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0例结直肠癌术后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疗程5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Ⅱ),并比较住ICU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Alb分别为(35.7±2.6) g/L、(32.4±2.8) g/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CRP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9.7±4.5) mg/L、(12.4±2.1)分和(31.6±9.8) mg/L、(14.3±2.5)分,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ICU时间为(9.6±1.3) 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1±2.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应用于结肠癌术后合并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早期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接受治疗手段分为治疗组80例(接受早期集束化治疗)和对照组70例(接受传统经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入住ICU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住院期间最高SOFA评分、器官衰竭数目和住院28 d的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最高SOFA评分、SOFA评分差值、器官衰竭数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集束化治疗可以减轻感染性休克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严重程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结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95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1)与治疗组(n=54)。均给予规范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另给予胸腺肽α1结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治疗前、治疗7 d后病情评分,血清免疫炎症反应、应激激素指标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评分、血清各项免疫炎症反应指标水平及应激激素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血管紧张素(Ang)Ⅰ、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均明显下降,抗炎因子IL-4、IL-10、IL-13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评分和指标下降或者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11.97±2.34)d和ICU住院时间(14.30±2.92)d明显短于对照组(14.02±3.17)d和(16.69±3.47)d,MODS发生率(14.81%)及28 d病死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4.15%和26.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1结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炎症反应,控制应激激素,促进恢复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陆肖娴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9):1274-1275,1279
目的:研究ω3脂肪乳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43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ω3脂肪乳,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蛋白(ALB)、APACHEⅡ评分及氧合指数(PaO2/FiO2)。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第7天免疫功能明显改善,CRP、IL-6、TNF-α均明显下降,氧合指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APACHEⅡ评分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ω3脂肪乳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伴多器官衰竭(MOF)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脓毒症伴MO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免疫功能指标水平、PCT及CRP水平。结果:治疗30 d后,研究组患者死亡率为14.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两组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研究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CD4+及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1 d后,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水平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两组PCT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两组PCT及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1 d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伴MOF患者可降低病死率和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改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eNOS)894G→T,-786T→C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于2007年4月至2009年5月,在北京9个教学医院ICU随机收集严重脓毒症患者117例,应用PCR-RLFP及PCR-SSCP方法检测eNOS 894G→T,-786T→C等位基因和基因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致病微生物,入ICU后24 h内急性心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7 d内SOFA评分、感染性休克发生率、致休克时间(从发生感染至出现休克时间)、休克持续时间、人ICU后7及28 d病死率.结果 eNOS 894 G→T基因多态性中基因型GT携带者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较基因型GG携带者有增加趋势(87%vs 68.1%,P=0.071),且致休克时间明显缩短[1.0(0.1-6.5)d vs 2.0(0.10-27.0)d,中位数(范围),P<0.05].此类患者APACHE Ⅱ(24±7 vs 19±7)及序贯器官衰竭分析(SOFA)评分(9±3 vs 5±3)显著升高(P<0.05,P<0.001),7 d和28 d病死率显著增高(34.8%vs 0%,P<0.001;78.3%vs 23.4%,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SOFA评分以及基因型GT为影响严重脓毒症预后的独立高危风险因素.本研究未发现eNOS 0786T→C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存在相关性.结论 eNOS 894C→T(而非-786T→C)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存在密切关系.基因型GT携带者器官功能损害更加显著,并且与感染性休克的发病过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张胜利  开标  陈昕 《中国医刊》2023,(9):974-977
目的 探究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肠道菌群、免疫功能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22年8月海军安庆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乳剂)和研究组(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乳剂),每组各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d后的营养状况(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内毒素、D-乳糖、二胺氧化酶)、肠道菌群(肠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s A,IgA)、IgG、IgM]、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7d后,两组患者的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双歧杆菌数量、乳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内毒素、D-乳糖、二胺氧化酶、肠杆菌数量、肠球菌数量、TNF-α、IL-6、IL...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低热量营养支持对大中型结核病人手术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我院近年的79例大中型结核病人经手术治疗后,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病例术后即开始采用经中央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热量30~35Kcal/(kg·d)营养支持,而研究组给予低热量15~20Kcal/(kg·d)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术后营养指标、代谢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病例术前,术后营养水平和代谢水平的差异,比较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伤口愈合时间,营养支持治疗的费用,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术前各指标无显著差异,术后第8、14天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例的营养指标测定血红蛋白(HG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代谢指标谷氨酸丙酮酸转氟酶(ALT)、血尿素氮(BUN)无显著性变化;而研究组术后第8、14天血糖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 05.两组病例伤口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而研究组中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治疗费用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大中型结核病人手术术后进行低热量营养支持治疗能明显改善病人的术后营养状况,降低术后的应激性高血糖反应和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营养支持治疗费用,更宜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热量营养支持对大中型结核病人手术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我院近年的79例大中型结核病人经手术治疗后,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病例术后即开始采用经中央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热量30~35Kcal/(kg·d)营养支持,而研究组给予低热量15~20Kcal/(kg·d)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术后营养指标、代谢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病例术前,术后营养水平和代谢水平的差异,比较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伤口愈合时间,营养支持治疗的费用,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术前各指标无显著差异,术后第8、14天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例的营养指标测定血红蛋白(HG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恢复至术前水平,代谢指标谷氨酸丙酮酸转氟酶(ALT)、血尿素氮(BUN)无显著性变化;而研究组术后第8、14天血糖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 05.两组病例伤口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而研究组中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治疗费用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 大中型结核病人手术术后进行低热量营养支持治疗能明显改善病人的术后营养状况,降低术后的应激性高血糖反应和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营养支持治疗费用,更宜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RASS评分的镇静方案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2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1)及对照组(n=41).两组患者进入ICU后均给予对症干预,在此基础上参照RASS评分给予对应镇静方案,研究组将RASS评分维持于-3~-4分,对照组将RASS评分维持于0~-2分.统计两组患者镇静前后心肌损伤相关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cTnI)、cTnT、脑钠肽(BNP)]水平、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免疫功能相关指标(NK、CD3+、CD4+)、SOFA、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28天病死率.结果 镇静3天后两组患者cTnI、cTnT、BNP水平较镇静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镇静3天后两组PaO2水平较镇静前增高,PaCO2水平较镇静前降低,且研究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NK水平较干预前降低,CD3+、CD4+水平较干预前增高,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3天后两组患者SOFA、APACHEⅡ评分较镇静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天病死率(14.63%)与对照组(19.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休克患者镇静干预中将RASS评分维持于-3~-4分可能更利于有效保护心肌,调节血氧状态及机体免疫功能,缩短机械通气和ICU入住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对老年严重脓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48例,分成CBP组25例、对照组23例,两组都根据脓毒症治疗指南行集束治疗,CBP组进行集束化治疗的同时使用CBP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4、72 h检测患者血气分析、乳酸、血生化和血常规,应用APACHEⅡ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记录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的病死率.结果 CBP组的机械通气时间(5.56±3.46) d,ICU住院时间(9.14±3.12)d,28 d病死率32%;对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8.04±5.26)d,ICU住院时间(11.62±4.83)d,28 d病死率52%;CBP组与对照组比较,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减少,28 d病死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P组治疗24、72 h后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P组治疗24、72 h后血乳酸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CBP治疗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间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血必净治疗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进行治疗,剂量为50ml静脉滴注,2次/d,疗程为7d。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16.7%)低于对照组患者(38.1%),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15.2±3.2)明显低于对照患者(20.5±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必净治疗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降低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值。  相似文献   

13.
刘博 《广西医学》2016,(12):1711-1714
目的 观察含强化精氨酸的肠内营养支持辅助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H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急性胰腺炎规范化治疗,同时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先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后经空肠营养管给予含强化精氨酸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腹部体征缓解所需时间和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营养指标、体液免疫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腹痛、腹胀缓解所需时间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G、IgM、淋巴细胞总数、CD3、CD4水平均较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含强化精氨酸的肠内营养支持辅助治疗HAP能更加有效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降低患者急性反应期炎症反应,预后和提高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相关促炎症因子和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52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与血必净治疗组(B组).在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B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100 ml加入0.9%氯化钠1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持续7 d.A组则给予同等量的0.9%氯化钠作为对照.A、B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分别抽血检测血清内血管内皮细胞(VEC)相关促炎症因子和凝血因子水平.促炎症因子包括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凝血因子包括一氧化氮(NO)、抗凝血酶Ⅲ(AT-Ⅲ)、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VWF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并统计两组患者的28 d病死率.结果 B组患者28 d的病死率为32.1%(9/28),低于A组的62.5%(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B组患者VEC诱导的促炎症因子VCAM-1和ICAM-1明显低于A组;VEC诱导的抗凝(NO、AT-Ⅲ、TM)和促纤溶物质(TPA)、促凝(VWF)和纤溶抑制因子(PAI-1)都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能够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其机制可能与其稳定血管内皮细胞,改善严重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联合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检测指导脓毒症休克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进行床旁超声联合血浆NT-proBNP检测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 d内病死率.结果:治疗前、治疗6 h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乳酸水平、尿量、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乳酸水平、尿量、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联合血浆NT-proBNP检测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实施体液复苏效果与PICCO监测相似,但是床旁超声联合血浆NT-proBNP检测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实施体液复苏更加安全、方便易行、价格低廉,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脓毒症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与其病情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尿脓毒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前后的CAR、APACHEⅡ评分和28d病死率。比较不同预后的CAR和APACHEⅡ评分,分析其CAR与APACHEⅡ评分和28d病死率的关系,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治疗前后的CAR预测其28d病死率的价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CAR和APACHEⅡ评分均降低(P0.05),患者28 d病死率为8.75%。与存活患者比较,死亡患者治疗前后的CAR和APACHEⅡ评分均升高(P0.05)。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尿脓毒症患者CAR与APACHEⅡ评分和28d病死率均呈正相关(r=0.826、0.853,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尿脓毒症患者治疗前后的CAR预测其28d病死率的价值良好,其中以治疗后的CAR预测其28d病死率的价值最优。结论:尿脓毒症患者CAR较高与其其病情和预后相关,可能作为其病情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动脉多普勒超声与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在感染性休克监测指导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8月本院ICU病房接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研究组选择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选择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氧合指数、液体复苏量、6 h复苏率、肺水肿发生率、28 d死亡率,以及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后,研究组APACHEⅡ、SOF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CU入住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液体复苏量、肺水肿发生率及28 d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6 h复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多普勒超声在感染性休克监测指导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多项综合治疗是否可以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共有33名患者入组。其中有15例患者实施多项综合治疗,另18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前者为研究组,后者为对照组。根据拯救全身性感染战役(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指南,观察早期多项综合治疗(早期目标治疗、早期经验性应用高效广谱抗生素、控制血糖、静脉应用小剂量激素)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感染性休克时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治疗后CVP、治疗前后血液乳酸含量、患者早期的输液量、血糖、ICU住院天数、28d病死率、ICU病死率、出院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入选时的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在休克后6h内输液量多于对照组,〔(2816.67±1469.41)mLvs(1882.22±1024.63)mL,P=0.040〕。研究组治疗6h后的CVP高于对照组〔(11.2±4.74)mmHgvs(7.35±3.95)mmHg,P=0.018〕。24h后研究组CVP仍高于对照组〔(10.53±2.67)mmHgvs(5.76±1.60)mmHg,P=0.000〕。研究组28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33.7%vs72.2%,P=0.038)。研究组有40%患者应用小剂量激素,对照组未应用激素。2组患者前3d血糖、ICU病死率、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多项综合治疗可以更好的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用于急诊脓毒症早期识别中的价值。方法:选择96例急性重症感染患者,依据脓毒症(sepsis3.0)诊断标准将96例患者分为非脓毒症组(40例)、脓毒症组(29例)及脓毒症休克组(27例)。测定全部患者PCT、β2-MG、LDH水平,并应用APACHE-Ⅱ评分进行评估。比较三组的PCT、β2-MG、LDH及APACHE-Ⅱ评分;以28 d病死率作为治疗观察终点,统计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生存及死亡病例,分析生存组、死亡组的PCT、β2-MG、LDH及APACHE-Ⅱ评分,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CT、β2-MG、LDH及APACHE-Ⅱ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脓毒症休克组PCT、β2-MG、LDH及APACHE-Ⅱ评分>脓毒症组>非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8 d病死率作为治疗观察终点,脓毒症组患者死亡7例,脓毒症休克组患者死亡8例;死亡组PCT、β2-MG、LDH及AP...  相似文献   

20.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早期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6年1月~2008年12月该科收治的41例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作为"早期集束化治疗"治疗组,按照<2004年国际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采取6~24h内早期集束化治疗,包括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1h内经验性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严格控制血糖治疗、机械通气控制平台压、镇静镇痛治疗等.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2月41例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传统经验性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41例早期集束化治疗组:6h EGDT达标35例,达标率为85.36%:住院28 d死亡11例,病死率为26.83%.41例对照组:6h EGDT达标18例,达标率为43.90%;住院28 d死亡21人,病死率为51.22%.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6 h EGDT达标率及病死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 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早期集束化治疗策略较传统的经验性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