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研究动物类中药在治疗脾胃系疾病的作用及配伍运用规律,通过脾胃病之发病机理,结合历代有关文献记载,从理气宽中和胃止痛、和降胃气制酸止痛、健脾化湿和胃化浊等3个方面,探讨了动物类药在脾胃系病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动物类中药在治疗脾胃系疾病的作用及配伍运用规律,通过脾胃病之发病机理,结合历代有关文献记载,从理气宽中和胃止痛、和降胃气制酸止痛、健脾化湿和胃化浊等3个方面,探讨了动物类药在脾胃系病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魏道祥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2):711-714
以基础理论为依据 ,结合临床体会 ,对苦寒和辛温两类方药的合用作了较为深入的探析。从药义分析、配伍特点、证方变化、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认为苦辛方药配伍是治疗脾胃、肝胃、胆胃、肠胃不和的一大治法  相似文献   

4.
成都中医药大学老年病科梁超教授以《伤寒杂病论》及《脾胃论》中脾胃学说为本,指出脾阳气虚是脾胃病的主要病机,注重在补益中气的治疗原则上临床加用附子半夏配伍治疗功能性胃肠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试述其运用附子半夏配伍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补中益气汤配伍规律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补中益气汤由李东垣创制,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甘温除热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等脾胃功能障碍有关的诸多病证。现代学者对补中益气汤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质量标准和配伍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有关其配伍规律的研究的文献报道较多,但未见综述整理,该文旨在从该方药物配伍对其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两方面入手,总结补中益气汤配伍规律的现代研究成果。研究表明,无论有效成分的研究还是药理作用的研究都证明了补中益气汤配伍的合理性,任何单味药物或药对的缺失,其药效均不如原方。在配伍对有效成分的影响方面,方中君臣药均可增加橙皮苷的含量,佐药可降低甘草酸的含量;在配伍对药理效应的影响方面,君药黄芪及益气健脾药味配伍在免疫调节方面起主导作用,而佐使药柴胡、升麻起关键性增效作用;同时益气升阳药味配伍对脾虚证模型动物的病理状态和代谢的调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研究成果充分阐明了补中益气汤的方药配伍所涉及的中医基础理论和方剂学理论的科学性。经典方剂的配伍理论能充分体现中医基础理论及方剂学理论,而对经典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诠释中医基础理论,同时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及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由张仲景所创之理中汤,主治中焦脾胃虚寒性疾病,经后世医家的不断发展,创造出许多类似的同名方剂,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近年来,对理中汤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从实验性研究和临床性研究两方面,对其近些年应用于治疗脾胃病的研究进行总结。并认为在临床应用中,理中汤多经过加减,其各药的用量也颇有差别,在以后的实验研究中,进一步深入研究药物配伍及剂量,将更好的运用经方治疗现代疾病。  相似文献   

7.
从《脾胃论》入手,运用中医学理论,对升阳益胃汤进行探讨,揭示本方立方宗旨、治疗功效、适应病证的理论依据,以及本方在药物组成、方剂配伍方面的特点。结合临床运用观察,显示本方对因脾胃虚损、清阳不升引起的多种疾病,有显著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气味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四气和五味。气味配伍理论在方剂配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媲美君臣佐使理论,简单易学且其疗效显著,受到历代医家的青睐。叶天士对药物气味配伍理论研究颇深,不仅继承前世医家对气味配伍的临床应用,而且将其发挥到了极致,在治疗脾胃病时尤其注重气味配伍的应用。本文通过梳理《临证指南医案》有关辨治脾胃病医案,论述了叶天士运用酸、苦、甘、辛、芳香、淡味之间的气味配伍理论在治疗脾胃病中“随证变法”的应用,分为甘温益气、辛甘化阳、酸甘养阴以补脾胃之虚;辛开苦降、酸苦泄热以调脾胃之气机;芳香、淡味祛脾胃之湿;辛润、辛香、辛温以温胃通络等。叶天士将气味配伍与脏腑、病证相结合,灵活变通经方所寓之法并应用于脾胃病的临床证治中,如活用桂枝汤中辛甘理阳与辛甘理营之法、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之法、麻杏薏苡汤中分消三焦湿热之法、旋覆花汤中辛润通络之法,为后世辨治脾胃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汪龙德主任医师是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中医专家经验传承指导老师,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脾胃病科学科带头人,擅长治疗脾胃病,临床重视药物配伍使用,在药对运用方面有独到体会。汪龙德主任医师常用药对有白芷-白术、香附-川楝子、黄连-吴茱萸、柴胡-黄芩、旋覆花-代赭石、瓦楞子-海螵蛸-浙贝母等,用之临床,疗效显著。介绍汪龙德主任医师运用药对治疗脾胃病经验,并举案例1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0.
韩臣子老中医行医60余载,擅长运用中药治疗肝胆、泌尿系结石病。其在继承历代医家经验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在治疗胆石病时注重调理中焦脾胃,创立"调中法",即"调中焦,清源流,治结石"的学术思想。在用药方面,擅用黄芪与芒硝配伍,调理脾胃,升清降浊,清结石形成之源头。经长期临床验证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吕卫华 《河南中医》2011,31(7):750-750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艾滋病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33例艾滋病带状疱疹患者采用龙胆泻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10 d为1疗程.结果:治疗1疗程后,33例患者中治愈26例,好转7例,未愈0例,治愈率为78.8%.结论:龙胆泻肝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艾滋病带状疱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及厚朴三物汤药理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组成药物相同、但配比不同的三方: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及厚朴三物汤的药理作用差异,为其临床不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炭末推进、黑便排出、氨水引咳、酚红分泌等理气、泻下及止咳化痰等有关实验.结果:三方大剂量均显著增加炭末在小肠推进距离,小剂量时仅厚朴三物汤有效且与小承气汤差异显著;三方大剂量均显著缩短小鼠出现黑便时间,增加6h内黑便排出总量,小剂量时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即呈现明显泻下作用,厚朴三物汤无效;厚朴大黄汤明显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并显著促进小鼠气管酚红排泌,而其它两方作用不明显.结论:小承气汤泻下作用较强,厚朴三物汤理气效果较好,厚朴大黄汤止咳化痰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进行药效学比较,为黄连解毒汤配方颗粒汤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新鲜鸡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和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三个方面的影响,考察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药效的差异。结果传统饮片汤剂与配方颗粒汤剂均能减轻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新鲜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且两种汤剂等剂量间的抗炎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剂量组的传统饮片汤剂和配方颗粒汤剂对2,4-二硝基苯酚致大鼠发热均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其中,两者的中、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P0.05),且等剂量的配方颗粒组优于传统饮片组(P0.05)。结论黄连解毒汤配方颗粒汤剂药效相似或优于传统饮片汤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地格达-4味汤(DGD-4D)的煎煮工艺,为蒙药汤剂煎煮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DGD-4D为模型药,比较了不同蒙药煎煮方法;采用HPLC测定汤剂中指标成分秦皮乙素、栀子苷、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的含量,以指标成分转移率和浸膏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DGD-4D的煎煮工艺,使用Design-Expert8. 0. 6软件进行回归模型拟合,建立工艺参数预测模型,并对最优工艺进行验证。结果:确定DGD-4D最佳煎煮条件为加40倍量水,煎煮17 min,煎煮1次;秦皮乙素、栀子苷、胡黄连苷Ⅰ和胡黄连苷Ⅱ转移率以及浸膏得率分别为70. 01%,94. 11%,61. 23%,92. 32%,32. 89%。结论:建立了DGD-4D的最佳煎煮方法,对于提高蒙药制剂水平以及保证其临床疗效的一致性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承气汤传统煎煮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大承气汤传统煎煮工艺。方法:采用传统煎药器具砂锅煎煮,以出膏率、结合型蒽醌、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含量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分,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及大黄后下时间等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大承气汤传统煎煮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煎煮工艺为加入8倍量水浸泡时间30 min,沸腾后煎煮25min,大黄后下10 min。结论:采用传统煎煮方法建立大承气汤煎煮工艺标准,为提高大承气汤汤剂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煎药机为检索词,全文检索近年相关文献,对中药煎药机与传统煎药法的对比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四物汤传统饮片汤剂与其配方颗粒汤剂有效成分的含有量差异。方法四物汤传统饮片汤剂与其配方颗粒汤剂溶液的分析采用依利特SinoChrom ODB-BP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检测波长215 nm(没食子酸),230 nm(芍药苷),330 nm(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柱温30℃。结果 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96.81%~99.01%,RSD 0.81%~1.58%。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四物汤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大承气汤分煎与混煎化学等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分煎与混煎对大承气汤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了大承气汤分煎液与混煎液的侵膏重量、番泻甙A、辛弗林及柚皮甙的含量。结果:以上化学指标在两种不同制备液中无差异。结论:可初步认为大承气汤分煎制备液与混煎制备液具有化学等值性。  相似文献   

19.
胃脘痛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等诸多原因所致,初病多以实证为主,不通则痛为其共有病机,临床常分为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脾胃湿热等。三合汤以良附丸、百合乌药汤、丹参饮3方组合,调理肝、脾、胃气机为主,兼以活血止痛,治疗心腹诸痛。加失笑散即成四合汤,四方同用,集理气调中、和胃醒脾、补血活血、化瘀止痛、温阳散寒、清热解郁等药于一炉,治疗久治不愈胃脘痛,疗效显著。三合汤、四合汤水煎后再次浓缩,以成人100m L/次,300m L左右/d,疗效更佳。临床当以方内加减、不增新药为佳;确需方外加减,也不可过多,喧宾夺主;"治胃病药多服亦伤胃",服本方时应暂停其他胃药。附胃脘痛(阳虚血瘀,兼有阴虚气滞;阴虚血瘀,兼阳虚肝郁;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案二则。  相似文献   

20.
黄煌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隽 《江西中医药》2007,38(6):13-14
黄煌教授擅长于经方的研究和运用,在临证中总结出了治疗情志疾病两张有效方--八味解郁汤和八味除烦汤,疗效颇佳.现通过应用两方的几则医案,总结两方方证,并介绍其临床运用,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