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龄前儿童埃希氏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4年4~12月在福州市开展学龄前儿童埃希氏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调查了4~7岁儿童95名(男53名,女42名)用14种抗生素对分离到的87株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80%以上菌株对先锋V、氯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敏感。60%以上菌株对青霉素G、红霉素、麦迪霉素、四环素、氨苄青霉素有抗药性。多重耐药性严重,最高的抗9种药物(r=9),耐药谱以PG、AMP、TC、EM、MD为主。导致E.Coli高耐药性的原因是滥用抗生素和不良个人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2.
2001年夏天,我辖区内发生一起食物中毒,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现场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验,确认为致病性埃希氏大肠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3.
致病大肠杆菌E_(co2)F_3菌株经普通肉汤培养后,按每毫升活菌稀释成1亿、3亿、7.5亿、15亿,分别给予3~4周龄雏鸡经口滴入,试鸡脏器细菌分离率,与滴入细菌浓度成正比。对每只鸡以1亿个活菌经口滴入感染,肝、脾、肺、肾病变出现明显的规律,其中肝、脾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9月11日,我市某学校教职员工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中毒人数9人,无死亡。经调查证实是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 9月10日教师节,下午7时某学校教师员工共4 0人到某餐厅聚餐。当晚11时开始陆续有人自觉不适,出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来自全军五个军区和第一军医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及广州远郊九佛农村检测的206株埃希氏菌阳性株进行了质粒特征的初步分析。发现质粒携带率为90.8%,携带质粒数量1 ̄7个不等。最大质粒分子量为82.9Md,最小1.1Md,以大分子量质粒居多且稳定。53Md和45Md质粒为优势质粒。不同地区和时期有相同质粒的流行株存在,环境流行株和人群流行株质粒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6.
68株大肠埃希氏菌的药物抗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1997年11月至1998年11月间收集的杭州和嘉兴临床医院分得的68株大肠埃希氏菌,作了对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和复方磺胺类等11种抗菌药物的抗性频度研究。发现其抗药性已呈现迅速递增趋势,在β-内酰胺类药物中更为明显。从研究中表明,不同地区患者中检出的大肠埃希氏菌在某些药物抗性上存在显著差异。提示了不仅应注重国内外抗药动态,从临床角度来说,更应从当地菌株抗性现状出发,以菌株药敏报告为主要依据,合理选用抗生素和抗菌药物。研究还提出一些常规抗菌药物如庆大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等,仍不失为抑杀大肠埃希氏菌的有效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小儿大肠埃希氏菌肺部感染9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大肠埃希氏菌在小儿细菌性肺部感染病原学中所占比例有上升趋势。现将我院 1999年 96例确诊为大肠埃希氏菌肺部感染的患儿进行分析。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来源于我院 1999年住院儿童 ,根据痰培养确诊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 96例 ,占同期阳性痰标本的 10 8%(96 / 889) ,其中男 6 2例 ,女 34例 ,男女之比 1 8∶1;年龄分别为 :<1岁 89例 (92 7% ) ,1~ 3岁 6例 (6 2 % ) ,>3岁 1例 (1 1% ) ,年龄主要集中在 1~ 3月小婴儿 ,占 5 8例(6 0 4% ) ,平均年龄 4个月 10天。2 方法 痰标本由专业护士在无菌负压下抽吸鼻咽深部获得。选择合格的… 相似文献
8.
9.
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0年 3月 2 1日 ,我市连江县某游泳训练基地发生了一起自助餐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EPEC)所致。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资料1.1 发病经过 2 0 0 0年 3月 2 0日晚上 6时 ,某市游泳队运动员在我市连江县某游泳训练基地食堂用自助餐 ,就餐人数5 4人。当晚 11时出现首例病人 ,至第二天上午 5时共发生12例类似症状病人。发病率为 2 2 %,年龄均在 16~ 19岁。潜伏期最短为 5 h,最长为 11h。1.2 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畏寒、低烧 (37~38℃ )、呕吐、…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氯对大肠杆菌的超微结构及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掌握ClO2杀菌机制,我们进行了ClO2对大肠杆菌超微结构及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试验表明.ClO2使大肠杆菌胞壁肿胀、疏松、外形不平,胞壁与胞膜间隙增宽,最终出现胞浆电子密度降低;而对DNA外漏表示的屏障功能破坏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实验室试验研究二氧化氯消毒剂杀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有效剂量。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采用悬液定量试验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在3%和0.3%牛血清白蛋白条件下,二氧化氯含量分别为15.2mg/L,作用1min和10min对大肠杆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在3%和0.3%牛血清白蛋白条件下,二氧化氯含量分别为20、6mg/L,作用1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在3%和o.3%牛血清白蛋白条件下,二氧化氯含量分别为100、60mg/L,作用5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结论:实验室的结果略低于生产企业申报检测时的二氧化氯消毒剂作用浓度,在不同实验室有效剂量也有差异,可能由于二氧化氯生产原料和工艺不同所致,最终应以实验数据为准。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氯发生器消毒效果实验室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阐明Vulcan rio Linda T140 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二氧化氯消毒液含量,杀灭微生物效果,影响因素,腐蚀性等性能。方法 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1991 年规定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发生器发生的二氧化氯浓度可调节在2000 ~3000mg/L 之间,杀灭细菌繁殖体1mg/L3 分钟,杀灭芽胞125 mg/L5 分钟,破坏HBsAg125mg/L2 分钟,25 % ~50 % 小牛血清保护菌液,影响杀菌效果。结论 此发生器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低浓度二氧化氯预处理对游离氯灭活大肠杆菌的协同机制,为改进现有消毒工艺,提高消毒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大肠杆菌为指示生物,磷酸盐缓冲液为介质,二氧化氯及游离氯为消毒剂,分别研究单一消毒剂消毒(0.005~0.05 mg/L二氧化氯作用30 min或0.05 mg/L游离氯作用120 min)、顺序消毒(0.02 mg/L二氧化氯作用5min,0.5 mg/L游离氯作用120 min)、传统顺序消毒(0.02 mg/L二氧化氯作用5 min后,离心重悬,0.5 mg/L游离氯作用120min)以及混合消毒方式(同时加入0.02 mg/L二氧化氯和0.5 mg/L游离氯作用120 min)对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结果 大肠杆菌的细胞壁通透性在0.02 mg/L二氧化氯作用后增加,但其可培养性未见改变.在pH 7.1、20℃条件下,CT值小于0.46 mg/L·min时,灭活大肠杆菌的效果依次为:顺序消毒>传统顺序消毒>混合消毒>单一消毒;而当CT值大于0.46mg/L· min时,消毒效果依次为顺序消毒>混合消毒>传统顺序消毒>单一消毒.当CT值大于1.4 mg/L· min时,顺序消毒、传统顺序消毒以及混合消毒方式的消毒效果无明显改变.顺序消毒灭活大肠杆菌效果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在酸性及中性条件下对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差别不明显,但都强于碱性条件下的消毒效果.结论 低浓度二氧化氯的作用增加了大肠杆菌细胞壁通透性,从而加快了后续游离氯进入细胞内的速率,提高了对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剂型二氧化氯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固体消毒剂(A)500 mg/L浓度作用1 min,250 mg/L浓度作用5 m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的杀灭对数值均≥5;液体消毒剂(B)500 mg/L浓度作用5 m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结论:两种剂型的二氧化氯杀灭微生物效果随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其中固体消毒剂(A)杀灭效果优于液体消毒剂(B)。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一种安全高效、功能齐全、易于推广的制式毒鼠盒灭鼠技术,以求长期巩固灭鼠效果。方法按照设计,收集废旧塑料,交由厂方加工成集毒饵、毒水、毒粉及诱鼠功能为一体的压塑式多功能毒鼠盒,用于某部营区,进行现场灭鼠及长期巩固灭鼠效果观察。结果压塑式多功能毒鼠盒技术控制部队营区鼠害,3周灭鼠效果为92.12%,巩固灭鼠效果,可使鼠密度长期控制在5%的国家标准以内,对于养殖等特殊行业的鼠害控制,效果尤佳。结论压塑式多功能毒鼠盒灭鼠技术,可以提高灭鼠效果,广泛用于各种场所的鼠害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推荐一种适合乡镇水厂供水消毒较理想的消毒方法。方法 通过观察二氧化氯发生器在现场应用的消毒效果 ,核算消毒成本 ,调查观察应用全过程的运行管理状况。结果 二氧化氯发生器应用后 ,出厂水、管网水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游离余氯 3项指标每次检测合格率均达 10 0 % ,与应用前相比 ,水质的细菌学指标合格率显著提高 (χ2 出厂水 =44 2 9,χ2 管网水 =75 3 1,P均小于 0 0 0 5 )。每吨水消毒综合成本平均为 0 0 2 84元 ,发生器性能稳定 ,操作简单 ,无需专人看守 ,无较大故障 ,使用单位较为满意。结论 对大多数水厂采用液氯消毒有困难的 ,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 ,化学法二氧化氯发生器提供了一种新型和适宜的消毒设备。 相似文献
17.
不同剂型固体二氧化氯消毒剂对微生物杀灭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更好地指导实际消毒工作,为国家对消毒产品更规范的管理、对医院、疫源地等消毒技术规范的修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按照1999年版《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消毒剂微生物学实验室鉴定实验技术”进行。结果在杀菌作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其完全杀灭同种微生物的二氧化氯浓度却相差1~3倍。结论三种固体二氧化氯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有非常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二氧化氯(C lO2)对坑道空气的消毒效果,为坑道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用撞击法监测C lO2消毒前后细菌总数及真菌数,计算杀菌效果。结果:10 mg/m3消毒剂量作用30 min,监测细菌总数消亡率为94.6%,真菌数消亡率为92.1%。5 mg/m3消毒剂量细菌总数及真菌数消亡率为69.5%和73.3%。结论:用活化后C lO2以1000 mg/L浓度,10 ml/m3对坑道空气喷雾消毒,作用30 min杀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二氧化氯气体对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方法:采用模拟现场试验和现场试验的方法。结果:空气中二氧化氯浓度为8 mg/m3,作用30 min,对气雾室中白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杀灭率99.96%;对空气中自然菌的平均杀灭率为99.61%。作用60 min和120 min,对物体表面模拟现场试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载体为布片的平均杀灭率为96.19%和99.20%,在载体为玻璃片的平均杀灭率为55.25%和86.02%,对物体表面模拟现场试验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在载体为布片的平均杀灭率为75.57%和87.06%,在载体为玻璃片的平均杀灭率为47.56%和65.51%;对物体表面自然菌的平均杀灭率为75.05%和89.13%。结论:二氧化氯气体对空气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在相同浓度条件下对不同物体表面消毒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