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球结膜微循环与眼底检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观察了80例160只眼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球结膜微循环及眼底改变。正常组40人,男16,女24,年龄自15至64岁,平均37.8岁。糖尿病组40人,男16,女24,年龄自27至70岁,平均54.3岁。球结膜微循环检查:在裂隙灯下观察记录双侧球结膜颞侧,先放大16倍观察血管分布和大致的形态变化,细动静脉比例,再放大32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00例糖尿病患者球结膜微循环与眼底检查结果及其相关性,并与10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组球结膜微循环血管形态、血液流态、管周状态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均高于健康组。球结膜微循  相似文献   

3.
<正> 微循环检查是通过对甲襞及球结膜等部位体表微血管形态及血液流态的观察,对探索有关疾病的发展规律,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了客观信息和可靠的依据,是一种新兴的无损伤性微观检查技术。近年来,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普遍重视。一年来,我们通过100例临床应用取得了富有成效的结果,现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用YZ-5 CS型照相裂隙灯显微镜,附加目镜测微尺,放大35倍,观察双眼颞侧球结膜微血管,按田牛等球结膜微循环检测综合定量评价标准并以单毅40岁以上健康人球结膜微循环参考值比较,经微机处理判定积分值。眼底检查由同一专职医师按1964年全国高血压及心血管学术会议分级评定。观察30例经临床体检,血流变学及脑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98例血栓性心脑血管病的球结膜微循环(Bulbar conjunctival microcirculation, BCM)与眼底改变。统计学分析两者对诊断均有价值。BCM能显示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比眼底检查更有助于早期诊断、病情转归和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6.
我们观察了73例高血压病人的眼底与球结膜微循环中的血管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二者有平行关系。本组共73例,男61人,女12人,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64岁。按WHO建议使用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严格进行分期,(合并高血脂者除外)Ⅰ期15人,Ⅱ期49人,Ⅲ期9人。经五官科用小瞳孔窥视法查得眼底,属Ⅰ期眼底变化者18人,Ⅱ期51人,Ⅲ期4人经休息1—2小时后再用田牛氏球结膜微循环检查指标查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球结膜微循环检查方法,对21例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与对照组(25例健康人),按疾病不同分期及不同治疗进行了球结膜微循环、眼底、肾功等观察和比较。其中氮质血症期5例,尿毒症期9例;进行药物治疗11例,透析治疗3例,肾移植7例。年龄15—64岁,男13例,女8例。结果见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球结膜微  相似文献   

8.
疾病与眼球结膜微循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疾病与眼球结膜微循环曾昭炜*临床微循环观察是近30余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医技方法。人们可以借助相应的仪器和设备直观、动态地观察到疾病的微循环变化。在人体上能观察到微循环的部位很多,但眼球结膜微循环(BCM)观察独具特点:(1)能够全面地观察到微循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球结膜微循环的观察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突聋组微血管变化总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微血管形态:网状结构、囊状扩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微血管流态:粒流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本文所观察的病例中,大量出现的网状结构同时伴有囊状扩张为突发性耳聋的微血管变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0.
脉络宁治疗糖尿病脑血栓形成的球结膜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络宁治疗糖尿病脑血栓形成的球结膜微循环观察冯林美,赵爱婷,宓国伟脑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老年多发病,我国糖尿病患者从临床及病理解剖资料中发现脑动脉硬化脑梗塞的发病率2~4倍于无糖尿病患者,而且趋于年青化,如不及时治疗,后遗症多,严重者可反复脑梗塞,最...  相似文献   

11.
球结膜微循环图象定量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采用医学彩色图象分析仪检测微循环的新方法,建立了测量球结膜微循环101个新参数。这些定量参数与加权积分法的23个参数结合应用,可使微循环观察研究更为客观,精确和可靠。在临床循环的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运用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对36例高血压病人及30例正常人作了微循环检查.指标:1.微血管网络对血流阻力的指示,包括微动静脉管径、微血管条数及面积密度.2.微循环血液灌流指标,包括单根血管流速和流量,区域血流量,及微血管灌流比.结果:除微血管面积密度增加外,其余指标病人组均较正常组为低(P均<0.05);另外,微动脉(A_1、A_2)管径与舒张压呈直线负相关(P<0.05).提示本病微循环病变特征是微血管径变小,微血管网开放度降低及灌流状态恶化.  相似文献   

13.
眼科疾病与球结膜微循环之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4.
眼球结膜微循环的临床检测与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 眼球结膜微循环 (BCM)检测后 ,必然要向申请作检测的医生或被检测者出一份报告 ,这份报告一定要简明 ,结果分析要结合BCM出现异常指标的病理生理意义去分析 ,以供临床诊疗提供有力的参考。同时 ,通过电脑软件 ,在作BCM检测时采帧、喷墨显示和打印彩色图像 ,可留存资料作对照 ,亦增加了临床诊疗的功能。1 眼球结膜微循环的特点1.1 生理解剖上的特点(1)能够全面地观察到微循环单位的各个部分 ,因此所提供的信息较为全面。眼球结膜是疏松的粘膜组织 ,薄而透明 ,微血管穿行其中 ,由眼液保持湿润 ,且有白色的巩膜做底衬 ,因此各级…  相似文献   

15.
角膜类脂环为双侧角膜周边部的类脂质沉着,随年龄增高发生率增多。常见于老年人,青年人亦有。既往眼科学界多不重视类脂环,认为无临床意义。近几年来我们对150例角膜类脂环患者的球结膜微循环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裸眼检查角膜类脂环 根据角膜类脂环的密度和占角膜缘的多少,将类脂环分为三级。一级环:即轻度环,在角膜缘上皮下可见白色点状物,多发生于角膜上方,下方次之,颞侧和鼻侧较少。二级环:即中度环,白色点状混浊物扩大融合成片,不超过角膜缘2/3,呈淡灰色。三级环:即重度环,白色混浊物呈弧状或环状,可占角膜缘一周,宽约1~2mm。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88年7月~1989年9月,采用微循环显微镜观察眩晕症病人球结膜微循环64例。其中高血压者8~~  相似文献   

17.
<正> 癫痫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短暂脑功能异常,且反复发作的神经症状,为小儿神经内科门诊的主要治疗对象。本文对我院30例癫痫患儿进行了球结膜微循环观察,发现大部分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异常,与正常组对照有显著差异,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测中风后遗症患者球结膜微循环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分析提供资料。方法:选择首次中风,一年后仍存在偏瘫、失语等后遗症患者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50-60岁;其BrumslromⅣ级左右,BDAE评定分级3级-2级、Bathel’s Index 40分左右;正在进行功能锻炼、针灸等康复治疗。另选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采用XW型微循环检测系统观察两组人群球结膜微血管直径、血流状态及白色微小血栓;并抽取所有受检者空腹肘静脉血液,放免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并计算ET/NO比值。结果:中风后遗症患者中微动脉纤细、微静脉瘀曲较多见,占81.58%(31/38),血流呈粒流-粒缓流状态者占65.79%(25/38),高于对照人群的16.67%(5/30)和6.67%(2/30);中风后遗症患者17例(44.74%)见到白色微小血栓,对照人群仅见1例(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风后遗症患者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人群(82.54±11.76ng/L vs 51.96±8.75ng/L,P0.05);NO水平却较对照人群稍低(45.33±12.80μmol/L vs50.23±18.65μmol/L,P0.05);中风后遗症的ET/NO也大于对照组(1.82±0.23vs 1.03±0.12,P0.05)。结论:部分中风后遗症患者存在微循环障碍,内皮功能不稳定可能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应加强防范其二次中风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过敏性紫癜的甲襞与球结膜微循环文/王培知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病。本文对41例紫癜患儿同时进行了甲襞与球结膜微循环的观察,比较了普通型紫癜与紫癜肾型的微循环表现,分析了不同部位微循环改变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一般资料本院1990~1991年收治的过...  相似文献   

20.
采用照相裂隙灯显微镜(YZ-5CSI)放大16倍,连结彩色电视录相系统,对正常人120名,各种疾病患者共1324名,总共1444人,作了眼球结膜微循环观察,对临床指标作了选样录相,在重放录相下选样拍摄彩照制成图谱,并制作幻灯,每一图谱中包含有三个内容: 一、指标名称:1.正常眼球结膜微循环及其分布2.苍白缺血区3.浅层静脉梗阻4.细动脉口径收缩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