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了槲皮素对人大肠癌细胞SW116生长抑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3H-TdR掺入法,MTT检测法和双层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观察了大肠癌细胞的生长变化。结果 槲皮素对人大肠癌细胞SW116有显著的抑制生长及增殖,并能使大肠癌细胞出现脱落并伴有死亡,DNA生成物减少,大肠癌细胞SW116集落形成率降低。结论 本实验研究提示,槲皮素对大肠癌细胞SW116具有较强的抑制生长及杀伤性,并可能运用于协助临床对肿瘤的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2.
槲皮素对大肠癌细胞SW116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了槲皮素对人大肠癌细胞SW116生长抑制的影响。方法:采用3H-TdR掺入法,MTT检测法和双层琼脂集落形成,[观察了大肠癌细胞的生长变化。结果:槲皮素对人大肠细胞SW116有显的抑制生长及增殖,并能使大肠癌细胞出现脱落并伴有死亡,DNA生成物减少,大肠癌细胞SW116集落形成率降低,结论:本实验研究提示,槲皮素对大肠癌细胞SW116具有较强的抑制生长及杀伤性,并可能运用于协助临床对肿瘤的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缺氧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能力、HIF-1α以及VEGF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槲皮素+缺氧组,采用CoCl2法诱导缺氧环境。采用MTT 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实时定量PCR 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缺氧诱导因子HIF-1α 和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在24、48、72 h增殖能力降低(P<0.05),与缺氧组比较,槲皮素+缺氧组细胞在24、48、72 h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正常组在24、48、72 h的光密度值分别为0.640±0.016、1.287±0.025、1.738±0.027,缺氧组的光密度值分别为0.551±0.021、0.851±0.028、1.268±0.018,槲皮素+缺氧组的光密度值分别为0.435±0.023、0.717±0.013、0.984±0.037。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HIF-1α、VEGF的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而槲皮素可下调缺氧细胞中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对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无影响(P>0.05):正常对照组HIF-1α、VEGF的mRNA表达均为1.000±0.000,蛋白表达分别为0.616±0.016、0.831±0.034,缺氧组HIF-1α、VEGF的mRNA表达分别为2.298±0.031、2.065±0.090,蛋白表达分别为1.385±0.047、2.022±0.076,槲皮素+缺氧组HIF-1α、VEGF的mRNA表达2.326±0.027、0.990±0.077,蛋白表达分别为1.406±0.029、1.137±0.054。结论 槲皮素可抑制缺氧肝癌细胞HepG2 增殖能力,这可能与槲皮素下调细胞中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榄香烯联合热疗对肝癌细胞系SMMC 7721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变化以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肝癌细胞系SMMC 7721体外培养,MTT法测定单纯热疗、单纯榄香烯及榄香烯联合热疗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另外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测定细胞凋亡与HSP70的表达。结果经热处理、榄香烯处理及联合处理,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诱导产生细胞凋亡。单纯热疗与单纯榄香烯处理细胞后HSP70表达增加,而榄香烯联合热疗后HSP70表达与前两组有所下降,细胞凋亡率却有所增加,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榄香烯联合热疗下调了HSP70的表达,增加了细胞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SMMC7721肝癌细胞研究不等分次剂量(VFS)照射方案的效果。方法 用不同的分次剂量方案照射相同细胞数目的不同样本,用噻唑蓝(MTT)分析方法获得照射后的细胞存活率(S)以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VFS方案照射后获得的S值均小于等分次剂量(CFS)方案照射后的S值,其中部分结果之间的差距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在相同变化幅度的情况下,递减的VFS照射方案所获得的效果要好于递增VFS照射方案,其中,部分组别之间的结果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所以,VFS方案,尤其是分次剂量递减的VFS方案可能应用于临床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天冬多糖提取方法的可靠性及天冬多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生长的影响.方法 冷水浸提、乙醇沉淀法提取天冬粗多糖,再用链菌蛋白酶E及Sevag法脱蛋白,最后用纤维素及琼脂糖凝胶层析柱纯化提取纯品天冬脱蛋白多糖,并对其进行鉴定及分子量检测.用噻唑蓝法检测不同浓度纯品天冬脱蛋白多糖对于体外培养的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热对人肝癌细胞-7721生长规律的影响.方法应用人肝癌细胞株-7721(以下简称7721细胞),常规法培养;采用水浴加温法(42.5℃)热疗和热化疗处理细胞后,继续常规法培养;计数1-7d的细胞数,绘制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观察细胞的电镜下表现.结果加热处理的细胞倍增时间较未处理细胞明显延长,加热处理的细胞发生空泡变性,热化疗处理的细胞胞膜破坏严重、胞浆细胞器外溢明显.结论加热处理可以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7721的生长能力,原因是加热引起该细胞的某些细胞器变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上调microRNA- 150 (miR- 150)表达对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SMMC7721细胞分成miR-150感染组(加入pGIPZ-miR-150慢病毒表达载体)、阴性对照组(加入只含GFP的慢病毒载体)和空白对照组(不转染).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50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靶基因c-Myb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转染miR-150pGIPZ后,SMMC7721细胞miR-150表达量(2.48±0.15)较阴性对照组(0.81±0.09)增加了2倍(p<0.01).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miR-150组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miR-150组细胞c-Myb蛋白表达(0.31±0.07)与空白对照组(0.80±0.09)及阴性对照组(0.81±0.08)相比明显减少(P<0.0l).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miR-150组细胞凋亡率(19.36%±1.78%)与阴性对照组(5.12%±0.54%)及空白对照组(4.68%±0.35%)相比明显增加(P<0.01).结论 上调miR-150表达可通过降低靶基因c-Myb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miR-150可能成为肝癌靶向治疗新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榄香烯联合热疗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肝癌细胞系SMMC7721体外培养,MTT法测定单纯热疗、单纯榄香烯及榄香烯联合热疗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另外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测定对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榄香烯联合热疗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比单纯热疗和单纯榄香烯强,并且能够降低细胞PCNA的表达,使细胞周期中的S细胞减少,阻滞细胞于G0/G1。结论 榄香烯联合热疗可以增强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红景天甙对人肝癌细胞c-myc表达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红景天甙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c-myc表达的逆转作用。方法:通过不同剂量红景天甙处理体外培养的SMMC-7721细胞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c-myc表达。结果:不同终浓度(0.5mg/ml、1.0mg/ml、1.5mg/ml)的红景天甙均能抑制SMMC-7721细胞C-myc表达,抑制率分别为8.8%、21.6%和39.8%(P<0.01)。其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正相关。结论:红景天甙可抑制SMMC-7721细胞内c-myc的表达,提示其在体外诱导肝癌细胞分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应用双氧水行肝动脉造影在肝脏肿瘤中的诊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4例肝脏占位病变的患者作了17次经导管内H2O2声学造影,并与常规X线血管造影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二者在诊断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方面基本一致,且都优于常规B超。尤其对肝血管瘤,H2O2造影有其特征性表现。对于肝癌的动-门脉分流,特别是动-肝静脉分流的检出率,H2O2造影优于常规X线血管造影,其检出率分别为69%和23%。这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从而避免了盲日栓塞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Wistar大鼠移植性CBRH-7919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材料与方法先用CBRH-7919大鼠肝癌细胞瘤株接种于裸鼠肩胛部皮下,再将生成的肿瘤组织移植接种于42只成年Wistar大鼠肝脏内,术前1周、术后连续2周内给每只大鼠肌注地塞米松2.5mg/天。手术4周后用彩超和磁共振检查肿瘤生长情况,筛选建模成功的大鼠,并从中随机抽取5只大鼠,处死后取出肝脏内肿瘤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42只大鼠中有2只死亡。剩余的40只大鼠中有35只肝脏内共长出41个结节或肿块,成功率为87.5%。肿瘤直径约(7±3)mm,有1只于腹壁手术切口处同时长出一肿块,直径约6.5mm。病理类型均为肝细胞性肝癌。结论直视下向免疫抑制大鼠肝脏内接种制作大鼠肝细胞癌模型,是一种操作方便、简单、成功率高的方法。能很好满足于影像学诊断、介入治疗等实验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B超引导下大鼠种植性肝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建立大鼠种植性肝癌模型的可行性及稳定性.材料和方法:52只SD大鼠在B超引导下将浓缩的Walker-256瘤细胞混悬液注入大鼠肝左叶,观察种植的成功率、肿瘤的生长方式、生长速度、B超表现.结果:52只大鼠造模成功51只,成功率98.1%,肿瘤生长方式多为肝内圆形或类圆形单发结节状,B超表现可为高、等高或低回声.个别肿瘤长出肝外或引起癌性腹水.造模3、6、9、12d后肿瘤最大径依次为0.2、0.6、0.9、1.4cm,肿瘤体积依次为0.004±0.001、0.075±0.012、0.288±0.037、1.183±0.215cm3.结论:B超引导下建立大鼠Walker-256种植性肝癌模型具有简单、微创、成功率高等特点,值得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肝动脉期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增强血管形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内增强血管形态及与其生物学特性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3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的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资料.结果螺旋CT肝动脉期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内增强血管的形态分为6种类型(1)肿瘤中心单枝型5例(11.63%);(2)肿瘤中心不规则多枝型10例(23.25%);(3)肿瘤内弥散不规则条状为主型13例(30.23%);(4)肿瘤内弥散结节为主型3例(6.97%);(5)肿瘤内周围型9例(20.93%);(6)均一增强型3例(6.97%).第4型易侵犯门静脉.第5型易发生中心坏死区,边界多较清,形态多较规则.第6型血供最丰富.结论螺旋CT肝动脉扫描可反映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内增强血管的形态类型,对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晚期肝癌肝动脉变异的X线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报告310例中国人的肝动脉解剖类型。本组材料发现89例肝动脉解剖变异。其中男性71例,女性18例。异位自胃左动脉者46例,异位自肠系膜上动脉者37例,异位自腹主动脉者4例,异位自右肾动脉者2中为异在性别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从而建议根据肝动脉来源,将肝动脉解剖分为腹腔动脉代血型,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型和其它动脉供血型三类,对晚期肝癌肝动脉的解剖变异的临床意义进行了 。  相似文献   

16.
62例晚期肝癌经导管化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62例晚期肝癌经导管化疗结果,其中经导管肝动脉内单纯注入抗癌药36例,注入碘化油同抗癌药混合乳剂26例,其中6例同时注入明胶海绵碎片。共进行72人次治疗。近期疗效满意,远期存活率得以提高。本文通过具体操作和初步结果总结认为对晚期肝癌采用经导管化疗方法简便、副作用较全身化疗小,痛苦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DC)与细胞密度、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相关性分析,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细胞增殖状态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71例行DWI检查的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PCa 38例,BPH 33例.根据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记录PCa细胞密度及PCNA表达情况.对ADC值与细胞密度及PCNA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PCa、BPH和正常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49.32±12.68)×10-5 mm2/s、(86.73±26.75)×10-5 mm2/s和(126.25±27.21)×10-5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的细胞密度及PCNA表达平均值分别为12.9%和72.1%,高于BPH的细胞密度(8.6%)及PCNA表达(55.7%)(P<0.05).PCa的ADC值与细胞密度及PCNA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0.646、-0.446,P<0.05). 结论 细胞密度是影响ADC值的重要因素,ADC值能对PCa细胞增殖状态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
将标记放射性同位素~(125)I 的超液态碘化油(~(125)I-LUF)及自身体毛颗粒混入抗癌药,经导管超选择灌人供瘤动脉,治疗20例肝癌。在这种导向治疗前后分别作 CT、B 超、DSA 及 AFP 等对照检测及~(125)I 放射性测定。结果证明~(125)I 能牢固标记于 LUF,与体毛一起在100μm 直径以下的供瘤末梢动脉中长期滞留,不通过毛细血管进入全身循环,并能将抗瘤药限制在肿瘤局部发挥近距离长时间内照射化疗栓塞作用,对癌外正常组织损伤最小,术后副作用较轻,未发生排异反应,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张强  朱金水  达炜  孙群  郭花 《武警医学》2008,19(1):41-44
 目的 研究白杨黄素对两种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MKN-45是否具有抑制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通过MTT法检测白杨黄素对SGC-7901和MKN-4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经白杨黄素处理后两种细胞的细胞周期,Westen-blot测定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Survivin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白杨黄素对SGC-7901和MKN-45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能够将细胞周期阻滞于Sub G1期;能上调Caspase-3,下调Survivin和Bcl-2的基因表达.结论 白杨黄素能够诱导SGC-7901和MKN-45细胞的凋亡并有效地抑制其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干扰细胞周期及激活Caspase-3,抑制Survivin和Bcl-2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