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颈内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林贵轩 《临床医学》2000,20(4):53-53
急性脑梗塞治疗上目前尚无突破性进展,但是早期溶栓使血管再通是终止脑缺血软化、降低致残率的理想方法。我们采用尿激酶经颈内动脉直接注射给药治疗急性脑梗塞,收到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动脉溶栓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46~75岁,平均57.5岁。静脉溶栓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4~79岁,平均58.5岁;常规治疗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47~78岁,平均59.5岁。所有病人均按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检查排除了脑出血,发病12小时以内,夫溶栓禁忌症,临床诊断为颈内动脉系统脑  相似文献   

2.
白2003年2月~2004年2月,我们采用颈内动脉插管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机遇和挑战:面向21世纪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急性脑梗死给人类和社会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危害。我国脑卒中 (其中约 75%为脑梗死 )每年新发病例约1 50万 ,患病人数高达 50 0~ 60 0万 ,每年死亡者近 1 0 0万 ,存活者中约 1 /4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力 ,重度致残者占 40 %以上。因此 ,脑梗死的防治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长久以来 ,人类一直在探索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但至今只有发病 3小时以内的溶栓治疗被严格的临床科学试验证实有明显的疗效。美国 NINDS临床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发病 3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发病 3个月时患者的死亡及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在存在缺血半暗带的急性脑梗塞于超时间窗(4.5h)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在发病12h内,且磁共振检查发现具有半暗带证据,即灌注成像-弥散成像不匹配,(PWI-DWI)/DWI%20%的4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检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0.6~0.9mg/kg静脉溶栓治疗及溶栓治疗,对照组只做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在溶检前和溶栓后2w、3个月分别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溶栓组在溶栓后2w、3个月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AD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对存在半暗带的急性脑梗塞,适当延长溶检时间窗可减小最终的梗塞面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69-170
探讨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随机选取接受治疗28例急性脑梗死为溶栓组,19例采取尿激酶溶栓治疗、9例采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选取19例采取常规治疗为对照组,根据NIHSS量表和Barthel Index评分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治疗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溶栓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指数评分均好于治疗前,且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A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希望的疗法。  相似文献   

6.
我科5年来对发病24小时内的36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对照,每组180例,其小一组行颈内动脉插管溶栓,另一组为周围静脉药物溶栓,两组用药均为尿激酶,但治疗方法、药物剂量。给药次数不同。所得结论,动脉插管药物溶栓疗效明显优于周围静脉药物溶栓。本文从理论及实践上讨论了颈内动脉插管对治疗脑梗塞的可行性,并详细介绍了插管方法、药物剂量及如何防止并发症。因颈内动脉插管药物溶栓的方法简单、易行,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rt-PA)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以脱水剂、钙离子拮抗剂等对症治疗,溶栓组30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予以rt-PA溶栓治疗。结果: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副作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t-PA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满意,能明显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诊应用HUTPA和rt—PA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发病在12h内的74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HUTPA组(n=37)和rt—PA组(n=37),分别一次性静脉推注HUTPA25mg和静脉注射rt-PA100mg,在溶栓90min时行冠脉造影检查,评价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监测溶栓30d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在STEMI发病3h内静脉应用HUT—PA和rt—PA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分别为95.65%和81.82%,发病12h内静脉应用HUTPA和rt—PA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为83.78%和8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溶栓前、溶栓6h、溶栓12h及溶栓7d血浆纤维蛋白原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O.05);在30天出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梗塞及全因死亡不良事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与rt—PA比较HUPTA治疗STEMI病人同样安全有效,且使用方法简便、易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情况;分析了溶栓前,中,后实施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医护配合,发病30min~1h开始静脉溶栓的患者6例;全部再通,再通率100%;发病2~6h开始溶栓的患者84例再通,再通62例,再通率73.8%;发病6~12h内开始溶栓患者18例,再通6例,再通率33.3%。结论早诊断、早溶栓、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8例,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19例),溶栓组采用rtPA 0.8 mg/ks静脉溶栓,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控制并发症治疗.进行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 h、7 d、14 d、21 d、90 d的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ESS),以及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21 d、90 d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结果:随访90 d,溶栓组E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改善90 d的预后;治疗时间越早,溶栓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艾通立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附100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艾通立对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探讨国人应用rt-PA治疗的最佳剂量。方法:凡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为rt-PA0.9mg/kg,B组为rt-PA 0.7mg/kg,C组作为对照组不用rt-PA。溶栓两组先将总量中的8mg静脉快速推入,剩余量在1h内用静脉泵输入,总量均不超过90mg。观察3组治疗后24h、90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90d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同时观察3组治疗后30d脑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A组溶栓后24h和90d治愈及显效率为41.18%和76.47%,90d Barthel指数为95~100分者占58.82%,30d脑出血率为8.82%,病死率为5.88%。B组溶栓后24h和90d治愈及显效率为39.39%和69.70%,90d Barthel指数为95~100分者占54.55%,30d脑出血率为9.09%,病死率为9.09%。C组治疗后24h和90d治愈及显效率为21.21%和30.30%,90d Barthel指数为95~100分者占21.21%,30d病死率为9.09%。90d溶栓组显效率(73.13%)明显高于对照组(30.30%,P=0.0017),严重致残率分别为13.43%和24.24%。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应用rt-PA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国外0.9mg/kg的剂量也适用于国人。  相似文献   

12.
尿激酶颈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比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尿激酶颈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对发病 12小时内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 38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 (5 0~ 10 0 )× 10 4U颈动脉推注溶栓治疗 ,对 30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 (10 0~ 2 5 0 )× 10 4U静滴溶栓治疗。结果 :治疗 2小时颈动脉组 32例 (84.2 1% )有效 ,其中 7例 (18.42 % )治愈或基本治愈 ;静脉组2 5例 (83.33% )有效 ,无基本治愈病例 ;治疗 14日颈动脉组 35例 (92 .11% )有效 ,其中 2 4例 (6 3.16 % )治愈或基本治愈 ;静脉组 2 9例 (96 .6 7% )有效 ,其中 10例 (33.33% )治愈或基本治愈。颈动脉组 1例出现症状性脑出血 (2 .6 3% ) ,静脉组 5例有轻度全身性出血 (16 .6 7% )。结论 :发病 12小时内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颈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疗效均较高 ,颈动脉溶栓疗效明显优于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尿激酶 (U K)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采用 Selding′s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 ,将介入导管置入病灶侧颈内动脉行数字减影 (DSA)脑血管造影 ,经介入导管将 (4 0~ 80 )× 10 4U的UK缓慢灌注 30分钟 ,1小时后重复行 DSA脑血管造影 ;术后静滴 U K(5~ 10 )× 10 4U,每日 1次 ,连续 14日。结果 :血管完全再通 2例 ,部分再通 4例 ,血流量增加 6例 ,再通率 5 0 %。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后 5日、14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状况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和 P<0 .0 0 1) ;治疗后 5日显著进步4例 ,进步 6例 ,无变化 2例 ;治疗后 14日显著进步 8例 ,进步 4例 ;治疗后 14日与治疗后 5日相比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并发症 :合并脑出血 1例 ,血管再闭塞 1例。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于 72小时以内尽早用 U K介入溶栓治疗疗效好 ,不良反应小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李健  李爱平  朱沂 《新医学》2022,53(1):62-65
受各种条件限制,广大基层医院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救治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少见。该文报道2例90岁以上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女性患者,严格按相关指南的纳入及排除标准予以规范化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及时挽救了患者生命,脑梗死相关症状好转出院,随访显示2例均获得较理想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椎-基底动脉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椎-基底动脉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组21例,发病6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 对照组39例,给予除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比较治疗后24h、14d和90d存活率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治疗后14d、90d的Barthel指数(BI)及90d综合生活能力(改良Rankin评分,mRS),并记录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90d存活率分别为57.14%和23.08%(P〈0.05)。治疗组溶栓后24h、14d、90d较溶栓前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 对照组治疗后14d、90d较治疗前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0.01) 治疗组治疗24h、90dNIHS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溶栓后14d、90dBI评分分别为(70.00±29.05)分和(92.50±39.57)分,对照组治疗后14d、90dBI评分分别为(49.09±27.37)分和(60.23±25.75)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治疗90d后mRS评分分别为(1.00±0.95)分和(2.63±1.77)分(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81%和10.26%(P〉0.05),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及致死病例。结论椎-基底动脉梗死患者发病6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后24h内开始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静脉溶栓患者113例为观察组,非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在入院后24h内予为期2周的康复治疗方案,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3个月随访时评定患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患侧上肢肘关节及下肢膝关节改良Ashworth分级、Barthel指数(BI),及3个月随访时进行改良Rankin(MRS)的预后评估。结果:治疗后2周及3个月后随访时,2组的FMA及BI评分较前均持续增高(P0.05),且2周及3个月时观察组的FMA及BI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2周及3个月随访时上肢肘关节及下肢膝关节的改良Ashworth分级比对照组低(P0.05),MRS分值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可以获得更好的运动功能改善、肌张力缓解及提高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给药时间不同分为试验组(20例,发病至给药时间<3.0 h)和对照组(20例,发病至给药时间在3.0~4.5 h)。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mRS、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RS及NIHS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上消化道出血及颅内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发病至给药时间<3.0 h时间窗治疗的疗效确切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行静脉溶栓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 临床护理路径组在静脉溶栓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可以降低静脉溶栓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选择脑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超选择脑动脉内溶栓方法,起病距溶栓时间3~6h,尿激酶以1.0万μ.min-1持续泵入,总量为100万μ,辅助其它常规治疗,治疗14d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溶栓有效率为90.2%,显效率为60.4%,血管再通率为72.9%,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超选择脑动脉内溶栓可使血栓局部迅速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给予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肢体功能评分升高,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促进其血管再通,改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