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重建的经验。[方法]2001年2月~2006年2月对45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女40例,男5例,平均年龄52岁(40~63岁)。根据术前髋关节正位X线片分型,CroweⅠ型25例,CroweⅡ型10例,CroweⅢ型5例,CroweⅣ型5例。臼杯均在真臼位置生物压配固定。髋臼常规重建16例,加深髋臼至卵圆窝以内压配固定16例,,股骨头植骨8例,髋臼内壁截骨5例。于术后3、6、12个月,以后每年随访一次。摄X线片观察臼杯松动、植骨愈合情况。检查患者Trendelenburg征的变化,对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结果]完整随访41例,平均随访6年(3~8年)。旋转中心上移从术前(2.3±0.8)cm下降为术后(0.8±0.4)cm,P0.05。Harris评分从术前(64±7.8)分提高到术后(93±6.2)分,P0.05。Trendelenburg征阳性患者,从术前38例下降到术后5例。有5例X线表现臼杯松动,但无临床症状。2例植骨块明显吸收。1例因内衬破裂行翻修术。3例术后脱位,闭合复位后未再脱位。[结论]根据髋臼缺损的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可获得臼杯的充分包容,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髋臼内壁截骨术在发育不良髋关节髋臼重建中的应用。方法2001年5月至2002年12月,采用结合髋臼内壁截骨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17例18髋,男1例1髋,女16例17髋,年龄35~70岁,平均51.4岁。其中CroweⅠ期4髋,Ⅱ期7髋,Ⅲ期4髋,Ⅳ期3髋。通过在手术前、后X线片上绘制Ranawat三角,对照手术前、后髋关节旋转中心与理想旋转中心的距离,测量术后臼杯穹顶与Kohler线的距离、臼杯直径等研究髋关节旋转中心重建与臼杯固定的效果。结果所有人工臼杯均安置于真臼位置,臼杯直径44~56mm,平均50.78mm。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水平距离为12~40mm,平均21.09mm;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水平距离为-3~10.1mm,平均3.73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P<0.01)。术前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垂直距离为5~32mm,平均15.39mm;术后股骨头中心距理想旋转中心垂直距离为-18~26.3m m,平均4.98m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1)。随访3个月以上者,截骨部位均骨性愈合。结论内壁截骨术有助于将发育不良髋关节的髋臼安置于真臼位置,保留髋臼底部的骨量,避免髋臼外上方植骨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全髋置换中应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固定非骨水泥髋臼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疗效。方法对29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29髋)在全髋置换术中应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术。手术指征为术前X线髋臼覆盖率70%。非骨水泥髋臼杯全部安放在真臼位置,附加操作:软组织松解17髋,治疗性股骨截骨2髋,结构性植骨1髋,股骨短缩3髋。手术前后进行临床及X线参数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8年。Harris评分从术前36~75(68.4±8.49)分提高到85~100(92.2±4.05)分(P0.05);其中优25髋,良4髋。影像学观察髋臼内壁截骨处愈合时间3~5个月,术后6~12个月时骨重塑。X线检查显示没有无菌性松动和透亮线,真臼固定稳定。结论在非骨水泥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中,应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术可以提供良好的髋臼位置、足够的髋臼覆盖及保留足够内壁厚度,并且无需植骨。  相似文献   

4.
王振江  强晓军  刘涛 《中国骨伤》2018,31(10):922-926
目的:探讨在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非骨水泥臼杯适度高位安放和解剖位安放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46例(58髋)Crowe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臼杯高位安放(高位安放组),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全髋关节置换中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髋臼解剖位重建的CroweⅢ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解剖位安放组)20例(28髋)作为对照。高位安放组男6例(8髋),女40例(50髋);年龄40~70(54.3±7.6)岁。解剖位安放组男4例(5髋),女16例(23髋);年龄42~68(53.0±7.1)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Harris评分、步态、Trendelanburg征及下肢长度差,影像学测量结果,假体生存率有无差异。结果:高位安放组手术时间为(75.1±13.3) min,出血量为(108.4±47.1) ml;解剖位安放组手术时间为(107.7±17.1) min,出血量(210.0±58.6) ml;高位安放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小于解剖位安放组。术后2年随访时高位安放组HHS评分为92.3±3.7,解剖位安放组Harris评分为91.4±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下肢长度高位安放组(3.8±2.1) mm,解剖位安放组(3.5±1.6) 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高位安放组旋转中心距泪滴连线的垂直距离(31.6±7.8) mm,解剖位安放组(19.3±7.4) mm,解剖位安放组小于高位安放组;水平距离高位安放组(30.1±7.7) mm与解剖位安放组(29.4±7.5)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假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步态良好,无外展肌效力不足导致的跛行或Trendelanburg征阳性。结论: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生物型臼杯适当高位并内移安放术后短期随访患者功能好、假体生存率高,因此臼杯高位安放是Crowe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重建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我科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因髋臼发育不良导致的髋骨关节炎患者66例72髋,其中男9例11髋,女57例61髋;年龄46~75岁,平均55岁。按Crowe分型,Ⅰ型27例29髋,Ⅱ型17例18髋,Ⅲ型13例14髋,Ⅳ型9例11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跛行、活动受限等症状。采用Harris评分及术前、术后X线片观察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后患者肢体平均延长36 mm。66例患者均获得1~5年随访。除1例不遵守医嘱过度下蹲出现脱位后在全麻下闭合手法复位,所有患者髋臼重建侧植骨均获得愈合,髋关节假体均未出现假体松动。2例自体股骨头植骨区有少量骨吸收,未发现下肢因肢体延长致神经血管损伤症状。术前患者Harris评分(45.05±5.38)分、术前下肢不等长(23.29±19.36)mm、CE角(4±13.92)°改善至(88.62±3.38)°、(3.26±4.06)mm、(29.27±2.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距泪滴水平距离为(27.82±1.25)mm,垂直距离(24.14±2.59)mm。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臼发育不良手术难度大,术前精心手术评估,真臼处髋臼重建及通过适度软组织松解、转子下截骨等方式的非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可取得显著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髋臼重建及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1例(24髋),男3例,女18例;年龄28~71岁,平均(54±10)岁。采用髋臼重建,股骨转子下横行短缩截骨,股骨近端非骨水泥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成形后联合自体结构性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生物型假体或钛网骨水泥重建髋臼。陶瓷-聚乙烯股骨头臼界面17例(20髋),金属-聚乙烯4例(4髋)。股骨截骨端自体骨移植18例(21髋),异体骨移植原位钢丝捆扎3例(3髋)。术后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 3例失访。随访18例(21髋),随访时间0.5~9年,平均3.5年。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47.9±9.1)分提高至术后6个月(88.4±3.5)分。术后髋关节疼痛明显改善,肢体活动度增加,步态接近正常。1例术后并发坐骨神经麻痹,无伤口感染病例。术后6个月X线片均显示髋臼假体骨性覆盖、假体及植骨床压配较好,无髋臼假体松动及植骨块明显吸收,截骨端骨愈合良好。结论 髋臼重建及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适用于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尤其是高龄髋关节高脱位患者。操作相对简单,能够改善肢体不等长,可避免一次性过度肢体延长导致的坐骨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臼内壁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Ⅱ、Ⅲ型)并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和手术技术。方法 2011年5月至2015年2月,采用结合髋臼内壁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Ⅱ、Ⅲ型)合并骨关节炎患者共19例,其中男2例2髋,女17例18髋,于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一次,通过拍摄X线片观察患者臼杯有无松动,臼底截骨愈合情况。通过对髋关节进行Harris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近期疗效。结果 18例得到随访,患者术前及术后采用Harris评分,其中11例由术前平均(76.52±3.08)分,增至术后(97.39±2.32)分,4例由术前平均(59.32±6.08)分,增至术后(74.39±5.12)分,优良率为83.33%。术前术后关节活动度及Harris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伤口感染,假体松动及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结论髋臼内壁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Ⅱ、Ⅲ型)并骨关节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髋臼Paprosky Ⅲ型骨缺损采用异体骨植骨结合髋臼加强杯翻修的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髋臼加强杯翻修髋臼Paprosky Ⅲ型骨缺损患者的病历资料,19例(20髋)最终获得随访,男11例,女8例;年龄42~76岁,平均(57.4±6.4)岁.Paprosky ⅢA型7例(35%),ⅢB型13例(65%).平均随访(5.8±2.4)年.评价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术后髋臼加强杯的影像学稳定性和植骨效果.以髋臼加强杯失败为终点,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髋臼加强杯的五年生存率.结果 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为6~31分,平均(14.6±4.3)分,末次随访时为64~98分,平均(83.5±7.9)分.术前肢体平均短缩(26.3±9.1) mm,术后肢体平均短缩(1.2±3.4) mm.术前髋关节旋转中心相对于解剖旋转中心向上方平均移位(23.6±7.4) mm,向外平均移位(4.4±14.7)mm;术后关节旋转中心均恢复到Ranawat三角内.所有病例植入的异体骨均与宿主骨融合.无髋臼加强杯移位、螺钉断裂、进展性透亮线以及骨水泥断裂发生.3例(3髋)患者(15%)出现轻度骨吸收,未出现中度或重度骨吸收患者.髋形假体的五年生存率为100%(95%可信区间,0.95~1.0).结论 对于髋臼Paprosky Ⅲ型骨缺损采用异体骨植骨结合髋臼加强杯重建髋臼可获得较满意的中期翻修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颗粒打压植骨结合骨水泥型髋臼杯在CroweⅡ、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中应用的早期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采用颗粒打压植骨重建髋臼结合骨水泥型髋臼杯治疗11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女10例,男1例,年龄43~58岁,平均49.4岁;CroweⅡ型9例,Crowem型2例,疼痛病史5~30年,术前Harris评分28~55分,平均45.3分。术后定期随访进行影像学评价和Harris评分。结果本组患者临床随访4~36个月,平均18个月,全部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感染、神经损伤、脱位等并发症。术后Harris评分90~98分,平均94.1分,术后随访影像学上显示植骨均与宿主骨愈合,最后一次随访无植骨吸收髋臼假体松动、移位。结论颗粒打压植骨结合骨水泥型髋臼杯治疗CroweⅡ、Ⅲ型DDH患者早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非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非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至2008年12月收治20例(21髋)CroweⅢ或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男1例,女19例;年龄19~44岁,平均32.1岁.术前Harris评分(44.3±16.7)分.肢体短缩3.0~6.5 cm,平均4.6 cm.采用后外侧入路,行非股骨短缩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14例15髋用自体股骨头植骨重建髋臼.术后早期采取屈髋屈膝位松弛坐骨神经和股神经,仅行下肢肌肉静力性收缩训练,逐渐减少屈髋及屈膝角度至伸髋、伸膝正常.髋臼重建患者术后6周避免负重.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8~48个月,平均25.3个月.患肢延长2.9~5.3 cm,平均(3.9±0.7)cm;较对侧短缩0~1.6 cm,平均(0.5±0.3)cm.术后下肢肌肉主动静力性收缩均正常,2例出现小腿皮肤麻木感,1个月后恢复.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均满意,髋臼重建患者髋臼假体完全骨性覆盖,植骨块与假体及植骨床压配紧密,无髋臼假体松动及植骨块不愈合、吸收.2例出现异位骨化.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6.3±10.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短缩截骨及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全髋关节置换术能重建复杂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生物学及生物力学,不增加并发症风险.术后早期软组织平衡应逐渐恢复,强调个体化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采用粗隆下截骨和生物固定型带股骨柄模块的人工关节假体治疗CroweⅣ型髋臼发育不良伴骨关节炎的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从2004年2月到2009年4月对12例21髋CroweⅣ型髋臼发育不良伴骨关节炎患者治疗的详细过程及疗效,记录所有的并发症。全部采用粗隆下截骨和S-ROM生物固定型人工关节假体置换术进行治疗。髋臼杯假体均植入真臼位置,7例13髋采用自体股骨头于髋臼外上方作结构性植骨,均作了粗隆下缩短截骨术,平均截骨长度为39.4 mm(35~50 mm)。结果平均随访30.8个月(6~6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改善(t=24.862,P0.01),从术前的平均(38.2±6.4)分(28~48分)到术后平均(82.1±8.6)分(62~94分)。术后肢体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延长(t=12.099,P0.01),平均(33.5±12.7)mm(11~65 mm)。术前所有患者均有明显跛行,术后4例有轻度跛行,2例仍需扶双拐行走。19髋股骨截骨处愈合良好,2髋截骨处延迟愈合。在最后一次回访时显示髋臼假体和股骨柄假体位置均良好,无松动、下沉、断钉、骨溶解及异位骨化出现。髋关节中心平均下移了73.0 mm(46~105 mm)。结论利用S-ROM带股骨柄模块的生物固定型人工关节假体的高度适配性,加上在真臼位置加深髋臼,适当植骨,以及精确的粗隆下截骨,是治疗CroweⅣ型髋臼发育不良伴骨关节炎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各种髋臼骨缺损的特点与重建方法.方法 1998年5月至2008年8月对获得随访的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或翻修的37例(37髋)髋臼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AAOS分型采取颗粒性或结构性植骨、生物或骨水泥髋臼假体以及钛网或加强环置入等方法对骨缺损进行重建.术前Harris评分(42±8)分.术后采用Harris评分判断髋关节的功能改善情况,复查X线片了解移植骨愈合及假体在位情况.结果 AAOS Ⅰ型9例,Ⅱ型13例,Ⅲ型15例.颗粒性植骨24例,结构性植骨6例,混合性植骨7例;生物型假体21例,骨水泥型假体16例.平均随访时间53.7个月.术后Harris评分(87±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骨在最后一次复查时均已愈合或基本愈合.结论 对于AAOS Ⅰ型、Ⅱ型等简单的髋臼骨缺损,颗粒性或结构性植骨结合生物型髋臼假体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初始稳定性,而对于AAOSⅢ型等较严重的缺损,则应行结构性植骨或附加钛网及加强环等重建髋臼.其短、中期疗效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3.
打压植骨结合金属网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打压植骨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骨缺损髋臼的中期临床效果,分析Paprosky骨缺损分型在评价骨缺损时的重要性.方法 1998年12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使用金属网片和(或)金属网杯进行严重髋臼缺损重建63例(67髋),所有患者均为AAOS Ⅲ型混合型缺损.其中58例患者(61髋)获得了完整随访,平均63个月.Paprosky Ⅱ B 19例(20髋),Paprosky Ⅱ C 27例(28髋),Paprosky Ⅲ A 12例(13髋).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41.7分(21~52分).术后随访时进行临床疗效、影像学及并发症等评估.结果 58例(61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平均89.2分(81~98分),术后优良率达93%,除3例发生聚乙烯髋臼从网杯中脱出外,其余55例患者髋臼无影像学松动.1例使用金属网杯患者髋臼旋转中心未能恢复正常.3例术后脱位患者,其中2例手法复位,1例切开复位,均获成功.术后发生感染1例(1.6%),经二期翻修打压植骨成功治愈.结论 异体骨打压植骨配合金属网是处理严重髋臼骨缺损的理想技术.建议在使用打压植骨技术对严重髋臼缺损重建时,采用AAOS分型结合Paprosky分型方法对缺损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金属网杯不适用于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打压植骨重建.  相似文献   

14.
张鹏  陈经勇  毕梦娜  李钟  张上上 《中国骨伤》2015,28(10):928-931
目的:观察自体骨植骨在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Ⅲ、Ⅳ型髋臼缺损中的效果。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22例25髋CroweⅢ、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25髋均进行自体骨植骨改善髋臼骨缺损,其中男3例4髋,女19例21髋;年龄43~67岁,平均55岁;CroweⅢ型6髋,Ⅳ型19髋。术前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肢体短缩,髋关节功能受限。术后12个月观察患者肢体长度恢复情况、功能恢复、自体骨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2例均获随访,时间1年3个月~4年,平均3年9个月。所有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植骨均融合。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88.30±6.13,优18例,良4例。双下肢长度差由治疗前的(3.20±0.81) cm减小到术后12个月(0.92±0.23) cm(t=14.864,P<0.05).结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采用自体骨植骨能有效改善髋臼骨缺损,有利于恢复髋臼旋转中心,提供良好髋臼固定,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人CroweⅣ型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5月至2013年12月对15例(17髋)成人CroweⅣ级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女13例,男2例,平均年龄30.9岁(22~58岁),术前Harris评分34.0±6.5。术前未行患肢牵引,术中在广泛松解、延长软组织的基础上,行股骨粗隆下截骨,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及髋关节外展功能。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3个月(6个月~5年),Harris评分85.0±7.3,较术前提高。患肢延长1.6~5.4 cm,平均(3.42±0.65)cm,大部分患者单侧肢体缩短畸形明显得到纠正,双下肢不等长控制在1.5 cm之内。术后1例出现坐骨神经不完全损伤,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基本恢复;1例出现坐骨神经完全损伤,经保守治疗6个月后部分恢复,患肢远端形成足下垂内翻畸形,经行肌腱转位移植术后得以好转。关节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满意,随访期内未发生脱位、感染、假体松动、下沉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软组织松解延长、股骨粗隆下截骨、重建关节功能、选择合适的假体,并注重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成人CroweⅣ型髋臼发育不良并骨性关节炎可以通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ROM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200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30例36髋,其中6例双侧,24例单侧。采用S-ROM假体结合股骨转子下横断截骨短缩行人工关节置换术,髋臼侧均采用生物型假体,假体在真臼水平或接近于真臼水平植入。对临床结果采用改良Harris评分进行评价,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均拍X线片进行观察。结果:30例中早期死亡l例(双髋),失访2例(2髋),余27例32髋获得随访,时间7~84个月,平均48个月。2髋分别于术后12、18个月随访时仍可见骨折线,下肢行走无异常,术后未发生感染或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1.7±3.7改善至术后89.1±2.9。无假体松动或位置不当需要翻修的病例。影像学复查显示关节假体在位,金属臼杯、股骨假体与宿主骨嵌合良好,无明显松动。所有施行臼侧植骨及股骨截骨的患者植骨及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无假体松动,活动度无明显受限,患髋无痛,Trendelenburg征阴性,均无须使用行走辅助工具。结论:对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良好的真臼暴露、加深髋臼、股骨短缩、斜行截骨及使用S-ROM组配式股骨柄假体假体能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自体骨颗粒、骨泥混合植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髋臼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9例(66髋)CroweⅡ~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骨缺损患者在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自体骨颗粒、骨泥混合植骨。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术后6个月患者Harris评分由术前(48.76±7.79)分提高至(92.09±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优56髋,良8髋,可2髋,优良率为96.97%。结论自体骨颗粒、骨泥混合植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髋臼骨缺损,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植骨均可愈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自体骨和异体冷冻干燥骨混合植骨方法在治疗髋臼严重骨缺损中恢复髋臼骨量的作用,评价混合植骨技术结合髋臼加强杯或钛网杯重建髋臼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4月至2007年12月,采用自体骨和异体冷冻干燥骨混合打压植骨结合髋臼加强杯或钛网杯对髋臼严重骨缺损18例19髋进行重建。男8例,女10例;年龄33~76岁,平均64.7岁。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周围骨溶解导致髋臼假体松动而行翻修术17例,髋臼发育不良行髋臼截骨术后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1例。Paprosky ⅡB型骨缺损5髋,Paprosky ⅡC型2髋,Paprosky ⅢA型6髋,Paprosky ⅢB型6髋。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3.6~12.3年,平均6.5年。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38.7±9.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87.6±7.8)分。术后3~6个月X线检查可见髋臼植骨区骨长入,1年后植骨区骨整合良好。随访期间未发现髋臼再松动病例。1例出现髋臼聚乙烯明显磨损,髋关节旋转中心上移。结论 自体骨和异体冷冻干燥骨混合打压植骨可有效恢复髋臼骨量,植骨中加入的自体骨可促进植骨区骨长入,混合植骨方法结合髋臼加强杯或钛网杯固定治疗髋臼严重骨缺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Wang Q  Zhang XL  Jiang Y  Chen YS  Shen H  Shao JJ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4):1045-1049
目的 研究辐照深冻异体骨用于髋臼翻修中严重骨缺损的打压植骨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髋关节翻修术中共有20例21髋应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侧骨缺损,18例19髋获得随访.患者翻修时平均年龄为64.4岁(43~81岁).采用Paprosky分型,本组患者均有髋臼骨缺损,其中PaproskyⅡB型4髋,PaproskyⅡC型8髋,PaproskyⅢA型5髋,PaproskyⅢB型2髋.手术用金属网修复髋臼节段性缺损,采用辐照深冻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骨水泥臼杯完成髋臼翻修.患者术后定期进行影像学和临床评估,观察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变化,假体移位松动及异体骨骨整合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2.5分(31~56分).术前疼痛评分平均14.4分(10~20分).结果 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4个月(12~48个月).术后Harris评分提高到88.6分(82~96分).术后疼痛评分提高至平均42.3分(40~44分).并发症:术后感染1例,经清创愈合.股神经损伤1例,术后1年随访时已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出现股骨近端外侧皮质吸收,大粗隆骨折.有1例Paprosky ⅢB型患者出现金属网及髋臼杯明显移位等影像学松动表现,其余18髋的髋臼假体稳定,未发现臼杯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大于1 mm的移位,也未发现髋臼假体外展角的改变;植骨层和宿主骨床可见连续骨小梁通过、移植骨与周围骨床骨密度趋向一致等骨整合表现.结论 金属网与打压植骨及骨水泥髋臼技术联合应用能有效地完成髋臼的生物学翻修.辐照深冻异体骨用于打压植骨能与周围骨床很好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rowe 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中,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12例(12髋)Crowe 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10例;年龄37~75岁,平均54.3岁。主要临床症状为髋关节疼痛伴不同程度活动受限。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41.08±7.90)分。双下肢不等长0.53~4.28 cm,平均2.47 cm。THA术中采用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松质骨螺钉固定重建髋臼,其中4例同时行转子下短缩截骨矫形。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10个月~5年,平均3.0年。X线片复查示,自体股骨头与髋臼骨床均于术后6个月~1年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髋臼假体位置良好,假体周围未见透亮线,植骨块未发生骨吸收及塌陷。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步态正常。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9.50±2.7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43,P=0.003)。双下肢不等长0~1.81 cm,平均0.76 cm。结论对于Crowe 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臼顶存在骨缺损患者,THA术中通过自体股骨头结构植骨重建髋臼能最大程度恢复骨量,获得良好髋臼假体稳定及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