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伴有长R-R间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入选68例伴长R-R间期的房颤患者,根据治疗前长R-R间期与睡眠的关系分为睡眠相关组(44例)和睡眠无关组(24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应用美托洛尔前、后长R-R间期及心动过缓相关症状发生的情况。结果应用美托洛尔1月后,两组患者睡眠状态最长R-R间期均较用药前延长[(睡眠相关组(2650±146.0)ms vs.(2315±129.5)ms;睡眠无关组(2549±201.9)ms vs.(2764±171.1)ms;P0.05],而在非睡眠状态下,睡眠无关组最长R-R间期明显延长[(2262±105.8)ms vs.(2406±120.2)ms;P0.05]且24 h长R-R间期阵数增加[(48.6±13.5)次vs.(63.8±10.9)次;P0.05],而睡眠相关组患者最长R-R间期及24 h长R-R间期阵数无明显变化(P0.05)。睡眠相关组无1例发生黑朦、晕厥等症状,而在睡眠无关组患者中,2例(8.33%)患者发生黑朦,无患者发生晕厥。结论对与睡眠相关性长R-R间期的房颤患者,应用美托洛尔进行心室率控制相对安全;但对与睡眠无关性长R-R间期房颤患者,应用美托洛尔需谨慎并应密切观察有无心动过缓的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Af)是常见心律失常之一。1998年1月~2001年12月共进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5884例,检出持续性Af161例,占2.7%。现对其中出现长R-R间期(指&;gt;1.5s)者的病因、发病年龄、性别、发生时间、频率、长度、次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检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8年5月-2019年10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诊治的60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患者详情。结果60例患者中,夜间全部发生长R-R间期>1.5 s占比72.89%,白天占比27.1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分钟平均心室率在60次以下76.67%,每分钟平均心室率超过60次23.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需重视发生时间和次数,同时与患者临床病史相结合,及早予以患者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动态心电图(DCG)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伴明显胸闷、头晕、黑矇或晕厥的228例老年人为A组,同期伴同样症状146例中年人为B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心电图资料.结果:A组冠心痛(54.8%)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9.7%)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35.6%和3.4%,P<0.01,P<0.05);A组最慢心率(39.1±6.3)次/min明显低于B组(45.2±9.6次/min,P<0.01),A组心率<40次/min(57.9%)明显高于B组(25.3%,P<0.01);导致DCG长R-R间期A组持续性心房纤颤(46.9%)明显多于B组(28.8%,P<0.01);A组和B组长RHR间期均多见于4000 ms以内;A组长间期活动状态时(45.6%)与休息时(5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植入起搏器指征者A组(27.6%)植入永久性起搏器高于B组(17.1%,P<0.05),2组起搏器植入后在药物治疗配合下症状均改善(P>0.05).结论:老年人DCG检测出长R-R间期以冠心病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持续性心房纤颤最多见,时限多在4000 ms以内,与活动状态无明显相关性,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是老年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Af)伴长R-R间期能否诊断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AVB),近年来不少学者进行了临床探讨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我们对Af伴长R-R间期≥2.0s的12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同时监测窦性心律时的房室传导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探讨心房颤动(Af)合并长R-R间期>2s动态心电图(AECG)特征及临床意义。对4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AECG特征分为4组。①合并室内差传11例(23.9%);②合并束支传导阻滞7例(占15.2%);③合并室性心律失常18例(占39%);④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大于3s长R-R间期5例(占10.9%)。植入合适的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对重症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快速心律失常可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对合并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有更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房颤伴长R—R间距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动态心电图(13(3G)记录到的19例房颤伴长R—R间距者进行相关分析,对19倒分成平均心室率〈60次/min及≥60次/min,长R—R间距〈2.5s厦≥2.5s.长R—R间距与睡眠相关及与睡眠不相关进行比较。结果 19例中长R--R间距238次,白天32次(17.7%)、夜间206次(82.3%);平均心室率〈60次/rain13倒、≥60次/rain6例;长R—R间距〈2.5s7例、≥2.5s12例;长R—R间距与睡眠相关11倒、不相关8例。19倒中6例有头晕、黑礞或晕厥病史.其平均心室率〈60次/rain,最长的R—R间距均≥2.5s,且与睡眠不相关。结论 房颤伴长R—R间距多出现于夜间睡眠时,其平均心室率越慢R-R间距越长.与睡眠不相关时易发生头晕或晕厥.多为病理性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8.
何红 《心电学杂志》2007,26(4):260-261
近年来有关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步,特别是射频消融治疗可以说是心房颤动治疗的一场革命。但在我国,多数心房颤动患者仍然需要节律或心率控制的治疗,尤其是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DCG)中心房颤动(Af)伴长R—R间距的临床意义。方法将Af中R—R间距≥2.0s者分为持续性Af组(A组)和间歇性Af组(B组),对比分析两组长R—R间距差异的机制及临床意义。结果两组最长R—R间距中37例(80.5%),发生在22:00-06:00之间。A组长R—R间距平均为(2.46±0.20)s,B组平均为(4.41±2.42)s,两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B组恢复窦性心律时无1例存在房宣传导阻滞(AVB)。结论Af伴长R—R间距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状态,无明显自觉症状,一般无临床意义,诊断Af伴二度AVB应慎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0例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距的动态心电图(DCG)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DCG 24h记录60例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距的临床资料,统计长R-R间距发生总次数、昼夜发生频率的相关性及长R-R间距、逸搏及逸搏性心律出现的时间是否与睡眠相关,分为与睡眠相关组(A组)及非睡眠相关组(B组).结果 60例发生1....  相似文献   

11.
张磊  刘晓健 《心电学杂志》2011,30(4):311-313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记录204例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隔离术(CPVA)前后的动态心电图,根据患者术后恢复窦性心律后的动态心电图有无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无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组(A组)及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组(B组),分析两组平均心率、长R-R间期及逸搏心律的平均次数及R-R间期、逸搏心律的分布规律.结果 204例(A组193例,B组11例)心房颤动患者CPVA术后均成功转为窦性心律,两组R-R间期>2.0s、R-R间期>2.7s及逸搏心律平均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中R-R间期>2.0s及逸搏心律的分布与睡眠或休息有关,而B组中则日夜均可见.结论 不能单纯根据长R-R间期诊断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只有R-R间期>2.0s明显增多并出现R-R间期>2.7s且心室率<35 次 / min的逸搏心律(与睡眠或休息无关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时,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才可能成立.  相似文献   

12.
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5s)、逸搏及逸搏心律患者是否存在病理性房室阻滞。方法用动态心电图仪24h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根据患者生活记录,把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出现时间是否与睡眠相关,分为与睡眠相关组(A组)及非睡眠相关组(B组)。结果共106例患者,A组75例(70.8%),B组31例(29.2%)。A组发生长RR间期1.5~2.0s、>2.0s及逸博及逸搏心律人平均数分别25.17±9.57、7.21±0.93、6.79±1.23;B发生长RR间期1.5~2.0s、>2.0s及逸搏及逸搏心律人平均数分别203.14±39.86、34.79±7.56、27.39±6.13,B组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相关时比率高,为非病理性房室阻滞;而与睡眠无关时应视为病理性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5s)逸搏及逸搏心律患者是否存在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方法用动态心电图仪24h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根据患者的生活日记,将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出现时间是否与睡眠有关分为A组与B组。结果62例患者,A组41例(66.1%),B组21(33.9%)。A组发生长RR间期1.5s~2.0s41例,2.0s4例,发生逸搏及逸搏心律的5例。B组发生长RR间期1.5s~2.0s的21例,2.0s的18例,发生逸搏及逸搏心律的17例。B组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相关时比率高,为非病理性房室阻滞;而与睡眠无关时应视为病理性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伴长R-R间距的24小时心室率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住院者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果,对心房颤动伴长R-R间距32例(A组);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及室性期前收缩28例(B组)。观察两组长间歇出现的规律。采用最高、最低、平均心室率、24h总心室率、每小时平均心率等参数分析心房颤动伴长R-R间距的心室率波动情况。结果大于2s以上长R-R间距90%上出现在晚上(22:00-6:00)。A组最高心室率、平均心室率、24h总心搏数均快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A组最低心室率低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心房颤动者睡眠时出现长R-R间距是常见现象,不应因为DCG发现长间歇而忽视了对心房颤动心室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美托洛尔在伴长RR间期(RR间期>1.5 s)的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持续性房颤伴RR间期>1.5 s的患者,采用美托洛尔25 mg每日2次,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24 h和清醒状态时有RR间期≥2.5 s的患者比率,最长RR间期、平均心室率、最大心室率、最小心室率及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参数[24 h 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和频域参数[高频(HF)、低频成分(LF)]。结果除3例自发转复为窦性心律,1例应用地高辛,1例失访外,最终入选95例。治疗后,最长RR间期从2 200±540(1 500~3 520)ms延长到2 400±490(1 510~3 560)ms(P<0.001);平均心室率、最大心室率、最小心室率均显著降低(79.78±13.31次/分vs 93.67±15.74次/分,151.82±25.08次/分vs 175.64±24.32次/分,40.78±9.79次/分vs 47.04±11.49次/分,P均<0.01);SDNN、RMSSD、HF和LF均显著增加(233.9±40.8 ms vs 209.7±54.2 ms,270.1±74.0 ms vs 240.2±40.8 ms,18 572.2±6 667.4 ms2 vs 13 997.0±5 491.3 ms2,11 373.7±4 486.6 ms2 vs 8 599.4±3 669.3 ms2,P均<0.01);全天有RR间期≥2.5s的患者,治疗前后无差异[36.8%(35/95)vs 28.4%(27/95),P>0.05];清醒状态有RR间期≥2.5 s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明显增多[8.4%(8/95)vs 6.3%(6/95),P>0.05]。无近似晕厥及晕厥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于有β受体阻滞剂适应证伴有长RR间期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口服美托洛尔仍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伴长R-R间距活动时的心室率控制情况。方法回顾分析92例住院者的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果,其中:①Af伴长R-R间距62例(A组);②窦性心律、偶发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30例(B组)。观察两组的心室率分布情况。将A组患者在强心、利尿、抗凝的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组(A1组)30例,倍他乐克25毫克2/日;非常规组(A2组)32例,倍他乐克50毫克1/日。采用最高、最低、平均心室率、24h总心室率、每小时平均心率等参数,分析Af伴长R-R间距的心室率控制情况。结果 A组最高心率、平均心率、24h总心率均快于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A组最低心率慢于B组最低心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适当增加晨起给药量倍他乐克50毫克1/日能达到更好的运动时心室率的控制。患者的最高心率、平均心率、24h总心率均慢于A1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其最低心率与B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4h DCG对心室率等各项参数进行观察,为临床治疗和疗效的判断提供依据。提示在心室率高峰前用药,即合理增加晨起给药量,可达...  相似文献   

17.
孤立性长R-R间期在心房颤动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和方法经Holter证实 ,有孤立性长R R间期的心房颤动患者共174例 ,年龄 41~ 79岁 ,其中男性 10 5例 ,女性 6 9例。心室率范围在 46~ 2 13次 /min ,最长的孤立性R R间期为 2 .0s。无黑蒙或晕厥等症状伴随。凡出现连续 2个以上 >1.0s的长R R间期或临床已确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均不作为本研究对象。孤立性长R R间期 >2 .0s者高度提示房室结功能受损 ,需做进一步检查 ,亦不在本研究之内。根据Holter中最长的孤立性R R间期的长度将 174例患者分为两组 :1组R R间期 1.0 1~ 1.49s和 2组R R间期 1.5~ 2…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动态心电图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随访来评价在心房颤动(Af)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对53例心房颤动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心室率变化、长R-R间期频数与临床症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药物使用后心室率明显减慢与临床症状减轻一致,同时发现长R-R间期、室性心律失常、交界性逸搏与交界性逸搏性心律。结论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是心房颤动治疗随访的必要检查,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及随时调整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动态心电图检出房颤中长R-R间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持久性心房颤动(Af)出现1.5s以上的长R-R间歇的诊断与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持久性Af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长R-R间歇出现的时间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100例持久性Af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查出现1.5s以上的长R-R间歇者65例(占65%)。长间歇多数出现在夜间11时至次日凌晨6时的睡眠状态。间歇长度约为1.5~3.2s。结论Af患者夜间出现长R-R间歇时.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一般没有什么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5岁。因反复阵发性心悸、头晕就诊。T36.8℃,P92次/min,BPll0/70mmHg。心肺体征(-)。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悸发作时,心动过速呈突发突止特点。图为V1导联:P波直立,为异位P波。P-P及R-R间期呈长短交替,分别为0.42s及0.35s,互差0.07s.平均0.385s,频率156次/min。R-P间期固定。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