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Epley手法复位结合深刺翳风穴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Epley手法复位加针刺组35例与Epley手法复位组33例,比较两组疗效、症状评分、复发率及安全性。结果共66例完成研究,手法复位加针刺组总效率97.06%,高于手法复位组的84.38%;手法复位加针刺组症状评分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手法复位组;手法复位加针刺组复发率为6.25%,低于手法复位组的13.33%(均P0.05)。两组均无安全性事件。结论 Epley手法复位结合深刺翳风穴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手法复位治疗,且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青年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在Epley复位法的基础上应用眩晕宁的效果方法:抽选医院确诊的120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根据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单以Epley复位法治疗,观察组经Epley复位法联合眩晕宁治疗,比较不同方法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青年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眩晕宁治疗,改善血流动力学效果显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中医辨证治疗脾虚痰湿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手法复位加中药,对照组分单独手法复位组与手法复位加西药组,治疗1周、2周后比较各组病人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眩晕分级,并随访3月,比较各组间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眩晕分级与随访复发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料组。结论: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中医分期辩证治疗脾虚痰湿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后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经Epley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82例一次性Epley法复位成功的后半规管型BPPV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予针刺晕听穴、太阳穴、风池穴为主,1次/天,6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在成功手法复位后不予任何额外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及眩晕障碍量表(DHI)的得分。结果:治疗组残余头晕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两组DHI评分在治疗1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可有效缩短后半规管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Epley法残余头晕的持续时间并显著改善患者残余头晕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化痰宁眩汤联合颗粒复位手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化痰宁眩汤联合颗粒复位手法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单纯颗粒复位手法治疗,对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3个月的伴随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伴随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宁眩汤联合颗粒复位手法在改善前庭功能和植物神经功能症状方面优于单纯颗粒复位手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针刺晕听区为主结合改良Epley法手法复位与单纯应用改良Epley法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改良Epley法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刺晕听区、百会、情感区、太阳为主,每天1次,6d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9%(34/37),高于对照组的83.3%(25/30),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均P0.001);观察组在1个疗程后、2个疗程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针刺晕听区为主结合改良Epley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改良Epley法手法复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Epley手法复位辅以中医干预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Epley手法复位,A组为手法复位后辅药物治疗;B组为手法复位后辅以中医干预治疗。结果:治疗1周后,治愈率B组高于A组(P0.05)。结论:Epley手法复位辅以中医干预治疗单纯Pc-BPPV早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pley复位法及Lempert复位法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后,观察治疗后即刻和1周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59例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一次痊愈56例,其中所有后半规管均一次治愈,治愈率100%,水平半规管一次治愈率85%,3~5日后再次治疗均完全治愈.结论:Epley复位法及Lempert复位法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手法复位结合超激光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用耳石复位手法治疗,研究组加用超激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90.00%、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超激光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豁痰健脾法联合改良Epley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单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痰湿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予以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豁痰健脾法方药治疗,对照组予以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倍他司汀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中医痰湿脾虚症状的改善情况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3天、7天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1月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起效时间治疗组(1.11±0.35)天,对照组(1.30±0.38)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3月治疗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4.8%;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为16.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月中医症状积分得到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月2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月,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改良Epley复位法联合豁痰健脾法方药是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5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2,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39,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论治联合平衡针疗法和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8例采用中药辨证论治加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平衡针疗法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痊愈率治疗组为71.7%,对照组为6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个月后随访,痊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I评分、SF-36量表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论治联合平衡针疗法及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较好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萍  刘艳贞  李海朋 《新中医》2022,54(23):207-210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联合Epley 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PC-BPPV 患者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 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 例PC-BPPV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Epley 手法复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2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DHI 评分,并随访6 个月,比较2 组PC-BPPV 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2.50%(P<0.05)。治疗前,2 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周、2 周后,2 组中医证候积分逐渐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DH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周、2 周后,2 组DHI 评分逐渐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 个月内,研究组复发率2.50%,低于对照组17.50% (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Epley 手法复位治疗PC-BPPV 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PC-BPPV 患者疾病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可作为临床治疗PC-BPPV 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从痰浊论治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用改良式耳石复位法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用单纯耳石复位法治疗。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复位次数、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0%,2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时间(5.10±3.05)d,对照组治疗时间(8.90±3.35)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位次数(1.50±6.61)次,对照组复位次数(2.50±6.61)次,2组复位次数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从痰浊论治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明显,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治疗时间及复位次数,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单纯手法复位与晕听区针刺结合手法复位对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比较,探索晕听区针刺结合手法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所有病例来自本附属医院,共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晕听区结合手法复位治疗,主穴取晕听区、百会穴配合对症选穴;手法复位采用Gufoni法(向健侧)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治疗前DH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天、7天,两组DH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天、7天两组间情绪评分、功能评分及DHI总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天两组间躯体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两组间躯体评分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晕听区针刺配合手法复位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泽泻汤配合Epley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确诊的后半规管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4例,治疗组给予加味泽泻汤+盐酸倍他司汀+Epley复位法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倍他司汀+Epley复位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并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随访6个月不同时间点PSC-BPPV疗效、复发率、中医证候疗效、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比较均较治疗前减低(P﹤0.05);且治疗组在眩晕昏蒙、视物旋转、胸脘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重评分、机体功能、生活情感、躯体活动度评分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3.7%,对照组为8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8,P=0.040)。结论:加味泽泻汤配合Epley复位能够明显减轻PC-BPPV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效果。方法:70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改良的Epley手法(MEP)和Barbecue翻滚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6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操作简便、用时短、见效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6):211-214
目的:观察化痰蠲饮方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痰饮中阻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予单纯Epley耳石复位手法治疗,治疗组予化痰蠲饮方联合Epley耳石复位手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前后DHI评分差值、远期12个月复发率。结果:剔除病例脱落,治疗组临床总疗效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眩晕昏蒙、视物旋转、胸脘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重证候积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眩晕昏蒙、胸脘痞闷、肢体困重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在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证候积分比较上也差异显著;治疗前后DHI评分差值比较,治疗组躯体、情感、功能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尤以躯体评分差值疗效更优,治疗组DHI总分差值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对照组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前有改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脂各项指标降低更为显著,而血液流变学指标仅血浆粘度降低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远期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在Epley耳石复位手法基础上联合化痰蠲饮方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pley手法复位对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资料,对所有患者行Epley手法复位,同时结合家庭自我训练,然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经1次复位,18例症状完全消失,好转7例,无效2例;好转或者无效的患者进行家庭自我训练,6个月时随访,治愈23例,好转2例,无效2例。结论 Epley手法复位结合自我训练可以有效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Epley复位法治疗。结果治疗1疗程后,两组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均有一定疗效,治疗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结论针刺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明显,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复位次数,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