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大鼠右肾切除,左肾45min缺血再灌注24h,给予6个循环10-s/10-s再灌/停灌缺血后处理方案干预后,测定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评价肾功能;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分光分析法测定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采用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测定SOD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后处理能明显减轻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和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P〈0.05),并减少肾组织MDA含量(P〈0.05),升高SOD活性、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升高组织抗氧化物酶的活性、mRNA和蛋白表达,提高肾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摘除右肾夹闭左侧肾蒂45 min再灌注6 h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 w前已行右肾切除术的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组).IPO组在夹闭左侧肾蒂45 min后,再灌注10 s,缺血10 s,重复6次后,完全恢复肾血流.再灌注6 h处死大鼠抽取颈动脉血和切取左肾.测定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浓度,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IPO组Cr和BUN浓度升高,肾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肾细胞凋亡率升高,病理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IPO组Cr和BUN浓度降低,肾组织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肾细胞凋亡率降低,病理损伤减轻.结论 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增强肾脏抗氧化能力和制肾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对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首先建立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及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再灌注60min后分别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IPC组和IPO组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病理损伤明显;与I/R组相比,IPC组和IPO组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病理损伤减轻。结论缺血预处理及后处理能够减轻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增强机体的抗氧化损伤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后处理方案抗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在大鼠右肾切除,左肾145min R24h缺血-再灌注模型上,分别给予:(1)夹闭(缺血)10s/松夹(再灌注)10s 6个循环;(2)20s/20s 3个循环;(3)30s/30s 3个循环;(4)60s/60s 3个循环;(5)10s/30s 3个循环,(6)30s/20s 3个循环的缺血后处理方案干预后,观测HE染色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结果6种不同缺血后处理方案均能减轻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和降低血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结论不同缺血后处理方案均可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以6个循环10s/10s方案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加再灌注组(I-postC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模型,即橡皮带环绕大鼠双后肢根部阻断血流4h再恢复血流灌注4h。对照组大鼠仅松弛环绕橡皮带不阻断血流,I-postC组大鼠则在再灌注前附加反复3次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操作,即缺血后处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各组大鼠血浆肌酐(Cr)、尿素氮(BUN)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采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统计其定量结果并计算Bcl-2/Bax比值;TUNEL染色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电镜下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和I-postC组大鼠血浆Cr、BUN和CRP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与IR组比较,I-postC组大鼠血浆Cr、BUN和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IR组和I-postC组大鼠肾组织中Bax和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Bcl-2/Bax比值降低(P<0.05);与IR组比较,I-postC组大鼠肾组织中Bax表达水平降低(P<0.05),Bcl-2表达水平升高(P<0.01),Bcl-2/Bax比值升高(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与对照组比较,IR组大鼠肾组织中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与IR组比较,I-postC组大鼠肾组织中凋亡细胞明显减少。透射电镜下观察,对照组大鼠肾组织细胞结构清晰完整;IR组大鼠肾组织中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核固缩,溶酶体和致密颗粒沉积增多,线粒体数目减少,部分线粒体嵴断裂或模糊,肾小球足突细胞突起不规则、融合,有空泡现象,粗面内质网扩张;与IR组比较,I-postC组大鼠肾组织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肾小球损伤有一定程度改善。结论:LIR可诱发大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缺血后处理可抑制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的肾细胞凋亡,对改善大鼠肾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缺血后处理抗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粘膜屏障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Ⅰ-post)抗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大鼠肠粘膜屏障的作用.方法SD大鼠96只随机被分为4组(n=24):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C)组、缺血后处理(Ⅰ-post)组;观测小肠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小肠组织湿/干比值、肠道细菌移位频率、门静脉与腔静脉血清内毒素含量、腔静脉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肝功能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和缺血预处理组大鼠小肠粘膜形态损伤减轻,小肠湿/干比值下降,肠道细菌移位频率、门、腔静脉内毒素含量明显减少,腔静脉TNF-α含量和肝功能指标明显降低(P〈0.05),两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具有明显抗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肠粘膜屏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老年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细胞凋亡与氧化损伤的关系。方法老年雄性Wistar大鼠9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n=30):老年假手术组(saline control,SC组)、老年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组)和老年缺血后处理组(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C组)。制备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后处理模型,分析检测老年大鼠心肌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测定再灌注末抽血离心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浓度。结果 I/R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平均为53.99±10.54,IPC组平均凋亡指数为45.51±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R组血清SOD活性平均为(277.70±29.55)U/m L,IPC组平均质量浓度为(303.72±25.25)U/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血清MDA浓度平均为(25.02±2.35)μmol/L,IPC组平均为(22.54±2.6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够抑制心肌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增强心肌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再灌注所致氧化损伤有关。缺血后处理对老年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后处理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建立肾脏缺血后处理动物模型. 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3个缺血后处理组(IPO1,IPO2,IPO3组),分别制作动物模型. IR组在同时夹闭双侧肾动脉45 min后恢复血供,IPO1,IPO2和IPO3组在肾缺血45 min后分别采用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其中IPO3组采用反复10次再灌注20 s-缺血20 s的后处理方法. 恢复血供24 h后留取各组大鼠静脉血标本及肾组织,检测肾功能指标,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对肾小管损伤程度进行评分. 结果:IPO3组血尿素氮为(27.9±3.2) mmol/L,血肌酐为(232±49) μmol/L,肾小管损伤程度评分为382±48. 和IR组相比,IPO3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肾小管损伤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肾组织损伤明显减轻,其余两个缺血后处理组与I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急性肾脏缺血后,采用IPO3组的方法可以减轻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成功建立大鼠急性肾脏IRI的后处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李源  陶凌  臧益民  高峰 《医学争鸣》2002,23(18):1690-1693
目的观察在体情况下缺血后处理(IPC)对兔心肌梗死范围及缺血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IP)心脏保护作用比较. 方法采用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在缺血后、再灌注前多次短暂再灌/停灌处理. 以Even's blue-TTC法检测心肌梗死范围,TUNEL方法检测缺血心肌细胞凋亡.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后处理明显减小心肌梗死范围(12.5±5.4% vs对照组26.7±6.7%, P<0.01),缺血区心肌凋亡指数明显下降(14.6±7.4 vs对照组30.4±12.3, P<0.05). 结论对于已缺血心肌,再灌前予多次短暂复灌、停灌处理具有与IP类似缩小心梗范围作用,IPC对缺血心肌的保护效应可能与其抑制缺血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后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肾脏缺血45min再灌注模型。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瑞芬太尼后处理组(RF组),按照瑞芬太尼的不同浓度1μg.kg-1.min-1、2μg.kg-1.min-1、4μg.kg-1.min-1又分三个亚组:RF1、RF2、RF4组,术中通过四道生理记录仪观察再灌注60min和120min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的动态变化情况,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光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心肌新鲜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结果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心肌功能受到明显的影响,I/R组大鼠的LVSP明显降低,LVEDP明显升高,瑞芬太尼后处理组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均能得到改善。光镜下可见I/R组呈明显心肌损伤的形态学变化,RF组心肌组织损伤明显改善。I/R、RF组心肌组织SOD活性较sham组下降,但是I/R组低于RF组(P〈0.05)。I/R组的MDA含量、CK-MB值明显高于Sham组,但低于RF组。结论瑞芬太尼后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la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所导致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I组)、缺血后适应组(IPo组)和腺苷组(Ado组)4组,C组仅行右肾切除,左肾蒂游离,其他3组除切除右肾外,IRI组为大鼠肾脏急性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Po组于再灌注之前行6个10 s无限制灌注 10 s再缺血循环,Ado组于缺血前10 min经静脉给予腺苷.分别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流式细胞术及肾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方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 ,与C组相比,IRI组细胞凋亡数显著增加(P<0.05);与IRI组相比,IPo组和Ado组细胞凋亡数显著减少(P<0.05),而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缺血后适应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麦芽醇对缺血再灌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1)假手术对照组(Control组);(2)缺血再灌注组(IR组);(3)缺血预处理组(IPC组);(4)麦芽醇处理组(Maltol组),测定各组血中循环内皮细胞数量,NO及ET的含量,以及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及MDA的含量。结果:IR组循环内皮 细胞数量增多,NO含量下降,ET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IPC组和Maltol组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减少,NO含量升高,ET含量下降,SOD活性增强,MDA含量下降。结论:麦芽醇对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无创性肢体缺血后适应(RPOC)是否具有减轻大鼠心梗后再灌注时心肌损伤的作用.方法 所有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L/R)、再灌注前冠脉缺血后适应组(CPOC)和再灌注同时无创性肢体缺血后适应组(RPOC).观察再灌注期间心电、心肌缺血范围(AAR)、心肌梗死范围(IA)、梗死范...  相似文献   

14.
牛启兵  郭平凡 《医学综述》2011,17(10):1567-1569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IPo)对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I/R)后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后肢I/R模型,将32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检测各组肝功能;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变化;肝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肝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I/R组相比,IPo组及缺血预处理(IPC)组血清肝酶的水平明显降低(P<0.O5);肝组织丙二醛、MPO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Bcl-2表达升高,Bax表达降低,凋亡指数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Po组与IP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Po对下肢I/R损伤后引起的肝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泊酚及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丙泊酚组(P组)。制作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结束后即刻取肝左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与Bax蛋白表达量,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与Sham组比较,各组肝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凋亡指数均增加(P〈0.05);与IR组比较,IP、P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和AI减少(P〈0.05);与IP组比较,P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和AI减少(P〈0、05)。结论:丙泊酚及缺血预处理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使肝细胞凋亡减轻,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IIR)诱发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10~260g,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Sham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IR组)、肠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组)和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ZnPP)+肠缺血预处理组(ZnPP组)。通过结扎/放松肠系膜上动脉的方法建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结束后,检测肺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活性、肺组织湿干重比、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结构变化。结果与IIR组比较,IPC组肺组织HO-1活性增强,肺组织湿干重比、MDA含量和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降低,SOD活性增加,肺组织损伤较轻(P〈0.01),ZnPP组HO-1活性降低,肺组织湿干重比、MDA含量和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增加,肺组织损伤较重(P〈0.05或0.01),SOD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PC组比较,ZnPP组肺组织HO-1活性降低,肺组织湿干重比、MDA含量和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增加,SOD活性降低,肺组织损伤较重(P〈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对肠缺血再灌注诱发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是通过诱导HO-1活性增加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18.
无创性肢体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大鼠无创性肢体预适应(RIP)后对心肌缺血再灌损伤后心肌形态学、梗死面积和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 通过连续3d,每天1次3个循环下肢无创性5min缺血、5min再灌注,建立RIP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心肌缺血再灌组(I/R组)、心肌缺血预适应组(CIP组)和RIP组。以HE染色法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以红四氮唑染色法确定心肌梗死范围;以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MMP-2、MMP-9和TIMP-1的水平。结果 与I/R组比较,CIP和RIP均能明显改善心肌损害的形态学改变,降低心肌细胞的肿胀、减少间质出血和炎性细胞的浸润;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面积(P〈0.01);降低缺血区心肌MMP-2和MMP-9的水平,增加TIMP-1的水平(P〈0.05)。结论 RIP不仅能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形态学改变、减少心肌梗死面积,而且能降低心肌细胞基质的损伤,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