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P-选择素(CD62P)、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AC-1)、血小板聚集率(MA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CS患者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血清中CD62p及PAC-1水平,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各组人群血小板聚集率(MAR)水平,应用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Fib、PT、APTT及TT水平。观察各组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前后CD62p、PAC-1、MAR、Fib、PT、APTT及TT水平的变化。结果:ACS患者中,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术后CD62p、PAC-1以及MAR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1),A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5),UAP组和AMI组术后血浆Fib浓度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1),PT、APTT及TT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ACS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及凝血活性水平升高可能是PCI术后血栓形成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原因,检测ACS患者治疗前后CD62P、PAC-1、MAR、Fib、PT、APTT及TT水平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微小RNA(miRNA)-146a表达及基因高甲基化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临床免疫科招募122例RA患者为RA组,基于血细胞沉降率(ESR)获得28个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ESR)测量疾病活动性;另纳入同期健康志愿者141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miR-146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qMSP)分析甲基化状态。结果:RA组患者血浆miR-146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iR-146a基因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miR-146a水平与miR-146a基因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P<0.05)。随疾病活动程度的增加,RA患者血浆miR-146a水平呈升高趋势,miR-146a基因甲基化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血浆miR-146a水平与DAS28-ESR评分、ESR、C反应蛋白水平、关节肿胀计数、关节压痛计数、患者主观总体评估、医生总体评估、简化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P<0.05);miR-146a基因甲基化水平与上述指标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及PAC-1)的表达,探讨血小板活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抗血小板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85例ACS患者外周血CD62P及PAC-1,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85例ACS患者中单用阿司匹林组(41例)与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组(44例)比较.结果:ACS患者的CD62P及PAC-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CS患者单用阿司匹林或联用氯吡格雷治疗前后的CD62P及PAC-1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单用阿司匹林组与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及PAC-1)可以作为ACS患者血小板被激活的指标而检测,抗血小板治疗能抑制CD62P及PAC-1的表达,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可以更好地抑制血小板激活,减少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影响效果。方法:将96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瘀证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D63、CD42b、PAC-1表达水平、肝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CD63、PAC-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D42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够显著抑制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icroRNA-146a(miR-146a)与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方法  共收集胸痛患者324例。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iR-146a的表达。ELISA法检测hs-CRP、IL-6、IL-8水平。采用冠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斑块稳定性。  结果  (1)UAP组和AMI组hs-CRP、IL-6、IL-8水平较CPS组明显升高(P < 0.01);(2)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血浆miR-146a表达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 < 0.05,P < 0.001);(3)miR-146a在SAP组、UAP组和AMI组的表达高于CPS组(P < 0.01,P < 0.001,P < 0.001),miR-146a在血浆中的表达模式与PBMCs一致;(4)易损斑块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miR-146a的表达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 < 0.05);(5)软斑块组PBMCs和血浆miR-146a水平显著高于纤维斑块组和钙化斑块组(P < 0.05)。  结论  miR-146a的表达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miR-125b-5p表达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2例为观察组。据临床分型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共37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共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共37例;选取同期正常体检者41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浆miR-125b-5p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浆miR-125b-5p与hs-CRP表达水平与冠心病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miR-125b-5p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患者miR-125b-5p水平低于SAP、UAP、对照组,hs-CRP水平高于SAP、UAP、对照组(P<0.05)。UAP组患者miR-125b-5p水平低于SAP、对照组,hs-CRP水平高于SAP、对照组(P<0.05),SAP患者miR-125b-5p水平低于对照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元回归Logistic分析表示,血浆miR-125b-5p水平低、hs-CRP水平高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与hs-CRP呈正相关(P<0.01),与miR-125b-5p呈负相关(P<0.01),miR-125b-5p与hs-CRP呈负相关(P<0.01);miR-125b-5p、hs-CRP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均较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随着疾病越来越严重,其血浆miR-125b-5p水平降低,hs-CRP水平则上升,且两者呈负相关,miR-125b-5p水平低、hs-CRP水平高是影响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两者可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浆中miR-146a的表达,评价其对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集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30例)及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健康对照组,20例)的血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血浆miR-146a水平;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记录APACHEⅡ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miR-146a、PCT、CRP对脓毒症的预测价值;分析miR-146a的表达与PCT、CRP及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miR-146a的表达倍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03±3.17)比(2.39±1.47),P<0.05],PCT及CRP含量、APACHEⅡ评分亦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且miR-146a与PCT、CRP及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7、0.797、0.672)。miR-146a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67%、45.0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结论血浆miR-146a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与血小板活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方法 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FCM)三色荧光分析技术对50例冠心病患者和50例健康人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GPⅡb/Ⅲa(PAC-1)进行检测.结果 冠心病组血小板CD62P(34.17±9.82)%与PAC-1(82.66±11.33)%阳性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5.13±2.63)%,(38.07±5.44)%],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冠心病组存在血小板活化,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活化可用于冠心病预防、治疗和复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浆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住院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60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60例.测定各组血浆LP(a)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CS组和SAP组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ACS组LP(a)水平明显高于SAP组.脂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范围呈正相关关系(r2=0.44,P<0.01).结论 LP(a)与冠脉粥样病变的范围、程度及稳定性相关,对冠心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miR-146a及miR-16的表达及与RA病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A患者活动组24例、缓解组16例及健康对照16例PBMCs-miR-146a、miR-16的表达水平,并且与RA患者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A患者组miR-146a、miR-16的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RA活动组与缓解组的比较中发现活动组miR-146a、miR-16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P<0.05)。RA患者组miR-146a、miR-16的表达与ESR、CRP及DAS28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均<0.01),与RF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外周血miR-146a和miR-16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与RA病情活动相关,提示miR-146a和miR-16的检测可作为RA病情活动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胆固醇流出能力的差异,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新方法.方法 检测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SAP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血清胆固醇流出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AP组、ACS组患者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胆固醇流出能力明显降低(P<0.01);与SAP组比较,ACS组血清介导胆固醇流出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胆固醇流出能力可作为独立指标,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及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在冠心病临床分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一氧化氮(NO)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病各临床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纳入与排除标准入选了143例研究对象,其中包括非冠心病组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54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25例。检测各组血浆 ADMA,NO和vWF水平,并分析它们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心绞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浆 ADM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非冠心病组相比, 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 ADMA水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非冠心病组相比,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 NO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下降的程度明显大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与非冠心病组相比,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 vW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之间血浆 vW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 ADMA水平变化与冠心病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浆 ADMA水平的变化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行256层螺旋CT检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探讨其对冠脉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2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病史将其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0例及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2例,同期选取35例行冠脉CTA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CTA检查结果将观察组分为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根据RI指数是否大于1将观察组分为RI>1及RI<1两组。结果(1)与SAP相比,ACS组的易损斑块显著增高;钙化斑块显著降低(P<0.05);(2)NLR及D-二聚体水平均为ACS组>SAP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NLR及D-二聚体水平均为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RI>1组的NLR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RI<1组(P<0.05)。结论(1)256层螺旋CT可以较为准确地判定冠脉斑块的性质。(2)NLR比值及D-二聚体浓度对冠脉斑块的稳定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魏芝宝 《中外医疗》2012,31(9):12-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5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4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8例,单支血管病变25例,双支病变26例,三支病变24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内脂素及MMP-9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及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ACS组显著高于SAP组(P〈0.05)。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患者血浆内脂素及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内脂素水平与MMP-9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与MMP-9密切相关,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 M(apoM)的水平变化及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检查诊断的97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3例(SAP 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4例(ACS 组),同期体检健康患者5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三组血清 apoM 水平,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结果:SAP 组、ACS 组的血清 apoM 水平显著的低于健康组的,SAP 组的血清 apoM 水平显著的低于 ACS 组;冠心病患者的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的血清 apoM 水平比较: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子病变组和健康组;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和健康组。冠心病患者血清 apoM 水平与 HDL-C、apoA1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 LDL-C、FFA、Lp 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 apoM 的水平较健康人群显著的降低,并且与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E (IgE)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检测,探讨其对冠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可疑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脉CT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CT未见粥样硬化者纳入对照组,其余患者根据病史及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组(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稳定型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根据冠脉CT检查结果,再次分为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所有患者均行血清IgE和Hcy检测。 结果 ①易损斑块在ACS组的分布高于SAP组(P<0.05),稳定斑块在SAP组的分布高于ACS组(P<0.05)。②ACS组和SAP组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Hcy水平高于SAP组(P<0.05),ACS组、SAP组和对照组间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易损斑块组、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易损斑块组Hcy水平>混合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斑块组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①冠脉CT可较准确地显示冠脉斑块的性质。②Hcy与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关系密切,可反应冠脉斑块的不稳定性;IgE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无关。③Hcy结合冠脉CT对冠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血清学水平上探讨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评价CRP、MMP-2、MMP-9水平作为ACS的血清学指标的意义。方法: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散射比浊法对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非冠心病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清CRP、MMP-2、MMP-9水平进行测定。结果:ACS组,SAP组血清CRP、MMP-2、MMP-9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组血清CRP、MMP-2、MMP-9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RP、MMP-2、MMP-9水平可反映斑块稳定性,可作为检测ACS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朱志军 《浙江医学》2010,32(11):1610-1611,1615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新喋呤的变化,探讨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及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各20例)和16例正常者,分别测定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正常者的血清新蝶呤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及稳定性心绞痛组新蝶呤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亦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治疗后,稳定性心绞痛组新蝶呤浓度明显升高(P〈0.05),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并无明显变化,而且两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外周静脉血清新蝶呤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新蝶呤水平显著升高,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稳定心绞痛患者行介入治疗后升高更明显。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诱导或加剧病变冠脉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免疫激活可能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新蝶呤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