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麻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LDH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术中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进行脊髓麻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术后6、12、24 h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12、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56%(2/36)]低于对照组[25.00%(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H患者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时采用脊髓麻醉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基本情况;术后1 d、术后2 d及术后1周疼痛情况;术后6个月评估临床优良率;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2 d及1周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2/4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4%(1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VAS评分)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腰椎功能,减轻患者痛苦,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张毅  匡红英  侯立松  李文平 《甘肃医药》2021,40(1):41-42,48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手术方式选择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手术方式选择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开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我院于2013年6月~2017年3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6例,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周时、3个月时、1年时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1年时临床疗效:优192例,良32例,可28例,差4例,优良率为87.5%(224/256)。所有患者均无椎间隙感染、硬膜囊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且具有操作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后外侧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20例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手术体位训练)、术后护理(伤口护理、功能锻炼、并发症的预防)和出院指导.结果:研究表明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为5~7 d,疗效优良率达98%,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由以往的90%升至98%.结论:优质、全面、系统的专科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传统开窗椎板减压术,B组采用PELD。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3、6个月的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B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A组的75.00%(χ2=4.50,P=0.034);术后6个月内,A组仅有1例18岁的女性患者于术后4个月复发,B组无复发病例,两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周和术后1、3、6个月的ODI、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6个月,B组的腰椎JOA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PELD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疼痛症状、腰椎功能都能较好改善,手术时间相对较短,临床应用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采用PELD治疗FLLDH患者10例,其中椎间孔内型7例,椎间孔外型3例。于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1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及JOA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其中优4例,良4例,可2例。10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症状均无复发。结论PELD治疗FLLDH可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且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7年9~11月共收治经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例,采用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手术前后采用VAS评价患者腰痛缓解情况,ODI评分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硬膜及神经根损失及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患者腰痛及生活能力均获得明显的改善。与术前相比,手术后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罗旺  王兵  陈凌强  龚志强  杨晋  李修恩 《西部医学》2018,30(3):400-404+408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 2015年7月应用局麻下经皮椎间孔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平均病程19.6个月。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 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术后12个月时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44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93.8%。结论 应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中期疗效肯定,随着恢复时间延长,腰椎功能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本院骨伤科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前、术后1d、1、3个月VAS评分,术前、术后1、3个月ODI、JOA评分,术后3个月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d VAS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 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优良率为93.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和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差异。94例LDH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TED组和FD组各47例。结果表明,与FD组相比,PTED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降低,术后7天,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水平也显著降低;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ODI指数均显著降低。结果说明,PTED与FD治疗LDH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PTED手术较FD手术创伤更小、能更及时有效的降低血清疼痛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靶点穿刺治疗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靶点穿刺技术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的26例游离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背部和下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等。随访时间≥ 1年。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时背部疼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平均年龄(39.269±10.352)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2.731±2.127)kg/㎡,平均随访时间(18.192±2.669)个月,平均住院时间(3.577±0.902)d,平均手术时间(72.521±15.23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13±3.004)ml。术后3个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背部疼痛VAS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及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磁共振成像证实游离脱出的髓核组织均已被摘除。1例患者于术后1年出现复发,再次行椎板间入路摘除突出髓核,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经侧入路椎间孔镜下靶点穿刺治疗游离脱垂型LDH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动式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用APLD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优良9例,可差1例。椎间盘摘除平均重量1.8g。结论:APLD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恢复快,手术安全、操作简单,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不失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应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5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患者平均年龄39.5岁(20岁~67岁),平均病程11个月(3个月~6年)。所有患者均为单间隙突出,突出间隙:L3/4 3例,L4/5 26例,L5/S1 13例。手术效果按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JOA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Association Scores)、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平均手术时间70 min(55~120min),术中出血量5~15 mL。术后3例患者出现下肢神经感觉异常;3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缓解,出院后症状加重;1例患者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恢复正常或症状好转。无患者出现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和硬脊膜破裂等合并症。术后随访时间9个月。腰痛、腿痛VAS评分由术前(5.8±1.4)分、(7.4±2.2)分减少到术后9个月时的(1.6±0.9)分、(1.4±0.2)分,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JOA评分由术前(12.1±3.7)分升高至术后9个月时的(22.5±2.1)分,ODI由术前(68.83±14.18)%下降至术后9个月时(21.02±11.34)%。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术后末次随访时优12例(28.6%),良25例(59.5%),可4例(9.5%),差l例(2.4%),优良率88.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评价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名,分为PELD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8例。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腰椎曲度指数及MacNab评分对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腰椎功能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和对照组相比,PELD组术后各时间点VAS、TUG得分及ODI指数更低,腰椎曲度指数升高,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结果说明,PELD技术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降低患者腰腿疼痛,促进功能恢复,改善预后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