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肝脏外科的发展 ,人们采用多种手术方式进行许多在过去曾被认为无法切除的肝脏肿瘤的治疗。在临床上肝移植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多种肝脏疾病。但无论是肝脏损伤、肝脏手术还是肝移值 ,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sion ,IR)损伤 ,甚至引起肝脏功能的衰竭而影响疗效。如何提高肝脏的自我保护能力 ,调动其内源性的保护机制 ,目前已成为肝脏外科发展的方向和热点。我国是肝脏肿瘤的高发国之一 ,探明这一保护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所进行的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  相似文献   

2.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大鼠肝脏持续60min缺血及30min再灌注之前,先进行5,10,15min的缺血及等长时间的再灌注。于再灌注30min完成时取标本测定肝功能、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物及形态学研究。结果持续60min缺血及30min再灌注后,肝功能明显受损,抗氧化酶活力显著下降,肝组织大片坏死;5min的缺血预处理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提高抗氧化酶活力,减少肝细胞坏死;10min效果次之;15min反而加重肝脏损害。结论5min的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它可能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对缺血再灌注的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模型,选取肝脏损伤时的典型指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酶脱氢酶(LDH),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组织中中性粒细胞(MNs)浸润量等,比较缺血  相似文献   

4.
黄芪预处理对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黄芪预处理对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采用体重200~250g SD雄性大鼠26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N组,n=8),缺血再灌组(Ⅰ组,n=10),黄芪预处理组(A组,n=8)。观察黄芪对再灌注心肌的张力、心肌细胞单向动作电位(MAP)幅度、心率、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A组与N组比较,心肌张力、心率明显降低(P<0.05),MAP幅度无明显改变与Ⅰ组比较,心律失常发生率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结论黄芪预处理对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预处理本身降低氧耗量、抗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测定肝脏缺血预处理组与对照组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及ATP含量。结果 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缺因再灌注后AST、ALT、LDH升高较少,MDA含量较低,SOD、GSH-PX含量较高,ATP储量较高。结论 缺血预处理能有效减轻肝硬化大鼠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腺苷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腺苷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2只健康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Ⅰ组:未行缺血再灌注处理;Ⅱ组:行左肺缺血再灌注处理;Ⅲ组:行左肺缺血再灌注处理,并于术前10min经静脉给予腺苷。采用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45min、再灌注1h、2h、4h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血浆及左肺组织丙二醛(MDA)、左肺组织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左肺组织湿干重比(W/D)的测定。结果:Ⅱ组再灌注2h、4h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降低,各时点血浆MDA、左肺组织W/D均显著升高(与Ⅰ组比较);Ⅲ组腺苷预处理后可明显改善上述指标变化。结论:腺苷预处理通过抑制多核中性粒细胞(PMN)在肺内的聚集和活化,减轻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程度,而防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黄碚  胡佳心 《当代医师》1998,3(9):12-13
20只日本大耳兔分为四组,左肺门阻断,缺血预处理后阻断120min,再灌120min,比较各组PaO2,PaCO2,支气管肺泡灌注洗液的细胞计数改变。结果PaO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计数和肺组织光镜显示预处理组较对照组好;预处理组中以缺血5min,再灌10min,再缺血5min,再灌10min最好。而aCO2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缺因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在大鼠肝脏持续60min缺血及30min再灌注之前,先进行5,10,15min的因及等长时间的再灌注,于再灌注30min完成时取标本测定肝功能,抗氧化麦、脂质过氧化物及形态学研究。结果 持续60min缺血及30min再灌注后,肝功能明显受损,抗氧化酶活力显著下降,肝组织大片坏死;5min的缺血预处理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提高抗氧化酶活力,减  相似文献   

9.
SOD在缺血预处理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 ,SOD)在缺血预处理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检测缺血预处理组 (IP组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及对照组 (C组 )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aninetransaminase,ALT) ,门冬氨酸转氨酶 (aspartatetransaminase ,AST)及乳酸脱氢酶 (lactatedehydrogenase ,LDH)水平与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 ,测定其肝脏组织SOD水平的变化并与单纯缺血预处理组 (OIP组 )大鼠进行比较。结果 :IP组的肝脏损害虽较C组重 ,但明显较I/R组轻 ,其 3种血清生化酶均显著低于I/R组 ;OIP组肝组织的SOD水平 (2 14 .95± 2 4 .38)NU/mgprotein均显著高于IP组 (172 .4 3± 15 .2 3)、I/R组 (16 4 .0 3± 30 .0 8)与C组 (16 7.0 3± 2 7.6 0 )NU/mgprotein (P <0 .0 1)。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激活肝组织中的SOD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形态学的角度观察家兔双后肢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双后肢缺血预处理(IPC)及肝脏缺血预处理(IPC)组家兔肝脏细胞及细胞器形态学的变化,并与正常组及单纯肝脏缺血再灌注(I/R)组进行比较,结果:双后肢IPC及肝脏IPC组肝细胞在光镜下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变化,电镜观察见细胞及各种细胞器的膜结构完好,线粒体嵴稍模糊,而I/R组光镜下可见肝细胞膜部分破坏,线粒体内膜破裂,线粒体嵴大量减少,有的线粒体髓样变性,有的内膜模糊不清,粗面内质网脱颗粒,结论:双后肢IPC与肝脏IPC具有同样的对抗I/R损伤,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Ⅰ组:假手术组;Ⅱ组:模型对照组,经尾静脉持续输注0.9%NS1ml/kg·h;Ⅲ组:异丙酚5mg/kg·h组;Ⅳ组:异丙酚10mg/kg·h组;Ⅴ组:异丙酚20mg/kg·h。分别在肝门阻断30min、再灌注60min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并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结果Ⅱ、Ⅲ、Ⅳ、Ⅴ组血清ALT、AST活性均高于Ⅰ组(P〈0.01),Ⅲ、Ⅳ、Ⅴ组血清ALT、AST活性均低于Ⅱ组(P〈0.05或0.01),Ⅲ、Ⅳ、Ⅴ组间血清ALT、AST活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与Ⅰ组比较,Ⅱ、Ⅲ、Ⅳ、Ⅴ组肝组织MDA含量升高、XOD活性升高(P〈0.05或0.01),Ⅱ组肝组织SOD活性降低,Ⅲ、Ⅳ、Ⅴ组肝组织SOD活性升高;与Ⅱ组比较,Ⅲ、Ⅳ、Ⅴ组肝组织MDA含量降低、XOD活性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或0.01)。Ⅲ、Ⅳ、Ⅴ组间肝组织MDA含量、XOD活性、SOD活性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Ⅲ、Ⅳ、Ⅴ组肝细胞病理学改变轻于Ⅱ组。且Ⅲ、Ⅳ、Ⅴ组间肝细胞病理学改变有差异。结论异丙酚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与其抗氧化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防脑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将30只体重220~250g的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NAC预处理组,Zea-Longa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MCA)导致局灶性脑缺血45min,再灌注后24h后,对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进行评分,TTC法评估脑梗死体积,bcl-2、Bax、TNF-α、iNOS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非NAC处理组大鼠相比,NAC处理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少49.7%(P<0.01),神经学评分减少50%(P<0.01)TNF-α、Bax和iNOS的表达也明显减少(P<0.05),bcl-2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NAC能通过抑制TNF-α、Bax和iNOS的表达、增加bcl-2的表达防治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预存糖原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Lewis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自由饮食)、低糖原组(L组,禁食24 h)、正常糖原组(N组,标准实验室饮食)、高糖原组(H组,标准实验室饮食,每6h经尾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1 mL,共4次),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麻醉下行肝门阻断30 min(肝门阻断前各处死...  相似文献   

14.
低氧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HPC)对肢体缺血-再灌注(I/R)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重复性低氧5次建立大鼠HPC模型,以橡皮带环绕结扎大鼠双后肢跟部,阻断血流4h后再灌注4h复制肢体I/R模型,设立对照组、I/R组和HPC+I/R组。检测各组血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血中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及肝组织的湿/干重比值(W/D)。结果:I/R组大鼠血中ALT、AST、LDH含量升高;血中和肝组织中XOD、MDA含量升高;血中和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肝组织的W/D增高。HPC+I/R组大鼠上述指标较I/R组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氧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的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乳化七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6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10只)、20%脂肪乳预处理组(FAT组,12只)和乳化七氟烷组(SEVO组,12只)。S组大鼠开腹后以温的0.9%氯化钠溶液纱布覆盖切口,1h后关腹。IR组大鼠开腹后予无损伤血管夹阻断左肝叶和中肝叶的门静脉及肝动脉血供,以温的0.9%氯化钠溶液纱布覆盖切口,持续1h后移去血管夹并关腹。FAT组和SEVO组大鼠麻醉后分别经微量静脉输液泵输注20%脂肪乳和体积分数为0.036的乳化七氟烷(均为10mL·kg-1·h-1),30min后开腹建立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模型,具体操作同IR组。大鼠均在4h后处死。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并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10水平。结果 IR组、FAT组和SEVO组大鼠的血清ALT、AST、TNF-α、IL-1和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S组(P值均<0.05)。SEVO组大鼠的血清ALT、AST、TNF-α和IL-1水平均显著低于IR组(P值均<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S组(P<0.05)。IR组与FAT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病理检查示,IR组和FAT组可见小叶中央肝细胞呈空泡样变性并聚集成簇,大量肝细胞细胞核浓缩并深染,呈坏死前改变,部分肝细胞坏死,肝血窦及小叶中央重度充血肿胀;SEVO组肝小叶结构尚存,肝细胞轻度水肿,小叶中央个别肝细胞呈坏死前改变,部分肝血窦狭窄,门管区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损伤程度较IR组轻。结论乳化七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ALT和AST水平明显下降,肝细胞损伤减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生成及促进抗炎细胞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牛磺酸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嘉  余业勤 《上海医学》1997,20(9):521-524
为观察牛磺酸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建立SD大鼠肝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分成5组,分别于缺血前经外周静脉、门静脉注入牛碘酸及再灌注前经门静脉注入牛磺酸,及假手术组组。结果表明,缺血前给牛磺酸组具有抑制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内酶的漏出,降低肝组织内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化物酶(GSH-PX)、Na、KATP酶及Ca^2+-ATP酶活力,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低温下缺血预处理(MHIP)对肝缺血再灌注后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4只犬随机分为4组:非缺血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和亚低温血预处理组,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肝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肝缺血再灌注组超微结构损伤较重;缺血预处理组和亚低温缺血预处理线超微结构改变的较小,但亚低温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预处理组比较线粒体保护更好(P<0.01,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后超微结构具有保护作用,亚低浊缺血预处理的这种保护作用具有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缺血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脏再灌注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单纯缺血复灌组(IR),经典预处理组(IPC),脑缺血预处理组(BPC),在Langendorff装置上对大鼠离体心脏进行灌流.比较分析各组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和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I/R组比较,脑缺血预处理能明显增加复灌各个时间点的LVDP恢复率,抑制LVEDP的增加(P<0.01),明显减小心肌梗死范围;且与经典预处理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对离体大鼠的心脏有保护作用,其保护程度与经典预处理的保护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19.
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预处理组(S组),每组24只,后两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再灌注后4、12、24 h 3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实验结束检测血BUN、Cr,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对肾小管损害进行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S组和I/R组BUN、Cr均较C组明显升高(P<0.05),再灌注后同时相点比较,12h、24h S组BUN、Cr均明显低于I/R组,4h两组差异不显著;肾小管Paller氏评分,与C组相比,I/R、S组均高于C组(P<0.05),S组各时相点评分较I/R组降低(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黄芪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黄芪给药组(AM组),制作常温下大鼠部分肝叶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SO组大鼠游离肝十二指肠韧带,不阻断左肝血流,其余各组分别于再灌注30min、60min、120min3个时点取血、肝组织。测定各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测定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肝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IR组血浆AST、ALT、LDH水平,肝组织MPO活性、ICAM-1分子表达较SO组升高(P<0.05),AM组血浆AST、ALT、LDH水平,肝组织MPO活性、ICAM-1分子表达较IR组显著下降(P<0.05),且病理改变较轻。结论:黄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血窦内皮细胞ICAM-1分子表达增加,由此介导中性粒细胞在局部聚集、活化可能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黄芪可以抑制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活化,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