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黄连素对高糖、高脂联合诱导下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干预作用及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建立Glu+ ox-LDL损伤HUVECs模型.实验分组如下:正常组:DMEM培养液+10%胎牛血清;模型组:Glu 40 mmol/L+ ox-LDL 100 mg/L;黄连素低组:Glu 40 mmol/L+ ox-LDL 100 mg/L+黄连素1.25 μg/ml;黄连素中组:Glu 40 mmol/L+ ox-LDL 100 mg/L+黄连素2.5μg/ml;黄连素高组:Glu 40 mmol/L+ ox-LDL 100 mg/L+黄连素5μg/ml.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ET-1、SOD.结果 模型组ET-1比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黄连素各治疗组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正常组与模型组间SOD含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连素各治疗组比模型组SOD含量明显升高(P<0.01),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黄连素通过抗氧化应激、调节内皮NO/ET-1平衡,提高Glu、ox-LDL联合诱导损伤的内皮细胞活性,并提高增殖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小檗碱对高胰岛素时内皮细胞(EC)前列环素(PGI2)和内皮素(ET)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 取足月新生儿脐带,分离培养人脐静脉EC.取第3代细胞,分为正常组、高胰岛素对照组、低、中、高小檗碱组,正常组加入无血清DMEM培养液,高胰岛素对照组加含胰岛素1×10^-7 moL/L的无血清DMEM培养液,低、中、高小檗碱组分别给予0.05、0.50、5.00 g/mL小檗碱无血清DMEM培养液(含胰岛素1×10^-7 mol/L),作用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的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ET-1.结果 以正常组对照,高胰岛素对照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2.7%;以高胰岛素对照组对照,低、中、高小檗碱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8%、2.0%、2.5%,各组相比,P均>0.05.高胰岛素对照组、小檗碱各剂量组与正常组相比,6-Keto-PGF1α水平下降,ET-1水平升高(P均<0.01);中、高小檗碱组与高胰岛素对照组比较,6-Keto-PGF1α水平升高、ET-1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 高胰岛素条件下,人脐静脉EC分泌PGI2减少、ET-1增多;0.50、5.00g/mL的小檗碱可提高人脐静脉EC对PGI2的分泌水平,减少ET-1的分泌,呈反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波动性与持续性高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以HUVECS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5.5mmol/L)、持续高糖组(25mmol/L)、波动高糖组(5.5/25mmol/L,白天3h高糖2h正常浓度葡萄糖波动3次,高糖过夜)。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检测细胞在各种糖浓度条件下24h、48h、72hICAM-1及TNF-α的表达。结果ICAM-1的浓度各个时间段波动组与高糖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升高(P0.05),呈时间-效应关系。TNF-α的浓度3个时间段波动组与高糖组、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呈时间-效应关系。结论波动性高糖较持续性高糖更增强HUVECSICAM-1和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配体相关分子1A(TL1A)在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并探讨机制.方法 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5.6、11.2、22.4、33.6 mmol/L)葡萄糖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共同孵育48 h以及22.4 mmol/L葡萄糖作用于内皮细胞12、24、48、96 h后,TL1A mRNA及蛋白质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在22.4 mmol/L葡萄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L1A单克隆抗体(1、3、9 μg/mL),48 h后进行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凋亡计数,以纯化重组人TL1A作为内源性TL1A的对照.结果 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及作用时间延长,TL1A mRNA和蛋白水增高(P<0.05).流式细胞计数显示,高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经TL1A单克降抗体处理后凋亡明显减少(P<0.05).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L1A的表达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增高;TL1A表达增多可能是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溶栓颗粒对受损血管内皮细胞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造模,用含大、申、小剂量溶栓颗粒的大鼠血清干预受损HUVEC,应用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应用TNF-α 40ng/mL可以造成HUVEC损伤,表现细胞数量下降,皱缩、变形,分裂相细胞明显增加,VEGF表达明显增多。含大、中剂量溶栓颗粒的大鼠血清能减少VEGF表达,减少细胞有丝分裂。结论溶栓颗粒可以保护因炎性介质增加而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减少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体外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分别培养在含5.5mmol/L葡萄糖(正常对照组)、30mmol/L葡萄糖(高糖损伤组)、30mmol/L葡萄糖±50mg/L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和30mmol/L葡萄糖±100mg/L丹参多酚酸盐(中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30mmol/L葡萄糖 200mg/L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的培养基中培养48h,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分别进行细胞活力、细胞培养上清液丙二醛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分泌量的测定。结果高糖损伤组及低、中、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的细胞活力、丙二醛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一氧化氮及内皮素1的分泌量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中、高剂量丹参多酚酸盐组的细胞活力、丙二醛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一氧化氮及内皮素1的分泌量与高糖损伤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体外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保护细胞线粒体、清除活性氧、提高内皮细胞抗氧化酶体系的活力和抑制内皮素1的分泌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改变。方法体外培养HUVEC,以ox-LDL刺激增殖并以不同浓度小檗碱干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与Ed U掺入实验检测小檗碱对HUVEC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分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及信号通路变化。结果小檗碱(1~50 mg/L)呈浓度依赖性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增殖,并降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核因子кB(NF-κB)、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的表达;该作用与PI3K/Akt、ERK1/2及p38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相关。结论小檗碱通过下调PCNA、NF-κB与LOX-1表达从而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增殖,PI3K/Akt、ERK1/2及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8.
盐酸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胸主动脉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盐酸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加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2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小檗碱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以及正常盐酸小檗碱组.用药组灌胃给药8 w后,做葡萄糖耐量实验;检测各组动物血清中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的水平;检测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小檗碱治疗组FPG、TC、TG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胰岛素水平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盐酸小檗碱能明显提高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敏感指数,同时提高大鼠对腹腔注射葡萄糖的耐受力,改善胰岛素抵抗(均P<0.01);盐酸小檗碱可显著降低糖尿病组大鼠血清中NO含量,提高SOD水平(P<0.05,P<0.01);显著降低胸主动脉组织eNOS蛋白表达(P<0.05);而正常大鼠给予盐酸小檗碱治疗,上述指标未出现明显改变.结论 盐酸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红芪多糖(HPS)对高糖条件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合成和释放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从新鲜脐带中分离HUVEC进行鉴定、培养,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30mmol/L葡萄糖)和HPS干预组。MTT比色法分析HPS对高糖诱导HUVEC增殖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硝酸盐还原酶法检测上清液中NO的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内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浓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ET-1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ET-1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l(JNKl)mRNA的表达水平。组间差异显著性检验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使用LSD法。结果高糖组在6h[(82.4±3.5)%]、24h[(68.2±1.4)%]、48h[(63.0±2.9)%]的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P〈0.05);HPS干预组细胞增殖率随浓度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50mg/L[(85.34-4.6)%]、100mg/L[(89.6±1.1)%]、200mg/L[(88.8±3.6)%]HPS干预组较高糖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糖组NO[(24.84±1.34)μmol/L]、NOS[(0.54±0.06)U/m1]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呈现下降的趋势,iNOS[(0.133±0.015)U/m1]和ET_l[1(0.740±0.070)ng/m1]含量则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HPS干预组升高不同时间点HUVEC内NO[(23.20±0.55)p.mol/L]、NOS[(0.46±0.10)U/m1]、以及降低iNOS[(0.08±0.020)U/m1]和ET-1[(0.710±0.030)μg/L]的变化,P〈0.05,使其趋向正常水平;HPS可提高高糖所致内皮细胞eNOSmRNA的水平[(0.33±0.02)比(0.23±0.04)],降低ET-1mRNA的水平(2.28±0.31比2.79±0.29);高糖组细胞内JNK1mRNA水平表达(2.95±0.05)较正常对照组(1.00±0.00)显著增加(P〈0.05),而HPS干预组(1.45±0.05)则较高糖组(2.95±0.05)明显减少(P〈0.05)。结论HPS对体外高糖诱导HUVEC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抑制JN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七氟醚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鉴定;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至70%~80%融合时分为4组:正常葡萄糖浓度组(5.5 mmol/L葡萄糖)、高葡萄糖组(25mmol/L葡萄糖)、甘露醇组(5.5 mmol/L葡萄糖+19.5 mmol/L甘露醇)、高葡萄糖(25 mmol/L葡萄糖)+七氟醚组。各组细胞培养第1天、第4天、第7天评估细胞功能改变: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的改变;流式细胞术PI/Annexin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Griess检测一氧化氮(NO);RT-PCR测定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各组细胞增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糖浓度组比较,高葡萄糖组细胞凋亡增加,Bcl-2表达下调(P <0.05),Bax表达上调(P <0.05),eNOS表达下降(P <0.05);与高葡萄糖组比较,高葡萄糖+七氟醚组水平细胞存活数量增多(P <0.05),SOD活性增强(P <0.05)。结论七氟醚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有抑制凋亡和抗氧化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褪黑素(melatonin,MLT)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活力的影响,以及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拮抗作用及机制。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125、250、500 μmol/L)的MLT处理体外培养的HUVECs 2 h、4 h和6 h后,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MLT对HUVECs存活率的影响。以300 μmol/L的H2O2建立HUVECs损伤模型,用125、250、500 μmol/L的MLT与H2O2(300 μmol/L)共同处理HUVECs 2 h、4 h和6 h后,分别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细胞的存活率、细胞黏附实验评价细胞黏附能力、酶活性测定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用Griess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NO-2的浓度来反映HUVECs的一氧化氮(NO)释放量。结果: 以不同浓度的MLT处理内皮细胞 2 h、4 h和6 h后,内皮细胞的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MLT能明显提高H2O2损伤的内皮细胞的存活率、黏附能力及细胞内SOD的活力(P<0.01),增加培养液中NO含量(P<0.01),降低内皮细胞LDH的释放(P<0.01)。以500 μmol/L的MLT效果最明显。结论: 不同浓度的MLT对HUVECs的存活率均无影响,提示MLT药物浓度的安全范围较大。MLT对H2O2诱导HUVECs损伤的拮抗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能力和促进内皮细胞合成NO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材料,研究了肿瘤坏死因子(TNF)对HUVEC的损伤作用及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形成机制。实验结果表明,TNF能造成HUVEC大片脱落,并出现了与CEC极为相似的形态。同时,TNF明显破坏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活性。结果表明,TNF的直接细胞毒作用可致HUVEC转变成CEC的细胞形态,TNF浓度增加可能是病理情况下CEC增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李效敏  孙慧  孙金凤 《山东医药》2004,44(22):26-27
为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与脑梗死的关系,2002年4月至2003年4月,我们对156例脑梗死患者做了相关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静隆  王贺林 《心脏杂志》2016,28(6):634-637
目的 研究脂联素(APN)是否通过抑制炎症小体NLRP3表达减轻高糖高脂所致的内皮细胞损伤。方法 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分为6组:对照组、高糖高脂组、对照+ NLRP3 siRNA组,高糖高脂组+NLRP3 siRNA组,对照+APN组,高糖高脂+APN组。培养48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率、炎症小体NLRP3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高脂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细胞凋亡显著升高,炎症小体NLRP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炎症小体NLRP3 siRNA可有效的抑制炎症小体NLRP3的表达,改善高糖高脂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均P<0.05);APN能抑制高糖高脂引起的炎症小体NLRP3表达增多,进而减轻高糖高脂引起的内皮损伤(均P<0.05)。结论 炎症小体NLRP3表达增多是高糖高脂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内在机制,而脂联素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小体NLRP3的过度表达发挥内皮保护作用。伤,降低心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α-亚麻酸(ALA)对高糖导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影响,探讨ALA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第24代HUVECs,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高糖组(HG组)及HG+ALA(ALA浓度分别为10、50、100和200μmol/L)组。各组细胞于不同培养环境中培养72h后收集标本,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通过测定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含量评估内皮功能,末端脱氧核糖核酸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法(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较低浓度(10、50、100μmol/L)的ALA组中,细胞存活率和合成NO浓度均显著高于高糖组(P<0.05),MDA浓度和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高糖组(P<0.05);尤以50μmol/L时为著。当ALA浓度增至200μmol/L时,细胞存活率和合成NO浓度反而低于高糖组,MDA浓度和细胞凋亡率也较高糖组进一步增加。结论ALA对高糖环境下培养的内皮细胞有着双重效应,既有保护作用也有细胞毒效应,与其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小檗碱对老年痴呆早期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研究小檗碱对老年痴呆临床前期人群的防治意义及机制。方法采用系列〔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视觉保持试验(VRT)、数字广度测验(DS)等〕效度良好的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定了阿尔茨海默病(AD)轻异组(30例)和脑血管性痴呆(VD)轻异组(24例)小檗碱干预前后的认知功能,并应用放射免疫(RIA)法测定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了全血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结果服用小檗碱1疗程后,AD和VD轻异组BSSD等量表评定成绩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AD<0.02、PVD<0.01),治疗前AD和VD轻异组血清TNFα和全血Bcl-2基因的表达均高于老年健康对照组(P<0.01),经治疗后,血清TNF-α含量下降和全血Bcl-2上调。结论提示小檗碱可改善痴呆高危人群认知功能,可能与血清TNFα水平下降和全血Bcl-2基因表达上调有关。对慢性脑病变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及对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的影响,进一步探讨AngⅡ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HUVECs,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AngⅡ(终浓度10-6 mol/L)干预,分为实验对照组、AngⅡ诱导组.以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细胞的增殖能力2种衰老标志物为主要观察指标,其中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采用免疫化学染色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来反映细胞的增殖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 LISA)检测培养液中IL-6、TNF-α浓度.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ngⅡ诱导组存活的细胞数为对照组的(77.15±6.83)%;(81.80±0.92)%的细胞呈现β-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89.4±3.4)%],证实细胞衰老;IL-6、TNF-α分泌增加(P均<0.01). 结论 AngⅡ可以诱导HUVECs衰老,其机制可能与IL-.6、TNF-α分泌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5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6只)普通饮食,造模组(39只)高脂饮食。8周后两组各随机抽取3只大鼠处死,证实脂肪肝造模成功后,造模组再分为高脂组、低剂量药物组和高剂量药物组各12只,分别给予普通生理盐水、小檗碱150 mg/(kg.d)和250 mg/(kg.d)灌胃。继续喂养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血清和肝组织标本分别行常规生化检查及组织病理学NAS评分,免疫组化和PCR法检测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高脂饮食可以成功地复制NAFLD的大鼠模型;盐酸小檗碱组大鼠的脂肪变性和炎症程度较高脂组减轻,免疫组化PPAR-γ表达量下降;血清GLU、TC、TG、HDL-C、LDL-C在造模组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檗碱组各值的表达量较高脂组改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显示:高脂组PPAR-γ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应用盐酸小檗碱治疗后表达下降。结论盐酸小檗碱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血脂紊乱及糖代谢异常,可能是通过降低PPAR-γmRNA表达来实现的;盐酸小檗碱有抑制肝细胞成脂性改变的作用;盐酸小檗碱可改善肝脏炎症,但对纤维化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大黄酸(Rhein)对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黏附作用的影响. 方法 将HUVECs分为单纯HUVECs组、单纯TNF-α 40 ng/ml(TNF-α)组、Rhein100 μg/ml+TNF-α 40 ng/ml(Rhein100)组、Rhein 50 μg/ml+TNF-α 40 ng/ml(Rhein50)组、Rhein 10 μg/ml+TNF-α 40 ng/ml (Rhein10)组.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HUVECs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蛋白和mRNA的水平.采用人单核细胞株(THP-1)和HUVECs的黏附性实验检测内皮细胞的黏附功能. 结果 与TNF-α组比较,Rhein100、Rhein50、Rhein10组ICAM-1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2.88±0.04)vs(1.27±0.32),(1.28±0.17),(1.32±0.25),P<0.05或P< 0.01];Rhein100和Rhein50组ICAM-1 mRNA的水平下降[(2.12±0.24)vs(1.19±0.17),(1.26±0.23),P<0.05或P<0.01];在黏附性实验中,Rhein100组HUVECs所黏附的单核细胞数目下降[(1.28±0.07)vs(1.07±0.14),P<0.01]. 结论 Rhein能抑制TNF-α所诱导的HUVECs的ICAM-1的过度表达,可能是Rhein对HUVECs的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盐酸小檗碱的调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BBR)的降脂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68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盐酸小檗硷(BBR)组34例及他汀类降脂药对照组34例(舒降之16例、立普妥18例),分别选用BBR 0.5g日3次、立普妥10mg日1次、舒降之20mg日1次。疗程8周,比较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同时,以RT—PCR和Western杂交法检测人外周血和肝细胞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mRNA表达。结果BBR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下降21.41%、26.4%、28.2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C下降较舒降之组更明显(P=0.001),TG的下降优于立普妥组(P=0.026),治疗后LDL-C下降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疗效与对照组等同。结论BBR有良好的调脂作用,某些方面可能较他汀类降脂药更具有优势。其调脂机制与促进细胞LDLR mRNA转录,增强LDLR蛋白的表达,介导细胞对脂蛋白的摄取和代谢相关,是一种廉价、高效、安全的调脂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