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侧前方病灶清除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后凸畸形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观察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3~56岁,平均36.4岁。结核病损位于下胸椎,累及两或三个椎体。后凸成角15°~34°,平均25°。5例患者合并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为C级2例、D级3例。手术方法为一期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植骨经椎弓根内固定,抗结核药物治疗9个月。结果术后随访2~4年,切口一期愈合,椎间植骨全部融合,脊柱结核全部治愈,脊髓功能损害患者术后1年内完全恢复。术后后凸成角平均为7°,平均矫正18°,随访期间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结论侧前方病灶清除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并后凸畸形,能够一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和后凸畸形矫正。坚强的内固定可促进病椎植骨融合,有助于缩短术后药物治疗时间和提高脊柱结核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经3~4周正规抗结核治疗,行前路病灶清除、椎间大块自体髂骨/肋骨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8~24个月.[结果] 1例脊柱结核复发(3%).23例植骨融合,植骨融合率为96.9%,植骨愈合时间 4~8个月(平均6个月).无窦道形成.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80%.[结论] 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同时一期建立和恢复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脊柱植骨融合,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边缘性病灶切除术治疗重度脊柱结核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前路结核病灶边缘性切除术治疗重度脊柱结核伴后凸畸形与截瘫的疗效.方法 对2000年5月~2005年6月收治32例伴有后凸畸形与截瘫的重度胸腰椎结核,采用前路结核病灶边缘性切除术,同时用钛网和钢板重建脊柱稳定性,观察术后植骨融合、畸形矫正、截瘫恢复及结核病灶愈合情况.结果 植骨平均融合时间为6个月,融合率100%.在胸段、胸腰段及腰段后凸畸形分别平均纠正29°、25°及19°,随访时矫正度丢失<10°.伴截瘫者11例,Frankel神经功能达到E级.本组脊柱结核均治愈.结论 前路结核病灶边缘性切除术治疗重度脊柱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畸形矫正效果好,骨性融合时间短,减压彻底,结核病灶无复发.  相似文献   

4.
侧前方病灶清除人工椎体置换术治疗胸椎结核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脊柱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轴套式钛合金人工椎体置换治疗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患者19例,后凸Cobb角15°~30°,平均25°,7例患者合并脊髓压迫,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4例。手术方法为一期侧前方病灶清除椎间轴套式钛合金人工椎体置换,置换的人工椎体内置入松质骨。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9个月。结果:随访2~3年,平均2年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椎体无滑脱,胸椎结核全部治愈,脊髓功能损害者术后1年内完全恢复。术后后凸Cobb角平均8°,平均矫正17°,随访期间畸形矫正无明显丢失。结论:胸椎结核侧前方病灶清除人工椎体置换术治疗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效果较好,能够一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和后凸畸形矫正。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81例成人非跳跃性胸椎结核的手术疗效,探讨非跳跃性胸椎结核手术入路、固定方式的选择策略。方法 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5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胸椎结核患者112例,81例成人非跳跃性胸椎结核患者获得平均39个月(17~75个月)的随访,其中23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4例、C级7例、D级9例。以双椎体结核多见,尤以T10、T11最多。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3周局部症状均明显减轻,术后8~12周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23例伴有脊髓损害的患者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至少提高1级。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0.5、1和1.5个月出现切口窦道形成,经CT及MR检查无脓肿、死骨形成,经换药治疗1~2个月后治愈。前路固定组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平均为10.2°±2.1°,后路固定组平均为12.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前路固定组矫正角度丢失平均为6.9°±1.9°,后路固定组为5.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人非跳跃性胸椎结核的术式选择应根据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患者的一般状态而定,采用正确的手术方式能够达到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清除病灶、脊髓减压及缓解局部疼痛的目的,后路固定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维持矫形方面要优于前路固定。  相似文献   

6.
经脊柱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对123例脊柱结核患者,男71例,女52例;年龄20~86岁,平均39岁。经3~4周正规抗痨治疗后行病变椎体次全切除(或全切除)及周边脓肿、死骨、肉芽组织及干酪样物等结核病灶清除,椎间大块髂骨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1.5年。结果123例术后除2例死亡外121例获随访8个月~5年,平均21个月。2例脊柱结核复发。9例植骨未愈合(包括感染、复发、死亡病例),植骨融合率为92.7%,植骨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个月。脊柱后凸畸形较术前平均矫正70.1%,脊柱高度较术前增高15~30mm,平均19mm。94例有椎管狭窄者患椎椎管狭窄率较术前减少65.4%。术后并发手术切口感染形成慢性窦道、脊柱侧凸、内固定钢板松动各2例,气胸肺不张3例,并发ARDS、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各1例。其中34例多节段脊柱结核和10例既往术后结核复发者全部治愈,除前者1例植骨未愈合外,其余植骨全部融合。26例截瘫患者肢体神经功能术前FrankA级5例、B级11例、C级10例;术后FrankA级3例、B级3例、C级2例、D级8例、E级10例。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彻底进行减压,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同时一期建立和恢复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脊柱植骨融合,提高了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3例脊柱结核患者,行前路病灶彻底清除、椎间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结果脊柱结核复发2例(4.7%),植骨不融合3例(7.0%)。植骨融合时间3~8个月。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70.2%±11.4%。11例截瘫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后恢复情况:术前A级3例术后恢复至B级1例、2例无恢复;B级5例恢复至C级1例、D级2例、E级1例、1例无恢复;C级3例恢复至D级1例、E级2例。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充分减压,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0月-2009年3月,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31例。术前正规抗结核化疗3-5周,术中彻底的清除病灶,对于骨缺损采用自体髂骨或多根肋骨支撑植骨修复,同时行前路钉板或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卧床4-6周,继续正规化疗12个月左右。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37个月的随访,结核病灶顺利愈合,植骨稳定、融合,内固定无失效,脊柱后凸畸形得到矫正和预防,术前伴有神经症状者神经症状基本消失。结论对胸腰椎结核行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可有效地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2010年8月,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神经减压、自体骨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27例,2个椎体16例,3个椎体8例,4个椎体2例,5个椎体1例。分析术前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以及脊柱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3年,平均16.5个月。脊柱后凸畸形由术前平均46.3°改善到术后平均14.3°(P<0.05)。术后所有病例神经功能均获得改善。结论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经胸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治疗胸椎结核并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胸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截瘫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胸椎结核截瘫并后凸畸形患者,男12例,女10例,临床表现均有胸背痛、截瘫及脊柱后凸畸形,脊柱后凸角Cobb角为20~40°,平均25°。结核病损部位:T3~51例,T3~43例,T4~54例,T4~61例,T6~72例,T7~83例,T8~93例,T9~102例,T10~113例。ASIA分级:B级3例,C级11例,D级8例。MRI示椎管内均有压迫。9例行肩胛下经胸前路病灶清除矫形植骨内固定术,13例常规经胸病灶清除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痨治疗9~12个月。结果:22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4年,14例在术后4周内瘫痪完全恢复,8例3个月内完全恢复。所有患者胸背痛消失,植骨融合,平均融合时间4个月,无1例结核复发,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18°,随访期间畸形矫正无丢失。结论:经胸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截瘫并后凸畸形,能够一期完成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后凸畸形矫正和脊柱稳定性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复治的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加短程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复治的脊柱结核外科治疗加短程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外科治疗加短程化疗的46例复治脊柱结核,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27~61岁,平均43.7岁.46例脊柱结核病灶均处于活跃期,血沉和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值.结核灶位于胸椎17例、胸腰段13例、腰骶椎16例;其中5例合并结核窦道,7例有下肢瘫痪.手术方法为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与坚强内固定.根据围手术期抗结核疗效和药敏试验结果确定化疗方案,对于异烟肼(INH)、利副平(RFP)、吡嗪酰胺(PZA)等抗结核疗效敏感或结核杆菌培养阴性者,化疗持续9~12个月(3HRZ/6~9HRE方案).术后动态观察结核症状、化验指标和放射影像的变化.结果:术前化疗4~6周时46例患者结核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沉和CRP平均值显著下降.术后2~3个月结核症状明显缓解,结核窦道消失,其中有37例血沉和CRP恢复正常水平.术后6~12个月X线片未见内固定松动或矫形丢失,7例合并下肢瘫痪者有6例恢复正常,有1例从C级改善至D级.本组有44例患者化疗9~12个月结核病灶治愈(3HRZ/6~9HRE方案),有2例(对RFP+INH耐药)化疗15个月治愈,化疗药物为力克肺疾、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和链霉素等.结论:复治的脊柱结核通过清除无血运病灶,能提高化疗效果和缩短化疗时间.  相似文献   

12.
背景:脊柱结核引起的隐匿性椎管内结核临床上较少报道。本病形成的椎管内结核肉芽肿和脓肿可直接对相邻脊髓神经等产生压迫,可较早产生神经受累的并发症。目的:探讨脊柱结核致隐匿性椎管内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5例脊柱结核致隐匿性椎管内结核患者术前行FSET1压脂序列强化,治疗上进行病灶清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动态观察结核中毒症状、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和病灶愈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1±3)个月。入院时红细胞沉降率平均为69.5mm/h,C反应蛋白平均为51.6mg/L。术后红细胞沉降率降至41.8mm/h,C反应蛋白降至22.3mg/L,结核中毒症状明显改善。术后第8~12周红细胞沉降率和CRP检测结果正常;病椎椎间植骨融合时间平均4.5个月,结核病灶治愈率为95.3%。13例神经症状明显改善,2例胸椎结核术后6个月复诊时有部分改善。ODI评分术前为(35.56±9.15)分,末次随访时为(12.46±2.41)分。VAS评分术前为(9.9±1.5)分,末次随访时(4.25±1.9)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ODI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6例、D级7例,末次随访时C级2例、D级3例、10例E级。结论:脊柱结核致隐匿性椎管内结核术前MRI强化可为诊断提供有力依据;治疗上宜抗结核化疗同时进行病灶清除、椎板减压和神经松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2~71岁,平均55岁。病灶累及两个椎体者11例,其中C3~41例,C4~52例,C5~64例,C6~74例;累及3个椎体者4例,均为C5~7。颈椎后凸Cobb角为22°~46°,平均35°。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3例,D级8例,E级2例。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2周以上,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大血管、脊髓、食道、气管损伤。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及窦道形成。随访20~60个月,平均30.6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神经功能1例B级恢复至D级,其余均达E级。术后末次随访后凸Cobb角0°~5°,平均2.6°,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植骨均完全融合,融合时间3~5个月,平均3.5个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折断、结核复发等并发症。结论在规范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下颈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腰椎结核一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前方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内固定的疗效。方法本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平均年龄43.3岁(15~66岁)。病变部位:胸椎8例,胸、腰椎7例,腰椎4例。2个椎体13例,3个椎体5例,4个椎体1例,无跳跃型。椎旁脓肿15例,髂窝流注性脓肿4例。本组患者皆伴有后凸畸形,平均Cobb角44.7°。术前血沉正常5例,其余为22~127mm/h。本组患者术前应用三联(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化疗2周,手术采用一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前方钛网支撑畸形矫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化疗持续10个月,定期进行脊柱影像学检查和血沉、肝功能检查。结果刀口皆为Ⅰ期愈合,无窦道。最先解除的症状是疼痛,随访8~29个月(平均17个月),畸形矫正、植骨融合满意,未见内固定失败;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1.3°,脊髓功能皆有不同程度地恢复。3例胸、腰段结核术中出现胸膜破裂,1例术后气胸;4例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1例钛网位置欠佳。无脓胸发生和迟发性脊髓功能丧失。术后血沉恢复正常时间为2~8个月。结论胸、腰椎脊柱结核一期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前方钛网支撑畸形矫正和脊柱稳定性重建,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未见使用在脊柱结核治疗过程中的支撑物和内固定物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活动性髋关节结核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接受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28例晚期活动性髋关节结核患者的相关资料,男17例,女11例;年龄18~72岁,平均36岁.8例单纯关节内脓肿,20例合并关节周围脓肿;均有髋臼及股骨头骨破坏.术前红细胞沉降率为28~102 mm/1 h,平均52 mm/1 h;C反应蛋白为11~73 mg/L,平均38 mg/L.9例合并肺结核,1例合并脊柱结核,术前抗结核治疗时间平均7周(3~32周).所有患者术中均彻底清除髋关节周围脓肿、髋臼死骨,将切除的股骨头颈清除病灶组织后置于体积分数75%酒精浸泡5 min,用生理盐水冲洗,用于骨缺损区植骨,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病理检查证实为髋关节结核.术后系统抗结核治疗18个月.结果 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56个月,平均37个月.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3.3个月(2~5个月),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2.1个月(1~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从(30.214±9.350)分改善至(90.535±6.746)分.1例患者术后13个月自行停用抗结核化疗后结核复发,术后56个月随访时患者能行走,股骨柄和髋臼杯无松动,目前保留假体密切随访中.结论 活动性全髋关节结核在有效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行一期病灶清除全髋关节置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腰椎结核的一期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内固定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椎板减压后,一期经椎间隙进行病灶清除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于腰椎结核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对21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经椎间隙进行病灶清除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为单间隙病变,累及两椎体。男14例,女7例;年龄19~47岁,平均34.8岁。L2,3椎体结核2例,L3,4椎体结核5例,L4,5椎体结核14例。所有患者均存在腰背部疼痛,7例患者伴有消瘦、低热、盗汗、乏力症状,2例患者双下肢麻木,1例患者间歇性跛行症状。21例患者术前至少经2~4周的正规抗结核治疗。术前均行腰椎X线、CT扫描及MR检查,按影像学结果拟定病椎椎弓根钉的进钉角度。结果 本组病例均一期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内固定术治疗,术后结核经病理或微生物学检查确诊。手术时间平均3.1 h(2.5~4.3 h),出血量平均370 ml (250~600 ml)。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术后5.8个月。术后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一例患者局部窦道形成,病灶清除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脊柱结核均无复发,腰椎背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随访无病灶残留及复发,无内固定松动、移位等并发症。结论 在应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前提下,对于无明显腰大肌脓肿的患者,尽可能避开病灶,灵活置入椎弓根螺钉,一期后路经椎间隙病灶清除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结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6年12月~2010年7月手术治疗下颈椎结核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2~71岁,平均52.1岁。病灶累及2个椎体者7例,其中C3~C4 1例,C4~C5 1例,C5~C6 3例,C6~C7 2例;累及3个椎体者3例,均为C5~C7。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低热、盗汗,6例患者伴有四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神经功能按Frankel评级:B级1例,C级2例,D级3例,E级4例。5例伴有寒性脓肿,脓液均未穿破后纵韧带。术前后凸Cobb角10°~30°(19.1°±5.1°)。术前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至少2周,均采用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内固定手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6~12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大血管、脊髓、食道、气管损伤。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及窦道形成。随访10~24个月,平均14.5个月,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伴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从B级恢复到D级,其余均恢复至E级。颈椎后凸畸形矫正良好,术后1周后凸Cobb角为0°~5°(2.9°±1.6°),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为0°~7°(4.7°±2.3°),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均显示良好的骨性融合征象,末次随访时钛笼植骨与上下椎体间完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落、折断等并发症。结论:在规范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钛笼植骨内固定治疗下颈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老年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老年脊柱结核患者的围手术期特点、手术入路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45例老年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67(61~78)岁.单个椎体破坏8例,两个椎体破坏27例,三个或三个以上椎体破坏10例.病程1~8个月,平均4.5个月.部位:胸椎(T2~T10)9例,胸腰段(T11~2)14例,腰椎(L3、L4)16例,腰骶段(L5、S1)6例.Frankel分级:B级7例,C级21例,D级11例,E级6例.45例患者均合并一种或多种其他疾病,其中21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10例合并糖尿病.术前对这些患者进行合理治疗,术后随访.术前均行抗结核治疗2~3周.T2~T7椎体结核采用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腰骶段椎体结核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前路结核病灶清除髂骨植骨融合术,其余采用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手术.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0个月,平均28.5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及住院期间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44例治愈,1例复发.植骨于12~18个月内均获融合.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B级1例,C级6例,D级11例,E级27例.结论 围手术期对并存疾病进行有效处理后,老年脊柱结核患者可以耐受手术治疗.如手术入路选择合理,病灶清除、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术可以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和较好的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perioperative features, operative approach and surgical effects of spinal tuberculosis in older patients.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45 patients with spinal tuberculosis ranging in age from 61 to 78 years (average, 67 years). The lesion was located in thoracic vertebrae in 9 patients, thoracolumbar vertebrae in 14, lumbar in 16, and lumbosacral in 6. Preoperative Frankel grades were B in 7 cases, C in 21, D in 11 and E in 6. Among them, 21 had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10 had diabetes mellitus. With preoperative medicine and chemotherapy for 2-3 week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surgically. The surgical procedures included: 1) Posterior focus debridement, bone grafting and one-stage pos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 system fixation in thoracic vertebrae (T2-T7). 2) Anterior debridement, bone grafting and one-stage posterior transpedicular instrumental fixation in lumbosacral vertebrae (L5-S1). 3) Anterior focus elimination, bone grafting and one-stage anterior plate fixation in the other vertebrae. Results Forty-fiv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24 to 40 months, with the average of 28.5 months. No severe complication occurred during and after operation. Forty-four cases had recovered and 1 recurred. Spinal fusion occurred 12-18 months after operation. Frankel neurological grade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With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comorbiditie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the elderly could tolerate surgical treatment. The appropriate approaches, thorough debridement and reasonable bone grafting with internal fixation are key to therapeutic succes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8年5月手术治疗胸椎脊柱结核42例,男25例,女17例,均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椎间植骨融合前路内固定术。根据术前、术后随访的X线片,分析植骨融合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采用Frankel分级、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 C-reactionprotein, CRP )及视觉模拟量表( 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1~7年,平均50.8个月,42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5个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及断裂;术前Cobb角平均19.8°,术后1周为3.7°,末次随访时为4.6°;Frankel分级,术前B级为3例,C级9例,D级20例,E级10例,末次随访时为D级6例,E级36例;VAS评分术前平均为8.2,术后1周为1.8,末次随访时为1.2。除2例患者术后出现疼痛,持续2个月后自行缓解外,无其他并发症。无复发结核感染出现。结论一期行前路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椎间融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可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