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威  曾燕 《放射学实践》2018,(2):177-181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CT对胰腺癌周围血管侵犯和肿瘤可切除性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8例胰腺癌的CT多期增强表现,根据其胰周血管侵犯情况及胰腺癌可切除标准,将所有病例分为可切除组、潜在可切除组和不可切除组。以手术及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CT对胰腺癌周围血管的诊断效能及肿瘤可切除性的诊断符合率。结果:98例胰腺癌中,术前CT诊断可切除组37例,潜在可切除组38例,不可切除组23例。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CT对胰周动脉受侵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2%、89.9%、92.8%;对胰周静脉受侵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9%、95.6%、97.3%。术前CT对可切除组、潜在可切除组、不可切除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为97.3%、86.8%、91.3%。结论:CT多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周围血管受侵情况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术前评估肿瘤的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对胰腺癌的术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在胰腺癌手术可切除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胰腺癌患者进行MSCT双期增强薄层横断位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容积演示(VR)等后处理技术,对胰腺癌作出能否切除的术前评估,并以手术结果作为对照和分析。结果:35例患者进行了手术,19例MSCT认为可切除的,实际术中切除15例(可切除率79%);16例MSCT认为不可切除的,实际术中不可切除15例(不可切除率94%)。结论:MSCT对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 (SPCT)对胰腺癌可切除性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 5 2例 ,对其术前可切除性进行评估 ,采用CT双期扫描方法 ,时间为动脉期 (AP)延迟 2 5s ,门静脉期 (PVP)延迟 6 5s ,以 3~ 4ml/s团注造影剂 80~ 10 0ml后扫描。结果 :SPCT判断可切除 9例 ,手术证实5例可切除 ,4例不可切除。可切除性阳性预测值 (NPV)为 5 5 6 %。SPCT判定不可切除 4 3例 ,手术证实不可切除 4 1例 ,可切除 2例 ,不可切除性阳性预测值 (PPV) 95 3%。结论 :SPCT术前对胰腺癌不可切除的判断准确率高 ,可作为临床放弃手术治疗较可靠的依据 ;但对可切除性的判定准确率较低 ,故选择手术治疗前必须十分谨慎 ,以减少不必要的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1例胰腺癌患者均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定为30s(胰腺期)和70s(门脉期),造影剂用量100mL(非离子型),高压注射器团注,速率2.5mL/s~3mL/s。观察并比较肿瘤及正常胰腺在两期的增强情况。根据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31例中肿瘤位于胰头颈部19例,钩突部9例,体部3例。发现小胰腺癌3例,直径均小于2cm。肿瘤一胰腺对比胰腺期与门脉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胰腺期肿瘤增强后呈相对低密度,为特征性CT表现。胰周大血管受侵占不可切除性肿瘤的占62%,胰周小静脉迂曲扩张占32%,肝脏、淋巴结转移灶占38%。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及可切除性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的价值。方法:对41例CT诊断胰腺癌患者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并回顾性分析胰腺肿瘤导致胰周器官侵犯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结果:手术及病理证实37例为胰腺癌,手术切除14例,其中胰头癌7例(包括1例胆管远端癌),体尾癌7例。所切除的14例中有Ⅰ期8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Ⅳ期1例。即7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周围器官侵犯和转移。结论:①对手术切除性评估不能局限于肿块大小和周围器官是否侵犯,而应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形态具体分析;②螺旋CT双期扫描对胰腺癌诊断准确性高,但胰头癌与壶腹部癌及胰头慢性炎症的鉴别有时仍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0T MRI多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行3.0T MRI 多期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癌的38例患者,分析 MRI图像,观察肿瘤对周围血管及邻近器官侵犯、远处转移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情况,作出能否切除的术前评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38例胰腺癌中,32例位于胰头,4例位于胰体,2例位于胰尾。19例术前 MRI认为肿瘤可切除,实际成功切除17例,可切除的阳性预测值为89.5%。另外19例术前MRI认为无法切除,实际手术探查后发现均无法切除。不可手术切除的主要原因包括胰周主要血管受侵、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及腹膜种植转移。结论 MRI多期增强在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术前CT可切除性分组胰腺癌患者的肿瘤边缘阴性(R0)切除率,并评估可切除组胰腺癌患者切缘阳性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根据其胰周血管侵犯情况及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制定的胰腺癌可切除标准,分为可切除组、潜在可切除组和不可切除组;以手术和病理结果为参照,评估并对比各组R0切除率。可切除组胰腺癌患者,对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120例手术胰腺癌患者术后切缘阴性R0 74例,切缘阳性R1~2 46例。术前CT可切除性分组评估包括可切除组81例,潜在可切除组25例,不可切除组14例;各组R0切除率分别为72.8%、52.0%、14.3%,可切除组R0切除率最高(P<0.001);各组间年龄、性别、部位、分化程度、CA19-9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81例可切除组胰腺癌患者中,术后切缘阴性59例,切缘阳性2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门静脉(PV)及肠系膜上静脉(SMV)毗邻、肿瘤最大径是影响可切除胰腺癌切缘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PV及SMV毗邻、肿...  相似文献   

8.
螺旋CT双期增强对胰腺癌病人的术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对胰腺癌可切除性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1999年5月~2003年3月期问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的45例诊断为胰腺癌病人的CT图像与22例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显示胰腺癌的部位、大小以及肿块对周围血管侵犯程度、远处器官转移以及后腹膜淋巴结转移,作出能否切除的术前评价。结果 45例胰腺癌病人中18例位于胰头,16例位于胰体尾,11例位于胰尾;27例患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2例术前SCT认为肿瘤可切除,实际成功切除17例,成功切除的阳性预测值达77%,其他5例SCT认为肿瘤不能切除,实际手术均不能切除。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作为一种评价胰腺癌术前能否手术切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超声内镜对胰腺癌早期诊断价值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估超声内镜对胰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2007年1月-2007年6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胰腺癌的患者126例,明确诊断前半月内均接受过超声(US)、超声内镜(EUS)及螺旋CT(SCT)检查,术后证实为小胰腺癌(癌块直径≤2cm)28例,癌块直径:2cm者98例.比较术前接受US、SCT和EUS检查的影像学异常发现率、诊断准确率及间接征象准确率等,探讨超声内镜对胰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 联合应用EUS及SCT检查,胰腺癌异常影像的发现率、诊断准确率大为提高,与单独应用US、EUS或SCF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O.05);对小胰腺癌的诊断,EUS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US和SCY(p<0.05).结论 EUS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EUS联合SCT能提高胰腺癌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对胰腺癌侵犯胰周主要血管的影像表现及手术可切除性评价。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对胰腺癌患者扫描后,进行动脉期和门脉期胰周主要血管CTA三维成像。以三维图像为主,结合原始图像对胰周血管是否受累进行判别及评价,并与手术对照。结果:51例手术病例与手术结果比较,术前MSCTA判断不能切除的21例中手术均无法切除,术前MSCTA判断能切除的30例中手术结果能切除28例,2例误判,判断符合率为93%。结论:MSCTA对于胰腺癌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和三维重组在胰岛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细胞瘤患者的64层螺旋CT表现,重点分析动脉期及静脉期强化特点.结果 12例胰岛细胞瘤均为单发,全部位于胰头,平扫8例与胰腺呈等密度,4例可见钙化,部分可见局限性隆起,但与正常胰腺分界不清.增强后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CT值较正常胰腺平均高75~85 HU,静脉期强化程度较动脉期略下降,CT值较正常胰腺平均高47~57 HU.增强后瘤体边界与正常胰腺分界清晰.结论 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在胰岛细胞瘤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7Ga-枸橼酸盐显像和CT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82例肺癌及35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分别行67Ga显像和CT检查,并分别比较两组结果。结果:82例肺癌患者中,67Ga显像阳性66例,占80.5%,35例良性病变患者中,显像阴性27例,占77.1%;CT诊断82例肺癌患者64例符合,占78.0%,35例良性病变患者30例符合,占85.7%,两者诊断肿瘤良恶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直径<2cm的肿块,CT诊断优于67Ga显像,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直径>5cm的肿块,67Ga显像优于CT诊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直径2~5cm的肿块,两者诊断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鳞癌及小细胞未分化癌,67Ga显像的灵敏度最高。结论:两种检查方法结合可提高肺癌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肺癌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与DSA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组对诊断与评价肺癌支气管动脉供血血管和血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肺癌同时行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三维重组和DsA检查,并对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三维重组和DSA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例肺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11支支气管动脉,其中图像质量优5支、良好6支;DSA显示10支支气管动脉.10例肺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肿瘤供血支气管动脉起源、形态及分支状况与DSA一致.10例肺癌16层螺旋CT血管VR彩色成像与DSA显示肿瘤染色及肿瘤内血供状况一致率为90%.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克服DSA一次检查不能显示其全部供血血管的缺点;对诊断和评价肺癌供血血管和血供状况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腹腔干、门静脉及下腔静脉成像技术对肝脏移植受体血管结构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拟行肝脏移植手术的患者行增强后动脉期、门静脉期及下腔静脉期扫描。对每一例病例均行腹腔干、门静脉及下腔静脉三维重建及二维重组并与轴位图像结合分析患者血管情况。根据受体肝脏血管情况筛选出其中24例适宜手术的患者,初步拟定手术方案行肝移植手术,并在手术后与肝移植手术医师的术中探查结果相比较,探讨术前CT血管重建的准确性。结果:腹腔干成像可发现3例腹腔干狭窄,1例腹腔干动脉瘤,2例脾动脉瘤,2例肝脏主要供血动脉直径<3mm,10例肝动脉走行变异。门静脉成像发现2例肝门静脉海绵样变;12例肝门静脉栓塞,其中5例肝内门静脉栓塞,5例肝外门静脉主干栓塞(其中3例合并肠系膜上静脉栓塞);2例肝内门静脉及肝外门静脉主干均有栓塞。2例肝门静脉海绵样变及3例肝外门静脉主干及肠系膜上静脉广泛栓塞的患者因不适宜手术而未能行肝移植手术。下腔静脉成像发现2例下腔静脉癌栓,其中1例栓子接近右心房入口处,不适宜手术未能行肝移植手术;2例下腔静脉肝后段狭窄。30例中24例均成功行肝移植手术,术中所见与CT血管成像所见完全相符合。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适合用来全面准确评价拟行肝脏移植的受体的血管状态,对筛选适宜手术的病例并协助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U结合常规CT在2.0cm以下肾盂移行细胞癌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cm以下肾盂移行细胞癌31例常规CT和CTU表现,研究两种方法对本瘤检出率。结果肿瘤位于肾盂15例,肾盏9例,肾盂与输尿管交接部7例。肿瘤呈结节状充填肾盂或肾盏28例,沿肾盂表面浸润生长3例。肿瘤最大直径1.1-2.0cm,其中1.5cm以下8例,1.6-2.0cm20例,仅见肾盂壁界限性结节状增厚3例。敏感度常规CT为80.6%,CTU为90.3%;准确度常规CT为54.8%,CTU为77.4%。结论本组研究显示CTU结合常规CT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SPTP的CT平扫、3期增强扫描及MPR或MIP表现。结果:9例均为女性、单发,边界清楚。5例位于胰头部,2例位于胰体部,2例位于胰尾部。7例呈类圆形,2例呈分叶状。9例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1例伴有钙化。3期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及包膜呈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64层螺旋CT能准确地反映SPTP影像学特点,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64层CT增强扫描对胃癌患者胃供血动脉的显示及血管变异的检出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CT检查的连续66例胃癌患者资料.CT扫描根据目标血管管径及跨层走行情况,凋节滑块间距得到胃供血动脉薄层滑块最大密度投影图像(STS-MIP),4周后利用血管追踪生长技术获得同一组病例的三维容积重组图像(AVVR).分析胃的直接和间接供血动脉显示率及来源.采用McNemar检验(精确概率法)比较STS-MIP、AVVR对胃供血动脉的显示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VVR重组上胃供血动脉显示与动脉强化CT值的关系,分析血管分支变异情况.结果 AVVR及STS-MIP对胃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率均达到100%(66/66).对胃左动脉(LGA)和胃网膜右动脉(RGEA)的显示率分别为98.5%(65/66)、100.0%(66/66)及97.0%(64/66)、100.0%(66/66);AVVR对胃右动脉(RGA)、胃网膜左动脉(LGEA)、胃短动脉(SGA)及胃后动脉(PGA)的显示率分别为68.2%(45/66)、53.0%(35/66)、7.6%(5/66)和18.2%(12/66),低于 STS-MIP的显示率,分别为98.5%(65/66)、97.0%(64/66)、59.1%(39/66)和63.6%(42/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AVVR重组方法,显示的LGEA、RGEA及SGA分别为35、64和5支,腹腔干强化CT值分别为(272±44)、(256±44)和(298±39)HU,未显示的上述血管支数分别为31、2、61支,腹腔干强化CT值分别为(229±42)、(141±26)和(249±4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43、3.641和2.278,P值均<0.05).检出迷走肝左动脉13例(发生率19.7%),腹腔干大血管分支变异7例(变异率10.6%).结论 64层CT可清晰显示胃周供血动脉及其相关变异,为胃癌术前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16层螺旋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16层螺旋CT表现。结果大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境界不清楚,瘤周“半岛状”瘤结节强化13例,瘤周“残圈征”14例。合并钙化者28例,其中细颗粒状钙化15例,粗颗粒状钙化8例,混合性钙化5例。52例患者中31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增强后淋巴结明显强化,囊性变5例,合并壁结节4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16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16层螺旋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定性、显示肿瘤与周围重要器官的关系方面非常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胰腺无功能性内分泌肿瘤螺旋CT多期扫描的表现,提高CT对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诊断的正确性。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穿刺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无功能性内分泌肿瘤的薄层螺旋CT多期扫描资料。螺旋CT采用常规平扫和薄层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即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三期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25s,70s和120s。结果:25例患者共检出26个病灶,位于胰头部10个病灶,胰颈部5个病灶,胰体部3个病灶,体尾部4个病灶,胰尾部4个病灶,其中1例同时有两个病灶分别位于胰头和体尾部。肿瘤平均大小为4.0cm。14个病灶呈等密度;12个病灶呈略低密度,密度不均匀,其中可见更低密度灶;其中5个病灶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共18个病灶明显强化,其中6个病灶均匀强化,12个病灶不均匀强化,6病灶呈中等程度强化,2个病灶动脉期轻度强化。3例肿瘤位于胰头者,2例出现了胆道和胰管扩张,胰体尾部萎缩,另1例仅出现胰管轻度扩张,1例肿瘤位于体部者出现远端胰管扩张伴实质萎缩。25例患者8例出现多发肝富血供转移灶,其中1例患者同时出现肺和脊柱的多发转移,无胰周及后腹膜淋巴结转移;3例出现肿瘤邻近血管的侵犯,其余为邻近血管推移受压改变。结论:无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多较大,富血供,常见钙化,较少出现周围血管及胰胆管直接侵犯,较少出现后腹膜淋巴结转移及神经丛侵犯,根据有无肝脏及其他脏器转移、淋巴结转移及周围血管侵犯,进一步提示肿瘤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20.
肾脏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肾脏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探讨CT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4例肾脏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增强。结果:104例中,良性肿瘤6例(占5.8%),均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LL),CT表现为肾实质内含多种不同成分的混杂密度肿块,可有分房、分隔,内含脂肪是其特征性表现,增强后软组织部分强化,而脂肪区无强化。恶性肿瘤98例(占94.2%),其中肾细胞癌(RCC)82例,CT表现为肾实质内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的低密度软组织块影,动态增强后可见一过性强化。应用动态薄层增强CT扫描法准确检出小肾癌(最大径<3cm)8例,该法为目前检查小肾癌的最佳影像方法。肾盂癌11例(均为移行细胞癌),CT表现为肾盂内分叶状低密度软组织块影,增强后病灶强化不明显。肾母细胞瘤(Wilms瘤)5例,均为4岁(平均2.5岁)以下小儿,CT表现为肾实质部位较大的不规则较低密度软组织块影,增强后无明显强化。结论:增强前后CT扫描对肾脏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术前分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