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时患者体温、脉搏变化的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体温、脉搏的变化规律。方法:观察比较了53例不同程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初期及阿托品治疗过程中体温、脉率的变化。结果:中毒初期重度以上中毒者体温偏低,脉搏增快;阿托品治疗过程中体温和脉搏呈上升趋势,其中阿托品适量者的体温上升幅度为3.8%,脉搏增幅为40.5%,体温峰值时间为用药后12~18小时,此后随阿托品用量递减,体温逐渐下降,3~4天恢复正常。阿托品过量者的体温和脉搏增加分别为11.6%和49.7%,其峰值不仅高于无并发症组,还高于并发感染组(P<0.05~0.01)。结论:阿托品治疗过程中如患者体温上升快、幅度大>10.0%、脉搏增加值超过45.0%是判断阿托品过量有价值的体征。  相似文献   

2.
有机磷中毒体温监测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有机磷中毒初期重度以上中毒者体温多数偏低,随着阿托品用量的增加,体温呈逐渐上升趋势,阿托品化时体温平均上升了1.5±0.5℃。此后随阿托品用量递减,体温逐渐下降。中毒量大伴体温持续不升者,预后不良,合并感染者体温上升曲线呈双峰状,峰值时间延长。阿托品增量过程中体温超过39.5℃,脉率增幅较用药前超出45%者有71%发生阿托品中毒。提示:监测有机磷中毒的体温及脉搏变化,有助于判断中毒程度,推测预后,提高阿托品过量及肺部感染者的早期诊断率,对于合理用药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时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规律。方法:观察49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阿托品首次应用及治疗过程中体温、脉搏、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过程中随着阿托品用量的增加,体温、脉搏呈上升趋势,血压逐渐下降。结论:观察有机磷中毒患者治疗过程中体温、脉搏、血压变化的规律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阿托品,及时抢救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体温和出汗作为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调整用药指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毒前无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以体温和出汗作为阿托品停药与减量的指征。B组以“阿托品化”作为阿托品用药过程中停药与减量指征。评价治愈率、阿托品中毒率和住院时间。结果:治愈率A组高于B组(P〈0.05),阿托品中毒A组明显少于B组(P〈0.01),住院时间A组少于B组(P〈0.01),农药中毒反跳A组出现机会少于B组。结论:以体温和出汗作为有机磷中毒中阿托品减量指征,具有明显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可以作为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5.
有机磷中毒早期重度以上中毒者体温多数偏低,体温持续不升,心音低钝,心率减慢或不齐,预后较差,阿托品用量增加,提示呈上升趋势,而后阿托品用量递减,体温逐渐下降。早期足量,在使用中观察,在观察中使用,根据病情变化调整阿托品的用量及维持时间。监测有机磷中毒的体温脉搏变化,有助于判断中毒程度,推测预后,对提高阿托品的合理使用,提高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有效途经。方法:将30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调胃承气汤、请开灵注射液,重度中毒者加用参附注射液)150例,对照组(全部常规西医治疗)15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6%)(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肌损伤、脑水肿、泌尿系损伤、呼吸循环衰竭及阿托品中毒等并发症,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化时阿托品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过程中配合使用中药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急性有机磷中毒阿托品合理治疗剂量观察指标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合理治疗剂量的护理观察指标,应用我院前期研究中得出的急性有机磷中毒阿托品合理治疗剂量以能始抗蓄积的乙酰胆碱,又不引起机体太大反馈调节为宜的理论,总结出异常分泌物、体温和脉搏王项护理观察指标,以这三项指标的变化来指导阿托品用量,观察治疗了171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A组),并与按传统观察方法(阿托品化指征)治疗的184例(B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比B组显著减少了阿托品用量(P<0.001),缩短了治疗时间(P<0.001),降低了并发症和病死率(P均<0.05)。表明该观察指标是科学可靠的,具有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解救有机磷中毒阿托品化指标量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解救有机磷中毒过程中阿托品化观察标准可量化指标。方法:记录完整并抢救成功的中毒病例43例,对每一病例的观察指标在一定量化区段列表统计。结果:轻、中、重度有机磷中毒阿托品化前后分别统计瞳孔、呼吸、心率、体温的变化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1,P〈0.05,且瞳孔≥5mm、呼吸16~24次/min、心率107~125次/min、体温〉37℃可定为阿托品化量化指标。结论:当一项或二项量化指标符合时应注意已达或即将达到阿托品化而重视,以减少阿托品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两种给药方法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的可行性.方法:观察组23例AOPP患者采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阿托品。对照组23例AOPP患者采用间断静注阿托品,观察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达阿托品化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统计分析表明。观察组患者入院后24h~72h体温、脉搏较对照组平稳,差异极显著(P〈0.01);两组的阿托品化时间、治疗时间及死亡例数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的效果优于常规分次间断静注药物,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有效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品化的时间窗对有机磷中毒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按照4小时以内阿托品化为快速阿托品化,4小时以外为推迟阿托品化的标准。进行对照两种不同时限的阿托品化,阿托品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效果,并以阿托品用药量,用药次数,和治愈时间来比较轻、中、重度中毒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快速阿托品化和推迟阿托品化两组的治疗效果有显著的差异(P〈0.01)。轻、中、重度中毒的患者在阿托品用量.用药次数和治愈时间的比较中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阿托品化的时间窗足有机磷农药巾毒治愈的重要因素,掌握好时间窗的时限,对抢救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成败起了关键的作用.且观察时间窗的方法有利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阿托品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农药中毒诊治中42例阿托品中毒致呼吸肌麻痹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不同农药中毒治疗中因阿托品中毒所致的呼吸肌麻痹(RMP)发生率,探讨阿托品治疗与RMP的关系,并对阿托品中毒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对42例不同组别农药中毒病人进行分类分析,比较不同组别中阿托品治疗导致RMP的发生率及阿托品用量间的关系。结果 阿托品在治疗有机磷酸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混配农药类、除虫菊酯类后导致的RMP的发生率依次为60%、16.5%、16.5%、7.1%。阿托品在治疗非有机磷中毒和有机磷中毒病人中用量分别为80~320mg和290~6250mg。结论 农药中毒治疗时,阿托品用量一定要根据毒物类别、中毒途径及中毒程度而定,短时内盲目大剂量滥用阿托品可导致R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托宁取代阿托品在抢救老年人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意义。方法:回顾2003—03-2007—03中应用长托宁取代阿托品抢救老年人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各9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长托宁抢救老年人有机磷农药中毒成功率为98%,阿托品抢救成功率为72.2%。讨论:应用新型抗胆碱药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取代阿托品,用于救治老年人有机磷农药中毒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长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长托宁治疗组与阿托品对照组。采用推荐剂量按轻、中、重分组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1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治愈率100%。平均住院4天。结论:长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优于阿托品,是较为理想的新型抗胆碱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长托宁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的治疗作用及疗效方法。我科2003年~2006年收治的有机磷中毒患者18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新疗法组,通过观察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来判断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新疗法治愈率96.2%,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2.1%,平均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长托宁治疗有机磷中毒较阿托品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阿托品用量与体温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中阿托品用量与患者体温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阿托品用量。方法:231例AOPP患者根据阿托品化时体温分为三组:A组(〈37℃)73例,B组(37~38℃)104例,C组(≥38℃)54例。将各组中的阿托品用量、体温进行比较,了解阿托品治疗效果。结果:在C组中阿托品用量偏大,有中毒表现。A组中阿托品用量偏小,有病情不稳现象。B组中阿托品用量适当。结论:在救治急性有机磷中毒时,阿托品的用量使患者体温维持在37~38℃之间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阿托品用药过量及其危害,本文收集3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因阿托品用药过量和同期35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达阿托品化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993年7月~1996年12月收治66例有机磷中毒急诊抢救病人,均符合1987年《职业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标准》。根据阿托品中毒诊断作准分为两组:Ⅰ组(阿托品中毒组)引例,男4例,女27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36.1岁。中毒原因:甲胺磷中毒24例,乐果中毒4例,敌敌畏中毒3例。Ⅱ组(阿托品化组)35例,男7例,女2…  相似文献   

17.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与阿托品用量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炳庆  芮晓东等 《临床荟萃》2002,17(12):1369-1370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致中间综合征的病因以及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57例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和同期未发生中间综合征的急性有机磷中毒55例的不同时间阿托品累计用量,分析机械通气治疗的中间综合征在发病后阿托品增量和阿托品减量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维持时间以及发生中间综合后阿托品增减剂量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病死率。结果:两组在病程12、18、24、36、48、72小时阿托品用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发生中间综合征后增加阿托品用量的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时间较阿托品减量的患者长(P<0.001),发生中间综合征,增加阿托品用量病死率高,结论:应用大剂量阿托品是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的病因。  相似文献   

18.
阿托品是临床上救治有机磷中毒患者应用最为广泛的解毒剂,快速实现阿托品化是抢救有机磷中毒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若在治疗过程中观察不够仔细,不能正确识别阿托品化,导致阿托品用量不足而产生反跳或阿托品滥用产生阿托品中毒甚至死亡。作者总结我科近几年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用阿托品过程中的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监测胆碱酯酶活性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检测胆碱酯酶活性对决定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阿托品用量的指导作用。方法:将79例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根据胆碱酯酶活性测定结果,不同中毒程度使用不同量的阿托品,对照组则根据1974年卫生部规定标准分中毒程度决定使用阿托品量。结果:观察组平均阿托品用量(300.5±204.6)mg,治愈49例,治愈率96.1%,无一例因阿托品过量或病情反跳死亡。对照组平均阿托品用量(480.2±220.1)mg,治愈23例,治愈率82.1%;死亡5例中有3例因阿托品中毒致死,1例因病情反跳而死亡。结论:监测胆碱酯酶活性决定使用阿托品用量方法可减少阿托品用量,避免阿托品过量中毒,还能及时预测病情反跳,防止过早减量或停药造成严重后果,从而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剂量阿托品对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3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经验。在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过程中,应用大剂量阿托品以求迅速达到并维持阿托品化,根据在观察中用药的原则,依据个体差异选择用药剂量。结果 12例康复出院,1例长时间抢救后死亡。结论 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在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过程中,大剂量应用阿托品的方案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