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指导病人正确的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对70例病人通过康复体操训练,比较训练前后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等。结果:经过康复训练后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有效抑制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康复体操的应用对偏瘫病人的肢体功能康复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偏瘫不仅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 ,也给其家庭和社会带来负但。因此 ,提高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疗效 ,是临床医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994~ 2 0 0 2年 ,我们对此类患者采用药物加康复训练治疗 ,收到较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脑卒中偏瘫患者 3 2例 ,年龄 45~ 80岁。其中脑梗死 2 0例 ,脑出血 12例 ;合并失语 5例。患者均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且经头颅 CT扫描证实。随机分为两组 ,康复组 2 0例 ,其中脑梗死 12例 ,脑出血 8例 ;对照组 12例 ,其中脑梗死 8例 ,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及评估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康复前及康复结束后分别进行Fugl-Meyer评分。结果康复结束后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康复前。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积极进行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及对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单纯予以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1剂/d,分3次于餐后1 h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4 w。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浆因子,并在治疗前,治疗4 w,随访第8、12周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分(FMA)量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χ~2=4.94,P=0.03);治疗4 w后,治疗组前列环素(PG)I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素(TX)A2/PGI2(T/P)、TXA2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 w,随访8、16 w后,治疗组各相应时间点FMA、SSQOL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明显促进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微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短波结合康复训练对老年偏瘫性肩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存在偏瘫性肩痛的老年患者6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12 w.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超短波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两组选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关节活动度(Rom)、改良Ashworth分级法在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12 w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各项评定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结论 超短波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的改善老年偏瘫性肩痛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康复训练的60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均接受3个月的康复训练,依据3个月后患者康复训练效果分为效果不佳组与效果良好组.统计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并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结果 60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干预脑卒中偏瘫伴发下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2月90例脑卒中后偏瘫病人,统计下肢肿胀率,分析病人发病时间、肌力分级以及性别、年龄之间的差异。90例脑卒中后偏瘫病人中52例伴发下肢肿胀,将52例病人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针灸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2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同时对照组配合相应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运用针灸干预,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结果:52例(57.78%)脑卒中偏瘫伴发肢体肿胀病人中,Ⅰ度肿胀21例(40.38%),Ⅱ度肿胀22例(42.31%),Ⅲ度肿胀9例(17.31%),其中肢体肿胀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发病后前3个月;肌力分级越低,肿胀程度越高;年龄越高,肿胀发病率越高。肌力分级中肿胀Ⅰ度组发病率为7.69%,观察组治疗后2周的掌指关节围度(17.25±1.01)cm、跖趾关节围度(20.51±1.31)cm、腕关节周径(15.23±1.05)cm、踝关节周径(18.13±1.11)cm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周和2周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治疗对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应用针灸脉冲电疗仪KWD-8081;对照组仅采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两组疗程均为8 w.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8 w...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是老年患者的多发病,而且多数都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吞咽障碍、语言及认知障碍、尿便控制障碍等,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能力.因此,探讨如何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一直都是康复领域研究的热点及难点[1].本研究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观察其对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杨立英 《山东医药》2004,44(11):69-69
脑卒中发病急骤.恢复较慢且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能力,并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2001年1月~2002年12月,我们对收治的4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护理,取得一定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朱琼祥  周丽燕 《内科》2008,3(2):193-195
目的探讨偏瘫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1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指导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指导组同时进行偏瘫康复指导,包括对患者家属指导,患者心理指导,偏瘫训练指导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0d后偏瘫侧上、下肢运动功能〉4级(Brunnstrom分级),指导组分别为80%和82%,对照组分别为50%和54%(P〈0.05),ADL总有效率指导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4%和66%(P〈0.05)。结论偏瘫康复指导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ADL。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之上结合针刺治疗,8 w后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各自不同开始训练时间对应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治疗后8 w,两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及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及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自不同发病到开始训练时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更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可提高临床疗效,表现为开始训练时间越早,临床疗效越理想,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神经功能重建仪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功能重建仪配合药物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方法将3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功能重建仪配合药物及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以Fugl-Meg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功能重建仪配合药物及康复训练,更有助于脑梗死患者尽快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老年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伴有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普通针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2个疗程后上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上肢疼痛及治疗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显著升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FMA、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DS、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Z=4.035,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3.997;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能显著改善老年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及ADL,临床疗效较单纯康复训练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尹科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2):1536-1537
平衡功能的评定对制定康复方案和训练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平衡评定的内容包括动态平衡、静态平衡和被动平衡三个方面。临床上,中心摆动测量法在测定直立姿式和静态平衡方面日益受到重视;而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 up andgotest,TUG)是常用的动态平衡测量方法。BBS主要用于评测老年个体平衡功能;TUG应用于评测老年人平衡功能对预测跌倒风险具有可靠性。本文主要探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动静态平衡功能的评定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由于心理、语言、肢体的障碍,严重影响了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是影响康复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和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前瞻性观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70例脑卒中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接受包括良肢位摆放、活动肩胛带、患肢负重训练、肩胛带抗阻力训练、患肢持球控制训练、肩关节无痛范围内的被动运动等康复训练3个月。以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患者自我报告系统,评价治疗期间的副作用。结果 70例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复位率35.71%,总有效率为78.57%,训练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4.41,P<0.01),上肢运动功能和肩关节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P<0.01),2例出现肩关节旋肌袖损伤,发生率2.86%。结论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肩关节半脱位,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减轻肩关节疼痛。但训练不规范可出现副作用,影响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穴位敷贴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进行早期的康复和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只接受早期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均评定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上、下肢肢体功能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穴位敷贴和康复相结合的治疗能显著改善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改良Barthel指数(BI)变化。方法 94例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随访3个月。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对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进行评价,测定FMA评分和BI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痉挛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痉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MA和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2、3个月观察组FMA和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针灸治疗有助于减轻痉挛症状,同时对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也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