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刘媛媛  刘福垒 《安徽医药》2016,20(10):1940-194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应用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102例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单用组,每组51例,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组给予含0.75 μg·kg-1右美托咪定的0.5%罗哌卡因20 mL,单用组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30 min后行全麻诱导。术后镇痛:两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时行椎旁自控镇痛,泵内含0.5%罗哌卡因100 mL,联合组同时使用微量注射泵泵入右美托咪定0.1 μg·kg-1·h-1。分别于首次TPVB前(T0)、给药后30 min(T1)、气管插管后(T2)、切皮(T3)、肿块切除(T4)时,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于术后2 h(T5)、6 h(T6)、12 h(T7)、24 h(T8)和48 h(T9)时,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系统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吗啡追加次数、咪达唑仑追加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相比,联合组MAP在T1~4时先降低后升高,HR在T1时降低,BIS在T1~4时降低,单用组MAP和HR在T2~4时升高,与单用组相比,联合组MAP和HR在T1~4时降低,BIS在T1~2时降低,SpO2在T3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T5~9时VAS评分均低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24 h内吗啡追加次数和咪达唑仑追加次数均少于单用组,联合组患者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行TPVB应用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可显著提高麻醉质量,改善术后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用于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手术术中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子痫前期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丙泊酚组及对照组,各组按预定方法分别给予药物。记录患者入室时(T0)、CSEA给药前(T1)、切皮时(T2)、清理腹腔时(T3)及手术结束时(T4)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警觉-镇静(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OAA/S)评分,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及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MAP、HR及OAA/S T1-4右美托咪定组及丙泊酚组均低于对照组,MAP T1-4,HR T1、T3及T4及OAA/S T4右美托咪定组低于丙泊酚组(P<0.05)。新生儿Apgar 评分,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牵拉痛及寒战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组及丙泊酚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组及丙泊酚组略高于对照组,呼吸抑制及躁动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组低于丙泊酚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中镇静,比较而言,右美托咪定镇静后可唤醒,血流动力学更平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3.
张代玲  冯树全  邵安民 《安徽医药》2018,22(11):2241-2243
目的 探讨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昆山市中医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全身麻醉组(GA组),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全身麻醉组(LG组)、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全身麻醉组(PG组),每组20例。监测并记录三组患者入室时(T0),手术开始后30 min(T1),术毕(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及术后24 h(T5)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水平;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T3~T5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结果 与LG组相比,PG组T4~5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GA组T3~4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T0相比,GA组T2~4时的NE和Cor明显升高(P<0.05),且T3~4时的E、ACTH明显升高(P<0.05);LG组T3~4时的NE、E、ACTH和Cor明显升高(P<0.05);PG组T4时NE、E、ACTH和Cor明显升高(P<0.05);与LG组相比,GA组T2~4时的NE和Cor明显升高(P<0.05),且T3~4时的E、ACTH明显升高(P<0.05);PG组血清NE、E、ACTH和Cor在T3~4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 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可明显减轻全麻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丙泊酚与依托咪酯乳剂在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9年1月一2021年8月收治的重症医学科(ICU)机械通气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案不同分为丙泊酚组和依托咪酯组,每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乳状注射液1~2 mg·kg-1,人工缓慢静推3~5 min。依托咪酯组给予依托咪酯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0.2~0.4 mg·kg-1,缓慢静推。操作中若患者躁动明显或呛咳剧烈影响进境,或气管壁出血,则追加丙泊酚30mg或依托咪酯6mg。比较两组给药前5 min (T0)、给药后-入镜即刻(T1)、入镜后3 min (T2)、入镜后10 min (T3)、撤镜即刻(T4)、术毕5 min (T5)时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脑氧饱和度(rSO2)差异,比较两组药物平均使用量、追加药物次数、麻醉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纤维支气管镜操作医生对镇静效果的满意度。结果 T1、T4、T5时两组BIS均低于本组T0时,T2、T3时高于本组T1时(P<0.05);T0、T2、T4、T5时两组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丙泊酚组BIS低于依托咪酯组(P<0.05);T1、T2、T3、T4时丙泊酚组HR、MAP低于依托咪酯组(P<0.05);T0、T5时两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T4、T5时两组RR、SpO2、rS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药物平均使用量多于依托咪酯组,追加药物次数少于依托咪酯组(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呛咳反应发生率高于丙泊酚组(P<0.05);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躁动发生率差、纤维支气管镜操作医生对镇静效果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与依托咪酯乳剂在ICU机械通气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中均具有良好镇静效果,其中依托咪酯药物平均使用量较少,对HR、MAP、BIS影响较小,但追加药物频次、呛咳反应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王民  杨永安  耿垚  刘芳  李伟  王小磊 《安徽医药》2016,20(4):776-77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颈内动脉剥脱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93例择期行全麻下单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47)和对照组(n=46),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方法,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将负荷量1.0 μg·kg-1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10 min,气管插管后,以0.5 μg·kg-1·min-1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前30 min,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输注。分别于术前24 h(T0)、术后24 h(T1)、72 h(T2)和7 d(T3)时,利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分,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5 min(T01)、颈动脉夹闭20 min(T11)、颈动脉开放20 min(T21)、术后12 h(T31)和术后24 h(T41)时,利用ELISA法检测颈内静脉球部血标本中S100β、IL-6、TNF-α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结果 与T0时相比,右美托咪定组患者T1时和对照组患者T1和T2时MMSE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T1和T2时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术后总POCD发生率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T21~41时S100β和MDA均低于对照组,T11~41时IL-6和TNF-α均低于对照组,T31~41时BDN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减少颈内动脉剥脱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可能与增加BDNF生成有关,亦可通过抑制脑组织炎性反应而减少脑组织损失。  相似文献   

6.
徐朴  吴敬医  陈美银  陈永权 《安徽医药》2020,41(11):1309-1313
目的 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低潮气量通气联合肺复张对患者肺氧合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取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潮气量组(L组,n=35)和对照组(C组,n=35)。气管插管后L组给予低潮气量通气,术中间断行手控肺复张;C组给予常规潮气量通气。检测两组患者在入室时(T0)、气腹后10分钟(T1)、30分钟(T2)、60分钟(T3)及停止气腹后10分钟(T4)时动脉血气;观察并比较T0~T4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CL)和术后通气相关不良反应,计算氧合指数(OI)和肺内分流率(Qs/Qt)情况。结果 L组T2、T3时MAP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3时HR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2、T3时Ppeak、Pplat低于C组,T2、T3、T4时CL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T1、T2、T3时二氧化碳分压(PaCO2)、PETCO2高于C组, T2、T3时Qs/Qt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内两组患者通气相关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L通气联合肺复张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氧合功能,降低肺内分流,维持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局部浸润在缓解扁桃体切除患儿术后疼痛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喉科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ASA分级Ⅰ级,年龄6~12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单用组)和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组(联用组)各30例。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后用开口器暴露口咽部,分别在扁桃体周围行局部注射:单用组给予0.25%罗哌卡因5 mL,联用组给予0.25%罗哌卡因5 mL和右美托咪定(0.25 μg/kg)的混合液。主管麻醉医师分别于患儿清醒拔管后30 min(T1)、2 h(T2)、4 h(T3)、6 h(T4)、12 h(T5)、24 h(T6)、48 h(T7)、72 h(T8)访视患儿并按FLACC法对患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记录两组患儿术后72 h追加镇痛药物的情况及术后24 h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用组T1~ T6的FLACC评分均低于单用组(P均<0.05);两组患儿术后24 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72 h内追加镇静镇痛药物患儿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儿术后均无呼吸抑制、创面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局部浸润用于患儿扁桃体切除术,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右美托咪定对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及神经损伤标记物表达的影响,研究其脑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60例,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啶组。右美托咪啶组患者麻醉诱导前给予DEX 1 μg·kg-1,然后以0.5 μg·kg-1·h-1速度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在同时段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T0)、载瘤动脉阻断开始时(T1)、载瘤动脉阻断结束时(T2)、手术结束时(T3)、手术结束后24 h(T4)及手术结束后72 h(T5)6个时间点从颈静脉球部采集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星形胶质细胞S100蛋白的β亚型(beta isoform of S100 protein in astrocytes,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结果 T1~T3 2组TNF-α、IL-6、IL-10、S-100β及NSE均高于组内T0(P<0.05),右美托咪啶组TNF-α、IL-6、S-100β及NSE均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啶组IL-10均高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T4时间点,除右美托咪啶组TNF-a、S-100β及NSE外,2组各指标均高于组内T0(P<0.05),右美托咪啶组IL-6及NSE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啶组IL-10高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T5时间点,对照组IL-6及右美托咪啶组IL-6和IL-10高于组内T0(P<0.05)。结论 DEX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围术期促炎因子和神经损伤标记物表达,同时促进抗炎因子表达,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期间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62例,根据不同麻醉方式的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咪达唑仑麻醉)和观察组(实施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麻醉),各81例。对比两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水平,术前(T0)、术后24 h(T1)及48 h(T2)的MoCA评分,T0、术后第1天(T3)、2天(T4)的术后相关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Cor、NE水平及睁眼、拔管、定向力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T1、T2时观察组的MMSE评分、T3、T4时的睡眠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郭凤林  柴小青 《安徽医药》2016,37(9):1075-1078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单独或联合用药对全麻腔镜胃癌根治患者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地佐辛组(DEZ组)和右美托咪定+地佐辛组(DD组),每组20例。DEX、DD组于麻醉诱导前15分钟时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DEZ组和DD组关腹时静脉注射地佐辛,C组关腹时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记录入PACU(T0)、吸痰拔管(T1)、拔管后5分钟(T2)及10分钟(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拔管后10分钟(T3)、30分钟(T4)、60分钟(T5)的VAS、Ramsay评分。结果 同C组相比,T0~T3时DEX、DEZ、DD组MAP降低,DEX和DD组HR减慢(P<0.05),T3~T5时DEX、DEZ和DD组VAS评分降低,Ramsay镇静评分增加(P<0.05)。同C组比较,其他各组躁动率和寒战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DD组与其他各组比较,躁动率和寒战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地佐辛单独或复合用药可使腔镜胃癌根治患者术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拔管后躁动和寒战发生率降低,复合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彭丹丹  王敏  谢林碧 《安徽医药》2015,36(8):985-98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在肌间沟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上肢长时间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方法 60例急诊断指(多指)、断腕或断臂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手术时间8~10 h,随机分配为2组 (n=30):罗哌卡因组(R组)采用1%罗哌卡因15 mL+2%利多卡因10 mL加生理盐水至40 mL;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组(DR组)采用1%罗哌卡因15 mL+2%利多卡因10 mL+盐酸右美托咪定1 μg/kg加生理盐水至40 mL。以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分支(腋神经)及腋路臂丛神经主分支(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止血带充气压力200~250 mmHg,压迫时间90 min。观察并记录入室时(T0)、阻滞后1.5 h(T1)、3 h(T2)、4.5 h(T3)、6 h(T4)、7.5 h(T5)、9 h(T6)及术毕(T7)患者的一般生命体征(MAP、HR),同时以VAS评分法评估患者止血带反应的程度,若无法忍受止血带反应,臂丛加药后试验结束。记录患者止血带耐受情况,并以Ramsay评分评价R组及DR组的镇静程度,记录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R组相比,DR组患者对止血带耐受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止血带疼痛时间出现延迟(P <0.05) ;与R组比较, DR组T1~T5时HR减慢(P <0.05),DR组有7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两组均未出现止血带严重并发症。 结论 1 μg/kg右美托咪定混合1%罗哌卡因对减轻上肢长时间手术带来的止血带疼痛安全、有效,并可延迟止血带疼痛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徐文通 《中国药师》2015,(7):1165-1168
摘 要 目的: 评估并比较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中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拟择期实施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镇静组(0.25 μg·kg-1剂量组为D5组,0.5μg·kg-1为D2组,0.75μg·kg-1剂量组为D3组)、咪达唑仑镇静组(M 组)和 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24例。记录各组给药前即刻(T3)、给预充负荷量结束即刻(T1),预充负荷量后10 min(T2),30 min(T3),60 min(T4),90 min(T5)和术毕(T6)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SI)及Ramsay 镇静评分;术后24 h 随访,评估患者用药后至术毕期间的遗忘程度。结果: 与T3比较,D5~D3及M组在T3~T5时HR均显著降低(P<0.05),D5、D3组在T3~T5时HR 显著低于C组(P<0.05);与T3比较,D5~D3及M组在T1、T2时MAP均显著升高(P<0.05),D5、D3组在T3、T4时MAP 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D5~D3组及M组在T2~T5时的CSI明显低于T3时(P<0.05),D5~D3组及M组的CSI均分别低于同一时间点的C组(P<0.05);D5~D3组及M组在T3~T5时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T3时(P<0.05),D5~D3组及M组在T3~T5的Ramsay评分均高于C组(P<0.05);术后24 h回访,D5~D3组及M组患者对手术过程的遗忘程度I级例数明显少于C组(P<0.05),Ⅲ级例数明显多于C组(P<0.05)。结论: 对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肢手术患者,术前10 min内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1后以0.5μg·kg-1·h-1的速度恒速维持,具有较好的镇静效果,对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可作为临床腰硬联合麻醉的适宜镇静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婴幼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术后镇痛效果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和室缺修补术的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镇痛组(Ⅰ组)和舒芬太尼镇痛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患儿于缝皮前20 min开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h),至手术结束,Ⅱ组患儿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镇痛泵药液配方:Ⅰ组为右美托咪定37.5 μg/kg+舒芬太尼2.5 μg/kg+托烷司琼0.1 mg/kg,Ⅱ组为舒芬太尼2.5 μg/kg+托烷司琼0.1 mg/kg,均加生理盐水至100 mL,泵速2 mL/h。记录术毕(T1)、苏醒(T2)、拔管(T3)、术后第6小时(T5)、术后第24小时(T6)、术后第48小时(T7)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术后4 h (T4)、T5、T6、T7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前(T0)、T5、T6、T7的血清CRP水平;记录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Ⅱ组患儿在T2、T3、T5、T6时点的MAP和HR均高于Ⅰ组(MAP:F组间=10.105,P=0.034;HR:F组间=10.830,P=0.030);Ⅰ组患儿在T4、T5、T6时点FLACC评分低于Ⅱ组(F组间=23.091,P=0.001),Ramsay镇静评分高于Ⅱ组(F组间=21.534,P=0.002);Ⅱ组患儿T6、T7时点血清CRP水平高于I组(F组间=14.981,P=0.018)。与Ⅱ组比较,Ⅰ组患儿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婴幼儿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术后应激反应减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手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80例肺癌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罗哌卡因TPVB麻醉,研究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TPVB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脊神经阻滞范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椎旁阻滞起效时间,术后2、4、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两组阻滞平面固定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脊神经阻滞范围(5.40±0.51)节段高于对照组的(5.11±0.52)节段,椎旁阻滞起效时间(1.63±0.22)min早于对照组的(1.77±0.2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2、4、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12、24 h的血清皮质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时,给予超声引导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TPVB麻醉,麻醉效果良好,术后疼痛程度轻,利于疾病治疗和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对老年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0.33%罗哌卡因TAPB)、实验1组(0.33%罗哌卡因混合右美托咪定0.4μg/kg TAPB)和实验2组(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0.4μg/kg 1 h,同时行0.33%罗哌卡因TAPB),每组30例。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2 h、6 h、12 h、24 h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1 d 15项术后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患者入室(T1)、TAPB后(T2)、气腹后5min(T3)、苏醒即刻(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PCIA使用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1组与实验2组T2~T4时刻的HR、MAP显著降低(P<0.05),与实验1组比较,实验2组T2~T4时刻的HR、MAP下降明显(P<0.05)。实验1组与实验2组在各时刻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的术后24 ...  相似文献   

16.
何勇  丁颖  朱俊杰  何亮 《肿瘤药学》2022,12(3):396-399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腔镜下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腹腔镜下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七氟醚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五个不同时刻[术前(T0)、右美托咪定泵注10 min后(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腹时(T3)、气管拔管后即刻(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术后谵妄的发生率。结果 T1、T2、T3、T4时刻,观察组患者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有效稳定老年腹腔镜胃肠肿瘤切除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认知功能障碍和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王韦玮  王春峰 《安徽医药》2016,37(11):1384-1387
目的 观察前臂手术中右美托咪定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辅助镇静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6月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择期行前臂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D组)及对照组(N组),每组30例。D组患者麻醉前15 min予以右美托咪定0.7 μg/kg微量泵静注,0.4 μg/(kg·h)维持,N组患者入手术室后静卧15 min,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予0.375%左旋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20 mL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0)、穿刺前(T1)、穿刺时(T2)、穿刺后(T3)、切皮时(T4)及手术开始后20分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记录麻醉操作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术开始切皮时VAS评分,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术后记录麻醉满意度评分。结果 在T1、T2、T3、T4、T5时间点,D组患者的MAP低于N组(P<0.05),HR慢于N组(P<0.05),Ramsay评分高于N组(P<0.05);D组患者麻醉操作及手术开始切皮时VAS评分低于N组(P<0.05),麻醉满意度高于N组(P<0.05)。结论 在前臂骨科麻醉及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明显降低患者在麻醉穿刺操作时的不适感,切皮时麻醉效果更加完善,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利于维持麻醉及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同时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1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输注0.5 μg/kg舒芬太尼、1.8 mg/kg丙泊酚、0.6 mg/kg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术中吸入七氟醚行麻醉维持,并间断静脉推注顺苯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观察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0.5 μg/kg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之后以0.5 μg/(kg·h)输注至术毕前10 min,其余麻醉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观察麻醉诱导前10 min(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建立气腹时(T2)、气腹建立30 min后(T3)、手术结束时(T4)5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动力学变化情况,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指标,以及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及醛固酮等应激反应指标。结果 与T0时间点比较,观察组T1~T3 心率(HR)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T1~T3 HR均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发生心动过速1例,观察组未发生;与T0时间点比较,观察组T1~T4有创平均动脉压(MAP)未发生明显变化,对照组T1~T4 MAP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与T0时间点比较,两组的IL-6、IL-10及TFN-α均明显上升,而对照组上升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与T0时间点比较,两组的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及醛固酮均明显上升,且对照组上升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0.5 μg/kg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之后以0.5 μg/(kg·h)输注至术毕前10 min,可以维持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抑制围术期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胸腔镜直视下经胸入路与超声引导下经皮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中麻醉管理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超声引导下经皮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和胸腔镜直视下经胸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组(I组),每组30例。P组在术前由麻醉医师超声定位T4、T6椎旁间隙,I组在关胸前由外科医师在胸腔镜直视下定位T4、T6椎旁间隙,分别予以0.5%罗哌卡因10 mL,总量20 mL,行TPVB。两组患者均予以支气管内全麻,术后使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采用针刺法记录痛觉较对侧减退的节段数。记录两组患者TPVB的操作时间及阻滞皮区范围,记录入室后、插管后、手术5 min、手术30 min、术毕、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恢复室的停留时间及烦躁、气胸、椎旁血肿(胸腔镜直视下判断)发生情况;分别记录手术后1、2、4、6、8、12、24、48小时两组患者静止和咳嗽时的VAS评分,术后PCIA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的消耗量。结果 操作时间I组低于P组,苏醒后痛觉阻滞范围I组大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5 min、手术30 min两组患者的MAP、HR均有降低,且I组相较于P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静止、咳嗽时VAS评分、PCIA舒芬太尼的消耗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有5例患者存在直径>5 mm的出血斑块,I组无直径>5 mm的出血斑块发生。结论 术前超声引导下TPVB可减少患者麻醉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中麻醉管理,且苏醒较快,但可能出现胸壁出血、血肿;术中胸腔镜直视下TPVB,可避免反复穿刺及误注血管的风险,有利于患者术后镇痛;二者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可根据情况适时选择实施。  相似文献   

20.
丙泊酚全麻对胆道手术患者血清IL-2和IL-6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七氟烷吸入全麻或丙泊酚全凭静脉全麻对胆道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细胞因子IL-2和IL-6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行开腹胆道手术患者,随机分入七氟烷吸入全麻组(S组)或丙泊酚全凭静脉全麻组(P组),每组各15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24h(T2)、术后72h(T3)采集静脉血3ml,酶标法测定血清IL-2、IL-6水平。结果 与T0时段相比,两组T1时段血清IL-2显著下降(P<0.05),而两组T1、T2时段血清IL-6显著升高(P<0.05)。T1时段S组与P组比较,血清IL-6的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七氟烷和丙泊酚对血清IL-2水平变化影响无显著差别。丙泊酚全凭静脉全麻显著抑制血清IL-6水平升高,抑制手术麻醉应激引起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