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30例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以加深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 30例均经病理证实。使用Siemens Plus 4A CT扫描仪。全部病例均进行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1)良性肿瘤16例,恶性肿瘤14例。位于肾上腺者19例,位于交感神经链上11例。(2)肿块不规则形14例。类圆形16例;边缘清楚25例,边缘模糊5例。(3)成神经细胞瘤和神经节成神经细胞瘤CT表现具有特征:平扫与肾脏呈等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均有较粗大无定形钙化伴有血管的包埋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其他病理类型的神经源性肿瘤CT表现的特征性没有前者明显。结论 大多数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可根据其CT表现、好发于肾上腺及沿椎旁交感神经链分布的特点,结合患者发病年龄和临床资料CT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
孙璐  石怀银  韦立新 《武警医学》2012,23(5):427-43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血管肉瘤(primary hepatic angiosarcoma, PHA)的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 方法 对11例PHA患者的病理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肉眼见肿瘤弥漫分布,或呈多结节/单结节,切面囊实性,见出血。镜下见肿瘤形成海绵状血管腔样结构,部分区域呈实性片状。瘤细胞大小不一,梭形或上皮样,核异型性明显,并形成多核巨细胞,实性区核分裂相易见(>5个/10HPF)。免疫组化:Vimentin、CD31和CD34均阳性,Desmine、CD117、AFP和CK均阴性,部分病例F-VIII相关抗原阳性。 结论 PHA是少见的血管内皮细胞来源的肝脏恶性肿瘤,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血管肉瘤的电镜及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血管肉瘤的形态学、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特点,探讨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10例血管肉瘤标本均经HE及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其中5例取10%甲醛常规固定标本进行电镜观察。结果:肿瘤组织形态多样,但多数瘤实质内可见相互吻合的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血管网,内衬不典型的肿瘤性内皮细胞。分化差的瘤细胞呈弥漫性、实片状或巢状排列,血管腔隙不明显,诊断较为困难。免疫组化染色F8RA和CD34均为阳性;血管肉瘤超微结构的特征性改变为多量不完整基板包绕的肿瘤细胞、周细胞和细胞浆内Weibel—Palade小体,W—P小体是内皮细胞的标志性结构。结论:电镜观察及免疫组化在该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泪腺良性混合瘤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泪腺良性混合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30例行CT检查,35例行MRI检查. 结果 45例中,起源于泪腺眶部43例,泪腺睑部2例.肿瘤呈椭圆形29例,圆形10例,不规则形6例;边缘光滑30例,边缘不规则呈分叶状或结节状15例.CT表现为等密度,大多数密度均匀.眶壁骨质受压、凹陷或缺损22例,骨质破坏伴眶壁硬化、肥厚6例,骨质增生硬化14例.MR T1WI上呈低信号25例,等信号10例,T2WI上呈高信号21例,等信号14例,增强后肿瘤呈中度至明显强化,大多数强化均匀. 结论 泪腺良性混合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CT和MRI结合可以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腮腺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恶性肿瘤的CT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腮腺恶性肿瘤的CT检查资料,探讨其CT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23例恶性肿瘤中CT图像表现为形态不规则14例、边缘模糊15例、周围侵犯13例和淋巴结转移11例。21例行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其中14例明显强化。CT误诊7例,其中3例直径〈1.5cm,3例为低度恶性肿瘤;CT表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6例。结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周围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是腮腺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肿瘤体积较小或低度恶性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楚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肾上腺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囊性病变16例,术前14例经螺旋CT和多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2例经MR检查.然后与手术病理对照,回顾性分析CT和MR表现. 结果 16例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囊性病变中,肾上腺上皮性囊肿8例,陈旧出血形成假囊肿3例,嗜铬细胞瘤囊变3例,原发性肾上腺癌囊变2例.肾上腺上皮性囊肿和肿瘤坏死囊变CT多表现为低密度,出血为等密度或高密度; T1WI为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为显著高信号或低信号.囊内壁光整11例,毛糙5例.囊外壁光整13例,不规则3例.囊壁钙化2例.增强扫描显示壁强化11例,不强化5例. 结论 肾上腺囊性病变特征不同,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腹部孤立性纤维瘤(SFT )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SFT的CT特征。结果5例患者中,胸部3例(肺内1例,胸膜1例,前纵隔1例),腹部2例(腹腔1例,腹膜后1例)。肿瘤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4例呈分叶状,1例带蒂,最大径6.1~12.7cm ,平扫为软组织密度,2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4例显著强化,强化幅度(45~90)HU ,瘤内可见增粗、迂曲血管影。结论胸腹部孤立性纤维瘤C T检查有一定的特征,部分腹部SFT病例可由腹主动脉直接参与供血,这与生殖系统肿瘤多由生殖动脉供血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下颌骨牙源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下颌骨牙源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共44例,分析各类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成釉细胞瘤14例,其中9例单囊者CT表现为边缘规则的局部骨质膨胀性病变,以向唇颊侧膨胀为主,5例多囊/实性者呈多房分隔,实性部分有强化。牙源性角化囊性瘤7例,主要表现为沿着下颌骨长轴生长的长椭圆形低密度影。恶性者牙龈癌4例,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骨质破坏,病变密度不均,伴有邻近软组织肿块。牙源性纤维瘤和牙源性囊性钙化瘤各1例。肿瘤样病变17例,其中含牙囊肿9例,CT主要表现为内含牙,以牙冠侧为中心围绕着冠根交界处形成的类圆形低密度囊肿。根端囊肿4例,骨化性纤维瘤1例,骨性纤维结构不良2例,孤立性骨囊肿1例。结论:牙源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有不同的影像特点,CT检查对下颌骨各类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MR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突胶质细胞肿瘤的临床和MR资料,包括肿瘤位置、信号、大小、强化表现和磁共振波谱(MRS)表现特点.结果 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22例,Ⅲ级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12例.肿瘤位于额叶22例,颞叶4例,同时累及额叶和颞叶7例,视交叉1例.25例肿瘤位置表浅.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囊变坏死11例,出血和钙化各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中囊变坏死6例,出血2例,钙化8例.少突胶质细胞瘤肿瘤直径平均35 mm,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肿瘤直径平均58 mm.11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呈显著不规则或环形强化, 6例少突胶质细胞瘤轻度强化,6例无强化,4例呈环形不规则轻到中度强化.6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行MRS检查,5例胆碱化合物/磷酸肌酸(Cho/Cr)>4,12例少突胶质细胞瘤行MRS检查,10例Cho/Cr在2.3~3.3之间,2例Cho/Cr<2.结论 位于额叶,靠近脑表面、累及皮层是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最主要的MR表现特点,显著不规则或环形强化、MRS检查Cho/Cr>4提示肿瘤为间变性.  相似文献   

10.
肝包膜凹陷征在肝癌CT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性复习了100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CT资料.共发现6例出现所谓的“肝包膜凹陷征”,肿瘤大小3.0~8.5cm,平均5.5cm,形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楚或模糊,肿瘤部分呈不规则坏死,其中3例“肝包膜凹陷征”表现为规则形.3例表现为不规则形.作者重点讨论了“肝包膜凹陷征”的病理机制及其临床意义,同时指出“肝包膜凹陷征”在鉴别诊断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全勇  刘永江  邵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0):1035-1038
目的:描述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研究肿瘤的CT特征。结果:13例中,原发在头部1例,颈部1例,纵隔3例,腹部6例(源于肾上腺4例,源于腹膜后交感神经链2例),盆腔2例。肿瘤形态,其中不规则形2例,圆或椭圆形11例。8例显示钙化,钙化呈散在或弥漫分布斑点样钙化6例,索条状1例,不规则形钙化1例。共10例进行CT增强,增强后均匀强化1例,不均匀强化9例。与血管、气管关系,包绕周围血管4例,推移血管2例,推移气管1例。结论:神经母细胞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可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2.
16例颅内胶质瘤术后并放射治疗后的18F-FDG PET显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在颅内胶质瘤术后并放射治疗后随诊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16例颅内胶质瘤术后并放射治疗后的患者同期行18F FDGPET和CT、MRI检查 ,采用双盲法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6例中 87 5 % (14例 )CT和 (或 )MRI表现不规则环形或结节状明显强化 ,不能准确作出手术后改变和 (或 )放射治疗后脑损伤、残存肿瘤或肿瘤复发的诊断 ;其中 9例残存肿瘤或肿瘤复发病灶18F FDGPET影像表现为葡萄糖代谢明显增高 ,有 5例得到手术病理证实 ;另 5例术后放射治疗后脑损伤患者和 2例术后软化灶18F FDGPET影像均显示局部病变区为放射性分布缺损或明显低下。结论 18F FDGPET在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后的脑损伤和肿瘤复发的定性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结合CT和MRI更能提供病变解剖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肿瘤血管的影像学研究及其与肿瘤分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研究乳腺癌肿瘤血管影像学特征及其与肿瘤分期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86例女性乳腺癌术前住院患者。随访术后病理,记录病理检查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确定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和分级。影像学主要观察指标为肿瘤供血动脉的起源,肿瘤血管的表现。结果 动脉异常和肿瘤血管的主要表现为终末细小动脉增多,走行不规则,扭曲,并略增粗。有54例在乳腺肿瘤发生的部位可见到不规则的血管染色团。按是否有肿瘤血管将患者分为两组,结果显示两组数据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别。提示肿瘤血管的出现与肿瘤大小密切相关。86例患者中,病理标本发现淋巴结转移41例,其中有肿瘤血管组33例,无肿瘤血管组8例。统计结果提示肿瘤血管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结论 乳腺癌是多血供肿瘤。肿瘤血管染色的出现与肿瘤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当出现肿瘤血管时,可导致淋巴结转移率增高。  相似文献   

14.
Subcapsular hepatic necrosis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 CT appearanc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leven cases of subcapsular hepatic necrosis were found in 47 hepatic transplantatio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T examination between the second and 14th postoperative day. CT examinations of all 11 cases showed nonenhancing hypodense subcapsular areas with irregular contours in the liver. Major vessels were free of obstruction. Anatomic correlation, possible in one case,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Size disproportion between the graft and the recipient abdominal cavity reduced hepatic blood flow and caused abnormal pressure points. One or both of these factors could result in ischemia in subcapsular areas and explain the subcapsular necrosis. Although it has good prognosis without treatment, subcapsular hepatic necrosis is important to recognize to avoid confusion with liver necrosis after vascular thrombosi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肿块在热断层成像系统(TTM)中热源的特点。方法:将乳腺肿块106例病人进行TTM检查,与病理结果对照,从乳腺异常热源的形态、结构、深度及热辐射值来分析良、恶性病变在TTM上的表现。结果:病理结果恶性病变49例,良性病变57例,TTM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89.5%和91.9%,良、恶性肿瘤热辐射值分别为1.822和2.599(P<0.001),深度在良、恶性肿瘤中也有明显差异。结论:恶性病变的形态多不规则,结构密实,热辐射值较高,良性病变则相反;TTM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影像学诊断(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影像学对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静脉肾盂造影 逆行肾盂造影 2 1例 ,超声检查 2 5例 ,CT检查 14例。结果 输尿管癌在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造影表现为不规则充盈缺损 ;超声显示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实性结节 ,突向膀胱的肿瘤可呈菜花状 ;CT显示为大小不等、密度不均、形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结论 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B超、CT互相结合 ,可提高输尿管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CT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6例EGIST患者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并行 MPR分析,另有3例行血管 MIP及VR成像。结果:多发肿瘤1例位于大网膜、肠系膜、腹膜;单发15例,位于大网膜6例,肠系膜5例,腹膜后4例。肿瘤最大直径3.5-23.5cm。2例呈圆形,14例呈不规则、分叶状。8例肿瘤与邻近组织脏器粘连分界不清。平扫2例密度均匀,其中1例完全囊变,增强扫描囊壁轻微强化,1例均匀强化;平扫14例密度不均,均可见程度不同的坏死、囊变,其中1例有钙化,增强扫描实质部分轻至中度强化,囊变坏死部分无强化,7例肿瘤实质内可见条状、簇状血管影,血管 MIP 及VR有助于明确肿瘤供血来源和发病部位。病理结果:良性1例,交界性3例,恶性12例。结论:EGIST 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病理上以交界性和恶性居多,螺旋CT及其后处理重建对该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术前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顾艳  周胜利  苗重昌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100-1104
目的:探讨MSCT对小肠间质瘤(SIST)诊断和侵袭危险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32例SIST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依据病理组织学将其分为极低和低危、中危、高危3组。MSCT图像分析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边界、动态增强表现,并对各侵袭危险组的上述征象进行χ2检验。结果:32例SIST中,极低危及低危14例、中危8例、高危10例。发生于空肠23例、回肠6例、十二指肠3例。SIST的形态、密度、边界及血管样强化在不同危险性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多为明显不均匀强化,且强化方式均为静脉期高于动脉期,但肿瘤强化峰值、肿瘤的部位在不同危险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ST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点,不同侵袭危险性肿瘤的某些MSCT征象有差异性,中高危险性多表现为直径〉5cm、密度不均匀、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及血管样强化,有助于术前诊断和对SIST侵袭危险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胃间质瘤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GST)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且均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的GST 46例,总结本病的CT征象.并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对43例单发不同直径GST的形态、生长方式、坏死及强化方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6例中,单发43例,多发3例.43例单发GST中,发生于胃体24例、胃底16例、胃窦3例.GST具有沿胃壁的垂直方向生长,肿瘤瘤体大但附着点较局限的生长特点.瘤体直径≤5cm者14例,形态规则10例.强化后密度均匀10例,有中心坏死者4例,呈腔内生长7例、腔外生长5例、腔内外同时生长2例;瘤体直径>5cm者29例,形态不规则24例,强化后密度不均匀27例,有中心坏死者24例,呈腔内生长5例、腔外生长9例、腔内外同时生长15例.不同直径GST的形态、生长方式、坏死及强化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3例单发GST中,实质密度不均匀强化31例、均匀强化12例.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的强化高于动脉期,门静脉期的强化明显而持续.5例表现为不均匀间隔状强化,4例表现为动脉期即呈明显强化,动脉期CT值可达60 HU.结论 螺旋CT能准确显示GST的部位、形态、大小,并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腮腺原发恶性肿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分析腮腺各类型原发恶性肿瘤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原发恶性肿瘤19例,包括粘液表皮样癌8例,腺泡细胞癌及腺癌各3例,鳞状细胞癌及恶性混合瘤各2例,腺样囊性癌1例。结果:临床有面神经受累症状者7例,其中6例肿瘤侵及深,浅二叶。19例中,5例肿物呈圆形或椭圆形,14例呈不规则形;6例边缘清楚,13例边缘不清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结构受侵。17例行增强扫描,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其中10例明显强化。肿瘤密度均匀2例,不均匀15例,内部有不同形态的低密度区,其中4例中央有大片低密度坏死,9例合并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结论:面神经受累症状为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如肿瘤侵及深,浅二叶时诊断更为可靠;肿物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楚,明显强化,内部密度不均匀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为腮腺原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