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总结胎粪性腹膜炎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胎粪性腹膜炎的影像学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22例胎粪性腹膜炎病例,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腹部钙化斑是胎粪性腹膜炎的重要影像学表现,22例患儿中有16例患儿X线平片发现钙化斑,17例患儿行CT检查有15例发现钙化斑;其次腹水征象,22例患儿共有15例影像学检查发现腹水;肠粘连、肠梗阻也是胎粪性腹膜炎的主要影像学表现,22例患儿影像学检查有14例表现为肠梗阻。结论 X线检查能发现大部分的钙化斑,CT钙化斑检出率更高,并能更好的观察病灶与周围关系,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病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方法 2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位于长骨干骺端,其中股骨10例,胫骨6例;15例X线表现偏心性溶骨性改变;23例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结节状略低密度软组织密度肿块;25例病灶强化不明显;28例MRI表现边界清楚软组织密度肿块,23例T_1加权像呈不均匀中等信号,T_2加权像呈高信号;24例病灶强化不明显。讨论 CT、MRI强化不明显对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断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褚春香 《安徽医药》2015,36(9):1134-1135
目的 探讨X线与CT在胸部外伤中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90例胸部外伤患者的X线、CT影像检查资料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肺挫裂伤、肺不张、肋骨骨折、气胸、胸腔积液(血)、其他胸外伤的X线检出率分别为91.30%、100.00%、97.50%、97.50%、93.75%和85.00%,而CT的检出率均为100.00%。结论 X线可作为胸部创首选的检查方法,而CT检查可作为其最优检查手段,X线和CT联合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联合MRI技术应用于妇科盆腔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收治疑似妇科盆腔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使用CT、MRI及联合检查,检查后1~2周内手术,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对照并分析诊断效果。结果 使用CT联合MRI技术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总相符率为92.5%,比单独使用其中一种的总相符率明显提高(χAC2=9.04,χBC2=6.65);在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的检查结果比较中,CT联合MRI技术分别对比CT和MRI单独检查,体现出明显优势。结论 联合CT和MRI两种检查方法能互相弥补不足,针对不同类型妇科盆腔肿瘤,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杨海南  何广明  吴辉  陈志远  李旭丰 《安徽医药》2016,37(10):1222-1224
目的 探讨神经鞘瘤的X线与MRI表现及二者在神经鞘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神经鞘瘤患者27例(27个病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X线与MRI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神经鞘瘤的X线主要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及肿块影,可伴有病理性钙化,骨内神经鞘瘤的X线表现主要为局限性单囊状类圆形改变,一般无钙化、骨化。恶性病例多边界不清,可见硬化缘,正常皮质髓质过度带大幅增宽,肿瘤穿破皮质累及周围软组织,脂肪间隙消失;良性病例边界清晰、皮质变薄,边缘硬化,周围软组织不受累及。神经鞘瘤的MRI增强可见病灶有完整包膜,可见靶征与神经出入征。恶性病例多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良性肿瘤亦可信号不均,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低、等混杂信号。结论 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多方位与多参数成像可精确显示肿瘤大小、形态、边缘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对神经鞘瘤的诊断效果优于X线,诊断过程中需注意观察相关征象并予以鉴别。  相似文献   

6.
王庆雷 《安徽医药》2017,38(3):365-366
目的 探讨MRI在儿童肘关节骨骺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于郑州市骨科医院就诊的23例儿童急性肘关节损伤患者,所有患儿伤后首次均行肘关节正侧位X线及MRI检查。结果 X线检查明确骨折6例,“八”字征阳性5例,仅软组织肿胀4例,未见明显异常但怀疑骨折8例。MRI检查显示,6例X线提示骨折患儿中,4例存在骺软骨损伤;5例“八”字征阳性中MRI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骨骺骨折、桡骨小头骨折;4例软组织肿胀均存在骨骺骨折及骨髓水肿,且水肿在距离骺板1 cm范围内。8例X线检查阴性但怀疑骨折的患儿中,6例MRI显示骺板、骨骺损伤,2例仅发现存在骨髓水肿且水肿范围距离骺板1 cm以外。 结论 MRI可以更加准确的诊断儿童肘关节骨骺损伤,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21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17例行螺旋CT检查,15例行MR检查。结果原发性ABC共20例,继发性ABC1例,均发生于长管状骨。21例X线均表现为囊状膨胀性溶骨性骨破坏,9例病灶内见骨性分隔,18例有硬化边;17例行CT平扫,13例显示病灶内部的细小骨嵴、骨包壳中断情况,11例显示病灶内液-液平面,硬化边显示明显;15例行MRI检查,13例骨质膨胀,11例显示囊腔及液-液平面,囊腔周围间隔呈长T1、短T2信号。结论 CT及MRI、特别是MRI对ABC较平片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ABC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肾性骨病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6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肾性骨病患者多部位的 X 线及CT检查资料。结果 骨质疏松68例,骨质软化31例,骨质硬化42例,骨吸收53例,纤维囊性骨炎20例,转移性钙化45例。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肾性骨病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以作为临床评估患者病情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均有x线摄片,其中5例接受CT检查,2例接受MR检查。结果14例患者共检出16个病灶,其中髋臼9个,月骨3个,腕舟骨、肱骨头、股骨头、胫骨远端各1个。16个病灶的X线表现为临近关节面单房性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减低区,边界清楚伴薄层硬化边。5例6个病灶的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囊状骨质破坏,边界清楚,边缘有硬化,病灶中心CT值38HU左右。2例2个病灶在MR表现为长T1、长12信号,其周围可见较薄的长T1、短他信号边缘。结论骨内腱鞘囊肿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影像学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患者X线、CT、MRI影像学检查方式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PPNET患者X线、CT、MRI影像学检查资料,并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分析病变部位影像学特征。结果发病部位为骨骼6例(包括左胫骨1例、右胫骨2例、骶骨1例、髂骨1例、左肱骨1例),软组织4例(纵隔2例、胸壁1例、腹膜后1例)。X线检查发现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CT检查主要表现为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模糊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肿块内多有囊变、坏死;MRI表现主要为T1WI为稍低或中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结论 X线、CT及MRI检查均可较好地观察病灶内部结构及周边变化,合理联用可达到理想的定性、定量诊断效果,还可指导手术切除、远处转移分析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分析交叉韧带损伤的双能量CT及MRI表现,探讨双能量CT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膝关节损伤的患者行双能量CT和MRI检查,比较两者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一致性。结果 双能量CT诊断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分别为16例、8例,与MRI诊断结果一致者分别为15例、8例,采用kappa检验得出两者诊断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一致性很高。结论 双能量CT能够弥补MRI的不足之处,为辅助临床诊断交叉韧带损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统计患者影像学数据,显示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明确变异的发生与表现,提高相关变异的影像学诊疗水平.方法 1)利用我院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PACS)资料,查找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病例共590例;2)分析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解剖变异分型;3)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的三维重建成像与分析;4)比较影像学检查方法.结果 1)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 590例,其中男性293例(49.66%),女性297例(50.34%),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剖变异包括4类:第1类,寰椎椎动脉沟环变异419例(71.02%);第2类,骨性融合或缺如113例(19.15%),其中寰枕融合10例,寰枢融合9例,C2-3融合84例,齿突变异5例,寰椎椎弓发育不全5例;第3类,椎动脉变异26例(4.41%),其中椎动脉走形异常5例,椎动脉发育异常4例,椎动脉纤细14例,椎动脉缺如3例;第4类,颅底畸形32例(5.42%),其中Chiari畸形20例,扁平颅底5例,颅底凹陷7例.2)影像检查与诊断:X线、CT、MRI分别发现第1类变异357例(60.51%)、93例(15.76%)、0例(0.00%);发现第2类变异4例(0.68%)、65例(11.02%)、15例(2.54%);第3类变异20例(3.39%)、6例(1.02%)、0例(0.00%);第4类变异17例(2.88%)、6例(1.02%)、24例(4.07%).接受2种以上影像学检查15例,其中结论不一致11例,均发生于第2类变异;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 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发现率为7.13%,男女无显著差别.第1类变异椎动脉沟环最多,都是经X线检查或CT诊断;第3类椎动脉变异由三维CT诊断最多;第4类Chiari畸形由MRI诊断最多.影像学检查诊断不一致均为第2类变异骨性融合或缺如,三维CT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胆囊癌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CT、MRI影像学资料,其中28例行CT检查,14例行MRI检查。分析原发病灶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并与大体病理进行对照。结果:胆囊壁不规则增厚、胆囊腔内结节和(或)胆囊区肿块为胆囊癌的直接征象,其中厚壁型11例,腔内型10例,肿块型9例;增强检查后,增厚的胆囊壁、结节和(或)肿块明显持续强化。其他表现包括合并胆囊结石23例,肝内外胆管扩张13例,肝脏直接受侵11例,累及胃和十二指肠者分别为3例和5例,淋巴结转移16例,肝脏转移3例。上述征象MRI均能显示,4例肿大淋巴结于CT上难以判断,3例等密度胆囊结石于CT上未检出。结论:CT及MRI能清楚地显示胆囊癌的原发灶,并能较准确地评价胆囊癌浸润程度及扩散范围,且MRI对胆囊结石、区域淋巴结转移等间接征象的显示要优于C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侧大脑后部以外非典型部位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非典型部位PRES的MRI影像资料,包括常规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及扩散加权成像(DWI),5例行MR动脉成像(MRA),4例行MR静脉成像(MRV)检查,3例接受MRI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在3—14d内复查MRI。结果9例非典型PRES病例中,3例累及额叶,2例累及颞叶,2例累及两侧小脑半球,1例累及两侧基底节,单纯桥脑病变1例,左侧单侧病变1例;5例行MRA检查,其中1例MR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节段性狭窄,4例MRA正常;4例MRV正常。3例MRI增强未见异常强化。所有病例3~14d复查病灶明显好转或完全消失。结论认识非典型部位PRES的MRI表现有利于正确诊断PRES,并对揭示其发病机制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X线平片、CT、MRI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X线、CT与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对比。方法对65例临床疑诊为ANFH患者进行X线平片\CT与MRI检查,并且做X线平片、CT与MRI的对照观察,并与同期临床症状比较。结果53例经X线检查诊断为ANFH35例;经CT扫描诊断为ANFH42例;所有病例均经磁共振扫描证实为ANFH53例,其中15例为早期病变。统计结果表明,MRI为最好,CT次之,X线平片最不敏感。结论X线平片难以显示ANFH的早期表现,MRI不仅能发现其早期病变,且能反应病变的确切范围和程度,对早期治疗和预后具有积极意义,但对骨质的细微结构改变及钙化不如CT明显,且费用较高,多用于临床高度怀疑ANFH而X线平片及CT检查阴性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MR对脑弥漫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DAI 32例,患者均做了CT检查,其中22行CT及MR检查.结果 32例中共发现237个病灶,其中胼胝体12个,脑干3个,基底节区8个,大脑白质211个,小脑半球3个.85.2%病灶为非出血性病灶,T1W低信号,T2W高信号.损伤部位与患者临床预后、GC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为DAI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曹国平  罗松  邓小毅  顾红梅 《安徽医药》2019,40(11):1215-1218
目的 探讨MRI对痛风性膝关节炎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张家港澳洋医院2015年7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31例慢性痛风患者膝关节双能量CT和MRI检查图像,以双能量CT为金标准,检验MRI对痛风石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 4例患者行双侧膝关节双能量CT和MRI检查,共35个膝关节纳入研究。MRI对痛风石检出的特异性为0.977(95% CI:0.930~0.994),敏感性为0.648(95% CI:0.551~0.735),阳性预测值为96.0%,阴性预测值为77.0%,准确性为82.8%。结论 与双能量CT相比,MRI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8.
长骨中段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平片、CT、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骨中段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平片、CT、MRI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长骨中段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X线平片11例,CT 10例,MRI 6例。结果11例中多数患者有局限性疼痛,肿胀、压痛,影像检查均为长骨中段的溶骨性破坏,沿骨髓腔纵向发展,骨干膨胀变粗,有骨膜反应,骨皮质变薄或穿破,可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X线平片具有一定特征性,是诊断本病的首选和主要方法,结合CT、MRI能够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