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出血期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 对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微导管技术,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以GDC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动脉瘤100%栓塞30例,95%栓塞18例,90%栓塞10例。并发脑血管痉挛4例,微弹簧圈逸出载瘤动脉1例。结论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若注意手术操作技巧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种血管内栓塞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88例颅内动脉瘤中,56例给予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12例行微弹簧圈栓塞治疗,7例行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6例行动脉支架结合GDC栓塞治疗,4例行机械可脱式微弹簧圈(MDS)栓塞治疗,3例行球囊辅助结合GDC栓塞治疗。结果88例全部治愈。1例在GDC栓塞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及肢体瘫痪,经内科治疗后,24小时恢复正常。1例微弹簧圈栓塞术后出现对侧肢体肌力1-2级,经治疗后,3个月恢复正常,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GDC是目前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的首选方法;对宽颈口或梭形动脉瘤,可应用球囊结合GDC或动脉支架结合GDC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3.
通过检索电解可脱铂金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后组织学改变的研究,从瘤腔内组织学改变角度综述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探讨栓塞治疗的机制及其对GDC改进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微弹簧圈栓塞内动脉瘤是80年代末问世的血管内治疗技术,现已有多种微弹簧圈问世,有关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有了进一步发展它可在榆塞动脉瘤的同时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尤其是应用可脱弹簧圈后,安全性大大增加,复杂动脉瘤的栓塞治疗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该技术的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弹簧圈检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个颅内动脉瘤使用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结果 12例病人14个动脉瘤除1例前交通动脉瘤术后出现一过性偏瘫,经对症治疗1周后好转,11例病人栓塞后无任何并发症,且术中造影证实8例病人完全闭塞,4例病人大部分闭塞。其中6例病人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DSA造影,效果良好。结论 GDC栓塞治疗动脉瘤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其远期疗效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的应用,使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达到甚至超过了手术夹闭动脉瘤的效果。而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内实施栓塞治疗的效果报到不多。1999年2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对6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脑动脉远端的动脉瘤较为罕见,由于外科手术或Guglielmi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都很困难。因此预后通常不良。能否手术治疗取决于动脉瘤的部位,手术通常较为困难,致残率和病死率都较高,由于动脉瘤位于动脉远端且其大小与载瘤动脉直径比例不合适,用GDC栓塞可能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我们报道了1例动脉瘤内注胶治疗的经验。该动脉瘤位于右小脑上动脉远端,用漂浮导引微导管导人,并将胶缓慢注入动脉瘤腔内。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而载瘤动脉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8.
水解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电解脱弹簧圈(GDC)的问世,血管内栓塞治疗以其疗效可靠、微侵袭等优点,逐步成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大脑中动脉解剖部位及动脉瘤形态的特殊性,使该部位复杂动脉瘤难以达到致密栓塞,并容易影响分支血管,导致脑梗死等并发症,使血管内治疗相对困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以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病血人资料,对其发病情况、栓塞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8例动脉瘤栓塞后随访3个月~1年,无一例发生再出血。7例恢复良好,1例发生血管痉挛。结论破裂脑动脉瘤用GDC栓塞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对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71个动脉瘤)应用微导管技术,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以GDC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动脉瘤100%栓塞53个,95%栓塞9个,90%栓塞6个,85%栓塞2个,过度栓塞1个。并发脑血管痉挛8例,动脉瘤破裂4例,存活67例,死亡1例。67倒患者随访3—14个月,无复发出血者,3例重残,2例轻残,62例恢复良好,良好率为61.2%。结论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若注意手术操作技巧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血管内支架置人联合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术中存在着弹簧圈脱落的风险。因此,放置支架在动脉瘤颈或载瘤动脉内,结合弹簧圈栓塞动脉瘤,以达到稳定的栓塞宽颈动脉瘤的目的。但应用支架使栓塞的过程变得更复杂,风险也更高。需充分做好对患者心理护理、栓塞材料准备及术中观察,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成功。作者将1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宽颈动脉瘤患者的术中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时可能会发生缺血。文章对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引起缺血发作的发生率、原因和预防手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是80年代末问世的血管内治疗技术,现已有多种微弹簧圈问世,有关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有了进一步发展。它可在栓塞动脉瘤的同时保持载瘤动脉的通畅,尤其是应用可脱弹簧圈后,安全性大大增加,复杂动脉瘤的栓塞治疗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该技术的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已人游离弹簧圈发展到机械可脱钨丝微弹簧圈和电解可脱铂金弹簧圈系统,也激生出特殊弹簧圈,如带尼龙弹簧圈、经高能离子表面处理弹簧圈、表面盖纤维结合素弹簧圈,携带能分泌生长因子的成纤维母细胞弹簧圈,以及三维弹簧圈,弹簧圈的材料也从铜发展到钨、铂等。现已有较明确的栓塞适应征,使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有很大提高,弹簧圈栓塞术将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技术逐渐成为国内外治疗脑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尽管GDC栓塞存在诸多优点,但栓塞时的血栓栓塞性并发症仍是导致永久性残疾的主要原因。文章就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技术逐渐成为国内外治疗脑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尽管GDC栓塞存在诸多优点,但栓塞时的血栓栓塞性并发症仍是导致永久性残疾的主要原因。文章就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时可能会发生缺血。文章对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引起缺血发作的发生率、原因和预防手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动脉瘤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达到手术夹闭的效果。2001年以来,我们采用GDC栓塞治疗14例16个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颅内动脉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全脑选择性血管造影监视下,对5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GDC血管内栓塞术,观察术后栓塞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5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100%栓塞7例(13.5%),90%~99%栓塞27例(51.9%),70%~89%栓塞18例(34.6%)。术后2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2例患者出现额叶血肿,1例患者出现轻微意识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为9.6%。结论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确切,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中操作应仔细,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电解可脱铂金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后的组织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检索电解可脱铂金弹簧圈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后组织学改变的研究 ,从瘤腔内组织学改变角度综述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 ,探讨栓塞治疗的机制及其对GDC改进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