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30例晚期尿毒症患者血透前、首剂肝素化后及血透后24h检测了血小板1min和5min聚集率。结果显示,尿毒症患者血小板1min及5min聚集率均显著低于正常,首剂肝素化后有显著提高,血透后24h较血透前有明显改善。上述结果表明:尿毒症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低下,这可能是该类患者常有出血倾向的主要原因之一;作为抗凝药物的肝素,对血小板功能有活化作用;血透能改善这类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是防治其出血倾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不同取器前准备方法对绝经妇女取器的影响。方法:128例绝经后要求取器的妇女,术前准备分别采用尼尔雌醇、米索前列醇、利多卡因等药物。B超及常规检查后再取器。结果:术前药物准备减少了取器难度及妇女的痛苦,取器成功率达96.1%。结论:绝经后妇女取器应作术前准备,以提高成功率,减少取器并发症和妇女痛苦。  相似文献   

3.
在血液净化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在常规血液净化过程中滴注碳酸氢钠对改善血液气体变化及减少并发症有一定疗效。结果如:①作维持性血透和血滤的病人在每次治疗前的血pH、PC_2、PCO_2、(?)E、HCO_3均降低,表明有缺氧及代谢性酸中毒。作血透或血滤后,上述指标不能纠正到正常范围。②从透析器(或滤过器)后补充碳酸氢钠,可使酸中毒纠正。但PCO_2、PO_2的数值仍低,原因尚待探索。③血滤治疗时,血PO_2的下降较少,低血压等发生亦少。④在透析器(滤过器)后补硷,方法简单易行,有可能代替碳酸氢盐透析法。慢性血液透析(血透)和血液滤过(血滤)等血液净化疗法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并症。Graben N等人报道,在常规血透时滴注碳酸氢钠对改善血液气体变化及减少并发症有较好的疗效。本文检测血透和血滤时的血气变化,用补碱矫正,并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4.
我院1988~1989两年血透治疗急、慢性肾衰、药物中毒共42例。这些病例在进行血透治疗前病情危重且多有并发症。本文结合病例,对透析通路选择、肝素化法及透析条件的掌握和控制进行探讨。1 一般资料1.1 病例介绍慢性肾衰20例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21~60岁。透前BUN平均  相似文献   

5.
严雪梅  徐香 《当代医学》2010,16(21):132-133
目的评价米索前列醇应用于围绝经期妇女取IUD前宫颈准备的效果。方法将围绝经期妇女312例随机分为米索组和对照组。米索组:取器前3~4h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常规取器。比较两组的取器结果。结果米索组在宫颈扩张程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无痛率和手术成功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索可作为围绝经期取IUD的常规宫颈准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透过程对心肌酶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中心血透病人27例观察共103次,每次留取血透前、血透4小时及血透结束时(5小时)共3个血标本分别测定LDH、HBD、CK及CK-MB,所得数据按取血时间分为透前、透中4小时及透后三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LDH、HBD及CK-MB透中4小时、透后与透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显性,血透4小时与血透后相比无明显差异;CK透前、血透4小时及透后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液透析中LDH、HBD、CK-MB明显升高,血透对心肌有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访问是人际交流的一种方式 ,是访问者与访问对象交流知识、思想、感情的全过程[1] 。血透治疗前访问是指血透室护士对治疗前患者有目的地进行关于治疗方面的信息交流互动过程 ,并由此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需求 ,提供治疗前心理支持和有关帮助 ,使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以利血透治疗的顺利进行。1 提倡血透治疗前的来访血透是治疗急、慢性肾衰的主要手段 ,但不被人们广泛认识 ,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 ,常可导致患者产生较强的生理与心理反应[2 ] 。在生理上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的改变 ,如血压升高、脉搏增快等 ;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治疗,对糖尿病肾衰患者血糖的影响,以便提高糖尿病肾衰患者的血透效果。方法对28例糖尿病肾衰患者均采用标准碳酸氢盐无糖透析液进行血透,于餐后开始血透治疗,血透期间不进食,分别在透前、透后检测血糖。结果无糖尿病肾衰患者透前、透后血糖无变化,糖尿病肾衰用胰岛素者血透后明显下降,血透当日不用胰岛素,透后血糖无明显变化。结论慢性糖尿病患者一旦进入尿毒症血透后,胰岛素用量可减少。  相似文献   

9.
钱芸娟  汪玎妍 《广东医学》1994,15(5):303-304
目前,血液透析仍然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病人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肾移植技术的日趋完善,有许多血透病人都在积极创造条件,准备接受肾移植。然而,由于血透病人抵抗力下降,经常输血等原因,使患者易罹患各种感染,如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及肾移植的效果。据此,我们对本院52例终末肾衰维持血透病人进行了血清CMV-IgM的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透析膜、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血透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清除。方法聚砜膜血液透析滤过HDF组用放免法测定透析前后内皮素一1(ET一1)、尿素氮(BUN)、肌酐(SCr)乳胶指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等指标。双醋酸膜(FB一130)HD组也用放免法测定透析前后ET—I、BUN、SCr乳胶指标,用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等指标。1个月后复查透析前ET一1等指标。结果聚砜膜HDF组单次透析ET一1血透后低于血透前(P〈0.05),而HD组透析前后无明显差异。聚砜膜HDF组1个月后ET—I均较前有所下降(P〈0.01)。结论HDF可部分清除血透患者血浆中ET—I含量,HDF可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维持性血透患者定期进行HDF治疗,能加强治疗效果,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血液灌流与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晴 《实用全科医学》2005,3(6):494-494
目的 为提高慢性肾衰长期血透患者的疗效,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 对13例患者常规血透每周3次,同时每次加用HA型灌流器串联透析。结果 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取得明显疗效。结论 灌流与血透联合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是目前临床较佳疗法。  相似文献   

12.
异体肾移植术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1],终末期肾病患者在移植前长期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在血透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贯穿始终,尤其是明确肾移植前,加强血透的护理工作更加重要。通过对肾移植术前的血透患者进行有计划、针对性的移植术前护理,使患者的身心达到移植前的最佳状态,以利于术后的护理,提高移植成功率。现就我院血透患者肾移植术前的护理心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加工方法 1.加工前的准备 我国加工红参已进入半机械化、机械化及现代化了。在人参加工开始之前,先把加工的用具、备品检修准备好。如刷参机、刷子、参帘子、锅炉、高压灭菌(器)柜,贮参室(窑)、煤、水、电等检修,准备齐全。并在加前进行试制后,再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护理标识应用于血透室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血透室于2014年1月后在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标识应用前患者43例,应用后47例,对比护理标识应用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对血透室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护理标识应用后,患者意外滑倒、针刺伤、自行拔针等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透室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可降低血透室护理差错,在规范护理行为的同时保障患者安全,有效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1目的重症出血热肾衰存在着严重出血倾向及出血并发症。血透治疗全身肝素化会加重出血,预后差,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无肝素血透旨在减少肝素化诱发加重出血因素,提高血透治疗后的生命质量。2方法待血路管、透析器上机冲洗完毕后,用12mg肝素加入500mL生理盐水,预冲血路管路透析器,接动脉端启动血泵排出预冲液,再接静脉端开始血透。每隔20~30分钟用生理盐水200ml。冲洗血路管透析器一次,血透2.5~3小时冲入生理盐水在1000~1500ml一之间,故每次定容超滤设计要加入此液量。3结果84次血透无1次透析器、血路管内凝血。血透过程中及血…  相似文献   

16.
郭昌荣  宋宗梅  张燕 《中外医疗》2011,30(27):112-112
随着医学的日益发展,医院各科室也越来越规范.血液透析室也不例外,血透机逐渐增多,从业人员随之增多.血透病人也更加需要专业的临床技术及护理.然而目前血液透析护理无明确的操作规程.本文将对此规程加以介绍:透析前准备、上机、下机、透析过程中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对在海拔2261米高原进行的23例309次血液透析作一初步总结。讨论了血透并发症的防治、血透的肝素用法及高原血透的血液流变学。提出由于高原缺氧,血粘滞度大,故在高原血透析采用边缘肝素化法时要增加肝素用量,一般比平原地区约增加12.5%。透析中体内注射碳酸氢钠对保证透析效果,预防失衡综合征有良好效果。指出重视高原血透的血流变学对指导血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慢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及醛固酮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测量了24例慢性肾衰病人血透前、后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Ⅰ(ATⅠ)及血浆醛固酮(pA)水平。血透前PRA、ATⅠ及pA分别为0.34±0.30pg/ml/h.240.05±162.68及197.75±81.70ng/ml,血透后分别为0.55±0.38pg/ml/h.427.91±257.36及131.94±56.01ng/ml。血透后PRA及ATⅠ显著高于血透前,而pA则显著低于血速前。血透后PRA和ATⅠ的增高可能与血Na~+的丢失,血浆渗透压(Posm)的降低及超滤水伤后血液的浓缩有关。pA的降低可能与血K~+的降低或透析膜对pA的清除有关:血透患者死亡以心血管病变占首位,其中高血压是一个重要原因,约80%的慢性血透患者均有血压增高。为了探讨血透对慢性肾衰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作者对21例维持性血透析者作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液透 析(血透)治疗 尿毒症性心 包炎的效 果。方法:采用 血透有:(1) 全身肝素 化 06m g/k g,半小时追加肝素 4 m g ,结束前半小时停用。(2)无水肿者每次超滤 2 k g,水肿者每次超滤 3~5 k g;少量 积液者每周 3 次血 透,大 量积液者每天 1 次连续 3~4 次后,改每周 3 次血透。(3)每次血透前后各给地塞米松 10 m g ,并间歇输血与白蛋白。结果:36 例中缓解 34 例,死亡 2 例,缓解率 944% 。结论: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 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测定了2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维持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血透前及血透24、48小时后的凝血像。结果表明:在血透前,各项指标的改变与肾衰非透析病人相似,显示血透病人亦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透析24小时后,高凝指标的变化更为显著,尤以ⅧR:Ag 增高、AT-Ⅲ降低、TEG-γ值减少以及 TEG-ma 值增高最为明显。在血小板的检查中,透析前患者有血小板功能不良,但透析后并无相应改善。上述结果说明,透析后病人的出、凝血机理更为紊乱,这可能与注射肝素和所用的人工肾类型有关。提示目前我们进行的透析技术尚待改进。定时检测患者的凝血像,有利于及时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并防止血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