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2.
纳络酮在治疗急性中重型脑外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后血浆、脑脊液和脑区内源性阿片肽,特别是β-内啡肽(β-EP)明显升高。实验结果表明,内源性阿片肽受体拮抗剂纳络酮对实验性脑损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我院自2000年6月至今共对58例中重型脑外伤病人用盐酸纳络酮注射液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2000~2006年收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23例,均采用以纳络酮为主的药物的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作者在原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婴儿蒙被综合征 (IMS) 5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我院 1 993年 1 1月~ 1 999年 4月收治 1 1 0例IMS患儿 ,婴儿大多病前健康 ,部分有上感、腹泻等症状 ,多在凌晨发病 ,有明确蒙被和保暖过度史 ,表现神志不清 ,一过性高热、大汗、呼吸异常 ,伴有抽搐昏迷及严重水、电解质紊乱。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56例 ,对照组 54例。治疗组男 34例 ,女 2 2例 ,年龄 <6月 54例 ,>6月 2例 ;对照组男 32例 ,女 2 2例 ,年龄 <6月 52例 ,>6月 2例。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方法 :两组病…  相似文献   

5.
纳络酮加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岳玉桃  杨慧敏 《临床荟萃》1998,13(17):802-802,807
我科1994年以来.应用纳络酮加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塞、并与单独应用脉络宁组进行对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陈高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341-2342
目的:观察纳络酮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72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用纳络酮和红花注射液联合的治疗组38例与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44例,分别静脉输注14d,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39.47%与对照组治愈率25%,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6.8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9.09%,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纳络酮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对已确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纳络酮试验组,同时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加用纳络酮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进行NIH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并进行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 试验组30例病人中27例病人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对照组30例病人中20例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67%,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纳络酮不良反应。结论 纳络酮可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并可促进其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纳络酮强化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胃肠减压、抗感染、抑制腺体分泌以及皮质激素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2.0~2.4mg/d静脉滴注,持续3~10d。结果:治疗5d后,血尿淀粉酶明显下降,症状体征缓解,2周后趋于正常。3例转外科手术治疗,42例均治愈出院,治愈率达93.3%(42/45)。结论:纳络酮强化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确切,改善了预后,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纳络酮加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患者清醒时间。结果纳络酮加常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并具有统计学学习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能显著缩短患者的意识障碍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昏迷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斌 《临床医学》2004,24(2):40-40
急性脑梗死昏迷是急诊科常见危重症之一,病人多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我科自2000年3月开始,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使用纳络酮抢救患者,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洛酮组 (治疗组 )与胞二磷胆碱组 (对照组 )治疗 14d,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为 6 7.9% ,总有效率为 85 .7% ,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分别为 31.3%和 6 8.8% ,P<0 .0 1和 P<0 .0 5 ) ;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低 ,显著优于对照组 ( P<0 .0 1)。结论 :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 ,安全性高 ,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经临床和脑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DF521治疗组(30例)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30例)。2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日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合治疗后患者的病残程度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2种治疗药物对凝血功能均无明显影响。结论:东菱精纯克栓酶可作为急性脑梗塞早期治疗安全、有效的新药。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塞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 35例起病在24h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接受动脉溶栓治疗,并采取欧洲卒中量表(ESS)及Barthel指数(BI)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介入溶栓后患者ESS评分明显增加,介入溶栓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发病6h内介入溶栓治疗患者闭塞血管完全再通及部分再通率为13/13(100%)、颅内出血率为0.00%;发病24h内介入溶栓后患者闭塞血管完全再通及部分再通为26/35,颅内脑出血发生率为5.71%,无一例死于实质性出血。结论 起病6h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80例经头颅CT检查证实的急性脑梗塞患者,按顺序分为2组,均在发病48小时内应用药物治疗。治疗组静滴黄芪注射液,对照组静滴维脑路通,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与90.0%,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在24小时内用药者疗效优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缺损平均减少分数分别为(11.78±3.08)分和(8.96±2.88)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黄芪注射液与维脑路通临床疗效相近,但早期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者疗效优于维脑路通治疗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有效地防止患者的脑水肿发生,增强其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银杏叶制剂(GinkgobilocaleavepreparationGBLP)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疗效。方法:68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GBLP静滴。对照组32例采用维脑路通和胞二磷胆碱静滴。两组常规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84.3%(P<0.01)。结论:GBLP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进展期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情况,并评价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血复钙法,分别对121例治疗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组,包括51例轻度脑梗死、37例中度脑梗死和33例重度脑梗死)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TEG检测,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固角(α角)、最大振幅(MA)、凝血指数(CI)和30min血凝块幅度减少速率(LY30),同时进行凝血试验检测,比较各组间TEG参数的差异,并对TEG参数与凝血试验参数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组R、K低于对照组,而α角和MA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CI、LY3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轻度组和中度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比较,TEG参数中R、K、α角、MA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也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TEG参数中的R、K、α角和MA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TEG各参数与凝血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R、K与PT-INR呈正相关,与FIB和D-二聚体水平呈负相关,α角和CI与PT-INR、FIB和D-二聚体均呈正相关,MA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IB和D-二聚体呈正相关,与PT-INR呈负相关(P<0.05)。结论TEG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严重程度评价及病情监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在治疗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观察9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其中尼莫地平治疗组46例,对照组50例。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全血粘度等指标并比较二组的疗效。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全血粘度治疗后降低,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不良反应少。结论:尼莫地平能改善脑血液循环和保护脑细胞,从而改善脑梗塞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rt-PA)静脉溶栓早期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 40例 (发病时间 <6小时 )分为两组 :≥ 70岁组 ( A组 15例 )和 <70岁组 ( B组 ,2 5例 )。选用艾通立 5 0 mg,先于 2分钟内静脉注射 rt-PA 8mg,再将 42 mg于 1小时内静脉泵入 ,两组其它治疗均相同。评定指标包括治疗前、治疗后 2 4小时、30天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治疗后 30天的 Barthel指数及死亡情况、副作用。结果治疗前、治疗后 2 4小时、30天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A组分别为 18±2 .4、13.2± 3、6.9± 2 ;B组分别为 17.5± 2 .0、11.4± 2、6.8± 2 .5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30天时的 Barthel指数评分 :A组为 86.5± 9.0、B组为 85 .4± 8.0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两组溶栓治疗后 Fb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没有增加出血事件及其它副作用。两组病死率分别为 13.3%、8.0 %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 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高龄 (≥ 70岁 )患者接受 rt-PA治疗安全有效。应用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不是绝对禁忌 ,可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慎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