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迟发性神经病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57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随访分析表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的发生与患者的中毒剂量、中毒农药种类、有无中间肌无力综合征(IMS)发生、中毒程度、有无前期抢救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张玉香 《中国保健》2007,15(20):18-19
目的研究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IMS)的护理.方法采取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治疗护理有机磷中毒8例.结果8例中6例安全渡过缺氧危象期,无合并肺部、口腔、尿路感染,分别于IMS后10~28d痊愈出院.1例因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因中毒程度深,发生IMS后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恢复期患者,需严密观察有无IMS早期征象,肌无力症状和胆碱酯酶活性(ChE),并与反跳、周围性呼衰及中枢性呼衰相鉴别;及时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人工辅助呼吸,维持有效的呼吸功能及氧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做好呼吸道与呼吸机的护理及管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抢救过程中部分病人会出现中间期综合症(IMS)。急性有机磷中毒IMS多发生于胆碱能危象消失后和迟发性神经病变发生前,出现以部分颅神经支配的肌肉、屈颈肌肉、四肢近端肌肉和呼吸肌肌力减退或麻痹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IMS发生后,阿托品治疗无效,胆碱酯酶复能剂的即时疗效不佳,常因呼吸肌麻痹导致周围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对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中间综合征(IMS)患者实施抢救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间在我院进行抢救的治疗的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资料64例,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32例在常规中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发生口腔感染、呼吸机麻痹、抽搐的几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继发中间综合征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关于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的胆碱刺激征以及迟发性神经毒作用的研究已经阐明。本文报道了因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而产生的另一神经毒作用——“中间综合征” (Intermediate Syndrome)。该“中间综合征”发生于急性胆碱刺激期后和出现迟发性神经毒作用之前。其特点是:肌肉无力,主要影响肢体近侧肌肉和  相似文献   

6.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引起的以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因其发病时间属于急性胆碱能危象和迟发性周围神经病之间,Senanyalce和Karallicdde将其命名为中间综合征(IM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衰救治的重要性及实行过程中的策略。方法:病人出现呼吸衰竭,采取快捷的经口气管插管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应用呼吸机选择IPPV(VC)、SIMV+PSV、SIMV、peep模式,序贯性机械通气,针对应用阿托品治疗的临床特征进行气道管理。结果:通气时间8~16天。实行机械通气的97例患者,痊愈92例(94.9%),死亡5例(5.1%),无一例死亡于呼衰。结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衰患者,迅速建立人工气道,及时进行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重要一步治疗中应注意加强气道管理。  相似文献   

8.
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型综合征(IMS)是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多发生于急性中毒1~7d,在胆碱能危象和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之间.表现以肌无力最为突出,涉及颈肌、肢体近端肌、颅神经Ⅲ~Ⅶ和Ⅹ所支配的肌肉,重者累及呼吸肌[1],可因呼吸肌麻痹而致死.其发生机制与胆碱酯酶受到长期抑制并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的功能有关.若能及时发现,尽早处理,将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我科收治的48例IMS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萍  羊毅  肖岚 《中国医师杂志》2002,4(6):679-679
有机磷杀虫药主要用于农业生产 ,其作用机制 ,主要是抑制体内的胆碱酯酶的活性。在临床工作中 ,常常遇到口服数倍甚至数十倍半数致死量 (LD5 0 )有机磷杀虫药重度中毒患者 ,经抢救成活后发生迟发性神经病 ,该病是农药中毒后的严重并发症 ,多发生在急性中毒症状消失后 2~ 3周[1] ,出现运动型周围神经病 ,病变主要位于周围运动神经并以轴索病变为主 ,神经肌电图电生理检测为其重要的诊断手段。本文对 16例口服致死量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后迟发性神经病患者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6例患者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每天给予肌力训练和健康教育等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肌力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分析,3个月后判断其疗效。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肌力及SF-36健康调查量表各项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治疗3个月后,康复组尺神经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肌力及SF-36健康调查量表各项指标评分均较康复前及对照组有明显提高或改善(P<0.05或0.01)。 结论 给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制定系统的康复治疗计划,能提高其肌力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4-氯-2-氟-3-甲氧基苯硼酸的急性经口毒性,急性经皮毒性,急性皮肤刺激和急性眼刺激性.方法 按照《化学品测试方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4年)开展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急性皮肤刺激试验和急性眼刺激性试验. 结果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雌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369mg/kg,95%可信区间为227mg/kg~599mg/kg;雄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233mg/kg,95%可信区间为160mg/kg ~399mg/kg.对死亡大鼠解剖见肺脏充血.②急性经皮毒性试验:大鼠急性经皮LD50 >2500mg/kg.③急性皮肤刺激试验:对大耳白兔染毒后各观察时点皮肤刺激反应总积分平均值和皮肤刺激反应时点最高积分均值均为0分.④急性眼刺激性试验:对大耳白兔眼刺激试验分级为5级.结论 4-氯-2-氟-3-甲氧基苯硼酸对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分别属"低毒","中毒".靶器官可能是肺脏;对大鼠急性经皮毒性属"实际无毒";对大耳白兔皮肤不产生刺激性,但可对眼睛产生中等刺激性.  相似文献   

12.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对照组40例仅用常规治疗,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心电图好转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绞痛病人早期使用麝香保心丸,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绞痛,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空气苯浓度与呼出苯及尿酚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苯接触水平和接触者可能受到的有害影响进行卫生学评价。方法对10名苯接触者和6名志愿苯接触者进行研究,用苯呼出气作为生物学监测指标。结果班前呼出苯大多为未检出,班中及班后呼出苯与空气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有密切相关;班前尿酚与空气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无相关,班后尿酚及次晨尿酚均与空气苯TWA浓度密切相关;班中、班后呼出苯均与班后尿酚及次晨尿酚密切相关,且以班中呼出苯与班后尿酚的相关性最高(r=0.9353)。呼出苯的快速排出相为脱离接触10分钟(占班后呼出苯82.25%),其排出稳定相在脱离接触后90分钟左右。接触空气苯浓度TWA7.9~217.8mg/m3时,无论是呼出苯或尿酚在接触后24小时与空气苯均无相关。结论在呼出苯的快速排出相采集终末呼出气可反映工人当时的接触浓度,采集排出稳定相终末呼出气,其浓度较稳定可反映接触者吸收入血液的浓度,并以此来估测环境浓度与接触水平。呼出苯的呼吸排出规律以及采样方便、无损伤,检出灵敏,呼出苯作为接触水平监测指标较其他指标优越。  相似文献   

14.
加强院前急救管理 提高院前急救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前急救中心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强化硬件配置入手,通过完善制度、实施人才战略、注重青年价值观培养及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急救知识等手段,探索提升院前急救管理水平的方法,旨在为急救中心院前急救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硅藻土(ExtrelutTM20)为吸附剂,采用柱层析分离,用正己烷-乙醚(9+1)洗脱样品中非极性的脂质组分,用乙醚洗脱样品中的3-氯-1,2-丙二醇,用七氟丁酰基咪唑(HFBI)溶液为衍生化试剂。方法:选用Rtx-225毛细管柱(0.32 mm×30 m×0.25μm;made in USA),气相色谱,电子捕获进行外标法定量分析食品中3-氯-1,2-丙二醇的含量。结果:方法检出限为0.01 mg/kg,回收率可达95%-104%。结论:方法快捷,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测定人尿中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8-OHdG)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Bond Elute C18小柱固相萃取尿液,ODS C18分析柱,8%甲醇醋酸缓冲液为流动相,电化学检测器检测,电极电压750mV。结果:本方法线性范围25~400μg/L,r=0.9892,回收率为91.2%~108.8%,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分别为3.9%~7.5%和4.3%~8.6%,检测限为2μg/L。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较好,已应用于正己烷接触者现场尿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1-磷酸鞘氨醇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RPE细胞常规培养,取传3~4代生长良好的细胞用于实验,以106个/ml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加入含1-磷酸鞘氨醇无血清培养液,使1-磷酸鞘氨醇终浓度为1、1×10-1、1×10-2、1×10-3、1×10-4 μg/ml,加入不含1-磷酸鞘氨醇的无血清培养液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法分析1-磷酸鞘氨醇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1×10-1、1×10-2 μg/ml 1-磷酸鞘氨醇组中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 而1×10-3、1×10-4 μg/ml组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832、0.781).结论 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主要在RPE细胞的胞浆中表达.随着1-磷酸鞘氨醇浓度的增加,RPE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cAg)和抗体(HCV-Ab),了解丙肝病毒核心抗原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发并由湖南景达基因公司推出的商业化的HCV游离核心抗原试剂盒,对来自入院前或手术前筛查的180例临床样本和24例丙肝或疑似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HCV-cAg和HCV-Ab检测,阳性者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RNA)证实。结果:180例筛查样本HCV-Ab均为阴性,HCV-cAg阳性2例,其中RT-RNA阳性1例;24例HCV-Ab阳性的样本检出HCV-cAg阳性12例,RT-RNA阳性14例。HCV-cAg与RT-RNA符合率为85.71%(12/14)。结论:HCV核心抗原检出时间早于抗体,HCV-cAg检测试剂盒可作为HCV抗体检测的补充试剂,尤其对术前HCV筛查的患者联合应用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铅对人体和动物毒性作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铅(Pb)是一种常见的有色金属元素。目前,铅对动物组织和器官的毒害作用已被广泛认同,大多数学者认为铅不是人体和动物生长的必需元素,而是一种对人体和动物有积累性危害的污染物质,而且是地球上分布广泛、含量丰富且最严重的环境污染物之一(1)。研究表明,铅可与人体和动物体内一系列蛋白质、酶和氨基酸内的官能团结合,干扰机体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本文主要对铅致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的损害及铅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初治肺结核患者IL-2、IL-4、IL-18、IFN-γ及MMP-9的表达情况,并了解其在肺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ELLSA法检测100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及9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IL-2、IL-4、IL-18、IFN-γ及MMP-9的表达。结果 100例结核涂阳患者,治疗2个月后79例转阴,痰菌转阴率79%;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各种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IL-4、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IFN-γ及MMP-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种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阴患者五种细胞因子与未转阴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抗肺结核物治疗时动态观察细胞因子水平,有利于监测肺结核病情的转归,利用细胞因子的变化趋势,可以预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