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熟知的典型心肌梗塞的症状是胸痛及左上肢疼痛或麻木,有胸痛者,使人想到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有少数患者(尤其老年人)症状不典型,起病症状多样化,常引起误诊或漏诊而延误治疗,以至造成不良后果。现将近四年来我们收治的无胸痛性急性心肌梗塞20例临床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20例病人中,男11人,女9人;年龄为44~82岁,60岁以上者16人;有心肌梗塞史者3人,高血压病史者1人,余均无高血压、糖尿病和心绞痛病史;20例病人中一周以内死亡5例(其中3例48小时内死亡)病危出院1例。临床表现:20例病人均无典型的胸骨后 相似文献
2.
女性急性心肌梗塞20例临床特点分析刘炜(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512000)关键词心肌梗塞;女性1临床资料全组共20例,50岁以下1例,51~60岁4例,60岁以上15例,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易患因素14例,有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13例... 相似文献
3.
<正> 本世纪以来,人们寿命有了明显延长,自平均47岁增高到73岁。寿命延长,老年人心肌梗塞(简称AMI)亦随之增多。为探讨老年人AMI的临床特点,现将我院AMI178例,按年龄高低分老年组和非老年组,进行临床分析对比。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自1984—1993年我院内科住院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我院46例60岁以上者心肌梗塞(AMI)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按WHO诊断标准进行。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6.
赵甲智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1994,8(3):29-30,42
<正>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及早诊断是影响预后、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诊断延误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特征性的胸痛,造成诊断上的困难,丧失初期治疗的机会。作者分析近五年来所见的17例无痛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特点,提出早期诊断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8.
中青年心肌梗塞25例临床分析许静曹秀华近年来,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的年龄也有提前的趋势。中青年心肌梗塞发病快,误诊率高,为减少误、漏诊率,现就我科收治的25例中青年心肌梗塞病人的病因、误漏诊率及死因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1.1对... 相似文献
9.
原红霞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8,15(2):74-75
本文对20例再发心肌梗塞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初梗125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提示:糖尿病,高脂血病,梗塞后心绞痛及吸烟等为再梗的高危因素, 梗比初梗病例心衰,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率明升高,再梗的部位,时间间隔影响的再梗的预后,提示临床医师掌握再梗的预防方法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塞后综合征,是心肌梗塞的并发症之一,临床少见,笔者对我院1994年1月至1999年1月间所收治的200例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就心肌梗塞住院期间并发心肌梗塞后综合征20例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龄47~83岁,平均65岁。50岁以下者3例,51~60岁4例,61~70岁13例。1.2 梗塞部分 本组广泛前壁6例,前间壁3例,前壁5例,高侧壁1例,下壁3例,下壁加后壁2例。1.3 临床表现 20例均表现剧烈胸痛,位于胸骨后痛12例,心前区痛7例,上腹部1例。发热20例,体温38~39.5℃,听到心包摩擦音10例…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冠心病心肌梗塞作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首要疾病,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将43例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心肌梗塞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以下简称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希望能提高对此病的进一步了解。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冠心病心肌梗塞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制定。 1.2 一般资料:年龄23~40岁,平均34±5.8岁;男性39例,女性4例;诱因:35例有饱餐、酗酒、嗜烟、情绪激动;6例既往有心绞痛病史;就诊时间20分钟~3天,平… 相似文献
15.
16.
<正> 我院自1987年至1995年9年间收治糖尿病并心肌梗塞(MI)患者11例,占住院MI患者84例的7.6%,占住院糖尿病患者662例的1.66%。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例糖尿病并心肌梗塞患者均为住院患者,糖尿病诊断标准均符合WHO(1980)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均为Ⅱ型糖尿病。MI的诊断条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的动态观察符合典型MI及Ⅰ或伴有血清酶 相似文献
17.
18.
19.
内皮素在心肌梗塞中的病理生理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皮素是一种由21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多肽,它与冠心病心肌梗塞发病机制的关系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内皮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着急性心梗发病后,它可导致心梗范围扩大、再灌注时局部心肌微循环衰竭以及提高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内皮素还与急性心梗后心肌重构、心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有关,心梗后血浆高内皮素水平是预后不良的标志。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内皮素受体拮抗剂能拮抗内皮素的不良作用具有心脏保护效应,但也 相似文献
20.
无痛性心肌梗塞30例临床分析熊卫东,魏经汉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郑州450052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无痛性心肌梗塞;病例分析急件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无痛性心肌梗塞(PainlessMyocardialInfarcti...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