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 II、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技术微创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3例病例资料。其中,Sanders II型15例,SandersⅢ型8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2~61岁,平均年龄44.2岁。记录术后软组织情况,测量跟骨术前、术后及随访X线片的B?hler角、Gissane角、骨折复位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对测量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于末次随访时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经过10~13个月(平均11.8个月)随访。术后所有跟骨均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乎解剖复位,且均无切口边缘皮肤坏死、血肿形成。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4个月。术后B?hler、Gissane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根据Maryland评分,优13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2例有腓肠神经损伤表现。结论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联合经皮置钉术具有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少、复位固定可靠的优点,可用于治疗Sanders II、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探讨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并获得随访52例(63足)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其中SandersⅢ型32例(40足),SandersⅣ型20例(23足)。采用常规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普通钢板或锁定钢板内固定,骨缺损>2cm3行骨移植治疗。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患者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6周,平均13.5周。根据AOFAS足部评分,优31足,良20足,一般10足,差2足,优良率为80.9%(Ⅲ型骨折为82.5%,Ⅳ型骨折为78.2%)。结论 对于SandersⅢ、Ⅳ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固定可以取得满意疗效。但应合理把握手术时机和熟练掌握手术技巧,精确复位并植骨、坚强固定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跟骨外侧U形切口并观察其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唐山市第二医院足踝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治疗的155例(167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 155例(167足)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8. 7个月。切口愈合良好,无伤口深部感染、皮肤坏死、钢板外露、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有6足发生皮肤浅表感染,经伤口换药后愈合。平均AOFAS评分(88. 32±7. 31)分,优良率达91. 0%,其中82足优,70足良,14足可,1足差,总体疗效满意。结论采用跟骨外侧U形切口复位固定跟骨骨折具有暴露充分,伤口并发症少,足部功能恢复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2011年2月期间收治29例31足Sanders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应用影像学检查及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结果评价。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38个月,平均18.3个月。术前测量Boehler角0.7°±8.8°,Gissane角101.9°±6.4°,跟骨高度(丘部)28.7±5.3mm,跟骨宽度36.7±3.0mm,术后1年后测量Boehler角为28.9°±6.1°,Gissane角119.9°±4.3°,跟骨高度(丘部)40.3±3.5mm,跟骨宽度31.1±1.8mm,术前、术后对比各项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AOFAS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足部功能,平均82.6分,优良率77.5%。结论对于跟骨SandersⅢ、Ⅳ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行单纯内固定与固定同时距下关节融合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的远期疗效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对42例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单纯内固定组行单纯切开复位、植骨及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固定融合组行切开复位、植骨及重建钢板内固定同时行距下关节融合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Bohler’s角与Gissane’s角进行测量以评价跟骨解剖形态,并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对术后半年、1年、2年、4年的功能情况进行随访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方式术后跟骨解剖形态均较术前恢复(P〈0.01),两组手术方式对术后Bohler’s角与Gissane’s角的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1年、2年、4年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单纯内固定组优良率依次为61.9%、66.6%、71.4%、76.2%,固定融合组优良率依次为66.6%、71.4%、76.2%、76.2%,两组同一随访时间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单纯内固定组比固定融合组少(P值〈0.01)。两组分别有2例、3例部分切口边缘表皮坏死,其中1例行局部皮瓣转移术后愈合,余4例经换药后延迟愈合。无一例感染。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两组共有7例取骨区疼痛,2~6个月后消失。结论对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Ⅰ期作预防性距下关节融合并未能提高远期疗效,其手术治疗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尽可能骨折复位内固定、恢复跟骨解剖形态以抢救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切开复位植骨加解剖钢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23例,采用跟骨外侧可延伸的L形切口入路,切开撬拨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32个月的随访,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10例,良7例,可6例,优良率73.9%。末次随访X线片上的跟骨形态学指标(Bohler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使用注射型硫酸钙植骨内固定治疗塌陷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1年1月~2011年12月采用MIIG115注射型硫酸钙植骨结合跟骨解剖板内固定治疗塌陷性跟骨骨折患者30例(33足)。其中男28例,女2例,平均年龄43岁(20~62岁)。结果平均随访13.9个月(12~17月),未出现切口感染、愈合不良等软组织并发症,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Bohler角、Gissane角变化无统计学差异(0.05)。参照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22足,良9足,可2足,优良率93.9%。结论注射型硫酸钙植骨内固定治疗塌陷性跟骨骨折,能有效维持跟距关节面复位稳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且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背景:切开复位金属植入物置入内固定的方法和内固定材料很多,如特异性钢板、“U”型或者4脚钉直接固定、张力带固定等。由于跟骨形态复杂,切开复位必须是解剖复位及坚强的内固定,那么选择什么样的内固定材料方可避免远期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和行走疼痛等症状呢? 目的:探讨可塑性钛钢板在治疗有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生物相容性。 方法:纳入对30例(34足)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外侧L型及斜型切口入路、开放复位,置入可塑性钛钢板内固定,全部患者均自体髂骨植骨。X射线片评估钢板置入后疗效,按照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综合观察患者对疼痛主观感觉、功能恢复、运动情况等方面,同时观察两种切口能否一期愈合。 结果与结论:30例中26例获得随访,时间为9~18个月,与内固定置入前相比,跟骨Bohler、Gissane角均得到很好的恢复(P < 0.001)。按照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8.5%,并且外侧斜型切口具备良好的优势。提示可塑性钛钢板是治疗有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可靠方法,内固定前充分有效的准备和医生对跟骨的解剖熟悉以及内固定技巧和时机的掌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跗骨窦切口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手术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总结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的最佳方法。方法选取44例(单足)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男性患者,年龄34~46岁,平均年龄40.7岁。根据切口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跗骨窦切口)和对照组(传统L型切口)。观察组22例,年龄36~45岁,平均年龄39.4岁。对照组22例,年龄34~46岁,平均年龄41.5岁。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及术后10个月Bohler角及Gissane角的改变。临床疗效评价采用Maryland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评价足部功能。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获得骨性愈合,出院时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12.01,P0.05);两组术后10个月Bohler角及Gissane角同术前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10、14.24,P0.05)。出院时两组Bo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4、1.867,P 0.05);观察组术后10个月Bohler角及Gissane角同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4、1.578,P0.05)。两组Maryland评分、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相关切口并发症;对照组随访期间出现1例切口拐角处小部分发黑坏死,切口干燥无渗出,未予特殊治疗后自愈。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结论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可以取得同传统L型切口相同的预后,且其对切口软组织的损伤及减少切口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L型切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复位、注射硫酸钙植骨治疗Sander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1例sander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皮球囊扩张复位结合注射用硫酸钙植骨治疗,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综合评估最终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随访13.2个月,术后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3.2个月,术前测量Bohler角(6.7±2.8)°,Gissane角(85.9±6.3)°,跟骨高度(丘部)(27.3±4.4)mm,跟骨宽度(35.8±4.0)mm,术后1年测量Bohler角(30.0±2.8)°,Gissane角(130.0±6.4)°,跟骨高度(丘部)(40.1±3.2)mm,跟骨宽度(32.3±1.2)mm,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复位、注射用硫酸钙植骨治疗跟骨骨折,创伤小,临床效果好,无需二次取内固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对SandersⅢ型、Ⅳ型骨折手术治疗恢复破坏的跟骨距下关节面和跟骨形态,以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已达成共识,而对于跟骨骨折术中是否植骨一直是个有争议性的问题。目的:观察Genex人工合成骨填充材料及锁定钢板治疗粉碎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2-55岁,采用外侧"L"形入路,跟骨骨折复位后将调好成面团样的Genex人工骨粉填塞缺损区,再将外侧壁骨块复位,将预弯好的锁定钢板置入。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Bolher角及Maryland足部评分。结果与结论: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骨折均愈合,无移位、塌陷及排斥反应,人工骨粉约6个月被降解,1年后完全被吸收,并为新骨所取代;按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达86%,Bolher角从治疗前的(5.30±3.35)°恢复至末次随访后的(24.30±1.06)°。结果表明Genex人工骨粉是一种完全吸收、可塑性好、支撑力强的生物材料,能够充分填充骨缺损,便于骨折复位、诱导成骨、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2.
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与解剖角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并探讨手术前后Bohler角(B角)、Gissane角(G角)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07年8月在本院接受跟骨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并获得随访的患者55例65足,其中Sanders Ⅱ型16足、Ⅲ型22足、Ⅳ型27足.随访时间15~68个月,平均(33.9±13.9)个月.对患者疗效进行Kerr评分,分析术前、术后跟骨的B角、G角及其术前后的差值与术后功能评分的关系.结果术后Kerr功能评分平均得分(83.5±12.4)分,优良率86.2%;其中Sanders Ⅱ型平均得分(91.5±9.5)分,优良率100%;Ⅲ型(82.5±14.4)分,优良率81.8%;Ⅳ型(79.5±10.1)分,优良率81.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术后B角及B角手术前后的差值均是术后功能评分的正性决定因素(P均<0.05),术前、术后G角及G角手术前后的差值不是术后功能评分的决定因素(P均>0.05).结论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可早期恢复功能的良好方法.B角可以作为判断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的指标,G角对临床疗效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梭型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autosolidification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ACPC)植骨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涉及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81例83足,其中男62例,女19例;左侧24例,右侧55例,双侧2例;年龄25~63岁,平均37岁;均为闭合性跟骨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25侧,Ⅲ型43侧,Ⅳ型15侧。对81例83足行梭型ACPC植骨结合锁定钢板治疗,并对患者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复位、术后足踝功能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10~19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Bohler角由术前平均(6.20±4.11)°改善至术后2 d的(30.00±2.46)°和术后3个月的(29.00±3.13)°;Gissane角由术前平均(164.61±8.31)°改善至术后2 d的(125.69±16.21)°和术后3个月的(126.85±17.32)°。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按Creighton-Nebraska跟骨骨折疗效评定标准:优61侧,良17侧,可5侧,优良率94.0%。结论梭型ACPC植骨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涉及跟骨关节内骨折可直接恢复BOhler角和Gissane角,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术方法,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俯卧位闭合撬拨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俯卧位下行闭合撬拨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俯卧位闭合撬拨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67例,其中SandersⅡ型52例(ⅡA型25例,ⅡB型20例,ⅡC型7例),Ⅲ型15例(ⅢAB型10例,ⅢAC型3例,ⅢBC型2例),合并脊椎骨折7例.术前Bohler角为(2.71±0.83)°,Gissane角为(164.00±8.85)°.结果:67例术后均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术后Bohler角为(31.54±1.98)°,Gissane角为(131.15±5.80)°,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按Maryland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优43例,良21例,可3例.结论:选择在俯卧位下行闭合撬拨复位斯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能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有效恢复跟骨的Gissane、Bohler角,特别是对局部肿胀明显软组织挫伤严重的跟骨骨折,可降低软组织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跟骨为松质骨、骨皮质薄、受伤后多为塌陷压缩骨折,手术复位固定能基本恢复关节完整和跟骨形态,术中常需选用植骨块填充,并使用克氏钉固定,才能使骨块能辅助支撑,维持复位。目的:分析小切口复位植骨加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优势及缺陷。方法:回顾性研究病例资料完整的26例跟骨骨折患者,均采用跟骨骨折小切口复位植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加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观察固定后跟骨Bohler、Gissane角变化,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跟骨骨折植骨内固定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固定后软组织并发症。结果与结论: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患者跟骨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在治疗后均明显增大,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5%。提示小切口复位植骨加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有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可靠方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跟骨解剖锁定钢板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8月~2013年2月对我院27例32足Sanders II.I I.IV型跟骨关节内骨折节内骨折采用跟骨解剖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本组病例术前及术后常规测量B?hler角和Gis ane角,用其作为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复位评价标准,足踝部功能评分按Maryland系统进行评分。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骨折愈合良好,足踝部功能按Maryland系统评分,Sanders I 型优良率为88%,SandersI I型中优良率为82.0%,SandersIV型中优良率为64%。结论跟骨解剖锁定钢板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形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异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28例36足,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18~67岁,平均45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8足,Ⅲ型19足,Ⅳ型9足;手术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术后对临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中无重要神经、肌腱损伤,术后随访23例29足,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出现久走后足跟痛2例,距下关节痛1例,踝关节僵硬1例,未发生骨折迟缓愈合、畸形愈合、不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依据Kerr设计的跟骨骨折百分评分系统:优17例,良10例,差2例,极差0例;优良率达93%。结论异形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坚强、利于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的优点,是目前治疗移位形跟骨关节内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下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2016年10月采用外踝下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5例跟骨关节内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CT示关节面塌陷均2 mm,根据Sanders分型Ⅰ型3例,Ⅱ型10例,Ⅲ型2例;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X线测量Bohler角和Gissane角,三维CT了解关节面复位及再次塌陷情况。踝关节功能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切口3~5 cm,平均3.8 cm;手术时间32~56 min,平均42 min;术中出血量10~30 mL,平均18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即刻Bohler角、Gissane角分别为(34.1±4.1)°、(128.4±2.9)°,术后1年分别为(33.9±4.2)°、(128.3±2.7)°,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关节面解剖复位率为93.3%。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9%。结论外踝下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压缩性骨折能充分显露关节面,具有手术损伤小、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跗骨窦切口复位植骨空心钉内固定与“L”形切口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丹阳市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53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6例采用跗骨窦切口复位植骨空心钉内固定(空心钉组),27例采用“L”形切口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钢板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术前、术后跟骨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空心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优于钢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X线片显示的跟骨宽度、跟骨高度、B?hler角、Gissane角,术后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AOFAS评分、VAS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跟骨解剖型锁定钢板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06月~2014年03月对23例26足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跟骨解剖型锁定钛钢板治疗。患者平均年龄36.4岁(28~59岁);按Sander[1]分型Ⅱ型14足Ⅲ型9足Ⅳ型3足。采用外侧扩大L切口,跟骨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结果术后4~31个月随访患者,平均15个月。按照Marylan[2]的标准评价足部功能院优16足,良6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84.6%。结论跟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