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3H-TdR掺入法观察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及白细胞介素4(IL-4)单独作用和联合作用时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IL-4能抑制培养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3H-TdR的掺入(最低浓度为5ng/ml),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而对正常血压大鼠(WKY)的VSMC无影响;但预先以ET或AG-Ⅱ刺激WKY的VSMC的增殖,则IL-4表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中风与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在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空腹静脉血3ml,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小板GMP140含量。结果: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小板GMP140含量〔(60.85±66.42)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6.18±12.13)μg/L〕,差异显著(P<0.001)。结论:缺血性中风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测定GMP140含量可作为诊治缺血性中风的血液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血光量子疗法(血疗)加补阳还五汤加减及西药联合治疗缺血性中风268例(治疗组),并与单纯西药治疗134例(对照组)作对照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所用西药相同,治疗20天,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3%,对照组86.6%,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患者血胆固醇由治疗前的4.41±0.76mmol/L降至3.73±0.63mmol/L,甘油三酯由治疗前的1.71±0.35mmol/L降至1.49±0.21mmol/L,血糖由治疗前的7.20±1.28mmol/L降至5.90±1.30mmol/L,P均<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9.8%,对照组为43.6%,两组比较P<0.01。对照组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水平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作者认为:中风发生后,如何迅速改善病灶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氧供应,是使脑细胞功能恢复的关键。血疗能增加血氧饱和度,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损伤;补阳还五汤加味能补气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西药均能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循环。三者合用有利于急性期缺血性中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从而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4.
外周血干细胞和基质祖细胞联合移植重建造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在于造血干细胞和基质细胞的质和量。移植前大剂量化疗和放疗预处理不仅破坏造血干细胞,并且也严重破坏基质细胞。为了加快重建造血,提高成功率,我们观察了外周血干细胞(PBSC)和基质祖细胞(MPC)联合移植的造血重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 动物 8~12周龄的近交系BALB/c小鼠(由白求恩医科大学动物部提供),雌雄不限。将其分为3组:①供体组:24只,提供PBSC和MPC;②PBSC移植(PBSCT)组:12只,单纯接受PBSCT,作为对照组;③PBSC+MPC联合…  相似文献   

5.
体外治疗性超声联合半量链激酶助溶兔股动脉血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体外治疗性超声(ETUS)联合半量链激酶的助溶血栓效果。方法:我们建立30对兔双侧股动脉血栓模型,随机分为五组:不治疗组;常规剂量重组链激酶(rSK)(30,000U/kg)联用和不联用ETUS组;半量rSK(15,000U/kg)联用和不联用ETUS组。rSK在60分钟内持续静脉注射。ETUS的频率和强度分别为0.8MKz和1.2W/cm2,同样作用60分钟。用多普勒血流描记仪评价血管再通情况。结果:常规剂量rSK联用和不联用ETUS组的血管再通分别为11/12根和7/12根,平均再通时间分别为60.64±17.72min和84±12.86min(P<0.05)。半量rSK联用和不联用ETUS组的血管再通分别为8/12根和5/12根,平均再通时间分别为81.5±18.5min和105±8min(P<0.05)。ETUS联用半量rSK组和单用常规剂量rSK组之间血管再通率和再通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兔股动脉血栓模型实验中,体外超声与半量rSK联用同样能明显缩短血管再通时间,促进rSK的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6.
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NO、SP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毒素血症状态下肠道神经内分泌系统变化,为肠源性内毒素移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78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内毒素血症组(静脉一次性注射LPS10mg/kg体重)。观察内毒素血症3、6、12h后大鼠血浆NO2^-/NO3^-(NO)、P物质(SP)含量。空肠组织NOS活性(iNOS、cNOS)及SP含量变化。结果 内毒素血症后3、6、12h血浆NO含量以及空肠组织NOS活性增高,而血浆SP变化不显著,空肠SP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 内毒素血症后肠道功能变化。可能与肠神经递质NO、SP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高能震波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晓林  谢国均 《现代康复》2000,4(9):1322-1323
目的 观察高能震波(high energy shock waves,HESW)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体外震波碎石机所产生的HESW治疗19例骨折不愈合病例。术后根据病情选用石膏、夹板或外固定支架固定。观测指标:定期X线摄片、血碱性磷酸酶(AKP)和骨钙素(BGP)测定。结果 84.2%(16/19_病例获得了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8 ̄18周,平均12周。血AKP、BGP术后2周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风系列制剂对急性中小量出血性中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风系列制剂,比较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SND)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Barthel Index,B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ND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I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系列制剂有助于改善中小量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金针促通术治疗中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加俊  赵树华 《现代康复》2000,4(7):994-995
目的:观察金针促通术对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40例脑卒中患用金针促通术治疗(治疗组),40例同病患针灸取阳明经穴为主(对照组)。观察治疗后肌力、肌张力、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ugl-Meyer记分和Barthel记分。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金针促通术对中风后肢体异常模式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推拿及功能锻炼配合西医早期康复治疗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6例住院的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中风患者单纯用药物治疗,而治疗组中风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还采用头针、体针、推拿及功能锻炼等方法配合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治疗组比对照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化痰祛浊通络法在中风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8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和联合组(联合化痰祛浊通络法治疗),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后偏瘫患者应用化痰通络汤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严重烧伤早期心肌收缩性变化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不烧伤)和烧伤组(50只,致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测定大鼠烧伤前(对照组)及烧伤后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心功能及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变化。结果:烧伤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左心室收缩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比对照组大幅度下降,与LVSP和dp/dtmax均呈显著正相关(r=0.9172,r=0.9761;P均<0.01)。结论: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降低是严重烧伤早期心肌收缩性减弱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体外超声助溶兔股动脉血栓对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超声(ETUS)助溶血栓的机理。方法:我们对18只新西兰兔双侧股动血栓模型进行研究,实验对象被随机分为三组;不治疗对照组;重组链激酶(rSK),30,000U/kg联用和不联用ETUS组,ETUS的频率和强度分别为0.8MHz和1.2W/cm^2,。治疗前和治疗后动脉采血测定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结果:对照组、rSK组和rSK联用ETUS  相似文献   

14.
“清通法”在急性出血性中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清通法”为主的治疗法则,自拟羚蝎胶囊、开窍熄风合剂、通腑合剂等中药制剂,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观察颅脑CT疗效,并与西医对照组比较。结果:中医治疗组血肿吸收速度较西医对照组快,治疗后的血肿大小较西医对照组明显缩小(P均〈0.01)。结论:“清通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五联疗法(清开灵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蝮蛇抗栓酶,胞二磷胆碱和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静滴清开灵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蝮蛇抗栓酶、胞二磷胆碱和口服补阳还五汤为主的中药煎剂;对照组单用维脑路通静滴。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和53.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的年龄、病程、发病次数与疗效呈负相关。结论:中西医结合五联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较好,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甲状腺激素对中风急症患者病势演变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42例脑卒中患者入院初、出院前和临终时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和T3/rT3比值,并与60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好转组(由中脏腑顺转为中经络至康复)入院时T3、T4、rT3和TSH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均<0.05),并随着治疗的康复,此种变化逐渐恢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恶化组(由中脏腑或中经络逆转为中脏腑至死亡)入院即呈明显“低T3血症”,rT3直线型升高;T3/rT3比值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好转组此比值可逐渐升高至2.00以上,恶化组逐渐下降至1.00以下,临终时T3/rT3比值<0.50。结论:动态检测脑卒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对判断患者证候、病情、病势的微观辨证和转归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缺血性中风患者30例用脑塞奇克口服液治疗(治疗组),同时以消栓口服液治疗20例为对照组。根据中风病计分方法综合评定,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流动性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基本痊愈1例,显效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1及P<0.001,有极显著性差异。脑塞奇克口服液由黄芪、葛根、当归等药组成,全方具有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之功能。作者认为:脑塞奇克口服液是防治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多器官微血管稀少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对自发性高血压在鼠多器官微血管稀少作动态观察,研究对象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组:5周龄、8周龄、13周龄、WKY组;5周龄、8周龄、13周龄。观察参数为小动脉A2、A3、A4。研究结果显示:(1)自发性高血压鼠视网膜A2、A3、A4进行性减少。(2)自发性高血压鼠、心、肾、肌肉小劝脉面积密度进行减少。提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存在多器官管微血管稀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对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HNP)大鼠内毒素血症的防治作用。方法: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采用去氧胆酸钠逆行胰管内注射法复制;治疗组(BN组):制备模型后经腹腔注射PAF特异性受体拮抗剂BN52021(5mg/kg);假手术组(SO组):开腹后仅轻轻翻动胰腺即关腹。结果:BN组与AP组比较,1小时后血清淀粉酶值明显下降〔(14970±2500)U/L,(16170±2380)U/L,P<0.05〕,6小时和12小时后更为明显(P均<0.01);血中PAF含量1小时后明显降低〔(2.20±0.25)μg/L与(1.10±0.21)μg/L,P<0.05〕,3小时后更为明显(P<0.01)。血浆内毒素含量BN组比AP组明显下降(P<0.01)。BN组术后大鼠平均存活时间为(45.0±25.1)小时,存活率为40%;AP组术后大鼠在24小时内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为(11.5±4.8)小时,存活率为0(P均<0.01)。结论:PAF参与了AHNP的发病过程;应用PAF受体拮抗剂对实验性AHNP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风患者中经络、中脏腑的脑脊液酸碱度和气体变化的关系,揭示中经络和中脏腑的不同病理本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中风提供依据。方法:用血气分析仪对100例中风患者做了脑脊液酸碱度的测定和气体分析。将中经络组、中脏腑组分别与51例正常对照组和51例脑脊液对照组比较。结果:中脏腑组与中经络组氢离子浓度(H+)均显著增高(P均<0.01),以中脏腑组更明显。中脏腑组剩余碱(BE)、标准碳酸氢根(SB)和标准剩余碱(SBE)3项指标显示代谢性酸中毒与正常对照组和中经络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结论:脑脊液中H+增高是中风的危险因素。脑脊液代谢性酸中毒是中脏腑患者的生化物质基础;脑脊液有否代谢性酸中毒是判断中经络、中脏腑患者的客观指标之一,为中风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