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68例,根据术式分为两组,34例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关节清理术治疗为对照组,34例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微骨折术治疗为观察组,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Tegner运动能力评分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egner运动能力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Tegner运动能力评分(4.3±1.2)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84.3±15.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7±0.8)分、(61.5±14.8)分,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病症消失情况(97.1%),肿胀病症消失情况(100.0%)均明显好于对照组(76.5%),(82.4%),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活动能力,提高治愈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微骨折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3月~2008年5月收治的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3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25.3±6.5)个月(16~53个月)。其中,剥脱骨软骨炎12例,外伤性骨软骨骨折20例,自发性骨坏死1例,继发性骨坏死2例。采用公认的功能评分系统,软骨MR I扫描和主观评分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结果]微骨折技术修复膝关节软骨全层缺损的总有效率为85.7%,其中疗效优19个膝关节,占54.3%,良11个膝关节,占31.4%,差5个膝关节,占14.3%。33例接受MR I检查,其中19例显示缺损软骨修复充填好,占57.6%,充填中等11例,占33.3%,充填差3例,占9.1%,平均Tegner评分从1.5±1.1提高到5.1±1.2(P0.01);Lysholm平均评分由42.3±11.3提高到85.5±12.1(P0.01)。[结论]微骨折技术是一项可供选择的实用有效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完全在关节镜下操作的微创技术;软骨修复充填程度与关节功能恢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修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关节镜下采用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技术治疗22例股骨髁负重区软骨缺损,从非负重区取出骨软骨柱移植到负重区缺损处,术后膝关节支具保护、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2例均获得随访12-30个月,平均21个月。术后2例活动后关节轻微疼痛,2例关节积血,1例关节活动剧烈后肿胀,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术后复查膝关节MRI提示受区软骨移植物位置良好,无脱落,软骨表面光滑平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86.46±10.31)分,较术前(53.62±9.58)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2,P〈0.001)。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修复软骨缺损的一种可靠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护理效果。方法对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股骨髁软骨缺损62例患者,术后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康复训练患肢。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7年。按HSS评分:优良42例(69%),可16例(26%),差4例(5%)。结论术后给予精心康复护理,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远金  段军  柯雯昙  张欣 《中国骨伤》2006,19(7):411-4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技术对膝关节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对68例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35.1岁,采用关节清理后应用“微骨折”技术进行处理,即利用骨刀设计的特性和适度的锤击力量造成软骨下的骨组织微小骨折,刺激软骨生长。对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平均年龄31.6岁,仅作关节清理术。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8.6个月,按Lysholm评分标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技术能够显著减轻关节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方法。  相似文献   

6.
组织工程软骨移植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Zhang W  Lu S  Wang J  Zhang B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0):591-593,I119
研究用组织工程的方法进行差了软骨缺损修复的基本原理。方法取新生兔关节-干骺复后体软骨,胶原酶消化,将所获软骨细胞种入96孔板内几丁质纤维无纺布上。结果培养21天时形成“膜状软骨”,至110天时形成直径为4.4mm的“圆盘状软骨”。经Safran“O”ivs qc ygh pu 其基质富含蛋白多糖,原位杂交法 产其软骨细胞表达Ⅱ型胶原mRNA。将培养21天的“膜状软骨”移植于成年兔膝关节圆形全厚缺损  相似文献   

7.
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监视下,非负重区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负重区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000年8月~2003年8月,对25例软骨缺损患者采用镶嵌式骨软骨移植技术,在关节镜下行相同关节内非负重区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软骨缺损,作为移植组,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症状缓解及软骨愈合情况。同时回顾性分析25例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行局部刨削、钻孔减压后症状缓解情况及软骨缺损自行修复情况,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分分别为98.65±9.87、96.98±8.94分。术后1年行膝关节MRI检查评价疗效。结果术后获随访3~24个月。移植组患者膝关节活动良好,疼痛基本消失,术后1年复查MRI示原软骨缺损区软骨表面光滑,移植物位置良好;术后2周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分,其中22例评分为0分,3例因活动后轻微疼痛评分为4分;术后3个月,24例评分为0分,1例评分为3分。对照组术后2周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分为24.63±10.51分,同时诉感觉良好;术后3个月,评分为58.48±6.98分。各组手术前后及组间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后效果良好,创伤小,且能避免异体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及疾病传播,是修复软骨缺损的较好方式。但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探讨。传统的关节内刨削、钻孔减压,对缓解症状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股骨关节面软骨缺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术治疗股骨负重面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2001年6月起,共17例股骨关节面软骨缺损患者,男12例,女5例;年龄18~45岁,平均29岁;左膝10例,右膝7例。按照Brittberg-Peterson功能评定标准,膝关节的功能为65~105分,平均(80.65±9.69)分。3例无明显外伤史,但有风湿病史;14例有外伤史,均有膝关节疼痛,大腿肌肉萎缩。3例伴绞锁,2例伴弹响。14例外伤患者为股骨外髁负重面局灶性软骨损伤,均为单个创面,损伤范围2.5~3.0cm2;3例无外伤患者为股骨内髁负重面局灶性软骨软化或软骨剥脱,损伤范围2.0~2.5cm2。采用镶嵌式骨软骨移植器,在关节镜下取膝关节非负重关节面骨软骨条,将之移植修复膝关节负重面的局灶性软骨缺损。结果术后随访10~20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度正常。术后Brit-tberg-Peterson评分,14例为0分,3例因活动时轻微疼痛分别评为3分和2分。MRI显示软骨缺损区软骨表面平整,移植的骨软骨柱位置良好。结论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术对关节负重面局灶性软骨缺损有较好、确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7):1605-1608
[目的]介绍全关节镜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软骨缺损的技术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共有22例膝软骨缺损患者,初次手术取患膝非负重区软骨体外培养、扩增并与胶原纤维支架复合,3周后接受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全程均在关节镜下进行。术后3、6、12个月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术前相比较,术后12个月VAS评分显著降低[(5.36±0.95) vs(0.32±0.48),P0.001],Lysholm评分显著增加[(59.18±4.92) vs(90.64±1.84),P0.001]。术后12个月T2 Mapping核磁Z值较术初显著改善[(0.42±0.06) vs(0.89±0.08),P0.001]。[结论]全关节镜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关节缺损可以迅速改善症状,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式移植术治疗负重面关节软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mith Nephew镶嵌式骨软骨移植器,在关节镜下挖取膝关节非负重关节面骨软骨条,并将之移检修复膝关节负重面的局灶性软骨缺损。结果:手术15例,术后随访7—12个月,平均9个月,均达到优良效果。结论:自体关节骨软骨镶嵌移植术对关节负重面局灶性软骨缺损有较好、确实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骨膜游离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及重建半月板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目的 对自体骨膜游离移植修复软骨缺损 ,重建半月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方法、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1996年~ 1999年 ,在膝关节清理术中清除病损软骨及退变碎裂的半月板 ,取胫骨骨膜游离移植修复软骨缺损 2 8例 36膝 ,其中重建半月板 8膝。术后早期在 CPM器上作连续被动功能锻炼 4周 ;半月板重建者术后石膏固定 7天。结果 术后全部病例均获 1~ 4年随访 ,采用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及 X线片三方面综合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优 2 2膝 ,良9膝 ,可 5膝 ,优良率为 86 .1%。结论 采用自体骨膜游离移植修复软骨缺损 ,重建半月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近期可取得较好效果 ,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特点并探讨采用微骨折术治疗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3年2月~2005年8月79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采取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男38例,女41例;左膝35例,右膝34例;平均年龄38.3岁(15~57岁)。术前膝关节症状持续时间平均11个月(3~23个月),其中有明确外伤史48例,占60.7%。软骨成形术基础上采用微骨折尖椎在软骨缺损区钻孔,孔径3 mm,孔间距3 mm,孔深3 mm。[结果]79例患者共发现软骨损伤131处,平均每例存在软骨损伤1.6处,其中股骨内髁和髌骨关节面最常见,分别占33.6%和22.1%;软骨损伤程度按Outerbridge分级最常见为Ⅳ级损伤,占60.3%;软骨损伤面积多数在1~2 cm2,占43.5%。术后随访73例,失访6例,随访率92.4%,平均随访17个月(10~33个月),采用Tegner运动评级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评价,45例优,18例良,16例差,优良率79.7%;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43分提高到术后88分。[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是治疗膝关节全层软骨损伤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不管是急性或慢性软骨损伤,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关节镜技术--微骨折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膝关节的软骨损伤缺乏自然修复能力.虽然部分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关节的退行性变会逐渐加重,最终导致骨关节炎和关节病废.因此通过关节镜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是近10年来关节镜领域的学术热点之一.修复软骨缺损的关节镜技术或关节镜辅助技术分为骨髓刺激和移植两大类:前者包括打磨成型术、软骨下钻孔术和微骨折(microfracture)技术;后者有自体骨软骨马赛克成型术和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其中微骨折是一项完全在关节镜下应用的微创手术技术.这项技术由Steadman等[1]于1985年开始应用于临床,现已治疗了1 8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微骨折是使用特制的关节镜手锥(arthroscopic awl),在裸露的骨面上制造微型骨折,使骨髓成分溢出,促进关节面软骨的修复.微骨折技术低成本、无耗材,缺乏商业推动力,但这也许更适合于我国国情.微骨折技术虽然已经提出多年,但与软骨移植等技术相比,临床报告和实验研究在国外文献中所见甚少,国内文献则几乎未见.本文就微骨折技术及有关概念作一个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镶嵌移植术(osteochondral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OAT)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8月-2005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OAT治疗23例股骨髁关节软骨缺损。男15例,女8例;年龄16~41岁。运动冲撞伤13例,跌伤2例,8例无明显诱因或外伤史。病程1~8个月。软骨缺损深度按照国际软骨修复协会标准分级:4级15例,3级8例。缺损范围2.0~4.0cm2。Lysholm评分(69.54&#177;12.36)分。结果术后切口I期愈合。1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3个月。术后6个月12例关节症状完全消失;2例剧烈活动后关节出现肿胀,1例上下楼梯时前膝偶有酸痛不适,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24个月Lysholm评分(94.15&#177;9.2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OAT创伤小、能恢复关节面的曲度,是治疗小面积软骨缺损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技术微创修复膝关节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手术的效果。方法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病例进行随机分组,一组作关节清理后应用"微骨折"技术进行修复(实验组),另一组仅作关节清理(对照组)。结果本组6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6个月。按Lysholm评分标准,对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术后近期随访,Lysholm评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微骨折"技术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经近期随访,膝关节功能恢复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6.
在中青年的膝关节病损中,半月板损伤是最主要最常见的损伤之一.关节镜下半月板缝合具有创伤小,显露清楚,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的特点[1].  相似文献   

17.
自体骨—骨膜移植修复骨软骨缺损: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骨膜具有再生关节软骨能力的特性,我们将取自于胫骨内侧骺端的骨一骨膜用于修复膝关节表面的骨软骨缺损。临床应用5例,包括剥脱性骨软骨炎、软骨下骨坏死及陈旧性髌骨骨折。经16~26个月随访,以膝关节功能评分法评价,移植手术获满意效果。摄片及磁共振影像证实缺损得以修复。此结果表明骨一骨膜移植是修复骨软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体外培养的自体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是一种新的软骨缺损修复方法,但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时易去分化而失去原有的表型,而利用胶原系统进行三维培养可维持细胞表型。该研究采用培养在原胶原(atelocallogen)中的自体软骨细胞修复了26例(28膝)股骨髁或髌骨关节面的全层软骨缺损,缺损面积在0.7~16.0cm~2,有关节交锁、疼痛、肿胀和髌后摩擦音等症状。缺损区分布在股骨内髁12膝、外髁13膝、髌骨2膝、内髁和髌骨1膝。在  相似文献   

19.
骨与软骨缺损组织工程学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与软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骨科界的难题之一,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近二十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生物材料科学的发展,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组织工程学。利用组织工程学原理和方法能够再生骨与软骨组织,为骨与软骨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尤其是近几年来,三维立体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制成功及细胞培养技术的不断提高,为骨与软骨缺损组织工程学修复的临床应用展示了广阔的前景。一、组织工程学概念的提出及其优点对于骨与软骨组织缺损的修复,现行许多方法均存在急性排斥反应,自体移植供体来源有限,异物反应,假体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自体骨软骨移植(osteochondral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OAT)治疗膝关节股骨髁大面积(4~6 cm^2)软骨损伤的疗效。方法2016年3月-2017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OAT治疗22例膝关节股骨髁大面积软骨损伤患者。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2~60岁,平均38.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运动损伤14例。病程1~6个月,平均3.4个月。股骨内侧髁损伤15例,外侧髁损伤7例;软骨损伤面积4~6 cm^2,平均4.98 cm^2。软骨损伤国际软骨修复协会(ICRS)分级:Ⅲ级9例,Ⅳ级13例。伴半月板损伤18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36±1.25)分,Lysholm评分为(36.00±7.77)分。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3年,平均2.3年。术后2年时VAS评分为(1.27±0.94)分,Lysholm评分为(77.82±6.21)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16.595,P=0.000;t=21.895,P=0.000)。术后2年,MRI显示软骨缺损区修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术联合OAT治疗膝关节股骨髁大面积软骨损伤早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