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温高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8):166-166,170
目的:分析31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方法:对我科31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物及停用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结果: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多见于中草药,特别是治疗皮肤病、风湿性骨关节病等疾病的中草药(占38.7%),以及抗结核药物(占32.2%)等。大多数药物性肝损伤出现于服药后1~2个月,且多为老年人、女性。结论:影响药物性肝损伤的因素有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年龄、性别等。  相似文献   

2.
陈勇  李德梅 《中外医疗》2013,(25):32-33
目的探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对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该组研究中导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药物以中草药最常见(11/30),占36.7%。结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可由多种药物引起,其中中草药导致者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3.
马辉  江静静 《安徽医学》2021,42(5):534-536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致病药物及临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宣城地区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用药种类、临床特点、肝脏生化学指标、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时间、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在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分类中,抗结核药占41.82%(23/55)、中草药及中成药占29.09%(16/55),其他导致肝损伤药物还有引产药、化疗药等占29.09%(16/55).临床分型以肝细胞型为主,占80.00%(44/55),胆汁淤积型占7.27%(4/55),混合型占12.73%(7/55).55例患者中,2例死亡,均为肝细胞型,其余好转出院.结论 引起宣城地区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为抗结核药和中草药,符合Hy,s法则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38例因药物引起的肝损伤病人,以加深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8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人的症状、体征、嗜酸细胞计数、肝功能、病原学标志物、B超、既往史、用药史、以及治疗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很多,该文中抗结核药引起的10例;抗感染药8例;抗甲亢、降糖、心血管药物8例。解热镇痛药物5例;中药5例;其他2例。多药物性肝损伤出现于服药后1~2月。结论是药三分毒,不同种类的药物均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服用史,以免发生漏诊或误诊。平时用药时首先考虑对肝脏损害较小的药物,能单用的首先考虑单药应用,并注意疗程。  相似文献   

5.
82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及总结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情况,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发病时间、用药史、原发病情况、肝功能情况(包括病原学标志物)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中草药或中成药类占46.34%,抗结核病药类占21.95%,抗生素类(除抗结核病药)占10.98%,解热镇痛药类占6.09%,抗甲状腺药类占4.88%,抗精神病药类占3.66%,抗肿瘤药类占2.44%,避孕药类占2.44%,免疫调节剂类占1.22%。其中发生重型肝炎18例占21.95%。结论:随着我国临床各类疾病发病率的变化,临床用药特点等情况,致使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比例、发病情况等发生变化,尤其是导致重型肝类的比例升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药物性肝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及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 40例药物性肝病的患者病例。结果 :与药物性肝病有关的药物中抗结核药物 1 4例 ( 35 % ) ,中草药 1 0例 ( 2 5 % ) ,抗菌药 6例( 1 5 % ) ,抗肿瘤药 6例 ( 1 5 % ) ,其他药如解热镇痛药、抗精神病药、抗甲状腺药等 4例 ( 1 0 % ) ,病死率为 1 2 .5 %。结论 :抗结核药、中草药致肝损伤最为常见 ,早期预防、诊断、治疗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根据患者的原发病、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物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结果 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多见于抗结核药物(25.0%),抗肿瘤药物(23.3%), 中草药,特别是治疗皮肤病和风湿骨关节病、肾炎等疾病的中草药(15.0%),抗感染药物(11.6%)和抗真菌药物(6.7%)等.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出现于服药后1~2月.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共有114例患者因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女90例,男24例,50岁以上的患者占54.4%.回顾性分析中药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基础疾病、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共涉及82种中药和5种中药保健品.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尿黄(75例,65.8%)、乏力(55例,48.2%)、食欲减退(47例,41.2%)、恶心呕吐(32例,28.1%)等.服药基础疾病主要为心血管病(24例,21.1%)、皮肤病(12例,10.5%)、上呼吸道感染(12例,10.5%)、骨关节病(11例,9.6%)等.肝损伤分型以混合型(49例,43.0%)最多,其次是肝细胞损伤型(43例,37.7%),第3位是胆汁淤积型(22例,19.3%).经停药和保肝治疗后,83例治愈,30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 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中药种类较多,呈现多种临床表现形式,通常预后较好.但临床医生应重视中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96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例的临床症状特点。方法根据病人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及用药后的疗效进行综合判断。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草药占27.0%、抗结核药物占19.8%、抗感染药物占8.3%。多数患者服药2—8周后出现肝损害。结论药物性肝损害与使用药物种类、服药时间、联合用药、个体疾病状况等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损伤病例的诊治情况,分析常见诱发药物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6~2010年住院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54例,根据患者的病史、药物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把导致肝损害的药物进行分类。54例患者中,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18~72岁,平均(50.1±16.9)岁。结果: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中,急性肝细胞型占40.7%、淤胆型31.5%、混合型27.8%,绝大部分病人在停用相关的药物后能迅速恢复,对于一些特殊病例,特别是合并有其他肝脏疾病的患者,多有重症表现,死亡率高,导致肝损伤的药物中,抗结核药物占29.6%,中草药物占25.9%。结论:近几年药物性肝损伤病例逐渐增多,抗结核药物和中草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