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自立主任医师重用细辛治疗痹证赵川荣,廖志峰,尚宏梅甘肃省中医院(730050)细辛,《本经》谓主“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本草正义》谓:“细辛,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达巅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利关节,...  相似文献   

2.
<正> 《伤寒论》曰:“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方由麻黄汤加减而成,以麻黄、杏仁、生姜宣散郁热,赤小豆、连翘、梓白皮清泄湿热,甘草、大枣调和脾胃,俾得湿热郁蒸之邪从表而散,故尤在泾谓本方为散热之剂。以方测证,除无汗,小便  相似文献   

3.
靳锋 《西部中医药》2003,16(10):15-15
细辛,《本草》谓主“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本草正义》谓:“细辛,芳香最烈,故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而能上达巅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通关节,外之行孔窍而达肌肤。”因其香散温通,气盛味烈,善祛脏腑、经络之风寒,故历来均视为治痹之要药。王自立主任医师承家传之经验,并结合自己40余年的临床实践,对细辛的应用有独到的认识,他指出:细辛临床应用时,世俗习用小量,素有“细辛不过钱”之说,但《本草别经说》曰“细辛,若单用为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则死”并没有指出入汤剂的量,仲景在《伤寒论》中用细辛六…  相似文献   

4.
<正> 仙茅,性味辛热有毒,功能温肾壮阳,祛寒除湿。据前贤所言,它之对于命门,功在“宣而复补”(《本草纲目》)。沈括记载一常服仙茅的病者,症见“但睡则身冷如逝者,既觉须令人温之”,即宜于仙茅之宣而复补命火。故谓仙茅之性“可升可降”(《本草述勾元》),乃与其能宣达命火相符。  相似文献   

5.
昔贤对《金匮》“狐惑”的注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以虫解释者居多,如赵以德在《金匮要略玉函二注》中说:“狐惑病谓虫蚀上下也……,又谓伤寒病内热,饮食少,肠胃空虚而虫不安,故随所食上下部而病名狐惑也”。徐忠可在《金匮要略论注》中也说:“狐惑虫也,虫非狐惑而因病以名之,……谓  相似文献   

6.
宣肺法即用宣散发表、开提肺气、宣通郁壅的方药治疗肺气郁闭、肺气不宣证的方法。凡治肺 ,宣肺为第一大法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是肺的主要功能 ,肺的宣发作用能使卫气津液敷布于肌表乃至全身 ,从而使之能抗御外邪、启闭汗孔、调节体温、润泽皮毛 ,也即《灵枢·决气》所云“上焦开发 ,宣五谷味 ,熏肤、充身、泽毛 ,若雾露之溉 ,是谓气”。《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 :“诸气月贲郁 ,皆属于肺” ,若外邪束表致肺气失宣、肺气郁滞则出现咳逆、喘促、恶寒发热、鼻塞不利、头身疼痛等症 ,津液布散失调又易产生湿痰水肿。宣肺法主要应用于外感…  相似文献   

7.
名称:系从颜色形态而得名.《广群芳谱》谓“花色金黄,六月盛开,一望遍地,金色烂然.”周伯琦《上都纪行诗注》谓“似荷而黄.”查慎行《人海记》云:“瓣如池莲较小,色如真金.”可见,“金”是指颜色;“莲”是指形态.别名:金莲(《辽史营卫志》);旱金莲(《五台山志》);旱金莲花(《人海记》);早地莲、金芙蓉(《山西通志》《本草纲目拾遗》);金梅草(《中国植物图鉴》);亚洲金莲花(《山西野生植物》).产地:《广群芳谱》谓“出出西五台山,塞外尤多.”  相似文献   

8.
温胆汤始见于《千金要方》,为清胆和胃化痰的基础方。本方虽名为温胆汤,非以胆寒而温之,实则此温为“和”义,不是真正温胆,而是“和胆”、“清胆和胃”。《医宗金鉴》曰:“命名温者,乃谓温和之温,非谓温凉之温也,若谓胆家真畏寒而却温之,不但方中无温胆之品,且更有凉胃之药也。”《中国医学大辞典》亦云:“……虽不治胆而胆自和,盖所谓之痰热去故也。”  相似文献   

9.
<正>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异病同治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产生的。《素问·五常政大论》谓:"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后世医家根据这一思想提出了"异病同证""异病同治"的理论。陈士铎《石室秘录》谓:"同经者,同是一方,而同治数病也。"清代程文囿《医述》亦谓:"人有强弱之异,病有新旧之分,时有四季之差,地有五  相似文献   

10.
方剂分类《内经》已有记载。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治有缓急,方有大小。”“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又说:“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这说明立法处方,应按照病情的轻重缓急,适当地配伍药物,斟酌剂量。后人引申其意,定名为“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七方中除复方外,都是相对而言的。以后,又有“十剂”的分类。关于十剂的来源,最初是指药物的功用而讲的,如《雷公药对》说;“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此十种者,是药之大体。”后人借用为方剂的分类,如宋代《明理论》说:“制方之体,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剂是也。”现将“七方”、“十剂”(指药物功能而  相似文献   

11.
豆豉即淡豆豉,《伤寒论》又名香豉,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经蒸罨加工而成的制品。其味辛,性微温,入肺、胃经,具有轻清宣泄作用。《本草汇言》载:“此药乃宣郁之上剂也。凡一切有形无形,壅胀满闷,停结不化,不能发越致疾者,无不宣之。”张仲景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以豆豉选  相似文献   

12.
蝉蜕为蝉科黑蚱之皮壳。《庄子》谓蜩甲;《别录》谓蝉衣、蝉壳、伏蜟;《卫生简易方》谓金牛儿;《眼科龙木论》谓蝉退;《山东中药》谓唧唧皮。古时蝉、蝉蜕不分,统称蝉。其习性居高处树稍林阴间,善歌喜鸣,以夏日鸣声甚高。有谚云:蝉、蝉、蝉,一鸣惊暑炎,双翅伴声起,金壳莝疾患。唐朝大诗人李商  相似文献   

13.
己椒苈黄丸源出《金匱·痰饮篇》,仲景用治“腹满,口舌干燥,肠间有水气”之证。本方具有运气利水、导滞行血之功。笔者用治喘息、胸痹、溺闭、血臌效果尚佳,爱就个人之肤浅体会,简介如下。一、喘息:喘息之症,有虛实之异,叶氏谓:“在肺为实,在肾为虛”(《临证指南·喘门》)。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皮毛而居上焦,凡六淫外干,肺失肃降,气壅而喘者属实,治有宣散、清降、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主流趋势[7]。本文选择具有肯定疗效的盐酸米诺环素作对照。慢性牙周炎在中医属于“牙宣”“齿宣”等范畴,病因不外乎外感六淫之邪,内伤饮食、情志、劳欲过度,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其中饮食不节,过食辛醇肥甘厚腻,损伤脾胃,湿热内蕴,肠胃积热,阳明经火盛,热毒循阳明经上蒸,牙床为胃经脉所绕,龈络为火毒灼伤,而见齿龈肿痛、齿隙积垢。即所谓“牙宣,谓脾胃中热涌而宣露也,亦名龈宣”(《外科全书》)。治当清胃泻火、解毒消肿。芩连解毒方用药黄芩清热泻火解毒,善清中上焦湿热,陈占清等[8]观察证实黄芩治疗胃火上炎型牙周炎疗效确切;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  相似文献   

15.
《中医基础理论》(第6版)将神的定义分为4个层次:一是自然变化的表现及规律。《素问·天元纪大论》"阴阳不测之谓神"。《荀子·天论》"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明"。二是人生命活动的主宰。《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  相似文献   

16.
<正>《难经》是一部可与《内经》相媲美的古代医学典籍,历久弥新。因其篇幅短小,词语艰涩而较少为后世医家所重视。但是,《难经》中对人体脏腑功能的阐述,可谓言简意赅,丝毫不逊医典之风范。关于人体六腑的论述,《内经》不可谓不详,经脉络属,社会官职,一应俱全。然在《难经·第三十五难》对人体的五腑曰:小肠谓赤肠,大肠谓白肠,胆者谓青肠,胃者谓黄肠,膀胱  相似文献   

17.
问诊是四诊之一,历代医家极为重视。《内经》曰:“诊病不问其始,……卒持寸口,何病能中。”《难经》曰:“问而知之谓  相似文献   

18.
<正> 在疮疡的治疗中,清热解毒是大法,若用清热解毒而未能奏效时,毋忘疏其血气。《灵枢》癰篇谓:“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癰肿”。《素问》至真要大论谓:“……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通过临  相似文献   

19.
《素问·诊要经终论篇》云:“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间者环也”。王冰注:“传谓相传,环谓循环也。相传则传所不胜,循环则周回于五气,此辨疾气之间甚也”。吴崑谓:“伺其经气环一周身而止”。张景岳亦谓:“环,周也……一周于身,约二刻许”。张志聪注:“轻  相似文献   

20.
又案:仲景书称为“论广汤液”,而仲景所广者,自谓其为“伤寒”为“卒病”。则《汤液经》中,自亦必有伤寒,有卒病。因思《汤液经》中之诸可不可篇,为论中风、伤寒、温病、风温四种,即《太阳篇》篇首题论之所揭示者也。此四种,旧医通谓为“伤寒”。仲景之所谓“伤寒论”,必即谓诸可不可篇;“卒病论”必即谓《痤、湿、喝》等篇。又因见叔和初撰之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