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3 毫秒
1.
蒋燕  高淑强  罗晓红 《华西医学》2007,22(2):369-370
新生儿窒息后肾功损伤发生率最高,重度窒息组血Bun、Cr平均值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通过小剂量多巴胺对重度窒息后新生儿肾损害治疗的疗效观察,证明其总有效率41/43(95%),故提示我们重度窒息新生儿可常规应用小剂量多巴胺.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围产期急、慢性缺氧新生儿血清尿酸水平判断新生儿脑肾功能损伤程度。方法:选择2003-10/2004-11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轻度窒息新生儿34例为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新生儿31例为重度窒息组。选择本院同期住院的明确诊断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syndrome,PIH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30)例为母亲重度PIH组。选择本院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所有患儿及正常新生儿血清尿酸、尿素、肌酐水平,并行脑电图(EEG)检查。结果:轻、重度窒息组、母亲重度PIH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窒息组和母亲重度PIH组新生儿血清尿酸水平犤(349.76±128.41),(330.70±176.14)μmol/L犦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犤(246.95±109.19)μmol/L犦(P<0.01,0.05)。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异常和可疑EEG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母亲重度PIH组(P<0.01),重度窒息组EEG异常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5)。结论:有围产期急慢性缺氧史的新生儿血清尿酸水平较高,其含量对判断缺氧程度和脑、肾等脏器损伤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继发多器官损伤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海南省人民医院146例窒息新生儿临床资料,通过临床体征、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评估新生儿器官损伤情况,根据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组(107例)和重度组(39例),分析影响窒息新生儿继发多器官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146例窒息新生儿中继发多器官损伤85例,占58.22%。重度组新生儿总器官损伤发生率及多器官损伤发生率均高于轻度组,其中重度组患儿心脏、肾脏、肺、胃肠道及脑损伤发生率均高于轻度组(P<0.05)。重度组患儿心脏、肺部及脑部重度损伤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早产、低出生体重、宫内窘迫、重度窒息、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5分、羊水污染与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伤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7周、宫内窘迫、重度窒息、Apgar评分<5分是导致窒息新生儿多器官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窒息新生儿常存在多脏器损伤,预防早产、宫内窘迫和加强围产期保健对降低窒息新生儿脏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抢救及其护理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和预防并发症.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院的1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复苏护理措施及预后情况.结果 经过对12例重度窒息新生儿的积极抢救和复苏护理,仅1例患儿死亡,其余11例患儿均抢救存活,成功率91.7%,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及时有效抢救和复苏护理是重度窒息的新生儿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的常见原因及复苏原则、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资料。结果 早产、胎位异常、胎儿窘迫及妊娠合并症等是导致重度窒息的常见产科原因。结论 针对不同产科原因,重点监护,选择最佳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窒息新生儿血糖动态检测及其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糖的动态变化规律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动态检测42例窒息新生儿生后1、6、12、24、36、48、72h血糖情况,同时检测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重度窒息新生儿血糖生后6h、12h明显升高,其中以生后6h为最高,与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后重度窒息新生儿血糖明显下降,到36h降至最低,与对照组和轻度窒息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各时间段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窒息新生儿不同时间段血糖变化的特点,应加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生后72h内血糖的监测,必要时测血糖1次/2h;加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高、低血糖症状的病情观察;生后14h以内重度窒息新生儿慎用葡萄糖液体补液,忌输高渗葡萄糖液体.12h后可逐步试喂奶,增加喂奶量。  相似文献   

7.
时间过久、程度过深的新生儿窒息可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方面的后遗症。因此,及时有效的抢救重度窒息儿,缩短新生儿窒息的时间对改善新生儿预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复苏及护理措施分析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发生率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的Apgav评分≤4者为重度新生儿窒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围产期急、慢性缺氧新生儿血清尿酸水平判断新生儿脑肾功能损伤程度。方法:选择2003—10/2004—11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轻度窒息新生儿34例为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新生儿31例为重度窒息组。选择本院同期住院的明确诊断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30例为母亲重度PIH组。选择本院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所有患儿及正常新生儿血清尿酸、尿素、肌酐水平,并行脑结果:轻、重度窒息组、母亲重度PIH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重度窒息组和母亲重度PIH组新生儿血清尿酸水平[(349.76&;#177;128.41),(330.70&;#177;176.14)μmol/L]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246.95&;#177;109.19)μmol/L](P&;lt;0.01,0.05)。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异常和可疑EEG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母亲重度PIH组(P&;lt;0.01),重度窒息组EEG异常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lt;0.05)。结论:有围产期急慢性缺氧史的新生儿血清尿酸水平较高,其含量对判断缺氧程度和脑、肾等脏器损伤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秀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613-4613
目的 探讨血清CK-MB和cTnI与新生儿窒息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06例窒息新生儿于生后1 d及5 d后查CK-MB及CTnI水平.结果 轻度和重度窒组生后1 d内CK-MB及cTnI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又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新生儿在治疗5 d后CK-MB、cTnI检测仍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 血清CK-MB及心肌CTnI可为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876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近10年新生儿窒息患儿876例,按时间顺序分为A、B两组,A组(2000-2004年)479例,其中轻度359例,重度120例;B组(2005~2009年)397例,其中轻度301例,重度96例;分析两组窒息原因并比较两组复苏的成功率及病死率。【结果】新生儿窒息与胎位及产程异常、胎膜早破、羊水异常、合并内科疾病、胎儿窘迫、脐带异常及剖宫产等因素密切相关;A组、B组轻度窒息患儿复苏成功率均为100%;B组重度窒息患儿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重度窒息患儿(P〈0.01),其病死率显著低于A组重度窒息患儿(P〈0.01)。【结论】了解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做好围产期保健,正确处理产程,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胃肠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放免分析法对36例健康新生儿和48例窒息新生儿血清胃泌素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血清胃泌素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P〈0.01),轻度窒息新生儿与健康新生儿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重度窒息新生儿血清胃泌素明显高于健康新生儿(P〈0.01)。结论窒息可导致新生儿血清胃泌素水平增高,且主要为重度窒息新生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新生儿重度窒息的预防措施及改善预后的方法。方法:分析64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的相关因素及结局。结果:羊水因素(包括羊水污染和羊水过少)、脐带因素、早产、产程异常、胎盘因素、妊娠合并症居新生儿重度窒息原因的前六位。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充分做好产前(术前)准备,推广正确的复苏方法,熟练掌握气管插管,可以改善新生儿重度窒息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案管理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2014年我院诊治的重度窒息新生儿6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将2012年之前未进行预案管理抢救护理的重度窒息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复苏成功率以及复苏前及复苏后5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新生儿复苏后5min的Apgar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案管理机制有助于提高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和护理中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窒息往往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采用气管插管建立通畅气道,有着起死同生的作用.近年我院采用气管插管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9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与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004年—2006年在我院分娩后发生新生儿窒息52例,现将抢救及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04年—2006年在我院分娩后发生新生儿窒息52例中40例抢救成功,7例因重度窒息、早产转新生儿科治疗,均痊愈出院,5例因早产重度窒息、缺血缺氧性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重度窒息是新生儿出生时常见并发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处理不当,缺氧时间过长将影响全身各脏器的正常功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我科2000年至2004年活产新生儿5160例,重度窒息204例,发生率为4%,死亡15例,占重度窒息儿的7.35%,现将我科对重度窒息新生儿的抢救及复苏后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的危象,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智力障碍、行为异常等后遗症,甚至会发生新生儿死亡,尤其重度窒息是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窒息新生儿死亡率为无窒息的45倍[1]。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受重度窒息发生率及复苏条件等因素影响,死亡率为3.0%~16.0%[2]。朱小瑜[3]认为新生儿窒息死亡或致残主要不是疾病本身,而多是复苏不当或复苏不力所致。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亡的500万新生儿中约20%死于新生儿窒息[4]。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科对重度新生儿窒息进行抢救以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 回顾在新生儿抢救的4例重度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由新生儿科医师进行气管插管,静脉套管针留置给药。结果 4例重度窒息1h的患儿抢救成功。结论 在新生儿科未配备麻醉师的情况下儿科医师熟练掌握新生儿气管插管术采用静脉套管针保证静脉给药可提高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度新生儿窒息的有效复苏及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56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严格按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方案进行复苏,并加强复苏过程的护理配合(复苏前评估、清理呼吸道、建立有效呼吸、维持循环)及复苏后的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新生儿呼吸、哭声、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通畅、按需吸氧等).结果 56例窒息新生儿治愈54例(96.43%),其中并发吸入性肺炎7例(12.5%);死亡2例(3.57%).结论 对重度新生儿窒息患儿的正确复苏和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和伤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应用新法复苏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法复苏在抢救新生儿窒 的疗效及该法的推广应用,方法:采用历史对照设计对运用新法复苏和旧法复苏进行抢救的重度窒息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对比两组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成功率和病死率。结果:新法复苏5min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成功率和总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旧法复苏(P<0.05,P<0.01)新法复苏新生儿窒息病死率明显低于旧法复苏(P<0.01)。结论;新法重苏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伤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