和自杀评估量表评定,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T)和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水平。结果两组间就诊年龄、首发年龄、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临床症状中,仅见抑郁症自杀组绝望感和性欲下降多于抑郁症非自杀组(P0.05)。抑郁症自杀组HAMD总分及认知障碍因子分和绝望感因子分高于抑郁症非自杀组(P0.01);HAMA总分、Y-BOCS总分和CORT与ACTH水平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自杀组自杀得分与早期临床特征、各量表总分、CORT和ACTH水平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自杀者相对无自杀者早期症状中性欲下降更明显,且认知障碍和绝望感等抑郁症状的程度更重。但早期临床特征和HPA轴功能状况尚不能为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观念或行为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