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研究了野生马齿苋降血脂的新功用,结果显示马齿苋能降低全血低切表现粘度及血浆中切表观粘度.并能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亦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提示了马齿苋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枸杞油是否具有改善机体脂质代谢、降低血浆胆固醇、预防动脉粥佯硬化(AS)的作用。方法 分别以高胆固醇饲料加用生理盐水、脂比妥,低、高剂量枸杞油饲养哈白兔,在第15、25、35、45、56天时耳中央动脉取血。检测阻浆总胆固醇(1℃)、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值。结果 高脂模型组血浆TC,TG、LDL-C明显高于各实验组。而HDL-C明显低于各实验组;各实验组LDL/HDL、TG/HDL-C水平下降。而高脂模型组LDL/HDL、TG/HDL-C水平则上升。结论 枸杞油能降低机体血浆TC、TG、LDL水平,而升高血浆HDL,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类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比较其作用的异同。方法 采用高脂喂饲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各组家兔血脂,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 血府逐瘀汤能显著降低家兔血清TC,TG,LDL-C含量,亦能降低家兔全血粘度(低切,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P<0.01);活络效灵丹能明显降低血清TC,LDL-CW含量(P<0.01),亦能降低家兔全血粘度(低切)(P<0.01),红细胞比容(P<0.05),失笑散能降低家兔血清TC,TG,LDL-C含量以及红细胞比容(P<0.05);桃红四物汤明显降低血清TG含量以及全血粘度(低切)(P<0.01),亦能降低家兔全血粘度(高切)(P<0.05);丹参饮能明显降低全血粘度(低切,高切),红细胞比容(P<0.01),亦能降低血清TC,LDL-C含量(P<0.05);结论 5首活血化瘀方均有不同程度地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高脂喂饲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其中以血府逐瘀汤,洛络效灵丹的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的发病轻重程度、疗效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比较2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230耳)的治疗前听阈和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的相关性。根据疗效,将所有样本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回顾性比较两组治疗前的TC 、TG 、HDL‐C 、LDL‐C 、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突发性耳聋的发病轻重程度与 LDL‐C 、血黏比度呈正相关,与 HDL‐C 呈负相关。有效组与无效组入院时 TG 、HDL‐C 、LDL‐C 、血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的发病轻重程度、疗效与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压正常高值人群的血液流变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8842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按血压水平将其分为三组,正常血压组5221例,血压正常高值组1787例,高血压组1834例。分别测定乓总胆固醇(F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糖(GLU)和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结果血压正常高值组的TC、TG、LDL—C、GLU、全血高切粘度(μbH)、全血中切粘度(μbM)、全血低切粘度(μbL)、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刚性指数(ER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DL—C低于正常组(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和变形指数(TK)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的TC、TG、LDL—C、GLU、血浆粘度、ERI、TK均高于正常高值组,HDL—C、μbH、μbM、μbL、HCT、EAI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仅高血压患者存在高粘血症,在血压正常高值阶段就已经存在明显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血液流变学改变可能参与了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比值对中老年冠心病人的预示价值。方法:对66例中老年冠心病人和100例健康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冠心病患TC、TG、LDL-C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和P<0.01)。HDL-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两组TC/HDL-C、TG/HDL-C、LDL-C/HDL-C3项比值有极显差异(均为P<0.01)。结论:TG/HDL-C、TC/HDL-C、LDC-C/HDL-C分别优于相应的单项指标,三联合应用有助于早期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女性稳定性心绞痛(SA)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血脂变化特征。方法 对190例冠心病(CHD)患住院次日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的血脂进行测定,并将SA组和UA组的数据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UA组的和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SA组低(P>0.05),但甘油三酯(TG)水平、TG/HDL-C、TC/HDL-C比值比SA组高(P<0.01),HDL-C、TG的异常检出率也比SA组高(P<0.05),而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异常检出率两组间差异无显意义。结论 女性血脂异常与CHD有明显关系,而TG、HDL-C水平与其相关性较强,TG/HDL-C和TC/HDL-C比值对评估CHD的危险性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与血浆脂联素水平( APN)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按IMT分别为高血压内膜正常组、高血压内膜增厚组,另收集门诊体检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的血糖( FBG)、血浆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APN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动脉IMT。结果组间比较,高血压内膜正常组与内膜增厚组血浆LDL-C、T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DL-C、TC水平在高血压内膜正常组与内膜增厚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BG、TG、HDL-C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高血压内膜增厚组APN低于高血压内膜正常组[(2.36±0.27) vs (3.28±0.25) mmol/L,P<0.01)]及对照组[(2.36±0.27)vs(4.25±0.22) mmol/L,P<0.01)];高血压内膜正常组低于对照组( 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IMT与APN ( r=-0.232, P=0.028)呈负相关;与LDL-C ( r=0.207, P=0.036)呈正相关;与HDL-C、TC、TG、FBG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浆APN水平降低, IMT与APN水平呈负相关, IMT增厚与低APN血症可能都与高血压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对52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血脂、脂蛋白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冠心病组血浆OX-LDL、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其亚组分(HDL2-C、HDL3-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关分析表明Ox-LDL与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呈正相关,而与HDL-C及其亚组分呈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OX-LDL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优于其他血脂、脂蛋白。结果提示Ox-LDL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抗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对9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普伐他汀(P)、非诺贝特(F)、鱼油(FO)12周,比较三种血脂调节剂服药疗效及对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其平衡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三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100(ApoB100)均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均升高,但仅F组有显著意义(P<0.05):降胆固醇(TC),P组、F组显著(P<0.05):HDL-C与TG三组均呈负相关(P<0.05)。血浆MDA水平三组均显著降低(P<0.01).SOD无差异,MDA/SOD比值三组均下降。P组F组显著(P<0.05)。血清TC、TG、LDL-C下降与血浆MDA/SOD比值的相关性,TC与MDA/SOD比值:P组、F组显著(P<0.01);TG与MDA/SOD:三组均显著正相关(P<0.001);LDL-C与MDA/SOD:F组、FO组呈显著正相关(P<0.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 (LPO)、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血脂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测定了 46例CHD患者及 37例正常人血清丙二醛 (MDA)、SOD、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结果 :CHD患者MDA、TC、TG、LDL -C显著高于正常 (P <0 0 1) ,SOD、HDL -C显著低于正常 (P <0 0 2 ) ,而且MDA与TC、LDL -C呈显著正相关 (r=0 31,P <0 0 5 ;r =0 37,P <0 0 2 ) ,SOD与HDL -C呈显著正相关 (r =0 34,P <0 0 5 )。结论 :CHD患者脂质过氧化 (LP)增强与抗氧化功能降低及脂质代谢障碍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生脉丹咀嚼片对高脂模型大鼠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ig给予大鼠高脂乳剂,形成高脂模型,同时ig给予0.5、1.0、2.0 g生药/kg的生脉丹咀嚼片,4周后检测血液中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等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生脉丹咀嚼片各剂量组均可以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C和LDL-C水平,其中2.0 g生药/kg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脉丹咀嚼片0.5 g生药/kg组还具有一定的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G的作用(P<0.01);同时生脉丹咀嚼片各给药组可以降低高血脂模型大鼠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P<0.01),对红细胞变形指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生脉丹咀嚼片具有一定的降低高脂模型大鼠的血脂和改善血流变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脂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活动期RA患者(活动组)40例、非活动期RA患者(非活动组)36例与健康对照组30例,同时对受试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_1(ApoA_1)、载脂蛋白B(ApoB)及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进行检测。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RA患者HDLC、ApoA_1显著降低(P<0.01),ESR、CRP、RF升高(P<0.01),且活动组较非活动组变化更明显(P均<0.01),而TC、TG、LDL-C、ApoB 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C、ApoA_1与CRP、ESR、RF均呈显著负相关(r=-0.634、r=-0.901、r=-0.485,r=-0.625、r=-0.520、r=-0.236,P<0.05或P<0.01);TC、TG、LDL—C、ApoB与疾病活动性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活动期RA患者体内HDL-C、ApoA_1显著降低,这种变化与RA病情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血脂指标对重庆市中青年人群高血压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集2009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20 000例数据,分析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SBP/DBP)的相关性以及各项血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再选择与血压相关性较强的血脂指标,分析这些指标及其不同组合在预测高血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中的价值。结果 体检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3 102例(总患病率为15.51%),其中男性2 294例,女性808例;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43%和9.21%,P<0.05)。调整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后,TC/HDL-C与血压的相关性最强,其次为LDL-C/HDL-C和Non-HDL-C;TC/HDL-C与LDL-C/HDL-C、Non-HDL-C、HDL-C、TG及LDL-C均呈强相关(r分别为0.926、0.784、-0.753、0.724及0.715),与TC也呈正相关(r=0.642),均P<0.001。TC/HDL-C、LDL-C/HDL-C、Non-HDL-C、TG及其不同组合预测的高血压ROC曲线下面积均>0.5,其中TC/HDL-C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对于同一项血脂指标或其组合的预测结果显示,女性高血压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男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HDL-C可能是预测高血压的最佳血脂指标,尤其能反映高血脂对重庆市中青年女性高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老年前期与老年期两组,测定晨起空腹静脉血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将各指标与健康对照组以及高血压患者老年前期与老年期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组TC、TG和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和HDL-C/T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老年期组TC、TG和LDL-C水平高于老年前期组(P〈0.05),而HDL-C和HDL-C/TC则低于老年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C、TG和LDL-C增高,而HDL-C和HDL-C/TC降低,且老年期变化更为明显,提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追踪观察血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唐山市超重、肥胖儿童尿酸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间的关系,为预防高尿酸血症、降低心血管疾病罹患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8-2019年唐山市学龄儿童体检筛查出的560例超重、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BP),计算体重指数;检测尿酸(UA)、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高脂喂养结合冠脉结扎建立WHBE兔痰瘀证心肌缺血模型。方法 18只WHBE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NC)组、心肌缺血模型(MI)组和痰瘀证心肌缺血模型(PBSS-MI)组,每组6只,MI组和PBSS-MI组均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然后NC组和MI组饲喂普通饲料,PBSS-MI组饲喂高脂饲料,连续造模4周,制备痰瘀证心肌缺血模型,分别通过测定动物的体重、心肌酶指标、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和心肌梗死面积(MIS)来评价模型的建立和痰瘀证的病理进程,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NC组比,MI组体重略有降低,但血清CK、LDH、TG、血浆粘度、卡松粘度和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升高(P0.05,P0.01),PBSS-MI组体重降低不明显,但血清CK、LDH、TC、TG、LDL-C、HDL-C、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粘度、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与MI组比,PBSS-MI组TC、LDL-C、HDL-C、高切全血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和心肌梗死面积均高于MI组(P0.05,P0.01)。相关分析显示,MI组MIS与TC、TG和HDL-C指标密切相关(P0.01);而PBSS-MI组MIS与TC、TG、HDL-C、LDL-C、LDH、CK、高切和低切全血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和卡松粘度密切相关(P0.05,P0.01)。结论高脂喂养结合冠脉结扎法在WHBE兔体内可成功建立痰瘀证心肌缺血模型,且缺血程度与血脂、血液流变学有相关性变化,这些可反映了中医"痰瘀互结"的相关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脂肪餐后血脂的代谢变化。方法 :测定 3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 4 5例正常血压者空腹、脂肪餐后 2 h、4 h、6 h、8h的血清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 C)、脂蛋白 (a) [L p(a) ]、载脂蛋白 A1 (Apo A1 )和载脂蛋白 B(Apo B)。结果 :高血压病组空腹及餐后各时间点的 TG和 TC曲线下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高血压病组餐后 2 h、4 h、6 h、8h的 HDL - C降低 (P<0 .0 5 ) ,TC、HDL- C、Apo B则显著升高 (P<0 .0 5 ,P<0 .0 1,P<0 .0 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脂肪餐后 TG水平异常升高 ,伴 HDL- C的降低是其血脂代谢异常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泛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外周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 nmolecule-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因冠脉狭窄病变需行PCI的不稳定心绞痛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0例,随机分为强化调脂组和常规调脂组,术后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和10mg/d;测定术前,术后3个月血脂(TC,TG,LDL—C,HDL—C)以及术前,术后48h,术后3个月sICAM-1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TC和LDL—C显著下降(P〈0.01),且强化调脂组较常规调脂组下降更显著(P〈0.01),而HDL—C和TG改变不显著(P〉0.05);术后48h,两组sICAM-1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而术后3月两组sICAM-1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且强化调脂组较常规调脂组下降更显著(P〈0.01);TC与sICAM-1呈正相关,(r=0.2413,P〈0.05),LDL—C与sICAM-1也呈正相关(r=0.2691,P〈0.05)。结论:强化调脂治疗比常规调脂治疗更能显著降低PCI患者术后TC,LDL—C和sICAM-1水平,其降低sICAM-1水平可能与降脂治疗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血脂比值和氧化应激状态与其肺动脉高压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河北省人民医院COPD患者120例为COPD组,另选取3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和COPD组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的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HDL、总胆固醇(TC)/HDL等血脂比值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tive capability,T-AOC)等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统计其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和3年生存率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其血脂比值和氧化应激状态与其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和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的LDL/HDL,TG/HDL,TC/HDL等血脂比值和血清MDA水平均升高,血清SOD和T-AOC水平则降低;与稳定期比较,COPD组急性加重期的血脂比值和血清MDA水平均升高,血清SOD和T-AOC水平则降低(P<0.05)。COPD组随访3年间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6.67%和81.67%,且出现肺动脉高压和死亡的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的血脂比值和血清MDA水平均高于无肺动脉高压和存活患者,血清SOD和T-AOC水平则低于无肺动脉高压和存活患者(P<0.05)。Spearman秩相关法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LDL/HDL,TG/HDL,TC/ HDL等血脂比值和血清MDA水平与其3年间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均呈正相关(r=0.752,0.748,0.773,0.734;P<0.05),与其3年生存率则呈负相关(r=–0.722,–0.751,–0.736,–0.748;P<0.05);COPD患者血清SOD和T-AOC水平与其3年间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均呈负相关(r=–0.711,–0.734;P<0.05),与其3年生存率则呈正相关(r=0.726,0.733;P<0.05)。结论:COPD患者血脂比值和氧化应激水平均较高,抗氧化能力则降低,且其血脂比值和氧化应激状态与其肺动脉高压及预后均相关,这可能和血脂与动脉硬化及营养状态相关和氧化应激影响COP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等相关,因此COPD患者血脂比值和氧化应激状态可能用于其肺动脉高压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