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38岁。因“皮肤瘙痒6个月,右胸痛20天,发热4天”入院。患者6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瘙痒,曾到4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皮肤瘙痒,治疗效果差。入院前20天,渐感右侧胸部疼痛,到某院胸片检查示右侧胸膜炎并少量积液。入院前4天,出现发热,T38.5℃,P85次/分,R20次/分,BP130/90mmHg。消瘦,全身皮肤散在抓痕,右下肺呼吸音稍弱,腹膨隆,右锁骨中线肋弓下6cm可扪及肝下缘,边钝,质硬,光滑无结节,触痛明显,移动性浊音(+)。  相似文献   

2.
3.
胆道探查发现肝吸虫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胆道探查术中发现2条肝吸虫活成虫的病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吸虫病的发病年龄特点及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引起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13年2月住院的肝吸虫病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感染者多为40岁以上人群(68.52%),其中40-60岁占56.48%,男性为主,占78.70%。并发症主要以肝胆疾病为主,占67.59%,胰腺炎占1.85%,肝胆癌症占1.85%。引起并发症者均为慢性感染者,感染时间〉3年。结论肝吸虫病大都发生在中年以上男性人群,因早期临床表现轻微未进行驱虫治疗,以至虫体及虫卵在肝胆管内长期刺激引起肝胆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引起肝胆等癌症的发生。对于喜食淡水生鱼片者,要早期进行检查及驱虫治疗。  相似文献   

5.
肝吸虫病是我国主要传统寄生虫病之一,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经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该病的流行曾在我国处于低水平状态。近年来,由于人群肝吸虫病防治意识的下降、饮食习惯的改变和医务人员诊断肝吸虫病经验不足等原因,  相似文献   

6.
肝吸虫病是肝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肝胆管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又称华支睾吸虫病[1]。由于肝吸虫病在本地区少见,临床医生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方法、诊断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35例入院前误诊或漏诊、入院后确诊肝吸虫病病例临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加深对该病临床特征的认识,从而减少误诊或漏诊,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确诊为肝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病原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经过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入院诊断中均未包含肝吸虫病,漏诊及误诊率高达100%。1例患者确诊后转院治疗。16例患者因肝胆胰脾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等影像学报告考虑合并胆管系统疾病:7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其中1例因行ERCP+ENBD后出现黄疸,再次行ERCP拖拽出虫体,黄疸消退后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9例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或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其中2例行择期胆囊切除术。术后均予以吡喹酮驱虫治疗,待引流液中无虫体或虫卵查出,造影示胆管通畅后拔除引流管,继续观察3天。18例症状较轻者确诊后单纯予以吡喹酮治疗。34例同时选择性予以保肝、抗感染的综合治疗,效果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肝吸虫病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一次粪便虫卵检出率低且漏检率高,结合流行病学史、嗜酸性粒细胞、肝吸虫抗体、肝胆胰脾彩超、MRCP等影像学结果综合分析可减少对该病的误诊和漏诊。肝吸虫病合并胆管疾病、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后胆总管探查留置T管引流或ERCP中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切开术及鼻胆管引流术是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肝吸虫病声像图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62例肝吸虫病患者超声报告(应用Aloka-SSD1100及东芝SSH-340A超声诊断仅探测,观察声像图特点,摄取典型图片).结果 超声诊断肝吸虫病阳性率较高.结论 超声诊断肝吸虫病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9.
肝吸虫病被列为现阶段我国重点防治的五大寄生虫(包括肝吸虫、肺吸虫、包虫、绦囊虫、旋毛虫)病之一.主要流行于广东、山东等有吃生鱼片习惯的地区,河北极少见,现将我们收治的一位病人简介 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吸虫病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林  荣志军 《吉林医学》1995,16(2):114-114
肝吸虫病86例临床分析王少林,荣志军(松原市扶余区第三医院131222)肝吸虫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多样,加上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够,警惕性不高易造成误诊误治。本文86例已确诊的肝吸虫病例中,66例被不同级医院误诊误治(76%)。为此,我们总结我院自...  相似文献   

11.
银杏叶片致全身皮肤瘙痒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5 4岁。于入院前半月 ,胸痛发作日渐频繁 ,为进一步确诊 ,遂来我院检查 ,经心电图检查确诊 ,以冠心病 -心绞痛收住院 ,在服用银杏叶片治疗的第 3天患者自述全身皮肤瘙痒伴刺痛 ,尤以前胸与后背部为著 ,夜间加重 ,影响睡眠。检查全身皮肤色泽、形态及弹性无任何异常变化。对症给予非那丁及赛庚啶片治疗 3天无效。即请皮肤科会诊 ,诊断为皮肤瘙痒症 (药物所致 )。给予中药消炎清热饮加减连服 5剂亦无显效。后给予异丙嗪 2 5mg静滴 ,扑尔敏 10mg肌肉注射 3天 ,也无明显疗效。至此 ,我们采取外用当归、人参、蛤蚧、蛇…  相似文献   

12.
13.
患儿男,10岁.发热十余天,时有腹痛、腹泻;并食欲不振、乏力,发热时有寒战,无抽搐、皮疹症状.外院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治无效,转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302例可疑肝吸虫病人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临床表现或肝胆检查可疑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诊肝吸虫病。方法对广东省各大医院送检的可疑肝吸虫病人进行ELISA血清学检测及其部分阳性作粪便检查的结果对照。结果疑似肝吸虫病的ELISA阳性率为52.32%,ELISA阳性与粪检阳性对照符合率达97.10%。结论在可疑肝吸虫病人中,有50%以上为抗体阳性,表明对临床可疑患进行肝吸虫病的实验室检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17.
例:患者,28岁,因停经9 个月,全身皮肤瘙痒1月 余,逐渐加重,规律下腹痛5个小时,于2003年5月24日 上午6时入院。入院诊断382周妊娠G2P1L0妊娠期肝内胆汁 淤积症(1cp)。患者1年前曾在当地足月死产1女婴,原因 不详,追问病史,亦有皮肤瘙痒症状,无其他急慢性病史。 查体T36℃,P 80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一般 状态良好,下腹部及大腿内侧上1/3散在米粒大小淡红色丘 疹,有皮肤抓痕。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四肢活动好。产 科检查:宫底30cm,腹围100cm,胎位LOA,胎心率162次/  相似文献   

18.
162例肝吸虫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62例肝吸虫病病例的临床分析,增加对该病临床特征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确诊的肝吸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史、病原学检测、辅助检查、并发症、临床表现等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6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中无症状者占78人,48.15%,仅有轻微症状者54人,占33.33%,出现腹痛、畏寒、发热、黄疸者30人,占18.52%;有吃生鱼片史者152人,占93.83%;一次粪检检出虫卵者99人,占61.11%,两次以上粪检才检出虫卵者60人,占37.04%;肝吸虫抗体阳性者占90.24%,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占75.31%,肝功能异常者占22.22%,B超检查异常者占81.48%。主要并发症有:胆囊炎和(或)胆结石占30.25%,阻塞性黄疸占11.73%,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占3.70%,肝硬化占1.85%。结论肝吸虫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一次粪便虫卵检查漏诊率较高。增加粪检的次数,同时进行肝吸虫抗体、嗜酸性粒细胞和B超等检查,并结合流行病学史,可减少肝吸虫病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佛山市肝吸虫病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摸清佛山市人群肝吸虫感染情况及感染途径。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抽中的村民进行粪便检查肝吸虫卵和面对面问卷调查肝吸虫病感染情况以及认知和行为,采用χ2检验、t检验、F检验方法比较不同人群肝吸虫感染率和认知、行为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肝吸虫病相关影响因素;同时调查肝吸虫病的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的感染情况。结果全市五区抽取10个自然村居民6535人,肝吸虫卵感染为36.54%,标化感染率为33.89%;感染度(EPG)介于24~72000之间,感染人群以轻度感染为主;人群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除"0~岁"年龄组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外,其他年龄组的男性感染率均高于女性;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及鱼苗均未查获尾蚴、囊蚴,保虫宿主猫、鼠、狗均未查获成虫或镜检到虫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职业、肝吸虫病知晓率低、吃生鱼等因素可能是居民肝吸虫感染的危险因素,生熟厨具分开可能是居民肝吸虫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佛山市是肝吸虫病感染高发地区。  相似文献   

20.
皮肤瘙痒症是临床皮肤科常见病症,由于痒感剧烈,猛烈搔抓引起皮肤抓痕,潮红结痂,日久可有色素沉着、皮肤开裂及苔藓湿疹样变等各种继发性皮损,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头昏、失眠、精神忧郁等神经衰弱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学习及睡眠。西药常口服镇静及抗组胺药,外用止痒药膏治疗,易反复发作,效果不明显。采用电针治疗30例,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