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孕妇治疗前后血清超敏肌钙蛋白 I(hs-cTnI)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轻度子痫前期组患者42例,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38例,免疫比浊法测定 D-二聚体, Architect STAT法测定hs-cTnI。58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子痫前期患者D-二聚体和hs-cTnI增高。治疗后,轻度子痫前期组恢复正常,而重度子痫前期组仍增高。重度子痫前期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比较D-二聚体和hs-cTnI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hs-cTnI是观察病情和疗效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D-二聚体含量与妊娠结局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D-二聚体升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98例住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进行D-二聚体检测.按D-二聚体检测结果分为D-二聚体>246 μg/L组及D-二聚体<246 μg/L组,分别回顾围产儿结局及孕产妇并发症,分析D-二聚体升高与母儿结局的关系.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D-二聚体异常升高者与D-二聚体检测正常者相比,FGR、新生儿低评分发生率明显升高,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上升.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由于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出现较早,导致凝血功能与纤溶抑制功能亢进,D-二聚体升高明显,测定D-二聚体含量,及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早期干涉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常妊娠与重度子痫前期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正常妊娠妇女早、中、晚期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D-二聚体(D-D)变化,了解正常妊娠期凝血系统变化规律,并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凝血指标与母婴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门诊选取妇女,测定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D-二聚体(D-D)共150例.正常非孕妇女50 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50例,各检测1次;正常孕妇50例,分别于妊娠10~14周、20~24周、30~34周检测.结果 ①PLT:妊娠期PLT总体呈下降趋势,至妊娠晚期PLT明显减少,重度子痫前期患者PLT又有显著减少.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当PLT≤110×109孕产妇并发症显著增加、围生儿预后较差.②MPV:妊娠早、中期MPV减小,至妊娠晚期MPV反相增大,重度子痫前期患者MPV增大显著.③D-D:妊娠期D-D值明显升高,重度子痫前期患者D-D值升高显著,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凝血并发症、产后出血发病率高.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当D-二聚体>600μg/L时孕产妇并发症较多、围生儿预后较差.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液呈现病理性高凝状态,PLT的显著下降、D-D的明显升高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孕产妇并发症及围生儿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4.
Hu J  Li JL  Wen H  Yu WP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9):2044-2047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血浆D-二聚体和P-选择素浓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24例,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组(S组)与对照组(N组),每组12例.术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麻醉成功后予参附注射液0.2 ml/kg经外周静脉缓慢注射,继以0.8 ml·kg-1·h-1持续注入至手术结束;N组则以生理盐水替代.术后均予患者自控镇痛(PCEA).检测术前(T0)、手术结束(T1)及术后24 h(T2)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浓度和出凝血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T1,S组明显低于N组(325±30)vs(351±39),P<0.05;T2两组均明显上升,与T0、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P-选择素:T1,N组明显上升(P<0.05),而S组无明显上升,与N组比较S组明显低(6.2±1.8)vs(19.4±1.4),P<0.05;T2两组均明显上升,与T0、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浆D-二聚体浓度和P-选择素浓度明显升高;参附注射液可降低术中血浆D-二聚体浓度,抑制血浆P-选择素浓度的升高,可抑制由于手术创伤引起的机体的凝血和纤溶的活跃,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和抑制血小板活化等作用,对凝血功能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肺癌患者血浆中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确诊的肺癌患者90例(肺癌组),健康志愿者9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浆中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人P-选择素和人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的含量;采用ACLTOP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全套指标,其中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lrr)、纤维蛋白原(FIB)的血浆含量采用凝固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抗凝血酶Ⅲ(AT-Ⅲ)的测定采用底物发光法。结果肺癌组血浆vWF、P-选择素、TAT、D-二聚体、FIB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AT-Ⅲ、AFFr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或缩短(P〈0.05),而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Ⅳ期肺癌患者的血浆vwF、P-选择素、TAT、FIB、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Ⅲ期及I+Ⅱ期肺癌患者(P〈0.05)。Ⅳ期肺癌患者的血浆胛及APTr均较Ⅲ期及I+Ⅱ期肺癌患者明显缩短(P〈0.05),且Ⅳ期肺癌患者的AT-Ⅲ活性也较Ⅲ期及I+Ⅱ期明显降低(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且AT—Ⅲ、vWF、D-二聚体、FIB、TAT、P-选择素以及APTT是早期诊断血栓前状态的可靠标志物,其中以vWF、TAT、P-选择素以及D-二聚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6):14-16+20
目的探讨外周血内D-二聚体水平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妇90例,根据孕妇是否合并子痫前期以及子痫前期分为对照组(3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30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30例),其中对照组为健康孕妇,比较各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D-D)的水平,通过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D-二聚体对子痫前期的预测截断值,并分析D-二聚体对新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度和重度PE组患者的FIB和D-二聚体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轻度PE组患者相比,重度PE组患者的FIB和D-二聚体的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当D-二聚体≥0.681 mg/L时,诊断子痫前期的灵敏度为95.7%,特异性为70.8%,曲线下面积为0.892,95%CI为0.724~1.000;与低D-二聚体组相比,高D-二聚体组患者新生儿不良预后的总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内D-二聚体水平在子痫前期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临床孕妇应给予密切监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孕妇第10至15周血浆D-二聚体能否作为预测子痫前期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85例正常孕妇、47例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和27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病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法评价了妊娠第10~15周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孕妇(P〈0.01),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预测子痫前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95%可信区间为0.63—0.79)。当D-二聚体取值为396.5μg/L时,对应的预测敏感性(95%可信区间)和特异性(95%可信区间)分别为0.58(0.46~0.69)、0.81(0.71—0.89),预测优势比(OR)为5.98。结论妊娠第10~15周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预测子痫前期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任敏  肖菁  武加标 《现代医学》2009,37(6):447-448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DI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90例成人AL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P-选择素含量,对22例ALDIC患者(ALDIC组)、168例AL非DIC患者(AL非DIC组)及45例正常人的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22例AL患者发生DIC前后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含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LDIC组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AL非DIC组(均P〈0.05);22例ALDIC前其血浆D-二聚体和P-选择素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随病程的进展而进一步增高。结论D-二聚体和P-选择素对DIC的阳性预测率较高,且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急性白血病DIC和DIC前期诊断的实用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凝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正常体检和分娩的孕产妇350例按有无合并高血压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实验组)75例和正常妊娠晚期孕妇组(对照组)275例,对两组的凝血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纤维蛋白原水平(fibrinogen,FIB)、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t=13.182、10.497、23.880,P=0.000),实验组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C)低于对照组(t=2.140,P=0.033),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也少于对照组(t=9.572,P=0.000;t=3.109,P=0.002);轻度子痫前期PC高于重度子痫前期(P〈0.05),FIB、D-二聚体水平低于重度子痫前期(P〈0.05或0.01);早发型子痫前期的PT少于晚发型子痫前期(P〈0.05),FIB、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有明显的高凝现象,且凝血程度与病情严重度有关,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凝血功能的改变,提出临床治疗对策。方法:选取久居于西宁地区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60例,分为研究组Ⅰ30例(轻度子痫前期),研究组Ⅱ30例(重度子痫前期)及随机选取同期住院分娩的健康孕妇22例为对照组。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孕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凝指标比较,研究组Ⅱ与正常组比较,TT有显著增加,血小板有显著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PT、APTT、Fib、INR、FDP D-二聚体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Ⅱ与研究组Ⅰ比较、研究组Ⅰ与正常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宁地区重度子痫前期的孕妇血凝及血小板检测结果与正常孕妇相比有明显差异,临床可根据此差异性对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应严格监测血凝及血小板的变化,以及时跟踪病情进展,为临床合理制定应对措施从而改善母儿结局,提出客观的临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浆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非妊娠妇女组40例(对照组)、正常晚期妊娠组40例、子痫前期组40例进行血浆凝血指标的监测分析。结果 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凝血酶原时间缩短PT、纤维蛋白原增高Fib、D-二聚体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凝血酶时间缩短TT、纤维蛋白原增高Fib、D-二聚体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与纤溶抑制功能亢进,提示监测发现凝血指标明显异常者,有利于指导高危妊娠临床诊断、早期干预,预防产后出血、DIC等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血浆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非妊娠妇女组40例(对照组)、正常晚期妊娠组40例、子痫前期组40例进行血浆凝血指标的监测分析.结果 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纤维蛋白原(Fib)增高、D-二聚体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PT缩短,Fib、D-二聚体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与纤溶抑制功能亢进,提示监测发现凝血指标明显异常者,有利于指导高危妊娠临床诊断、早期干预,预防产后出血、DIC等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α-颗粒膜蛋白(GMP-140)、D-二聚体在妊娠子痫前期凝血功能异常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妊娠子痫前期孕妇113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45例,血浆GMP-140和D-二聚体,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妊娠子痫前期时血浆GMP-140、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晚孕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血浆GMP-140、D二聚体水平对妊娠子痫前期凝血功能障碍监测有早期诊断价值,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期颅脑损伤患者血清P-选择素及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6例,按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第1、3、30天检测血清P-选择素、D-二聚体、血糖水平及SSS评分.P-选择素、D-二聚体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对P-选择素、D-二聚体与S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依据SSS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型,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均随分型加重而明显增加(P<0.05);颅脑损伤患者各时间血糖、P-选择素及D-二聚体、SSS评分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血清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与SSS下降值呈直线正相关(r=0.51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预后的有效指标.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大量研究表明慢性高原病(CMS)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其机制目前了解有限,本研究旨在通过寻找新的指标对CMS凝血功能异常给予评估和判断。目的 探究CMS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微粒(TF-MPs)、P-选择素与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9月入住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CMS并深静脉血栓患者20例为CMS并血栓组(CMS+T组)、CMS患者40例为CMS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高原体检健康者28例为高原健康对照组(GY组),于运城市中心医院的平原体检健康者40例为平原健康对照组(PY组)。研究对象均为汉族男性。常规检测研究对象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TF-MPs、P-选择素。比较PY组、GY组,CMS+T组、CMS组、GY组Hb、PLT、凝血功能(PT、APTT、D-二聚体)、TF-MPs、P-选择素,分析CMS患者TF-MPs、P-选择素、PLT、D-二聚体间的相关性及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并探究D-二聚体、TF-MPs、P-选择素预测CMS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价值。结果 GY组Hb、P-选择素高于PY组(P<0.05);CMS+T组、CMS组Hb高于GY组,PLT低于GY组,PT、APTT长于GY组(P<0.05);CMS+T组D-二聚体水平高于CMS组、GY组(P<0.05);CMS组、CMS+T组TF-MPs、P-选择素高于GY组(P<0.05);CMS+T组TF-MPs、P-选择素高于CMS组(P<0.05)。CMS患者TF-MPs与P-选择素呈正相关(r=0.589,P<0.001),与PLT呈负相关(r=-0.451,P=0.008);P-选择素与PLT呈负相关(r=-0.44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OR=0.138,95%CI(0.026,0.735),P=0.020〕、TF-MPs〔OR=8.067,95%CI(1.660,39.200),P=0.010〕、P-选择素〔OR=8.236,95%CI(1.381,49.104),P=0.021〕是CMS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D-二聚体、TF-MPs、P-选择素预测CMS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9、0.727、0.732,灵敏度分别为85.0%、45.0%、70.0%,特异度分别为92.5%、87.5%、75.0%。结论 长期居住在高原可引起Hb升高和PLT降低,且CMS患者TF-MPs、P-选择素与PLT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关系,同时PT、TF-MPs、P-选择素是CMS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D-二聚体、TF-MPs、P-选择素预测CMS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子痫前期及正常妊娠妇女血浆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探讨及其对子痫前期凝血功能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子痫前期患者60例(分为轻度子痫前期30例和重度子痫前期30例)和3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D-二聚体,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D-dimer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存在明显凝血功能亢进,且随着病情加重,D-dimer值越高。故D-dimer对于重度子痫前期和血栓前状态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冯迎春  李春燕  贺国斌  陈予  明文 《四川医学》2011,32(11):1673-1675
目的检测急性胰腺炎(AP)患者P-选择素、IL-6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帮助提示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选择。方法收集56例胰腺炎患者:轻型胰腺炎(MAP)22例及重症胰腺炎组(SAP)34例;其中SIRS组36例与非SIRS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P-选择素、IL-6和D-二聚体水平及分析D-二聚体与P-选择素和IL-6的相关性。结果用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SAP组和SIRS组P-选择素、IL-6、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MAP组及非SIRS组(P均〈0.05);D-二聚体与P-选择素(γ=0.463,P〈0.001)、与IL-6(γ=0.276,P=0.013)皆相关。ROC的曲线显示D-二聚体诊断SAP曲线下面积更大。结论 P-选择素、IL-6和D-二聚体在SAP组比MAP组升高更明显,P-选择素、IL-6与D-二聚体相关。D-二聚体明显升高提示诊断SA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比较子痫前期不同发病类型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探讨凝血纤溶活性失衡与不同发病类型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到2011年12月间在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规律产检,并首次诊断为子痫前期的孕妇130例,配对对照130例健康孕妇,分析比较其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结果 重度子痫前期者无论早发型或晚发型与正常妊娠者相比,凝血酶原时间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者变化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凝血纤溶活性失衡与重度子痫前期无论早发型或晚发型的发生发展均有一定关系,早发型与晚发型子痫前期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引起DIC的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7例APL患者的多项DIC常规指标和SFMC、P-选择素及D-二聚体.结果87例APL患者中,初诊时伴DIC20例,其血浆SFMC、P-选择素和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13例DIC可疑组中经动态观察,有6例发展为典型DIC,其血浆SFMC、P-选择素和D-二聚体随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增高,经治疗好转后上述指标逐渐改善.结论SFMC、P-选择素和D-二聚体对DIC的阳性预测率较高,且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DIC和DIC前期诊断的实用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活血益气法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活血益气法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术前1天、术后1周连续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每天1次。术后第1天口服自拟通脉益气方,每日1剂,连续服用1周;对照组术前1天、术后1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每天1次。两组均于术前1天、术后2、4、7天,测定D-二聚体含量、凝血酶原时间。结果两组D-二聚体含量比较,术前1天、术后第2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4、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异常发生数比较,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益气法对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有干预作用,对凝血酶原时间无显著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缓解此类患者围手术期血液高凝状态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