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内经》认为天地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天地与人关系密切,人的生理、病理变化都受天地的影响。它不是脱离、割裂人与天地的联系来解释人的生理和病理现象,而是从人与天地的相互联系中来解释生理和病理现象,提出对疾病的治疗原则。“天人合一”是《内经》研究、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也是它的一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出三入一”,语出《灵枢·五味》。原文谓:“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古今注家对此认识不一,究竟如何理解较为合于经旨?略陈拙见如下,就教于医林同道。先复习一下前人有关注释。杨上善:“气海之中,谷之精气,随呼吸出入也。人之呼也,谷之精气三分出巳,及其吸也,一分还入,即须资食充其肠胃之虚,以接不还之气。”马莳:“但化谷之精气,呼则出之,天地之精气,吸则入之,其大数谷化之精气,出之者三分,则天地之精气入之者一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理论的思想基础,一方面来自于古人对天地自然的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自然观,即"以大观小",从天地自然生成演化的基本规律隐喻类比生命过程与现象;另一方面,秉承了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通""和"以及"平"的思想,认为,人与整个自然都是一气贯通的,"通"是自然及人身都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规律,"和"与"平"是生命最佳状态,如阴  相似文献   

4.
AKJ 《健康之友》2007,(5):32-32
这蓝,不是那一抹蓝调忧郁,不是那一片蔚蓝之海,却是春燕归来时轻盈燕尾后的广袤天地,散下了一生一世望不穿的晴空之梦。[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内经》“人与天地相参”说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内经》“人与天地相参”说是一个具有鲜明唯物主义特征的命题 ,其立论基础是气一元论 ;把握“人与天地相参”说的关键在于求“道”;“人与天地相参”说着重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 ,与汉儒“天人合一”说有本质区别 ;,“人与天地相参”的观点对指导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易》的"天地之心"应是指天地的中心和核心,及或主宰天地万物创生的根源就是心。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这个天地本体的心,这应是《周易》的"天地之心",称之为"天心"。天心是太阳系同心圆结构的中心和核心,是太阳系同心圆运动的动源和主宰,是以"生生"为本的心。天心生生不已是创生天地万物的根源,是根源而主宰的心,是《易经·复卦》周而复始"反复其道"的根,是老子同心圆运动"抱中守一""负阴而抱阳"的心,是天然的心、本来的心。天人一理,万物一体,人之心来自天之心,而心就是根源,就是生生之理、不息之机,天心、道心、人心都是一个理,都是根源而主宰的心,都是以"生"为本的心,所以抓住"心",就是抓住了根,天道人道无所不解。  相似文献   

7.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腐朽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其他不适用的部分,一天一天地土崩瓦解了。彻底扫除这些垃圾,仍然需要时间;这些东西崩溃之势已成,则是确定无疑的了。”在当前的批林批孔运动这一场上层建筑领域里马克思主义战胜修正主义、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8.
杜建新 《肝博士》2007,(4):29-29
夫妻是人世间最为亲密无间、最能曲致情意的关系,夫妻是一种缘份,妻淑夫贤,婚姻美满。夫妻之间秉承天地阴阳,两情相悦,卿卿我我,彼此间适  相似文献   

9.
大部分女性都注重平时的皮肤保养,没有哪个女性希望自己变成黄脸婆。尽管这样,很多女性还是觉得自己的皮肤在一天天地变差。为什么自己勤于保养,皮肤还会变差呢?其实,这是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古代医学论文总集,乃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其思想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气象、医药等十分广阔的领域。《黄帝内经》运用整体思维、变易思维、相成思维全面地诠释"气交"理论,认为万物皆禀天地之气而生,自然万物是一个连续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遵循天人一体观,"气交"理论揭示了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天地自然变化对生命生理变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提出人体电磁辐射是中医"气"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地球、天体的电磁辐射,提出地球生物生活和生存于"时空电磁场"的概念,认为"时空电磁场"是所谓天地之"气",天人相应是通过人体电磁辐射场(人体之气)与时空电磁场(天地之气)相互共振作用来实现的,揭示了"天人相应"是人体电磁辐射场与时空电磁场相互共振作用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医道始于“歧黄”,取法于天地变化,符合于自然原理,遵循宇宙运动之规律,而在把握人体生命之过程,我国古代“天人相应”之高论,从一开始便引入了医学领域。《内经》中“人与天地相应”的思想贯穿始终,祖国医学在此系统思想指导下,对时间医学有关内容有诸多精僻的论述,其中有些认识与现代生物钟学说相吻合,有的还可补现代时间医学之不足,为时间医学研究提示新的有益途径。本文仅就《伤寒论》所提的“六经病欲解时”诸条的时间医学意义作一窥探。  相似文献   

13.
唐代儒家学者李翱在<复性书>中提出具有本体色彩的"诚"概念,李翱认为至诚不但可以修性,而且可以化物育物.至诚发挥到最高阶段,就能达到尽人、物之性,就能实现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的理想境界.李翱力求将主体的人道与本体的天道之间因明诚而融为一体,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数字医学》2012,(2):76-76
日前,上海市云计算应用推进大会暨上海市云计算创新基地成立一周年庆典在杨浦区创智天地举行。中国银联移动电子商务综合云平台、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实施的“中小企业公用云服务平台”、第七人民医院“医疗云”改造等应用示范项目在会上集中亮相,标志着上海已有一批云计算项目投入运用.  相似文献   

15.
<正>"天人合一"的理念最早是由庄子提出,后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作为我国医学文献中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在"天人合一"说的直接影响下提出"人与天地相应"说(《灵枢·邪客篇》)并赋予医学内容。"人与天地相应"说本来是一个关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命题,长期以来成为中医学,乃至于全部人  相似文献   

16.
春秋时期,齐恒公经常和大臣们一起外出打猎。有一次,正值盛夏季节,他乘车来到一片草泽地带。天暑下逼,地湿上蒸,只见天地之间烟雾茫茫。他正准备下车寻找猎物,突然感到眼前一阵发黑,接着好像出现一个怪物。粗如车轴,长如车辕,紫身而红  相似文献   

17.
“治病求本”涵义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病求本"一词源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其后,随着医疗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后人对"治病求本"之义多有发挥.  相似文献   

18.
<正>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有“阳有余阴不足”之论,他又导出一个推论:“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在医学界影响颇大。笔者认为,这个推论是难以成立的,对医学的影响也是不利的。《阳有余阴不足论》一开头就说,“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他是从天地日月的阴阳有余不足,得出这个结论的。这种论证方法逻辑学上叫作类比,即根据两种事物某些特征上的相似点,得出这两事物在其它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然而,根据逻辑学的一般规律,由于事物各自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医养生文化中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思想起源于商代,经春秋时期孔孟、汉代董仲舒等思想家的发展,成熟于宋明理学。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一是认为人与天地之基本规律相同,二是认为人要顺合自然的规律,其学说具有很高的价值,并直接影响着中医养生文化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0.
抑郁症是近几年在我国比较热门讨论的心理话题,越来越多的人被动或主动地发现患有抑郁症,这个“心理癌症”也在一天天地蚕食、折磨越来越多的人,吞噬着越来越多的幸福家庭甚至生命。抑郁症病人的一个心理表现就是深深地自卑,过分地自责、自罪,严重时导致自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