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 研究SD雄性大鼠和老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冠状动脉的拉伸力学性质,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提供生物力学参数.方法 对正常成年SD雄性大鼠左冠状动脉和老龄SHR左冠状动脉各20个试样,分别装夹于电子万能试验机的上、下夹头内,对试样预调处理后以5 mm/min的实验速度对试样施加拉伸载荷,直到试样破坏,打印机打印出试样的拉伸最大载荷、最大位移、最大应变、最大应力数据和应力-应变曲线.以统计分析和t检验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结果 SD组左冠状动脉最大载荷为(2.58±0.66)N,最大位移为(3.34±0.10) mm,最大应力为(1.11 ±0.09) MPa,最大应变为(66.8±2.09)%;老龄SHR组左冠状动脉拉伸最大载荷为(1.95±0.08)N,最大位移为(2.96±0.08) nn,最大应力为(0.94±0.06) MPa,最大应变为(59.2±1.62)%.两组拉伸力学性质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SD左冠状动脉和老龄SHR左冠状动脉具有不同的拉伸力学性质,老龄SHR大鼠左冠状动脉拉伸力学性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减阻剂(DRP)是一种可以减少流体阻力、增加流体剪切应力的线性高分子化合物,本实验观察静脉应用DRP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重塑的影响。方法 24只8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3组:SHR+生理盐水组(SHR+NS组)、SHR+10 mg/L DRP组、SHR+20 mg/L DRP组,隔日给予静脉注射NS或不同剂量的DRP;8只年龄匹配的雄性Wistar大鼠(WR)作为对照组(WR+NS组),给予静脉注射NS。实验开始前及每20天记录大鼠体重、尾动脉收缩压、心率。60天后大鼠麻醉后心脏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内皮素(ET)水平。处死大鼠,分离大鼠升主动脉,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主动脉形态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内皮素1(ET-1)表达。结果 SHR各组间体重、心率无显著差异。SHR+20 mg/L DRP组血压较SHR+NS组明显降低(P0.05),而SHR+10 mg/L DRP组与SHR+NS组血压无统计学差异。与SHR+NS组相比,SHR+10mg/L DRP组及SHR+20 mg/L DRP组血清ET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主动脉HE染色显示,与WR+NS组相比,SHR+NS组主动脉中膜厚度明显增厚(P0.05);静脉应用DRP后,与SHR+NS组相比,SHR+10mg/L DRP组、SHR+20 mg/L DRP组主动脉中膜厚度均显著降低(P0.05);SHR+10 mg/L DRP组、SHR+20mg/L DRP组与WR+NS组之间主动脉中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主动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ET-1在血管内皮及中层平滑肌均有表达,SHR大鼠主动脉表达明显高于WR大鼠;经静脉应用DRP后,SHR+10 mg/L DRP组、SHR+20 mg/L DRP组主动脉ET-1较SHR+NS组显著降低,SHR+10 mg/L DRP组与SHR+20 mg/L DRP组之间主动脉ET-1无显著差异。结论静脉应用DRP可改善SHR主动脉重塑,其机制可能与DRP通过增加主动脉内血液剪切应力抑制了ET-1表达有关,减阻剂可能为治疗高血压引起的主动脉重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慢性间歇低氧并高血压SD大鼠模型,为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提供简单可复制的动物模型。方法氧舱系统分为控制系统、气源系统、暴露舱三个部分。选8~10周龄SD雄性大鼠24只(200~250 g)随机分成间歇低氧干预组和对照组。间歇低氧干预组12只暴露于间歇低氧舱内,白天给予间歇低氧干预(6%~8%的O_2 40 s/21%的O_2 80 s,如此往复循环8 h);对照组12只暴露于常氧舱。在安静状态下检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每只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实验第35天,间歇低氧干预组尾动脉收缩压[(136.21±32.46)mmHg]高于对照组[(121.37±35.37)mmHg](P0.05)。结论控制精确气源通断时间,可有效地模拟间歇低氧过程,重复性佳,是研究间歇低氧所致高血压机制的理想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血管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舒缩功能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32周龄级极大鼠(n=7)为研究对象,年龄、性别配对的wKY(n=7)大鼠作对照组。观察离体胸主动脉环对不同血管活性物质的舒缩反应。结果 SHR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ACh)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明显减弱;对ACh的内皮依赖性收缩反应明显高于wKY。L-NAME加强ACh的收缩作用;对硝普钠(SNP)的收缩反应在两组间无差别。结论 SHR大鼠存在内皮功能障碍,表现为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减弱,其机制与内皮合成NO减少及内皮依赖性收缩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6月龄SD雄性大鼠和老龄(12月龄)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大鼠(SHR)雄性大鼠大脑中动脉的拉伸力学性质。方法对6月龄正常SD雄性大鼠大脑动脉和老龄SHR大脑中动脉各20个试样,分别装夹于电子万能试验机的上、下夹头内,对试样预调处理后以5 mm/min的实验速度对试样施加拉伸载荷,直到试样破坏,打印机打印出试样的拉伸弹性限度应变、最大应变、最大应力数据和应力-应变曲线。结果两组拉伸力学性质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正常SD大鼠大脑中动脉和老龄SHR大鼠大脑中动脉具有不同的拉伸力学性质,老龄SHR大鼠由于高血压,拉伸力学性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舒缩功能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32周龄SHR大鼠(n=7)为研究对象,年龄、性别配对的WKY(n=7)大鼠作对照组.观察离体胸主动脉环对不同血管活性物质的舒缩反应.结果 SHR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ACh)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明显减弱;对ACh的内皮依赖性收缩反应明显高于WKY.L-NAME加强ACh的收缩作用;对硝普钠(SNP)的收缩反应在两组间无差别.结论 SHR大鼠存在内皮功能障碍,表现为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减弱,其机制与内皮合成NO减少及内皮依赖性收缩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8.
9.
大鼠升主动脉缩窄术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力衰竭是极为常见的严重的临床综合征 ,是各种心血管病的终末期共同的归路。临床上很多心血管疾病都经历了心肌肥厚到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演变过程 ,然而代偿良好的心肌是如何发生失代偿的 ,其机制尚不清楚。我们用自制的工具和技巧缩窄幼鼠升主动脉 ,观察术后不同时间大鼠的临床表现及心功能状况 ,在 5个月内建立了由心肌肥厚到心力衰竭的模型。1 材料与方法Wistar大鼠 ,雌性 ,生后 3~ 4周 ,5 0只。大鼠称重后 ,用戊巴比妥钠 40mg/kg腹腔麻醉 ,气管插管 ,接小动物呼吸机 ,潮气量 3ml,呼吸频率 10 0次 /min。无菌条件下 ,… 相似文献
10.
丹参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方法 18只 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 3组 :一组于 8周处死 ,另两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丹参和蒸馏水 (1g/kg·d) ,共 10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 (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 (LVMI)。应用HE、VG染色 ,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检测心肌细胞的直径 (TDM)、面积 (CA)、心肌组织胶原体积比例 (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 (PVCA)。结果 与 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相比 ,18周龄大鼠的SBP、LVMI、心肌细胞的直径、面积、CVF、PVCA显著增加 (P <0 0 1) ,丹参治疗组大鼠反映左室肥厚的各项指标上升不明显 (P >0 0 5 ) ,但收缩压仍显著升高 (P <0 0 1)。结论 长期应用丹参治疗可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D大鼠罕见的自发性胰岛细胞癌伴多发性肝转移病例的生化表现和形态学特征,为研究该疾病提供理论参考.方法:致癌试验结束后,SD大鼠乙醚麻醉,进行腹主动脉采血,所采血液用于血常规和血液生化相关指标的检测;同时,对SD大鼠进行仔细的大体观察,并对病变组织进行取材,制成病理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在致癌试验的104wk,雄性对照组SD大鼠胰腺上发现一个约为4.0*5.0cm大小的肿物.组织学检测发现,肿瘤细胞与正常胰岛细胞类似,但细胞排列方式多样,肿瘤压迫并侵袭间质血管和周围被膜;此外,在肝脏血窦和汇管区也发现多个转移灶.血液学结果表明,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3.63×109/L)和相对数(NEUT%:42.00),均显著高于同周龄雄性SD大鼠正常参考值范围(1.13×109-2.55×109/L,16.01-27.77);血糖(Glu:2.07mmol/L),显著低于其同周龄雄性SD大鼠正常参考值范围(5.82-8.86mmol/L).结论:该肿瘤诊断为SD大鼠自发性胰岛细胞癌伴多发性肝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坎地沙坦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内皮氧化应激以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NAD(P)H氧化酶重要亚单位P22phox表达的作用. 方法 12周龄SHR(n=9)连续灌胃给予苯那普利[10 mg/(kg·d),n=9]或(和)坎地沙坦[4 nag/(kg·d),n=9],每2周测定尾动脉压.12周后检测主动脉病理结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一氧化氮(NO)和羟自由基的含量、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环鸟苷酸(cGMP)水平、主动脉内膜eNOS和P22phox的表达. 结果 SHR主动脉血管壁明显增厚,尾动脉压、血清羟自由基、血浆AngⅡ水平及主动脉P22phox的表达均显著增高,而血清SOD活力、NO含量、cGMP水平及血管组织eNOS的表达均降低.应用苯那普利(Ben)、坎地沙坦(Can)单独治疗均可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结构,增加血清SOD活力[Ben:(68.7±2.1),Can:(65.6±4.2)比SHR:(48.8±3.2)U/mL,P<0.01]、NO含量[Ben:(60.2±3.5),Can:(58.3±4.4)比SHR:(42.7±2.9)μmol/L,P<0.01]、血浆cGMP含量[Ben:(8.7±1.3),Can:(8.0±1.2)比SHR:(5.0±1.1)pmol/mL,P<0.01]及主动脉eNOS表达[Ben:(1.1±0.3),Can:(1.1±0.2)比SHR:(1.0±0.2),P<0.01],减少血清羟自由基量[Ben:(422±27),Can:(428±39)比SHR:(616±50)U/mL,P<0.01和P<0.05]及主动脉P22phox的表达[Ben:(1.0±0.2),Can:(1.1±0.2)比SHR:(1.7±0.4),P<0.01];两药联用[苯那普利5 mg/(kg·d) 坎地沙坦2 mg/(kg·d)]能增加NO含量及eNOS表达、降低P22phox表达,虽然与两药单独使用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增加SOD活力[(71.6±4.2)U/mL]、cGMP含量[(10.2±1.2)pmol/mL]及减少羟自由基含量[(399±50)U/mL]效果较好(与Can组相比,P<0.05). 结论 苯那普利和(或)坎地沙坦单用均能够改善SHR主动脉结构及氧化应激状态,两者联合应用具有部分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丹参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丹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方法 18只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3组一组于8周处死,另两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丹参和蒸馏水(1 g/kg*d),共10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应用HE、VG染色,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的直径(TDM)、面积(CA)、心肌组织胶原体积比例(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PVCA).结果与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相比,18周龄大鼠的SBP、LVMI、心肌细胞的直径、面积、CVF、PVCA显著增加(P<0.01),丹参治疗组大鼠反映左室肥厚的各项指标上升不明显(P>0.05),但收缩压仍显著升高(P<0.01).结论长期应用丹参治疗可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15.
16.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肥厚左心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心肌肥厚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应用双向凝胶电泳/质谱的经典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不同年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肥厚心肌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方法 取4周、20周龄雄性SHR和WKY大鼠,观察血压和心肌肥厚情况;抽提其左心室组织蛋白,经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蛋白,银染后计算机图象分析寻找蛋白表达差异点,并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飞行时间质谱测量法(MALDI-TOF-TOF MS)分析鉴定蛋白.结果 SHR在血压未升高时就已存在心肌肥厚.经二维胶图比较共找出27个差异蛋白点,质谱分析鉴定出20个差异蛋白,涉及能量代谢、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氧化应激反应等.其中13个蛋白的变化发生在4周龄SHR血压未升高时;另7个蛋白表达变化发生于20周龄血压持续升高状态下的SHR肥厚心肌中.结论 SHR肥厚心肌中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有氧氧化中的酶下调,而糖酵解的关键酶明显上调,且这些变化大多发生在血压升高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多种酶和一些参与抗氧化作用的蛋白均发生了变化,提示在SHR的心肌肥厚过程中物质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乳酸盐转运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离体心脏灌流模型及分离的心肌肌膜囊泡上,比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对照(Wistar-KyotoWKY)大鼠心肌L-14C-乳酸盐的摄入,及心肌肌膜囊泡(SLV)对乳酸盐转运的特征。方法应用14C标记的乳酸盐,测定SHR和WKY大鼠心肌SLV的乳酸盐的转运。结果SHR心肌摄取乳酸盐的能力较WKY大鼠明显降低(4.21±0.31vs5.72±0.33nmol/mgWW/2min,P<0.01),SLV的乳酸盐跨膜转运呈时间-浓度依赖性,SHR较WKY大鼠SLV乳酸盐最大转运速率降低36%(P<0.01),心肌乳酸盐的摄入和SLV的转运速率与心肌肥大程度呈负相关(r=-0.67,P<0.05,r=-0.73,P<0.05)。结论SHR大鼠存在心肌乳酸转运障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心肌肥厚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应用双向凝胶电泳/质谱的经典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不同年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肥厚心肌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方法取4周、20周龄雄性 SHR 和 WKY 大鼠,观察血压和心肌肥厚情况;抽提其左心室组织蛋白,经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蛋白,银染后计算机图象分析寻找蛋白表达差异点,并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飞行时间质谱测量法(MALDI-TOF-TOF MS)分析鉴定蛋白。结果 SHR 在血压末升高时就已存在心肌肥厚。经二维胶图比较共找出27个差异蛋白点,质谱分析鉴定出20个差异蛋白,涉及能量代谢、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氧化应激反应等。其中13个蛋白的变化发生在4周龄 SHR 血压未升高时;另7个蛋白表达变化发生于20周龄血压持续升高状态下的 SHR 肥厚心肌中。结论 SHR 肥厚心肌中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有氧氧化中的酶下调,而糖酵解的关键酶明显上调,且这些变化大多发生在血压升高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多种酶和一些参与抗氧化作用的蛋白均发生了变化,提示在 SHR 的心肌肥厚过程中物质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内皮素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从整体水平进一步阐明内皮素在高血压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本研究以同龄京都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观察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发生前和发生后不同周龄血浆和左心室组织局部内皮素水平及左心室组织局部内皮素和内皮素A型受体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发现,各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无显著增高,左心室组织局部内皮素水平仅在26周龄时有显著增高,左心室组织局部内皮素和内皮素A型受体基因表达也仅在26周龄时有显著增高。这些结果提示,内皮素并不通过其产生增加和内皮素A受体的介导而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发生中起始动作用,但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高血压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apelin-13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的降压作用及其相关的血压调节机制。方法:将16只正常Wistar大鼠和16只SHR各平均分为2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和apelin-13实验组。采用股静脉插管给药,并检测血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静脉给予15 mg/kg apelin-13后1 min,可使正常Wistar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从(120±7)mmHg和(90±11)mmHg降低至(96±8)mmHg和(81±8)mmHg(分别降低20%和10%);使其心率从(377±26)次/min升高为(421±36)次/min(升高了1.8%),而在相同条件下,可使SHR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从(220±15)mmHg和(170±13)mmHg降低至(145±16)mmHg和(117±10)mmHg(分别降低了47%和15%);使SHR的心率从(398±31)次/min升高为(449±42)次/min(升高了2.1%)。结论:与正常Wistar大鼠相比较,apelin-13对SHR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