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突状细胞与宫颈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位。研究证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主要危险因素。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最有潜力、功能最强大、惟一能激活原始T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APC),能够有效引发一系列抗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以DC为基础的宫颈癌疫苗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就DC与宫颈癌免疫治疗之间的关系综述。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具有激发T细胞免疫应答,诱导对自身抗原耐受等功能,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DC应用于抗宫颈癌及卵巢癌的研究已有一定进展,基因转染的DC瘤苗更具发展前景,但DC应用于抗妇科肿瘤的临床实践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位.研究证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主要危险因素.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最有潜力、功能最强大、惟一能激活原始T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APC),能够有效引发一系列抗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的研究进展,以DC为基础的宫颈癌疫苗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就DC与宫颈癌免疫治疗之间的关系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癌组织中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数量及分布,为进行卵巢癌生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人卵巢上皮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T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3、CD4、CD8,树突状细胞表型抗原CD1c、S-100阳性表达的细胞及其表达强度。结果 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卵巢上皮癌中CD3 、CD8 、CD1c 、S—100 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其表达强度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卵巢上皮癌中CD4 抗原阳性表达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但其表达强度变化不明显。结论 卵巢上皮癌组织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数量及其表达强度发生变化,提示卵巢癌局部免疫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体外扩增及诱导特异性抗宫颈癌细胞的免疫效应。方法:自人脐血分离单核细胞诱导DC,制备宫颈癌细胞系CaSki冻融物作为抗原负载DC。ELISA法检测成熟DC上清中IL-12的含量,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DC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MTT法检测抗原负载DC激活的CTL对宫颈癌细胞CaSki和HeLa的杀伤作用。结果:与未经抗原负载的DC相比,抗原负载的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和IL-12分泌的能力均有提高(P<0·05),激活的CTL对CaSki细胞有特异性杀伤,而此CTL对HeLa细胞无特异性杀伤。结论:宫颈癌细胞CaSki冻融抗原负载DC激活的CTL可诱导出特异性杀伤宫颈癌细胞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与卵巢癌的免疫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肿瘤。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手术结合化疗、放疗,但疗效仍不尽如人意。免疫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在卵巢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一定的效果。肿瘤免疫治疗第一步是抗原呈递细胞(APC)将肿瘤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C)是专职的且功能最强的APC,因此,DC成为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对DC在卵巢癌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发现的功能最强、也是惟一能激活初始型T淋巴细胞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具有强大的激活T、B淋巴细胞的能力,控制着体内免疫反应过程,在免疫应答中处于重要地位.近年来,利用DC独特的免疫学功能制备抗肿瘤疫苗成为当今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具有激发T细胞免疫应答,诱导对自身抗原耐受等功能,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DC应用于抗宫颈癌及卵巢癌的研究已有一定进展,基因转染的DC瘤苗更具发展前景,但DC应用于抗妇科肿瘤的临床实践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9.
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肿瘤.目前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手术结合化疗、放疗,但疗效仍不尽如人意.免疫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性治疗手段,在卵巢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一定的效果.肿瘤免疫治疗第一步是抗原呈递细胞(APC)将肿瘤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DC)是专职的且功能最强的APC,因此,DC成为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对DC在卵巢癌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广泛分布于机体黏膜表面,在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既涉及对外来病原体的免疫防御,又涉及到对同种异体的精子及半同种异体移植物(胚胎)的免疫耐受,必然具有特殊的免疫学机制。综述树突状细胞与生殖道黏膜免疫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 (DC)的体外扩增及诱导特异性抗卵巢癌细胞的免疫效应。方法 :①从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MNCs)后 ,获得单核细胞 (Mo)。粒单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和白介素 4(IL - 4)诱导分化扩增 ,培养 7天后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分析。②诱导单核细胞分化的第 3天加入人卵巢癌细胞株 3A0的冻融抗原 ,共培养 4天后获得负载肿瘤抗原的成熟DC ;将致敏DC与从脐血中分离的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 3天 ,获得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 ;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检测CTL及上清液对人卵巢癌细胞株 3A0、人胚肾细胞株 2 93T(对照细胞 )、人肝癌细胞株HCCC - 9810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①脐血来源Mo在GM -CSF和IL - 4作用下 ,7天后可分化生成成熟的DC,高表达DC特异性抗原CD1a、CD80 (B7- 1)、CD86 (B7- 2 )、HLA -DR、CD83。②DC可负载并递呈肿瘤抗原 ,激活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 ,诱导肿瘤特异性CTL产生。不同浓度CTL及上清液对卵巢癌细胞 3A0有特异性杀伤、抑制作用 (P <0 .0 5 )。结论 :脐血中Mo可体外分化扩增为成熟的功能性DC ,并诱导出特异性杀伤卵巢癌细胞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2.
母胎免疫耐受的确切机制仍不明了。树突状细胞作为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在免疫激活以及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蜕膜中存在树突状细胞,对蜕膜树突状细胞的表型、亚群、分泌的细胞以及可能的功能研究表明,蜕膜树突状细胞不同于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蜕膜树突状细胞可能参与了妊娠免疫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6811抗独特型微抗体体外负载树突状细胞(DC),以期诱导出抗原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 分离培养HLA-A2 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培养过程中用6811微抗体负载,无关抗原F(ab)2负载及未负载组为对照。光镜、电镜下观察树突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表达;^3H-TdR掺入法测DC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51Cr6h释放试验测激活的T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系的杀伤。结果 培养的树突细胞有典型形态,CD80、CD86、HLA-DR等表面分子呈高表达(分别为65%、86.2%、93.7%);6811微抗体负载的DC不仅能刺激自体T细胞的增殖,而且其诱导的CTL细胞对HLA-A2 、OC166-9 卵巢癌细胞系HOC1A有特异性的杀伤,结论 6811抗独特型微抗体模拟卵巢癌抗原OC166-9负载树突状细胞在体外可以诱导出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T细胞,为进一步研究6811微抗体对卵巢癌免疫治疗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脐血中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和抗肿瘤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脐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的体外诱导及其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无菌条件下常规要脐血,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去除悬浮细胞后获得单核细胞。将获得的单核细胞分为两组,实验组1在含有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综合成培养液DMEM中培养,对照组1培养液中未加上述细胞因子,第10天收集部分细胞进行细胞表型分析,并  相似文献   

15.
母胎免疫耐受的确切机制仍不明了.树突状细胞作为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在免疫激活以及免疫耐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蜕膜中存在树突状细胞,对蜕膜树突状细胞的表型、亚群、分泌的细胞以及可能的功能研究表明,蜕膜树突状细胞不同于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蜕膜树突状细胞可能参与了妊娠免疫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在正常妊娠期,树突状细胞能诱导母体免疫系统呈现以免疫耐受为主的平衡状态来维持妊娠。树突状细胞的这种耐受性信号来源于多方面,激素刺激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雌激素、孕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诱导下,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抗原提呈分子表达受抑制,炎性因子分泌减少而抗炎因子增加,另外,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和成熟也会受到这些激素的影响,最终调控机体呈现以耐受为主的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位于女性肿瘤的第2位。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与机体免疫逃避有关,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具有免疫无能性和免疫抑制性,是肿瘤免疫抑制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发现,用CD4^+CD25^+CD127^lo-Treg代表自然存在的Treg,能区别有活化效应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体内发挥抗肿瘤免疫功能的细胞主要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  相似文献   

18.
负载宫颈癌肿瘤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的CTL杀伤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树突状细胞(DC)递呈肿瘤抗原的生物学特性,提高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联合应用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培养宫颈癌患者外周血DC,以宫颈癌组织肿瘤相关抗原(TAA)激活DC,诱导异体T细胞增殖分化为CTL,以MTT法测定CTL增殖活性及其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果: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来源DC负载宫颈癌肿瘤裂解物后,可促进CTL增殖,诱导产生的CTL对宫颈癌细胞具有高效而特异的杀伤率,且显著高于异种肿瘤细胞(P<0.05)。结论:DC能递呈宫颈癌肿瘤抗原,诱导产生抗原特异和高效的CTL,提示负载肿瘤裂解物的DC,具有为宫颈癌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Peng P  Shen K  He W  Wu M  Wei W  Lang JH  Zhang SM  Qi J  Hu Y  Zhao JQ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1):57-61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2转染入树突状细胞(DC)后,与新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融合形成融合细胞,分析融合细胞的体外免疫杀伤效应。方法以新鲜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建立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系,并进行鉴定。体外诱导产生人脐血DC。将IL-12与pcDNA3.1(+)质粒连接后,分别通过脂质体法和电穿孔法将IL-12-pcDNA3.1(+)质粒转染DC,再使用聚乙二酸法将新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与转染IL-12的DC融合,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融合细胞的体外免疫杀伤效应。结果(1)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结果均证实,新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系为原代卵巢上皮性癌细胞。(2)人脐血培养7-10d,贴壁细胞出现大量毛刺状突起;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脐血D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人白细胞抗原(HLA)-DR的阳性表达率为99%,共刺激分子B7-2的阳性表达率为50%。(3)RT—PCR技术检测结果证实IL—12转染DC成功。将转染IL—12的DC与新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融合,RT—PCR技术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结果均证实融合细胞形成。(4)将转染IL—12的DC和新建卵巢上皮性癌的融合细胞、DC和新建卵巢上皮性癌的融合细胞分别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激活T淋巴细胞,结果显示,两种活化后的T淋巴细胞均能杀伤新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且前者作用更强。结论转染IL—12后的DC与新建卵巢上皮性癌细胞融合后形成的融合细胞能激活T淋巴细胞,且其体外免疫杀伤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广泛分布于机体黏膜表面,在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女性生殖道黏膜免疫既涉及对外来病原体的免疫防御,又涉及到对同种异体的精子及半同种异体移植物(胚胎)的免疫耐受,必然具有特殊的免疫学机制.综述树突状细胞与生殖道黏膜免疫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