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晓娟  董补怀  张洁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44-134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拟行股骨上段骨折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30例,分别以0.30%(Ⅰ组)、0.33%(Ⅱ组)、0.375%(Ⅲ组)、0.40%(Ⅳ组)、0.5%(Ⅴ组)罗哌卡因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结果:Ⅱ、Ⅲ、Ⅳ、Ⅴ组对闭孔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的阻滞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Ⅱ、Ⅲ、Ⅳ、Ⅴ组间则无明显差异。Ⅱ组、Ⅲ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接近,明显慢于Ⅳ组、Ⅴ组(P<0.05),但较Ⅰ组快(P<0.05)。Ⅱ、Ⅲ、Ⅳ、Ⅴ组运动阻滞程度和麻醉满意程度明显高于Ⅰ组(P<0.05),Ⅱ、Ⅲ、Ⅳ、组间则无明显差异。结论:0.33%的罗哌卡因用于PNS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时阻滞完善,同时减少局麻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2.
刘京敏  董金波  王维山  孙益明  彭方亮  张杰 《重庆医学》2013,42(10):1128-1131,1133
目的观察口服与局部注射Neuritin对SD大鼠骨折模型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将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口服组(Ⅱ组)、局部注射组(Ⅲ组),每组各30只。各组动物取右侧股骨,切断中段股骨后行髓内逆行克氏针内固定术制作骨折模型。Ⅰ组不予特殊处理,Ⅱ、Ⅲ组分别给予Neuritin口服、局部注射处理,并分别于1、2、3周处死,通过拍摄X线片、测量骨痂体积、做病理切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术后1周各组间变化差异不大,术后2周,Ⅱ、Ⅲ组与同期Ⅰ组比较,骨折愈合骨化速度有显著差异,均明显快于Ⅰ组(P<0.05);Ⅱ、Ⅲ组间亦有差异,Ⅲ组明显快于Ⅱ组大鼠(P<0.05)。骨痂体积测量显示:术后2周,Ⅱ、Ⅲ组与Ⅰ组比较,骨痂体积大小有显著差异,均明显大于Ⅰ组(P<0.05);Ⅱ、Ⅲ组间比较,Ⅲ组明显大于Ⅱ组大鼠(P<0.05)。HE染色显示:Ⅲ组早期即出现肉芽组织纤维化过程,相同时间点内其软骨细胞、成骨细胞明显多于Ⅰ、Ⅱ组(P<0.05)。结论口服与局部注射Neuritin后均可使动物骨折模型的骨痂含量增加,骨痂骨化速度增快,但局部注射途径更优于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比卡因用于骶管内麻醉的效果。方法将150例择期行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为0.5%罗比卡因组,Ⅱ组为0.375%罗比卡因组,Ⅲ组为0.25%罗比卡因组,各组罗比卡因用量均为20 ml。结果Ⅰ组麻醉起效时间快于Ⅱ、Ⅲ组(P<0.05),麻醉持续时间三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VAS评分,Ⅰ、Ⅱ组相当,均少于Ⅲ组(P<0.05),Ⅱ、Ⅲ组Bromage评分优于Ⅰ组(P<0.05)。三组耳鸣耳聋、低血压、恶心呕吐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Ⅰ组排尿困难率高于Ⅱ、Ⅲ组。结论0.375%罗比卡因用于骶管内麻醉镇痛效果好,无明显副作用,对运动神经阻滞作用弱,是骶管内麻醉理想的最佳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荣文 《大家健康》2015,(1):136-137
目的:探讨比较相同剂量、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在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的66例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5岁以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22例。Ⅰ组,0.3%罗哌卡因,Ⅱ组,0.4%罗哌卡因,Ⅲ组,0.5%罗哌卡因,各组均使用2.0ml,于手术前进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镇痛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痛觉及运动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3组患者镇痛起效时间Ⅱ组>Ⅲ组>Ⅰ组(P<0.05),麻醉起效时间Ⅲ组>Ⅱ组>Ⅰ组(P<0.05),随着罗哌卡因浓度的增加,运动恢复时间延长,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4%罗哌卡因2.0ml可满足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在相同剂量条件下,比0.3%罗哌卡因有效,比0.5%罗哌卡因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玉莲 《吉林医学》2011,(12):2365-2366
目的:观察剖宫产患者应用0.625%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CSEA)的麻醉效果及呼吸循环功能变化,探讨其麻醉风险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同期行剖宫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0.75%罗哌卡因组(Ⅰ组n=40)、0.625%罗哌卡因组(Ⅱ组n=40)、0.5%罗哌卡因组(Ⅲ组n=40),三组均使用2 ml。观察记录三组SA后循环和呼吸参数变化及痛觉阻滞、运动阻滞到达不同平面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结果:三组患者麻醉后SBP、DBP、MAP、HR与术前比较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呼吸循环参数变化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Ⅰ组<Ⅱ组<Ⅲ组(P<0.01),维持时间Ⅰ组>Ⅱ组>Ⅲ组(P<0.01),三组麻醉效果Ⅰ组、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625%罗哌卡因2 ml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麻醉效果佳,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轻微,是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理想用药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利福平(rifampicin,RFP)-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缓释复合体(RFP-PLGA-CPC复合体),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FP-PLGA缓释微球。实验分为CPC组、包埋了RFP的CPC组(RFP-CPC组)、载有RFP的PLGA缓释微球与自固化CPC复合体组(RFP-PLGA-CPC复合体组)。测定3组材料的凝固时间﹑孔隙率。通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观察释药前后的抗压强度、断面形态的变化以及体外释药情况。结果:CPC组的凝固时间最短,RFP-PLGA-CPC复合体组的凝固时间最长。CPC组的孔隙率同RFP-CP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C组和RFP-CPC组的孔隙率与RFP-PLGA-CPC复合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FP-PLGA-CPC复合体组的抗压强度与CP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FP-CPC组和CPC组之间的抗压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表现出显著性差异(3 d: P<0.05;30和60 d:P<0.01)。CPC组在降解过程中的抗压强度的变化不大。PLGA微球的大小均一,粒径基本在100~150 μm之间,微球的形态呈现出球体或是类球体,微球的表面圆润光滑,无杂质附着; CPC组的断面空隙在浸泡3 d直至60 d都没有明显变化;而RFP-CPC组的微结构变化亦不大,其断面均是小的微粒形成的;RFP-PLGA-CPC复合体组断面的孔隙明显增多,一直到60 d时PLGA微球逐渐消失,剩下空洞。RFP-PLGA-CPC复合体组无明显短时间内药物大量释放现象,60 d累计释药率达到近95%,将该复合体释药行为进行线性拟合,发现药物以恒速进行局部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F=0.168×t。结论:RFP-PLGA-CPC复合体孔隙率显著高于CPC,能够持续缓慢释放有效抗结核药物,并能较长时间维持一定的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孕激素对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halmyclia trachomatis,CT)感染治疗的影响.方法:204例女性下生殖道CT感染者按避孕措施分组:Ⅰ组:带铜/前列腺素的IUD组;Ⅱ组:复方短效避孕药组;Ⅲ组:单孕激素探亲避孕药组,如孕三烯酮、炔诺酮等;Ⅳ组:皮埋组.分别于1d、2d、8d、9d口服希舒美1g、0.5g、1g、0.5g,停药3W、24W复诊.结果:①停药3W初次治愈率:Ⅰ组87%(87/100),Ⅱ组87.18%(34/39),Ⅲ组88.46%(23/26),Ⅳ组87.18%(34/39),激素避孕药组(Ⅱ+Ⅲ+Ⅳ)87.5%(91/104),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停药24W后感染复发率:Ⅰ组10.34%(9/87)低于激素避孕药组(Ⅱ+Ⅲ+Ⅳ)组27.47(%)(25/91),χ2=8.44,P<0.01,差异显著;Ⅱ组14.71%(5/34)低于Ⅲ组39.13%(9/23),χ2=4.42,P<0.05,差异显著;Ⅳ组32.25%(11/34)与Ⅱ组、Ⅲ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继发盆腔炎发生率,Ⅰ组5%(5/100)低于激素避孕组(Ⅱ+Ⅲ+Ⅳ)30.77%,(32/104),χ2=22.80,P<0.01,差异显著;Ⅱ组17.95%(7/39)低于Ⅲ组46.15%(12/26),χ2=6.00,P<0.05,差异显著;Ⅳ组33.33(13/39)与Ⅱ、Ⅲ组分别比较,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避孕药(尤其是单孕激素探亲避孕药)易引起生殖道CT感染复发及继发盆腔炎,推测周期性升高的孕激素是女性生殖道反复感染CT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3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设立为Ⅰ组,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设立为Ⅱ组,以及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的2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设立为Ⅲ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的疗效及骨痂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Ⅰ组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的优良率达93.33%,分别高于Ⅱ组的优良率80.00%、Ⅲ组的优良率70.00%(P<0.05)。Ⅰ组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短于Ⅱ组、Ⅲ组(P<0.05)。Ⅰ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达6.7%,显著低于Ⅱ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0%、Ⅲ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0%(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确切,能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少,其手术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内固定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罗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娟丽 《右江医学》2008,36(3):291-29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寻找较低的有效浓度,降低局麻药中毒的可能性。方法90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Ⅰ、Ⅱ、Ⅲ组均采用PNS引导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25%、0.375%、0.5%;容量均为55 ml,其中腰丛阻滞30 ml,坐骨神经阻滞25 ml。结果三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依次是37.1±7.2 min、25.4±4.6 min、19.3±5.5 min(P<0.05)。Ⅱ组对闭孔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的阻滞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Ⅱ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Ⅱ、Ⅲ组各项指标则无明显差异。结论0.375%的罗哌卡因用于PNS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时阻滞完善,同时减少局麻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尸检椎骨病理切片114例,分四组:Ⅰ青年对照组;Ⅱ老年对照组;Ⅲ老年慢性疾病组;Ⅳ老年钙代谢障碍疾病组。在OLYMPUS显微镜下用方格镜和测数尺计量骨结构各项指标。结果:Ⅲ、Ⅳ组与Ⅱ组比较:骨小梁面积指数(mm~2);骨小梁宽度(μ);骨皮质厚度(μ);髓细胞百分比(%)均低于Ⅱ组(P<0.01)。而Ⅱ组与Ⅰ组比:Ⅱ组各项骨结构指标均低于Ⅰ组(P<0.05或P<0.01)。微小骨折数Ⅳ组比Ⅱ、Ⅲ组多(P<0.01)。Ⅲ组与Ⅳ组男性与女性之间,骨小梁宽度与骨皮质厚度相近似(P>0.05),为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的特征表现。本文就老年骨质疏松的特点、骨计量学数据的临床意义、老年三大骨折的发病基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的关系.方法 241例AECOPD 患者,根据肺通气功能中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不同分为Ⅰ组(50%≤FEV1%<80%)80例、Ⅱ组(30%≤FEV1%<50%)80例及Ⅲ组(FEV1%<30%)81例.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所有患者血清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病毒(COX)、流感病毒(Flu)、腺病毒(ADV)IgM,分析3组上述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结果 (1)241例患者中,呼吸道病毒抗体IgM阳性检出率为56.85%(137/241),在137例IgM阳性病例中,单一病毒感染阳性率、两种病毒混合感染阳性率、3种及其以上病毒混合感染阳性率分别为22.62%(31/137)、34.31%(47/137)、43.07%(59/137).(2)在137例IgM阳性患者中,Ⅰ组占33例(24.09%),Ⅱ组占45例(32.85%),Ⅲ组占59例(43.06%),Ⅲ组IgM阳性率高于Ⅰ组(P<0.05).Ⅰ组单一呼吸道病毒感染阳性率高于Ⅱ组、Ⅲ组(P<0.05),Ⅱ组两种混合感染阳性率高于Ⅰ组、Ⅲ组(P<0.05),Ⅲ组3种以上混合感染阳性率高于Ⅰ组、Ⅱ组(P<0.05).(3)1秒呼气容积及1秒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均与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数呈负相关(P均<0.001).结论 AECOPD患者肺功能的受损程度可能与呼吸道感染有关,AECOPD患者肺功能越差,混合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内麻点用于腹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90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Ⅰ组为对照组,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Ⅱ组行舒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镇痛,Ⅲ组行针刺内麻点。观察各组的镇痛效果、镇静效果和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3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Ⅱ组和Ⅲ组评分平均低于Ⅰ组(P<0.05),Ⅲ组评分平均低于Ⅱ组(P<0.05);3组治疗后镇静评分比较:Ⅱ组和Ⅲ组评分平均高于Ⅰ组(P<0.05),Ⅲ组评分平均高于Ⅱ组(P<0.05);主要不良反应比较:Ⅲ组平均低于Ⅱ组和Ⅰ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内麻点用于腹部手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奈福泮用于男性前列腺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行前列腺切除术患者81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n=27),奈福泮组(Ⅰ组)、奈福泮+芬太尼组(Ⅱ组)、芬太尼组(Ⅲ组),镇痛药液为;Ⅰ组奈福泮0.4 mg.ml-1,Ⅱ组奈福泮0.4 mg.ml-1+芬太尼2μg.ml-1,Ⅲ组芬太尼5μg.ml-1。镇痛持续输注剂量为3 ml.h-1,追加剂量为1 ml,锁定时间为15 min。PCIA静脉维持时间3天,观察病人镇痛效果(采用AVS评分)、镇静评分(用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镇痛评分术后各时段3组间比较相似(P>0.05)。SS(sedatin score)评分:术后24、48 hⅡ、Ⅲ组与Ⅰ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恶心发生率Ⅱ、Ⅲ组明显高于Ⅰ组(P<0.05、P<0.01),Ⅲ组呕吐发生频率多于Ⅰ组(P<0.05)。结论奈福泮用于男性前列腺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4.
对61例各型重症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重肝)采用一般支持疗法、综合疗法、综合疗法加山茛菪碱治疗。结果:后两组病死率分别为42.86%、31.82%,明显低于一般支持疗法组病死率(88.89%P<0.01)。死亡病例平均存活时间亦较一般支持疗法明显延长。并发症减少。且综合疗法加山茛菪碱可降低慢重肝死亡率,优于一般疗法与单纯综合治疗组。  相似文献   

15.
口服抑肽酶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口服抑肽酶对实验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采用四氯化碳(CCl4)法建立急性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抑肽酶大、中、小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甘利欣组),观察抑肽酶对实验 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一氧化氮(NO)、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肝重量系数以及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ALT及AST均显著增高(P<0.001)、NO明显增高(P<0.01)、肝重量系数明显增加(P<0.001)、GSH明显降低(P<0.01)。抑肽酶小、中、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ALT及AST值均显著降低(P<0.001),GSH值均明显增高 (P<0.01),与甘利欣组相近;NO值均明显降低(P<0.05),且低于甘利欣组;肝重量系数均明显降低(P<0.01,P<0.05,P<0.001)。鼠肝组织的病理性损伤改变程度,抑肽酶大、中、小剂量组及模型组依次加重。结论:口服抑肽酶对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LC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Ⅰ~Ⅲ组,依次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NS 2 mL、氯诺昔康0.2 mg/kg、地佐辛0.1 mg/kg(每组30例)。记录3组麻醉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T3)的HR和平均动脉压(MAP),T2的躁动评分、T3的Ramsay镇静和疼痛评分以及从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结果:3组T2的HR和MAP均较T1明显升高(P<0.05);Ⅰ组T3的HR和MAP较T1明显升高(P<0.05),Ⅱ、Ⅲ组比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T2、T3的HR和MAP均明显低于Ⅰ组(P<0.05);Ⅲ组T2、T3的HR和MAP与Ⅱ组比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T2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和Ⅲ组比无统计学意义。Ⅱ、Ⅲ组T3的镇静和疼痛评分明显优于Ⅰ组(P<0.05);Ⅲ组镇静评分明显优于Ⅱ组(P<0.05),Ⅱ、Ⅲ组疼痛评分比无统计学意义。3组从手术结束至拔管时间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能有效、安全地预防LC全麻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检测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抗凝血酶-Ⅲ(AT-Ⅲ)的意义。方法选取COPD患者共120例,其中Ⅰ级组30例,Ⅱ级组30例,Ⅲ级组32例,Ⅳ级组28例,以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COPD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均抽取外周静脉血3ml,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采用ELISA法检测FDP,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AT-Ⅲ。结果 COPDⅠ~Ⅳ级患者的TT、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Ⅰ~Ⅳ级患者FD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T-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各级COPD患者AT-Ⅲ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Ⅰ~Ⅳ级患者FDP和AT-Ⅲ水平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954,P<0.01)。结论 FDP和AT-Ⅲ检测对于COPD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的监测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张钧  张跃  徐峰  王雁娟 《现代医学》2011,39(1):54-56
目的:研究小剂量盐酸托烷司琼经硬膜外给药对剖宫产术中呕吐的影响.方法:150例ASA分级1/2级的择期行剖宫产术孕妇随机分为3组,均经硬膜外予1.2%盐酸利多卡因、0.25%丁卡因的混合液10 ml.待胎儿娩出后,Ⅰ组经硬膜外予盐酸托烷司琼0.5 mg,Ⅱ组经静脉给予盐酸托烷司琼5 mg,Ⅲ组为不使用任何止吐药物的对照...  相似文献   

19.
张婕  周洋  童雷  倪强  曹珏  陈武荣 《上海医学》2012,35(6):518-521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复合高渗氯化钠溶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小肠组织结构形态、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Wiggers改良法制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组Ⅰ(失血性休克组),除经颈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2mL·kg-1·h-1以补充生理性体液丢失外,不补充其他任何液体;组Ⅱ(高渗氯化钠溶液组),静脉滴注7.5%高渗氯化钠溶液(6mL/kg);组Ⅲ(生脉注射液加高渗氯化钠溶液组),将生脉注射液(2.84g生药/kg)溶入7.5%高渗氯化钠溶液(6mL/kg)中静脉滴注。应用多参数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复苏结束后每隔3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测定复苏前后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采用Chiu氏分级法半定量观察各组大鼠小肠组织的形态变化,比较各组大鼠小肠黏膜的损伤程度。结果各组大鼠的基础和休克后的MAP和H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治疗后的各时间点,组Ⅱ、Ⅲ的MAP和HR均显著高于组Ⅰ(P值均<0.01),而组Ⅱ与组Ⅲ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Ⅰ大鼠的小肠黏膜绒毛水肿、大片状缺损,固有膜水肿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组Ⅱ、Ⅲ大鼠小肠黏膜绒毛结构完整,有轻度水肿,固有膜无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组Ⅰ3级以上损伤的构成比为10/10,显著高于组Ⅱ、Ⅲ的3/10和1/10(P值均<0.05)。复苏后,组Ⅰ的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基础值(P值均<0.05),而组Ⅱ、Ⅲ与基础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Ⅱ、Ⅲ的血清SOD水平均显著高于组Ⅰ(P值均<0.05)。复苏后,组Ⅰ的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而组Ⅱ、组Ⅲ与基础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Ⅱ、Ⅲ的血清MDA水平均显著低于组Ⅰ(P值均<0.05)。结论高渗氯化钠溶液复合生脉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血流动力学和小肠组织的损伤程度,同时可显著减轻复苏后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甲胺(MCA)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和血浆BNP浓度的变化.方法:将54例心功能(NYHA)Ⅲ—Ⅳ级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8例.Ⅰ组用常规治疗,Ⅱ组用常规治疗+ MCA,Ⅲ组用常规治疗+MCA+rhBNP.结果:①临床疗效,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